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21章 挥师北进
  第221章 挥师北进
  “呜呜呜呜。”
  苍凉的号角声音响彻天地。
  小朱棣那边也没有废话,到地方便迅速发起进攻。
  由于怕误伤,所以他率领一千五百人从东面突袭;左良玉吕大器则从西面包抄。
  两面夹击之势,严重威胁到了闯军的安全。
  小朱棣当然不是直愣愣地往人家营地跑,而是遵循李文忠的建议,先突袭东北面高山,占领制高点。
  闯军的弓弩完全不是明军ak的对手,他们甚至都没法伤到明军,就被明军打得狼狈逃窜。
  这里毕竟不是茂密到草丛比人还高的越南丛林,虽有些灌木遮蔽视野,然而ak扫射过后,溅起大量泥土草木,根本不可能藏人。
  等占领一处制高点之后,就再也没有悬念。在迫击炮的轰炸下,闯军大量往西逃窜,与左良玉吕大器撞在一起。
  一阵不算特别惨烈,甚至只能算是小规模的厮杀结束,李过率领残存的闯军选择向明军投降。
  自此历史上灭亡大明的大顺政权,便彻底烟消云散。
  下午时分,小朱棣在山顶上支起电台,看着远处已经平息了的战场,向南京皇宫那边汇报消息。
  “喂。”
  朱云峰接起了短波电台耳机。
  “搞定了。”
  “闯军被消灭了?”
  “嗯。”
  “李自成呢?”
  “跳崖了。”
  “惨。”
  “我现在回师吧。”
  小朱棣眺目远方,战场就由左良玉和吕大器部打扫就行,自己可以回南京了。
  “老祖宗之前说过,如果你灭了李自成后不急着回南京,先去凤阳等他,再通知孙传庭跟何腾蛟,他要去趟凤阳祭祖。”
  “好。”
  “那行,我先去向老祖宗汇报一下情况。”
  朱云峰便挂断了电话。
  此刻老朱依旧在乾清宫殿内处理着公务。
  他简直是个变态。
  从他到南京之后,南京六部以及诸多官员清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早上四点钟南京外面的午门就大开,数百名或是原来残存的南京官员,或是被起复,被升调,被任命的文武百官就得上朝奏对。
  等大家在奉天门外御门听政结束,好不容易挨到早上七八点钟,就得马上去各部衙门办差,把今天事情上奏到内阁。
  往常大明朝的内阁和司礼监就会对这些奏折进行拟阅、批红,等处理好之后,才会交给皇帝正式发布生效。
  如果皇帝不太想理政,基本上内阁与司礼监就能把每天的政务处理好。
  也正是如此,嘉靖可以在皇宫内建道观当神仙,万历可以三十年不上朝,天启可以整天在后宫里玩木头。
  但老朱的做事方式就完全不同。
  什么内阁司礼监?
  他们没有任何批阅奏折的权力,只能负责帮忙整理一下。
  除此之外,就是给老朱拟圣旨、发送老朱批阅过的奏折,将老朱的命令传达下去。
  可以说有老朱在,内阁和以韩赞周为首的南京太监部门已经名存实亡。
  然而却没有人敢有意见。
  在太祖朱元璋面前,这些大明的官员永远都只有听令的份,而没有质疑的份。
  今天老朱正在批阅一份公文。
  并非奏折,而是要砍的名单一份,进行最后的批红。
  应天府管辖的常州、苏州、松江等地十分富庶,自古也是盐商、茶商、粮商的聚集区之一。
  其中高门大户无数,像徐阶家族在松江府田亩就多达四十余万。
  虽然此时徐阶已经死了60年,然而徐阶不像严嵩失势后能被地方官员随便整,退休致仕只有高拱和海瑞在骚扰徐家。
  只是等高拱海瑞被罢官,学生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之后,徐家就被张居正照顾,子嗣都在做官,因此福泽延绵到今天,依然是松江府最有钱有势的大家族。
  老朱到明末之后,下令彻查南方富户,包括江南各类盐商、茶商、粮食及拥地地主,那些叛国者自是免不了一死,名下财产、人员皆要被查抄。
  财产充公,人员则要把名录交到老朱这儿,通常这些都是地方官府以及锦衣卫经过一系列审核过,基本都是要杀的人,就等老朱批示。
  事实上这么杀肯定会对市场造成严重后果。
  这些盐商茶商粮食虽可恶,在国家危难之际大发国难财,可没有这些人在进行商贸运转的话,市面上的商品价格会暴涨。
  因此老朱又设立国营榷场,把这些基础生活物资变成官府买卖,并将从各家查抄出来的店铺、粮食直接充公,大幅度降价售卖,以满足市场需求。
  一系列操作之下,江南地区原本高涨的盐价粮价迅速下跌,物价得以维持住,百姓也能吃到粮食和盐。
  当然。
  在明末这个天灾频繁的时期,如果后续产出跟不上的话,这样做就无异于杀鸡取卵。
  所以老朱又得立即发动春耕,让季赫回长沙搬运大量新种子、化肥、农药送到明末来,通过水运快速运到江南,进行第一波农业革命。
  目前云峰集团名下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化肥工厂、农药工厂,跟以前需要偷偷摸摸运送比起来,如今是要多少有多少。
  因而老朱也不用担心今年七八月南方秋收之后缺少粮食,可以放心大胆地把这些卖国蛀虫都杀光。
  他一笔批示,就是成百上千颗人头落地。
  但老朱眼都不眨一下。
  “老祖宗。”
  朱云峰回到大殿内,正看到老朱把批好的公文扔在桌案上,让韩赞周送到前面内阁去。
  韩赞周双手举着公文,倒退着出了乾清宫,等他走后,老朱一边拿起一份新的奏折,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怎么?”
  “李自成灭亡了。”
  “哦?”
  老朱听到这个消息总算是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对于这个灭亡自己大明的人,站在朱云峰的立场没什么太大感觉,但老朱的立场肯定是心里极为厌恶。
  他沉声说道:“抓到李自成了吗?”
  “没抓到。”
  “让他跑了?老四干什么吃的?”
  “灭亡前跳崖自杀了。”
  朱云峰耸耸肩。
  “可惜。”
  老朱咂咂嘴。
  张献忠被一炮轰杀了很可惜,李自成跳崖了也很可惜。
  因为他想凌迟了这俩人来着。
  不过相比于李自成和张献忠,建奴才是老朱最痛恨的目标。
  毕竟他可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人。
  结果他才赶走蒙元,女真建奴又占据了汉人江山。
  他大明成了夹在两个胡虏当中的汉人王朝,怎么能让老朱绷得住?
  “现在李自成也被灭了,下一步就是北上了吧。”
  朱云峰试探性问道。
  “嗯。”
  老朱低头看了眼政务。
  这政务处理不完啊。
  不过也没办法。
  自己还得去北京,南方又有太多事情要处理。
  分配田地,查抄贪官污吏地主劣绅,调动人事,安排各地百姓恢复生产,都需要他做出批示。
  总不能把朱标叫来代班吧。
  ‘算了,南方的事基本都处理得差不多,让保儿留在南京帮我善后就行了。’
  老朱心里想着,然后起身说道:“来人。”
  “陛下。”
  外面马上有侍卫进来。
  “宣史可法、马士英、熊明遇、高弘图、张慎言、郭维经、姜曰广、姜一洪他们进来。”
  “是。”
  卫士随即出去。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在奉天殿办差的几名内阁大学士,以及在午门外六部衙署办差的六部尚书等十余人进入殿内。
  “参见陛下。”
  众人拱手行礼。
  老朱摁着桌案起身,双手背负在身后,绕过桌子走到台前居高临下说道:“李自成已灭亡,搅乱中原腹地十余年的流寇基本已经肃清,剩下的多是小患,且南方已定,朕决定挥师北上。”
  史可法等人顿时互相对视一眼,张慎言壮起胆子说道:“陛下,崇祯圣上终归是有些年轻气盛。陛下也说圣上自缢殉国,风骨犹存。定是有奸人遮蔽了圣上耳目,臣以为,还是不要再动刀兵,北方当传檄而定,届时圣上也会理解陛下的良苦用心。”
  虽然卢九德他们还没回来,然而得益于朱云峰这个人大嘴巴,昨天朱由检面对老朱大骂不思悔改,反而顶嘴的事情早就传了出去。
  群臣知道这事差点没吓死。
  从法理、道理、孝理以及各种理上,他们当然得听老朱的命令,毕竟大明是老朱建的,论资排辈崇祯拍马都赶不上。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他们这些臣子来说,老朱是君父,崇祯同样也是君父,都得维护。
  所以哪怕老朱气得吐血,扬言要打进北京,抓了崇祯吊起来打。
  他们这些人也必须站出来给崇祯说两句好话。
  然而老朱对于这样的不肖子孙那是气得不行,立即喝道:“不用说了,朕没有这种不肖子孙。一无能庸才,德不配位,朕说他两句还敢回嘴,要这样的皇帝有甚么用。”
  “陛下.”
  史可法等人还想说什么。
  老朱瞪了过去道:“大明是朕建的,这皇位朕想给谁就给谁,莫非你们想干预朕的家事?”
  若是别的皇帝,作为专门跟皇帝对着干的大明文官,那肯定是得站出来说一句“天家无家事,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臣等是在为国家大事而据理力争”。
  但这是老朱。
  你敢这么说一句,别管你后来有没有壮烈殉国,老朱当场就能让你死翘翘,甚至运气不好人家杀你一个都不够,还得株连宗族。
  所以面对老朱怒气冲冲的问话,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把任何想说的话咽进了肚子里。
  高弘图只好说道:“只是陛下要挥师北进,南京政务该如何是好?”
  “朕会叫李文忠留在南京置理政务。”
  老朱摆摆手道:“朕曾经也想过,让唐王朱聿键监国,未来由他继承大统。朱聿键为国为民,国家危难之际,别的藩王都待在封地,唯有他组织兵马救国,只恨崇祯小儿愚蠢,不要这样的忠诚藩王,反而折磨他。”
  “后来建奴攻破南京,他在福建称帝为隆武。若非郑家除郑成功以外皆是宵小之徒,朱聿键未尝没有兴复的可能性。”
  “只是朕也尝闻太子朱慈烺聪慧有加,有明君之像。”
  “唐王毕竟是疏宗,老四既然夺了天下,天下也该归他的后人,朕就不立新主了,废了那崇祯永囚凤阳,让朱慈烺登基,选贤能辅佐就是。”
  一番话语,群臣对视。
  史可法带头说道:“陛下英明。”
  众人也忙道:“陛下英明。”
  这其实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群臣来说,崇祯毕竟是正统。
  南明之所以混乱,就在于崇祯自缢,他的儿子一个没跑掉。
  要是崇祯死了,别说朱慈烺,就算是朱慈炯、朱慈炤这两个非嫡长子逃到南方,都没福王、唐王等人的事。
  因此群臣肯定是希望崇祯的后人继承大位,这也才符合法理。
  而对于老朱来说。
  他其实有考虑过换朱聿键。
  但最后还是否决了。
  这里面其实无关于朱慈烺是不是真有才。
  而是朱聿键并不是马皇后的后人。
  虽然大明其实没有非马皇后才有继承权这个说法。
  可明初基本就已经默认了这个事实。
  除了朱棣以外,其余朱樉、朱棡、朱橚三人,只要他们或者继承他们爵位的子嗣也靖难成功了,依旧可以像朱棣那样当皇帝。
  但若是非他们几个马皇后的儿子靖难成功,恐怕天下藩王都得反。
  归根到底。
  不仅仅在于老朱深爱马皇后。
  同时马皇后也是淮西勋贵集团当中的一员,甚至是其中领军人物般的存在。
  老朱能够成功打下江山,马皇后至少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功劳。
  所以老朱和马皇后的儿子,才有江山的继承权。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因而老朱深思熟虑,崇祯肯定是要废的,但朱聿键不是马皇后的直系后人,也没什么办法。
  “传令,即刻召集三军,明日便随朕渡江前往凤阳,尔等留守南京,辅佐文忠。”
  朱元璋环视一圈,说道:“切记,凡事都按照朕留下的旨意做。若是擅自行事,或者包庇罪犯,那便小心尔等的人头不保。”
  “是,臣等遵令。”
  群臣心中一凛,躬身行礼,心中不敢有丝毫不臣之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