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116章 朱元璋有AK
  第116章 朱元璋有ak
  十多天后,洪武十三年十月下旬。
  对于朱标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时候。
  第二代种子已经收割,朱标下令,迅速发放至南方各地。
  而且北方的红薯、土豆、玉米之类作物也在推进。
  只是目前北方还地广人稀,想要全面在北方推广还是一件麻烦的事。
  所以眼下这方面可能要到明年才能达成。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今年江浙太湖地区的百姓会过个好年。
  有那么高产的粮食打底,加上朱标减免了不少赋税,即便遇到灾年也顺利度过了。
  而就在朱标处理国事井井有条的时候,老四朱棣又给了他一个喜讯。
  经过十多天的钻研,朱棣解决了拉壳钩的问题,确实是在他做拉壳钩的设计件的时候稍微多了几毫米。
  可以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虽然他已经严格按照图纸尺寸,用游标卡尺精确每个位置长度,但稍微一点疏忽就造成后果。
  好在错误不算严重,重新调整,重新冲压之后,做了新的模具出来。
  这次ak果然不再卡壳。
  经过十多天的时间,朱棣做了十把ak,十多万发子弹。
  虽然他第一次做ak的时候了几天时间,但熟能生巧,且很多部件可以一次性冲压完成,所以之后就快不少。
  这还是只有一台冲压机,如果有三台的话,十多天的时间,他能造大概四五十把,子弹二十多万发。
  “哒哒哒哒哒哒哒!”
  校场上,ak的枪口喷出火焰,远处的木靶背后的土坡迸溅出灰尘。
  不得不说,朱棣在搞机械方面还是很有天赋。
  虽然都是自动化的精密机器,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操作。
  但不管是零部件设计还是模具冲压,都是他自己搞出来的,这就需要一定水平。
  看到ak一梭子子弹成功发射,中间没有任何卡壳意外,朱标非常满意地说道:“老四,做得很好。”
  朱棣放下手中的ak,露出憨厚的笑容道:“其实也不算特别难,根据图纸比例画就行。”
  “但正是时候。”
  朱标问道:“现在手头上有多少把?”
  朱棣摇摇头道:“只有十把,机器太少了,如果有十台机器就好。”
  相比于子弹,ak的构造就复杂许多,里面的弹簧钢索还好,直接就能在现代找个加工厂订做,甚至朱云峰自己的工厂就可以造。
  但其余机匣、枪膛、击针、导气管、准星、枪管、扳机、阻铁等等几十个复杂的小部件都需要经过冲压做模具。
  虽然模具都做好了,可这些小部件过于繁琐,一台机器弄一天也最多就是两三把枪的组装部件。
  所以量产确实非常困难。
  朱标皱眉道:“那是否意味着我们根本不能实现自动步枪量产?”
  “确实,不过以前那种老旧的后装线膛步枪可以做,那种枪械内部构造比较简单,不像现代步枪那么精密。”
  朱棣说道:“我之前看了一下一战时期德国的毛瑟步枪,内部构造也就三十多个小件,没有ak那么复杂,搞个十几台冲压机,一年下来应该能产几十万把。”
  这就是现代枪械与二战时期老古董枪械的区别。
  现代枪械非常精密,虽然ak在现代枪械里已经算是简单的了,但不算配件,一把基础的ak步枪各种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加起来多达五十余种。
  而另外一种比较著名的m4卡宾枪以及m16式步枪具体多少个零部件没有定数,因为它可以随时进行加减改装,但初步估计,m4和m16光最基础的的零部件就多达一百多种。
  这些零部件有的只是很小的一颗螺丝,有的是上下机匣的内部构造,还有的是外装配件,其余通条、挂钩、击锤、闭锁等等小部件结构就不用多说了。
  可以说现代枪械都相当精细,哪怕只是一把格洛克小手枪都有32个零部件,需要用到的专业设备非常多,远不是普通机械能制造。
  相比之下,一战二战时期全球用的拉栓式步枪就简单得多。
  比如最早的毛瑟步枪三十多个小件,还有较出名的老美春田步枪五十多个,小日子的三八大盖才二十七个,我国的中正式仿造的德国步枪有四十多个零部件。
  而且拉栓式步枪的零件也远没有现代自动步枪那么复杂,其中弹簧和螺丝都不用造,从现代随便找个加工厂拉就行。
  其余零部件多是大件,直接冲压。不像现代自动步枪那样,很多零件要特殊的生产机器。
  毕竟单打一步枪,自然不需要像自动步枪那样连射。
  因此如果只是单纯造老式拉栓步枪,产量将会是现代步枪的几十倍。
  朱标自然知道那种老式步枪,他也看过一些抗日电视剧,知道这种步枪是一战二战时期的主要武器。
  这些武器虽然跟现代自动步枪比起来肯定是落后的老古董,但要知道眼下可是公元14世纪末,而欧洲所谓的地理大发现是15世纪的事情了。
  至于工业革命、燧发枪、米尼弹之类的玩意儿,需要到17世纪以后才会在欧洲传播开来。
  所以可以说,即便是二战时期的枪支弹药,放在14世纪的今天,也都是降维打击,放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任何对手。
  想到这里,朱标点点头道:“嗯,纵使老旧的后装线膛步枪也不错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武装好我们的军队,恰好最近新造了一批手榴弹,你亲自负责押送,送往云南给父亲。”
  “去云南吗?好吧。”
  朱棣想了想,便应了下来。
  朱标随即道:“我先去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父亲,你准备准备,早点出发。”
  “好。”
  朱棣点点头。
  朱标便离开了校场,立即赶往皇宫。
  朱云峰之前送了很多无线电过来,其中有他高价购买的短波电台。
  送到大明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并且还得教会专业的电台操作知识,这才把东西送到朱元璋的营帐内。
  所以此时大明也终于有了远程通讯能力。
  这个时候远在云南曲靖,二十多万明军正驻扎于此,南盘江边旌旗如云,沿岸帐篷遮天蔽日,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一眼看不到尽头。
  朱元璋是前几天抵达的云南,他深入塞北,打得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溃不成军,连北元丞相咬住都被俘虏。
  基本上这一战之后,西北的北元军队就已经没有南下的可能性。而东北方向又有徐达镇守,纳哈出虽兵强马壮,据说拥众三十余万,但却不能动摇辽东分毫。
  便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决定回头收拾了云南的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部,将这个镶嵌在大明腹地的钉子拔除,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为此他不仅亲自出征,还自己制定了战略,帐篷内,刚刚用无人机侦查过对岸的朱元璋正召集诸将开会。
  下面李文忠、傅友德、沐英、唐胜宗、周德兴、俞通源、蓝玉、王弼、金朝兴、曹震等数十位将领齐聚于中军帐篷内。
  朱元璋的桌案上有画的舆图,而手中的平板也有大量无人机拍下的照片。
  他看完之后,指着舆图说道:“曲靖是云南的咽喉之地,匝剌瓦尔密果然如我所料那般集结所有的军队在这里抗衡我师,想要获胜,当出奇制胜!”“朕看了舆图,也从高空看到了把匝剌瓦尔密的兵马布置,朕以为,除了最开始的以遣骁将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两路奇袭以外,还要布置谋略。”
  朱元璋环顾一圈说道:“郭英、胡海洋、陈桓他们率领的偏师根据无线电汇报,已经攻破乌撒,很快就南下到石梁,他们到石梁后,元军必震动,正好一举将其击败!”
  不得不说,老朱在战略方面确实非常厉害。
  历史上明平云南之战,就是他在南京城远程微操,制定了两路袭击的战略,最终让明军攻破曲靖,一举灭了盘踞在云南的北元势力。
  在老朱看来,曲靖是云南的咽喉,一旦曲靖被攻破,那背后就是昆明,所以把匝剌瓦尔密必然集结重兵守卫曲靖。
  他就派遣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从贵州普定,也就是后世贵州安顺市的方向往西行军,直逼曲靖。
  另外一路则从北面打,由永宁,也就是后世四川叙永县南下,打乌撒,也就是后世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威逼石梁,即后世云南宣威市。
  宣威市的地理位置在曲靖的北面,而明军主力则在曲靖东面,与曲靖的元军隔着南盘江对峙。
  一旦北面的明军出现在曲靖后方,那么曲靖大军必然震动。
  朱元璋手中有无人机,一直在侦查元军的动向,等到北面的郭英等人出现,就会是南盘江东面明军主力进攻元军的最好时机。
  ~~
  ‘可惜了,如今没有大雾。’
  老朱心里想着。
  历史上傅友德也是按照他的部署行动。
  不过还未等到郭英就位,沐英发现南盘江上起了大雾,对岸根本看不见他们的情况。
  于是立即向傅友德建议,趁着大雾渡江,先处理曲靖东北方向白石江的元军,这样从白石江的方向东北两路包抄。
  等合围之势形成,再派遣主力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从下游渡江,绕至元军军阵后,必能大破敌人。
  傅友德采取了这个建议,果然三路包抄成功,明军趁着大雾先渡过北面的南盘江支流白石江,顺利杀到了元军的北面。
  而东面的明军一副大张旗鼓要过河的模样,实际上奇兵又从下游渡江,杀到了元军南面。
  如此南盘江西岸的元军遭遇了南北两面明军夹击。
  东面的明军主力再趁势渡河,打得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十多万大军兵败如山倒,顺势攻下昆明,收复云南。
  但历史上明军能够顺利渡江依靠大雾。
  眼下并没有起雾,在敌人眼皮子下过江就是活靶子。
  元军又不傻,南北方向沿岸无数游骑、散哨在观察着他们的动向,自然无法轻易行动。
  ‘算了,等郭英他们到了一样的。’
  老朱摇摇头。
  就在这个时候,后方坐在电台边上戴着耳机,连着收音机的接报员忽然喊道:“陛下,太子殿下有报!”
  “何事?”
  “殿下说,燕王殿下成功研发出ak47,加上军工厂造的黑火药手榴弹数十万颗,将快马加鞭送往云南。”
  ‘ak?’
  朱元璋一愣。
  这玩意儿他当然知道。
  便站起身走过去道:“我来跟他说说。”
  接报员连忙起身把耳机递给他。
  朱元璋戴上耳机坐下,拿过麦克风说道:“喂,喂。”
  “父皇。”
  那边传来清晰的朱标的声音。
  现在整个大明短波电台有十多台,而正在用的有四台,便设置了四个频道。
  收发装置也简单。
  电台负责发送声音,收音机负责接收。
  这没办法。
  因为对讲机只能近距离用,远距离的话只能通过收音机。
  不过即便如此,也能进行远程沟通了。
  在这个没有被任何电波信号污染的年代,空气里传播的那是真正的香甜气息。
  听到朱标的声音,朱元璋说道:“现在有多少把ak?”
  “十把。”
  “只有十把吗?”
  “是的,ak制造非常困难。”
  朱标在那边说道:“不过我们可以研发拉栓式步枪,另外现在也可以做大炮。”
  明军就有大炮,鄱阳湖之战以及洪都之战当中,老朱的火器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次击溃陈友谅的军队,最终大败汉军。
  但当时火炮多为铜、铁制,也只能用实心弹,虽然有威力,可炸膛是常有的事情,让明军自己也非常头疼。
  而如今从现代拉了很多高质量钢材过来,造大炮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得知后方正在加紧造军械,只是还无法运到前线来时,朱元璋有点失望,不过也知道确实没什么办法。
  因为朱云峰只能下半年才能以开金属加工厂的名义搞钢材,不然的话,你一个种田大户买那么多钢材做什么,很容易引起别人怀疑。
  所以眼下的进度已经是相当快了。
  “那就让老四先一步把ak送过来吧,或许不能决定战场走向,但有十把ak的话,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朱元璋说道。
  “好。”
  朱标那边回复道:“我让老四尽快送来。”
  挂断了通讯,朱元璋回过头再看向舆图,沉吟片刻,目光扫向舆图上的江面道:“再造一艘楼船,越高越好。”
  “是!”
  傅友德拱手应下。
  朱元璋看着南盘江的江面沉思。
  如果有一艘高达数丈的楼船横在江面,以ak超过一百多丈的射程,十把ak,应该足够点射得元军冒不了头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