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 > 第106章 做人不能太厚道【求全订】
  第106章 做人不能太厚道【求全订】
  在刘先超接机回来之前,王浩然先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京城电视机厂的厂长唐建铭。
  京城电视机厂成立比较晚。
  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比不上津市电视机厂。
  所以,它也不怎么受重视,每年的产量更是只有一万多台。
  但因为统购统销,产量虽小,活得也挺好。
  京城电视机厂原来的老厂长也没什么发展的野心。
  他觉得就现在这个情况挺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他只管生产管理,也从来不去做什么企业未来发展计划。
  他认为,企业未来发展计划,那应该是上面主管部门的活儿。
  上面让咱怎么做,咱就怎么做,那就没有问题。
  也正因此,虽然王浩然主持的国产彩电生产线课题研究几经媒体报道,京城电视机厂那边都没有什么动静。
  大概他们觉得,这个成果出来之后,国家要是安排京城电视机厂上马新的国产彩电生产线,那他们等着接受便是。
  还是那句话,京城电视机厂的老厂长积极主动性不够,没有忧患意识,也没有主人翁精神。
  一切全靠上面的计划安排。
  不过,前不久,京城电视机厂原来的老厂长退休到站。
  新厂长唐建铭走马上任。
  唐建铭上任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厂子面临着一个可怕的危机。
  那就是:国内其他同类企业都在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设备。
  一个个全都雄心勃勃的样子。
  就不说津市电视机厂了,连一个远在川省的780厂竟然都大手笔一口气定了两条国产彩电生产线,号称将来生产线建成之后,年产彩电要达到50万台之多!
  唐建铭心想,别的厂子要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果京城电视机厂原地踏步跟不上趟,那是有可能会被裁撤掉的。
  唐建铭就开始认真了解王浩然主持的国产彩电生产线的相关报道。
  了解了之后,唐建铭心想,国家这么重视这个课题,国家级媒体宣传力度这么大,可见这个国产彩电生产线应该真的很不错。
  如果我们京城电视台也能申请到一条,那就太好了。
  于是,唐建铭就向主管单位打申请,希望能够分配一条国产彩电生产线。
  但上面直接回复:市里面可以支持一小部分资金,但企业应该自行筹集大部分资金。如果企业资金不够,可以向银行贷款。
  这给唐建铭整不会了。
  他觉得吧,企业是国家的,那更新设备也应该由国家负责才对。
  怎么能让企业自行解决呢?
  后来,唐建铭又自己一琢磨,他明白了一件事:自己这个厂子是个赔钱货!
  其实国家一直都在补贴着京城电视机厂。
  但需要补贴的厂子又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管不过来呀!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
  那就只能是抓重点企业,不那么重要的,就任其自生自灭,能勉强苟住就不错。
  一句话概括:京城电视机厂不受爹妈青睐。爹妈觉得,你们有自己的发展计划,那很不错。
  但是,他们绝对不会给你全力支持!
  为啥呢?因为不看好你!
  唐建铭想清楚这一点,他出了一脑门的冷汗。
  恰巧的,王浩然的国产彩电生产线研制彻底完成并试产成功的新闻在国家电视台播出。
  唐建铭看完这个新闻,心里就如同燃起了一团火。
  他心想,这国产彩电生产线技术先进,价格还不高,真好啊!
  我们如果能够搞这么一条生产线,那可就鸟枪换炮了。
  200万一条生产线,跟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是真不贵。
  但是,京城电视机厂却压根就拿不出这个钱来。
  他们本就没什么余钱,也就仅够厂子正常运营罢了。
  账面上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有十来万块。
  唐建铭想跟银行贷款,但问了几家,都不愿支持。
  因为,贷两百万那可不是小数目,万一京城电视机厂没钱还,那可就成了大烂账了。
  唐建铭很是有点儿抓狂。
  他最后一咬牙,还是决定去找王浩然聊一聊。
  看看能否有意外的惊喜。
  就这么地,唐建铭上午9点多到了京城工业学院。
  他很快就在实验工厂的车间里见到了王浩然。
  王浩然当时正在继续调试生产线,他希望能够把生产线给调得更好用一些。
  听得京城电视机厂厂长唐建铭来访,王浩然还有点儿意外。
  因为,这些天里,过来参观考察的电视机厂的负责人已经有好几位。
  其中,最为积极踊跃的,当属780厂的倪海峰。
  人家是生产线还没彻底完成呢,过来看了看,就直接订了两条生产线。
  可京城电视机厂呢?竟然没人来过。
  这可真的挺有意思。
  “唐厂长,伱好!”王浩然跟唐建铭握手问好。
  唐建铭笑着说:“浩然同志,看了昨天晚上的新闻,你这次又放了个大卫星啊!”
  “国产彩电生产线生产出的彩电竟然质量性能堪比国外最先进型号同类产品,太了不起了。”
  王浩然淡然说道:“谢谢唐厂长的肯定。”
  “不知道您这次过来有什么吩咐?”
  唐建铭笑着说:“主要是想参观一下,学习一下先进的经验。”
  王浩然便带着唐建铭参观了一下实验室里完成的生产线,又让他亲自操作了一下相关的设备。
  这两天,这条刚刚组建起来的实验性质的生产线一直都在试生产。
  王浩然主要是想在调试生产过程中加以完善。
  唐建铭的京城电视机厂所用的生产设备还全都是非常原始的工具设备,全靠工人的经验手搓。
  他体验了一下这个生产线之后,震惊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为,这条生产线的效率与传统的电视机生产设备相比,提升了太多太多。
  这还是测试型的生产线呢,全速开动起来,一天生产百十台彩电跟玩儿似。而且使用的工人也少了许多。
  唐建铭心想:这真是好东西啊!
  不行,我必须得抓住机会,搞一条这样的生产线!
  一条国产彩电生产线就足以让京城电视机厂脱胎换骨,一飞冲天!
  关键是:怎么搞到购买设备的钱?
  “浩然同志,你们研制的生产线真的太好用了。”
  唐建铭对王浩然说道。
  王浩然笑着说道:“所以,唐厂长想要一条吗?”王浩然大概也看出来了,唐建铭估计是筹不到购买彩电生产线的钱。
  唐建铭脸上就现出了一丝尴尬:“我们倒是真的很想拥有一条。”
  “可惜,我们得不到上级的支持。”
  “我们厂也有点儿太穷了,勉强够发工资够吃饭,发展的钱是真没有。”
  王浩然微笑着说:“我给您的建议是:多去拜访一下上级主管部门,跟他们好好说道一下。”
  “你就跟他们说,如果能够拥有一条国产彩电生产线,你们厂产能可以提升到至少25万台彩电每年。”
  “你们每年将可以实现盈利至少500万以上,一年就回本了。还可以多多上缴利税。多跟他们说说吧,他们一定可以被你打动的。”
  唐建铭觉得王浩然说得在理。
  他便点头说:“那我马上回去就找区里的主要领导再申请一下。”
  “希望区里能支持一下我们吧。”
  唐建铭担任厂长的京城电视机厂甚至都不属于市管企业。
  刚送走了唐建铭,刘先超就把倪海峰等人从机场接了过来。
  倪海峰见到王浩然很是激动,他紧紧地握住了王浩然的手说:“浩然同志,你真是太厉害了吧?这么快就把国产彩电生产线给搞定了。”
  王浩然开玩笑地说道:“海峰同志,咱们可是签的有6月份前交货的协议!”
  “如果不提前把生产线给研制出来,那我们可是有可能违约的!”
  “走吧!感受一下咱们国产的彩电生产线的魅力!”
  一群人就随着王浩然一起走进了实验车间。
  试生产还在继续着。
  王浩然给段武森等人讲解着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设备的生产工艺。
  段武森一边看一边听,他内心很是兴奋。
  他也去过脚盆,参观过松下的彩电生产线。
  眼前这条国产生产线只是实验室里打造出来的,但是其先进程度肉眼可见。
  所有的工序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
  工人只需要按照操作标准进行规范辅助,就可以快速地完成一道道的工序。
  这条生产线真不比脚盆的差啊!
  段武森曾经参观考察过国内所有的电视机生产厂,哪怕是魔都那边的电视机工厂,其生产设备也很差。
  所以,这条由王浩然带头研制的国产电视机生产线真的是难能可贵啊!
  侯耀军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还想着挑刺儿找毛病。
  可是,他看了几道工序之后,整个人都沉默了。
  他很震惊。
  他想不通,为啥这么先进的生产线设备,一下子就被王浩然给搞出来了……
  这不科学啊!
  就眼前这条生产线,效率真不比松下目前的彩电生产线差。
  整条生产线参观完毕,段武森等人还亲自体验参与了一把,他们自己生产了一个显示器玻壳,他们经过简单的培训,果然就很快就造出了一个合格的玻壳,这让段武森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这些机器是真的有着很高的技术水平啊!”
  “生产效率被提升了太多!”
  “太了不起了!”
  段武森感叹地对刘先超说道。
  刘先超微笑着说:“所以,咱们必须得加快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工作!”
  “所有的行业领域,都需要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升级大改造!”
  段武森点点头说:“言之有理!”
  “刘校长,咱们和你们签了购买生产线的协议,我现在就想知道,多久能交货呢?”
  刘先超看了一眼王浩然,笑着说:“这恐怕得由浩然同志来回答。”
  王浩然想了一下,说道:“最少恐怕也需要3个月的时间。”
  “因为,我了解了一下我们的合作工厂京城机床厂的情况,他们的一些设备也需要做一些升级改造,然后才能顺利帮咱们生产流水线。”
  段武森笑道:“3个月也不算太长!”
  他又看了一眼正在试生产的流水线,说道:“咱们这条生产线我觉得也挺好用的。”
  “要不,就先交付给咱们,可以吗?”
  王浩然笑道:“段厂长,这条生产线只是小型实验性质的生产线!”
  “它的产能最高一年不过才5万台彩电,有点儿太低了。”
  “你们订购的可是年产30万台彩电以上的大型生产线。”
  倪海峰在旁边急吼吼说道:“年产五万台也已经不算少了。”
  “要不,这条生产线就先给咱们呗!”
  “额外再付钱购买也不是不可以。”
  “咱们目前国内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工厂一年的产量也不到5万台啊!”
  倪海峰说的是津市电视机厂。
  段武森点头:“海峰同志说得太对了。”
  “现在,咱们需要先解决能否批量生产的问题!”
  “国内现在也非常需要彩电,咱们先满足一下需求也可以啊!“
  好嘛!看样子,他们不把这条实验室用的生产线带走是不肯罢休的。
  王浩然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说道:“这条生产线咱们还有大用处呢。”
  “我们团队的成员还在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进。”
  段武森笑道:“你们可以再重新打造一条,这对你们来说,也不能算什么难事儿,对不对?”
  倪海峰也随声附和:“对啊,对啊!”
  “浩然同志,看在我们是你的第一个支持者的份上,你也要支持一下咱们的工作,对不对?”
  王浩然耸了耸肩,有点无奈地笑道:“那你们打算出多少钱?”
  段武森和倪海峰合计了一下,段武森出了个价格:“50万,可以吗?”
  “年产30万的生产线,价值200万。”
  “年产五万的,咱们给50万,应该够高了吧?”
  王浩然笑了笑说道:“账不是这么算的。”
  “其实,像这种用以实验的生产线,生产成本其实并不比正式的大型设备生产线低多少。”
  “这样吧,如果你们给100万,这条生产线就先给你们好了。”
  其实,这条用以实验的小型生产线一共造价也就不到30万的样子。
  但王浩然觉得吧,自己也不能太厚道了。能多要点就多要点吧。
  ……
  ps:送上今日8千多字更新,作者快累坏了,心里也很是惶恐。月底了,求个月票和推荐票吧,拜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