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476章 卷六 曹丕封禅刻石
  第476章 卷六 曹丕封禅刻石
  华歆。
  泰山封禅?
  刘协一听,便知道对方想要做什么。
  “给朕戴一顶帽子,让朕和昔日的先王比肩,然后好继续坚持自己的那套天人感应?”
  “这帮儒生多少年了,怎么还是这套招数,没点创新呢?”
  司马懿倒是想起——
  “昔日始皇帝嬴政泰山封禅,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所以,封禅与天人感应之说,其实并无太大关联,陛下若是想要封禅,其实也没有人能够说什么。”
  封禅之事,庄严神圣。
  但这个“庄严神圣”,却是被不断包装出来的。
  当年太史公司马迁在《封禅书》中就曾说过:封禅大典“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厥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便是昔日的孔子他老人家,也曾亲自前往泰山寻找封禅踪迹,结果却是连根毛都没有找到。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
  所以司马懿才说,此事未必会和董仲舒整理出来的天人感应扯上关系,让天子安心。
  “算了。”
  刘协摆手。
  “朕这个天子,不研究怎么收复辽东,不研究怎么充实府库,怎么还想着去登泰山封禅?”
  一场泰山封禅,不提它的政治影响。
  单单它耗费的钱财,怕是都能将此次远征辽东的钱财全都包圆了。
  这么大价钱,就为了爬一次山,刘协怎么都觉得不划算。
  “华歆那些人,无非是仗着自己名士的身份,以为朕为了面子不敢砍他们,这才继续蹦跶,希望促成封禅之事……以仲达的智慧,难道还看不出这点吗?”
  司马懿当然能看出这一点。
  “臣不过是以为,陛下也想要封禅……”
  司马懿被天子点明心思,表情稍稍有些尴尬。
  “毕竟封禅乃是证明天命所归……”
  “得了,得了。”
  刘协也是没好气。
  “没听过高祖皇帝也来这泰山封禅才得了天命的。”
  “便是祖龙嬴政,也难保自己的基业历经二世。”
  “要是因为封禅之事,盘削百姓,将这青州、兖州一带的百姓给逼反了,那朕这封禅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对封禅,刘协是真的不感兴趣。
  现在封禅过的几位天子——
  始皇帝嬴政,秦二世而亡。
  孝武皇帝,封了五次禅,差点把大汉给搞没了。
  光武皇帝、孝章皇帝、孝安皇帝……
  虽然各有功绩,但除了光武帝刘秀,另外两位的风评和功业,比之太宗孝文皇帝还有中宗孝宣皇帝可差远了。
  对这样的事,刘协是真的没心掺和。
  “仲达出去送送他们,告诉他们,朕没逼着他们一定要接受王充的《论衡》之学,他们愿意继续研究天人感应,那就让他们研究去,但以后少在朕面前晃悠!”
  司马懿出去,见到华歆,将天子之言告知对方。
  但华歆仍不死心——
  “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如今的天子,是要追寻上古先王的圣君,怎么能够不遵循古礼,前往泰山封禅,以证天命呢?”
  以前,华歆这样的大儒,在司马懿眼中多少有些滤镜。
  但随着天人感应被天子彻底封杀,这层滤镜也被天子无情的撕碎。
  尤其是在司马懿逐渐接触政事后,对这些大儒别说滤镜了,甚至都是有些反感。
  嘛!
  毕竟朝廷的官员只要处理处理公文就行了,但是他们这些野生的虾蟆大儒考虑的就很多了!
  什么证明天子的天命啊,什么尊礼复古啊,什么讨老天爷欢心啊……
  至于钱?
  的又不是他们的钱,也不用他们前去劳作,那关他们什么事情?
  司马懿如今身为朝廷侍中,又有天子旨意,自然也不惯着华歆。
  “我在关中时,常常前往太白书院,与蔡伯喈、刘景升这样的大儒学习。”
  “私下里,也会和孔明、德祖这些聪慧之人来往。”
  “他们无一不认为,天人感应确实应该遭到废弃!”
  “您方才说,要让天子追寻先王的足迹,追寻三代之治,难道是以为三代之时,比之如今的大汉更好吗?”
  “既然您认为三代之时更好,为何不亲自下地耕田,亲自修建房屋,亲自纺织衣物呢?”
  司马懿虽对时代的大势还不能看的十分透彻,但骨子里的叛逆和戾气都让他相信,现在跟着天子走是对的。
  三代之治?
  谁愿意回去谁回去,反正他司马懿要穿着蜀地的丝绸,吃着北庭的羊肉,戴着西域的美玉,走在崭新的长安大街上度日!
  华歆完全没想到司马懿这样一个年轻后生竟然敢对自己这样说话!
  他不由皱眉:“我曾拜太尉陈球为师,卢植、郑玄、管宁都是我的同门,你如何敢这样对我说话?”
  见到华歆拿辈分压人,司马懿只是更加不屑。
  “若不是太师董卓当年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朝廷为陷入党锢之祸的士人翻案,他们至今都还是逆犯,如今却有什么好说的?”
  “而且我曾经听说,正是你鼓动袁谭称王,认为袁谭有天命在山,理应仿照先祖陈完在齐地建国,是也不是?”
  “哪怕是刑罚较轻的《建安律》,对谋逆一事也是株连九族这样的极刑!天子不愿牵连太多士人死去,故此才对你们这些虾蟆之儒不予追究!你们不知悔改,不懂得感激天子的宽忍,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莫非是真的嫌天子的刀不够快吗?”
  华歆捂住胸口,用手点着司马懿,眼珠子都爆了出来:“你!你!!!”
  司马懿已经懒的和华歆再废口舌,直接就转身离去。
  相比于这些凡人的虾蟆之儒,司马懿还是觉得待在天子身边更加舒服!
  司马懿和华歆的这些话不出意外被传了出去。
  一时间,齐鲁之儒无比愤慨!
  这些齐鲁之儒,其实便是天人感应最大的拥护者,也是如今被人唾骂的虾蟆之儒。
  本来军事上的失利就已经让他们愈发惶恐,想着在政治上靠着“泰山封禅”扳回一手,没想到天子刘协根本不在乎!
  这可是神圣的封禅!
  天子如此,当真对吗?
  “当今天子,不尊天道,实乃暴君啊!”
  连天人感应都不遵循了,那还是人吗?
  天子,天子,连老天都不祭拜了,那还叫天子吗?
  一时间,种种暴论遍布齐鲁大地!
  ……
  “荒唐!”
  刘协这个天子都还没急,曹丕倒是忍不住上书,请求天子杀一儆百,对这些虾蟆之儒处以极刑!
  曹丕如此,自然不是没有原因。
  论立场,他是科举出身,肯定要坚决站在虾蟆之儒的对立面。
  论利益,他爹曹操马上就要将功赎罪,远征辽东。
  若是被这些虾蟆之儒给搅黄了,曹丕怕是连劈了他们的心都有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急什么?”
  刘协倒是不为所动,每日按部就班的梳理青州的民生政治和后勤筹备。
  “连孔明灯、孔明镜这种东西都不能说服他们,哪里还有其他的让他们相信?”
  《论衡》如今,可是有着大量实例证明的。
  别说是虚无缥缈,全凭臆造还有强行扯上关系的“天人感应”,便是《论语》跳出来,《论衡》依旧能打。
  无非只是因为齐鲁之地乃是那些虾蟆之儒的大本营,所以才会显的格外聒噪!
  “陛下,难道就不管他们了吗?”
  曹丕此刻一副“永远拥护圣天子”的模样,斗志满满!
  见状,话到嘴边的刘协又将话给咽了回去……
  现在和这些虾蟆之儒争吵,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因为这群虾蟆之儒可不是来证明的,人家是来辩论的……
  《论衡》之道,可以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是“天人感应”因为本身完全就是牵强附会的,所以根本没有人能够证明他们是错的……
  这种先天性的劣势注定了《论衡》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辩论上争过“天人感应”。
  《论衡》,还需要时间,需要技术,需要人才,去慢慢将这个骨架给充实起来。
  “不过……”
  “不过子桓这般,朕倒是不好让你不管此事了。”
  刘协脸上,久违的出现坏笑——
  “子桓,想去封禅吗?”
  “哈?”
  曹丕疑惑道:“天子不是不打算封禅吗?”
  “朕说让你去封禅。”
  扑通!
  曹丕双腿一软,丝滑的跪倒在地,两眼一睁就哭了起来:“陛下不要说这种话吓臣了!臣一心一意只会侍奉陛下,陛下为何要这般戏弄臣啊!”
  封禅,那可是天子做的事情!
  他曹丕敢去封禅,怕是不想要自己的九族了?
  曹丕敢肯定,只要自己应下此事,他老爹曹操是真的敢拔出倚天剑来将他的狗头一剑跺下!
  “朕没和你玩笑,朕是认真的!”
  “哈?”
  曹丕生无可恋。
  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
  年幼之时……
  少年之时……
  还有第一次去女闾之时……
  眼看曹丕都要开始走马灯,刘协赶紧呵斥他:“想什么呢?”
  “臣在想着,来世如何服侍陛下!”
  “……”
  边上的司马懿有些忍俊不禁,同时也开始担心还在长安的杨修。
  若是再这样下去,曹丕怕是要取代杨修“天子舔狗”的位置了!
  刘协也是一阵无语。
  “朕没想着要你往生!”
  “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
  “凡封禅者,必然刻石,你可知晓?”
  曹丕对这个自然清楚。
  “昔日祖龙嬴政于泰山之巅刻下一百四十七字,以示功绩……凡后,历代天子封禅,都要效仿祖龙行事。”
  刘协对这点也是无力吐槽。
  要不说汉承秦制呢。
  就是连封禅的时候刻块石头也要学,属实是将角色扮演刻到骨子里了。
  “既然明白,朕便命你去泰山之上,给朕刻块石碑。”
  “哈?”
  曹丕不敢置信的指着自己:“我?”
  “我配吗?”
  ……
  泰山刻石,那可是给上天展示天子的功绩。
  天子不去,就让他一个人去,这样真的好吗?
  但曹丕不敢违命。
  甚至,还有些许憧憬。
  泰山封禅的天子足足有六位。
  但是代天子到泰山刻石的,估计就他一个人啊!
  将来自己的名字,是不是也有可能出现在史书上?
  曹丕当即请示天子:“敢问天子,要在泰山之石上刻下什么内容?”
  “将《论衡》除了命定论以外的内容都给朕抄上去!”
  啊!?
  刹那间,曹丕便明白了天子的“用心歹毒”!
  竟然在泰山上将王充的《论衡》刻上去?
  这和商鞅在孔庙撒尿有什么区别?
  曹丕怀疑,自己还没走到泰山顶呢,就要被那群虾蟆之儒给活生生打死!
  “陛下……”
  “怎么?怕了?”
  “怎么会!”
  曹丕给了天子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天子有令,臣自然遵守!只是……”
  “只是什么?”
  “还请陛下给臣派几个侍卫,不然臣怕被人打死。”
  “臣被打死,不能孝敬父母是小,但不能服侍陛下事大啊!”
  刘协听后,也是笑的前仰后合。
  “好!朕派些士卒护着你!”
  “另外……”
  刘协话锋一转,陡然之间出现了丝丝杀意。
  “即便朕不去,但你奉命刻石,依旧算是封禅的一部分。”
  “若是那群虾蟆之儒敢阻拦你进行刻石,便都当做大逆处理,由你自行解决!”
  曹丕闻言立刻忠诚的伏倒在地:“臣领命!”
  “臣一定在辽东之战结束前,将这石碑给陛下刻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