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104章 太祖说,要有光!
  第104章 太祖说,要有光!
  三权分立。
  在古代其实不是不存在。
  唐宋时期开始,渐渐成为皇权制衡文官集团的手段。
  比如唐朝的三省,就是把相权一分为三,让宰相之间互相平衡。
  还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组成三法司,构成审判、复核、监察三权分立。
  宋代则以枢密院、政事堂、三司把军事、政治和财政分权制衡。
  朱云峰初看还以为这位教授要在这方面下什么功夫,也采用这一套逻辑,搞出点新样。
  但看到前面那段“权力使人腐化,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化”就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因为这段话出自《自由与权力》,是西方理论政治家阿克顿的著作,剖析的是西方民主自由那一套政治体系。
  作为逼乎键政专家,这句话都快看烂了,各种逼乎人才装逼的时候都喜欢用上。
  然而这玩意儿在逼乎上装装逼,糊弄一下看客还行。
  放在中式政体里,合适吗?
  朱云峰便打开浏览。
  第六封邮件是某旦大学的冯教授。
  开篇他就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最大的问题就是皇权专制权力过大。
  明朝内忧外患的根源就是皇权在不断侵蚀军队、官僚、民间,严重阻碍了经济、政治的发展。
  所以他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君主立宪制度。
  通过设立文官政府,把权力交由官员自治,然后再通过御史台对文官政府进行监管,再通过提高大理寺地位,给予大理寺立法权,进行司法独立。
  这样施政权交由文官,御史台负责监督,大理寺负责司法。
  至于御史台的来源,则由各地百姓选举产生,这样一来百姓参与到政治,文官为了讨好御史台和百姓,必然会尽心尽力把国家建设好。
  一系列设计,看得朱云峰一脸地铁老人手机的表情。
  “干嘛呢?”
  正在这个时候,季赫也起床了,大夏天穿着一条裤衩,硕大的肚皮一挺一挺,跟酒桶喝了几桶啤酒一样。
  “妈的,你之前不是让我找历史系教授吗?你快过来帮我看看,这家伙屁股有点歪啊。”
  朱云峰向他招招手。
  季赫过来后看了一圈,挠挠头道:“怎么个屁股歪法,没看出来啊。”
  “你还公务员呢,一点时政都不了解。”
  朱云峰鄙夷道:“你看看这套设计,这文官集团像不像西方政府套皮,这御史台设计,像不像国会议员套皮?这大理寺设计,像不像老美最高法套皮?”
  “你这么说还真有点像。”
  “我在这儿要古代政体,他给我来套西方制度,这不搞笑吗?”
  “扒一扒这货看看,是不是个公知?”
  季赫建议。
  朱云峰是在某博上找到他的。
  作为学渣,他倒是尝试用知网,但在知网上不知道怎么联系别人。
  于是朱云峰就在某博和逼乎上通过私信的方式寻找。
  登陆某博,看看这位冯教授的资料。
  发现他不仅是某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还兼任在日本研究中心当研究员。
  此人在网上的言论倒还算正常,没什么过激发言。
  可点开他的关注,就妖魔鬼怪了。
  其中还有为日本大屠杀辩护者,冯教授甚至还悄悄点了个赞。
  “还真是个公知,藏得挺深啊。”
  朱云峰惊讶道:“估计是外务省给经费了,我怀疑他在用小号活动。”
  “要不,钓钓鱼?你不是有他联系方式吗?”
  季赫出了个主意:“要是能钓到的话,那就是五十万到手了。”
  “我试试。”
  朱云峰随即掏出手机,给这位冯教授发消息。
  他在消息当中说对冯教授的这套体系很感兴趣,觉得创新又大胆,希望能细说,如果采纳的话,愿意支付五万元酬劳。
  听到酬劳,冯教授果然上钩,很快打了一大堆字,对这套体系设计的思路和灵感。
  言谈当中不乏对“自由”“民主”充满推崇。
  朱云峰顺着他的话说了几句。
  他果然很高兴,开始旁敲侧击朱云峰为什么会对政治体系感兴趣。
  朱云峰就说他闲着无聊,每天在他爸公司上班没什么事干,就干脆在网上找点乐子。
  听到朱云峰找点乐子愿意那么多钱,冯教授十分诧异,询问他老爸是开什么公司的,这么有钱没地方烧。
  朱云峰说他家是给某军工集团提供一种复合型材料的,因为是独家专利,只能从他们公司采购,算是垄断了这种材料,所以家里很有钱。
  见此冯教授迅速转移话题,问朱云峰想不想出国留学,在国外找乐子可比在国内找乐子来得舒服。
  “妈的,这怕不止是个公知,还是个间谍,想把我引到国外去套出材料配方。”
  朱云峰骂了一句。
  “这得举报吧。”
  “没有证据啊。”
  “不需要证据,只是怀疑也可以打。”
  季赫严肃说道:“这个东西是国家严厉打击的事,你举报后国家会立即严查。”
  “那行。”
  朱云峰随即以之前就已经留过学而拒绝,然后边打举报电话边看微信。
  那边冯教授果然不死心,还劝他去留个硕士博士。
  为了防止对方起疑心,朱云峰不得不虚与委蛇,用各种话来暂时搪塞应付着。
  整个下午,朱云峰要一边应付冯教授,一边研究其他教授的政治体系规划,弄得相当忙碌。
  但两天后,冯教授的热情就消失了。
  不是他放弃了,而是国家给朱云峰打电话,感谢他的举报。
  这家伙果然是日本外务省资助对象,一边在网上偷偷写文章鼓吹日本和西方,一边私下接触一些人员,往国外泄露重要机密。
  只是他的主要目的是当公知,泄露的机密不算特别多,因此朱云峰的奖金没有五十万,只有六万块。
  可即便如此,朱云峰也很高兴。
  钱多不多无所谓,主要是现实生活当中第一次抓到间谍,还是很有成就感。
  不过这个小插曲也没有持续太久。
  几天后,朱云峰就从一干教授设计的政治思路当中,重新规划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决定搞五权分立!
  教授们的思路虽然已经搞到了极致,但他们却少了一样要素,那就是朱云峰可以从现代送物资过去。
  永乐年间的国力已经恢复了不少,如果跟洪武年一样,送肥料、种子、农药过去,迎来的农业革命速度可能比洪武年还快。
  恰好今年下半年云峰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在蓝沙镇、吉祥镇、松溪镇三镇的三角地带再次租入大量农田。
  总计达到了两万多亩,进行亏本经营。
  为此光购入的种子农药化肥就足够近十万亩,这几天一直在轰隆隆地拉货,几十吨几十吨地往仓库送,要不是仓库足够大,现在都快堆满了。
  六月下旬,傍晚时分,尚峰山鸟啼鸣,晚霞映照了半边天际。
  朱家坪朱云峰家旁边的仓库内,机器不断运转。平时卸货朱云峰都是在群里吆喝一声,喊周围亲戚过来,给他们工钱让他们帮忙搬运,这样也能惠及乡邻。
  但运东西过去就不行了。
  石碑不仅要充电,还只能一次一次地运,非常麻烦。
  “不行了,累瘫了。”
  永乐朝的地宫内,季赫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他们这次给大朱棣准备了三万亩的农药化肥种子用度,总计八十多吨的东西。
  虽然运到地窖和地宫只需要传输带,但送到大明的地宫后,还得把东西搬着摆好,不然地宫根本摆不下。
  此刻地宫内诸多种子、化肥袋摆得整整齐齐,农药箱和农药也已经堆积如山,整个地宫就只剩下一个极小的通道能够通往外面。
  这还是大朱棣临时派工部的人迅速挖掘、修建,搞了好几天,建出了一个比洪武朝地宫还要大数倍的地下殿宇这才能放下。
  不然他们还得往外搬到广场上。
  ~~
  “妈的,自己装的逼,含泪也得装完,走吧。”
  朱云峰也擦了擦汗,有点欲哭无泪。
  谁让自己非得给自己找事做呢?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批物资估计能从大朱棣那换个一吨黄金应该没什么问题。
  要从千万富翁一跃变成亿万富翁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三人从地宫上来,外面已经漆黑一片。
  偌大的乾清宫广场死寂一般没有任何灯光、声音,只能远远地看到两侧月华门、日精门口点着莹莹灯火。
  朱棣手里拿着一个关上的led灯。
  这玩意儿也叫亚明塔吊灯,功率为6000w,通常是用在晚上足球场、建筑工地照明用的,几个灯就能把一个工地照得如白昼。
  “老四,记住我说的话啊。”
  朱云峰挺起胸膛道:“我们现在可都是神仙了。”
  “无语,装神弄鬼。”
  小朱棣鄙夷道:“而且你也别把我当傻子糊弄,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那没办法,是你爹要我们这么干的,他要神化自己。”
  朱云峰说道:“而且说实话,现在我们的操作可以说是跟真神仙没区别了,这手握雷电的模样,放古代谁看了不迷糊?”
  “这倒也是。”
  小朱棣想了想,要换自己没来二十一世纪之前,看到特斯拉线圈的雷爆场景,恐怕当场得跪。
  “那边来人了。”
  季赫说道。
  显然他们在这边忙活早就惊动了远处月华门的守卫。
  毕竟已经是晚上,他们自己也打了光,要是再看不见的话,那就纯纯瞎子了。
  大朱棣在西宫办公呢。
  从六月十三日他被朱元璋任命为皇帝开始,就把政治中心转移至西宫,每日在这里接见朝臣,处理国事。
  十多天时间过去,济南、淮安等地纷纷投降,梅殷和铁铉也接受了朱棣成为正统的事实。
  如今太祖复生的消息传遍了天下,而且传出去后,没有任何一人敢质疑。
  因为这可不是一个人看见,而是上万人看见。
  铁杆支持建文帝的六百多名朝臣都看到了,容不得造假和抵赖。
  诸多朝臣书信如雪片般飞往各处。
  自己家、朋友那,以及目前还在顽强抵抗的淮南技能等地。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面对那么多原本铁杆支持建文帝的朝臣书信,梅殷和铁铉也不可能再负隅顽抗。
  所以短短十多天的时间,朱元璋不满朱允炆骨肉相残而天神下凡,令四子燕王棣继承大统的消息,自然也就毫无悬念地让世人皆知。
  对于梅殷和铁铉等人大朱棣也没有处置。
  原因在于历史上他作为所谓“靖难”,实则“篡位”的藩王,正统性被朝臣反对。
  导致他不得不大开杀戒,把所有反对的臣子杀光才能坐稳位置。
  如今就不一样。
  随着老朱的出现,正统性被重新赋予在了他身上。
  封建社会在“大义名分”“合法继承”“正统天命”这件事上是非常重视的。
  没有这层“正统”光环在身上,朱棣就只能自己争取,通过杀戮来让所有人战战兢兢地臣服,直到没有人反对。
  但有了这层“正统”光环,那就是真命天子,不存在任何质疑的声音。
  所以朱棣没有理由再开杀戒。
  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最近这些天来,他只是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处死了一百多个上书劝朱允炆削藩的大臣。
  其余大臣则不仅既往不咎,哪怕梅殷铁铉盛庸这类击败过他的人,他也下旨宽慰一番,最多就是嘲讽两句,却是没有动手杀人。
  如此还能博个好名声。
  此刻在西宫处理政务的大朱棣听说自己来了,忙不迭匆匆往乾清宫方向跑,甚至都来不及派人去叫两个儿子过来。
  夜幕下,他看到三个人影缓缓走来,led已经关上了,三个身影黢黑。
  大朱棣喊道:“是谁?是父皇吗?”
  “是我。”
  小朱棣喊了道。
  “原来是我自己啊。”
  大朱棣有点失望道:“父皇呢?”
  “打仗去了。”
  “啊?”
  大朱棣大惊失色道:“仙界也要打仗吗?”
  “那可不,父皇在仙界造反呢。”
  小朱棣张口就来。
  “不愧是我爹,到哪都能打仗。”
  大朱棣竖起了大拇指。
  双方凑到近前,不足几米。
  小朱棣说道:“父亲让我带来点东西。”
  “什么?”
  “父亲说,要有光!”
  他打开了led灯。
  顷刻间,恐怖的光芒直冲天际,仿佛将整个乾清宫照得如白昼。
  大朱棣猝不及防,只觉得眼前白茫茫一片,犹如进入到了一个发着白光太阳里,眼睛都睁不开。
  霎时间。
  大朱棣腿一软差点跪了。
  什么玩意儿。
  晃得我眼睛都快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