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89章 艺术,就是爆炸
  第289章 艺术,就是爆炸
  十月下旬,又经过半个月的行军后,鳌拜的三军主力总算是全部抵达了重庆江北岸。
  而且不止是江北,长江东面,长江南面也有大量清军靠近。
  重庆老城三面环江,只有西面是陆地。
  清军的李国英部、王一正部从西面包抄了过来,将重庆围得水泄不通。
  无人机视角下,看到的是重庆四面到处都是清军营垒,密密麻麻的营寨像是要在重庆外围铸造起一座新城。
  此时清军早就已经放弃了骑兵驰骋的打法,改为以绿营为主导的步兵战术。
  鳌拜令李国英与王一正自西面进攻,自己则准备船只,试图渡江作战。
  山城看似易守难攻,但实际上也容易攻打。
  江岸防线太长,如果火炮数量不足,很容易就被船只靠近到山脚,从而打到山上去。
  除此之外,就是城门多,城墙段要守的地方多。虽然居高临下,可地方太大,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能够防御得住。
  也正是如此,钓鱼城的守军才在合川阻击蒙古人,而不是重兵驻守在重庆。
  不过在人手足够的情况下,重庆的防御力还是相当强大。
  清军组织了几次试探性进攻,老朱没有下令用现代武器,而是以弓弩将敌人击退,又令李文忠在前线指挥,轻松解决了清军的进攻。
  到了十一月初,鳌拜总算是调度完了所有的军队,就连吴三桂也被他派去的说客说动,开始往南加速了行军。
  几乎等到把军队调度完成后,他就开始了全面试探。
  传令让许天宠、赵良栋、邓志琳、王之鼎、徐治都、宜思孝等人率领着绿营兵马开始进攻重庆。
  这些人可不是绿营主将,而是汉八旗各都统、副都统、佐领。
  基本上是辽东汉人或明降将以及他们的后代。比如王之鼎是王世选的儿子,邓志琳是邓长春的儿子。
  他们的父辈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满州汉八旗旗人,属于满清鞑子最忠诚的走狗,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杀汉人的事迹当中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在这些二狗子们的催促下,大批绿营士兵开始向山城进发。
  李文忠按照老朱的指示,于山城西面且战且退,一路退至通远门、金汤门、定远门一带,清军追至,就用迫击炮轰击。
  炮击过后,清军如潮水般退去。
  等炮击结束,清军复至。
  之后鳌拜又令绿营坐船登陆,也被迫击炮轰烂。
  船只损坏后直接沉江,上面的清军根本来不及逃生,纷纷被卷入江底喂鱼。
  一连试探几日,绿营士兵们再也不敢坐船了,军心士气十分低落。
  见此鳌拜最终还是决定从陆路打。
  虽然这些天来明军的炮火反击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弱,然而大规模船运还是损失不起。
  万一明军有所储备,以船运必然被人一锅端。
  因而在抉择过后,除了于江北、江东、江南三处对岸留守部分人马以外,主力开始大规模西移。
  十一月中旬,在经过半个多月的试探性进攻后,明军胜多败少。
  由于都是打阻击战,放冷箭,一旦清军要与他们近距离交战就撤退,以迫击炮应敌,因而明军几乎没有损失。
  反观清军在多轮试探后折损了数千人马。
  但同样明军放炮的次数和规模也越来越小,这加剧了鳌拜等人认定明军的炮火数量不足的问题。
  经过他们的讨论,清军诸多高级文官参谋分析,明军的炮弹数量的确是不够多了,所以这才选择拖延的战术,试图与他们打消耗战。
  明军从吴三桂那缴获有大量的物资,加上西南各地土司资助,粮草肯定不缺,就是要拖延时间,等待江南生变。
  鳌拜觉得很有道理。
  不过让他派满蒙汉八旗主力进攻肯定不现实,还是得依靠几十万绿营兵马充当炮灰,消耗完明军的炮弹才能继续进攻。
  因此鳌拜决定围而不打,主力只是包围重庆,每天派小股绿营兵马前去袭击,佯攻重庆,逼他们用火炮。
  却不知道这正中老朱下怀。
  老朱就希望他们把人员全部集中起来。
  要是大举进攻,人员分散反而不好歼灭了呢。
  十一月十九日,已是天气寒冬,据说陕西已经下起了大雪。
  四川虽然冷空气被秦岭阻隔,但也就是盆地地区,高原地区早就被大雪覆盖。
  不过到十一月下旬,气温也下降得厉害。
  虽说重庆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天几乎不怎么下雪,可别忘记,此时正处于小冰河时期,这段时间温度已经接近零度。
  洪武将士们穿着厚重的大衣,丝毫不受冷空气的影响。
  南明军队也差不多。
  主要是缴获了大量吴三桂的物资。
  顺治十八年的时候清廷就只剩下西南李定国白文选夔东十三家,以及东南郑成功这三个比较大的对手。
  为此他们在西南和东南布置重兵。
  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等地便存放有大量辎重和军械。
  清廷除了给吴三桂收税和任命西南官员的权力以外,还允许他自己打造兵器,清廷方面每年也会给予他兵马一定俸禄和粮草。
  这也是后来吴三桂敢造反的底气。
  此时成都的物资没缴获,但贵阳昆明和重庆的物资全被洪武军队给抢到了手。
  对于洪武军来说不需要,可对于南明军队就是刚需。
  特别是李定国白文选夔东十三家这些人,穷得都快当裤子。
  这一批物资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也能让他们迅速装备起来有了一定战斗力。
  此刻依旧是南山铁桅杆,海拔六百多米的山顶上都已经结冰,四周浓雾缭绕,根本看不清楚江面。
  为此老朱一行人就只能到海拔四百多米的山腰处,这才能远眺西面情况。
  当然。
  直接用肉眼看肯定看不到。
  他们所在的地方离清军的驻扎地七八公里,除非他们出城去西城外的鹅岭山,不然望远镜都看不清楚。
  不过无人机不受影响。
  很快就有无人机飞手把此时清军在城外的驻扎画面传送回来。
  山腰处悬崖边,大地都仿佛渺小了许多。
  老朱在朱棣、朱云峰以及诸多卫士的陪同下到了边上。
  后世这附近早就成了风景区,上面都装了铁栏杆,防止有人掉下去。
  此时自然没有。
  因而众人离悬崖边稍远一些,先拿望远镜看了一会儿。
  卫士带了椅子,三人坐下,围在一处崖下,眺望西方,看着密密麻麻的清军营垒。
  “看来鳌拜是上当了。”
  朱棣拿出平板,从无人机视角高空俯视下,地面的人如蚂蚁一样密集。
  几十万人扎堆是什么概念?
  一眼看去,那无边无际。
  正好是山区,位置大概是在后世渝中区大坪一带。
  这里算是重庆相对平坦的地方了,周围树木早就被砍伐一空。
  自南往北,西至大坪,东至鹅岭一带,方圆四五公里,到处都是营寨,初略看去,至少上百个。
  然而这还只是一部分。
  因为鳌拜是分批进军,从嘉陵江上游坐船过河,大量船只来回在江面上折腾,足足运了好几天才把人全部运来。
  先来的人先安营扎寨,后来的人也要临时安营,结果就是清军这几天跟蚂蚁搬家一样,营寨热闹非凡。
  “这几天无人机侦查到清军大部队都已经渡河了,现在只留下东对岸、北对岸和南对岸留了少部分人马防止我们渡河逃走。”
  朱云峰也说道。
  老朱沉吟片刻问道:“有吴三桂的消息吗?”
  “现在还没。”
  朱棣摇摇头:“我们虽然带了几个军用无人机,能飞二百多公里。但距离太远会与控制器失去信号,我们没有建立军用级遥控基站,只有工业级遥控基站,遥控范围最多就是40-50公里。之前派出去的探马暂时也没有回来,重庆都被包围了,人不好出去也不好进来。如果派我们的人,容易暴露出真实战力。”
  “嗯。”
  老朱点点头。
  这些他也都知道。
  之前就听说吴三桂吓破了胆子,没想到他真就吓成这样。
  鳌拜大军亲至,他居然敢不过来,有点超出预料。
  朱棣就问道:“父亲,还等他吗?”
  “还没到四五十公里范围内吧?”
  “没,每天都有无人机巡航,截止到今天还没有发现。”
  “算了。”
  老朱摆摆手,站在崖边负手而立道:“这次算他运气好,留他一条狗命多活几天,吩咐下去,准备开始吧。”
  “好。”
  朱棣拿起对讲机,摁住对话键,大喊道:“全体注意,全体注意,我是朱棣,我是朱棣,陛下有令,开始布置!”
  正是上午时分,洪武大军遍布山林。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正在砍伐山上的树木,清理出一片视野好,方便操作武器的营地。
  西山,也就是后世重庆市中心的枇杷山一带,这里海拔三百多米,距离清军所在的大坪直线距离为四公里。
  山顶处的草木都已经砍光,一辆辆牵引车被拉到了山顶。负责这些车辆上山的几名千户指挥使感觉都快要了自己半条命。
  枇杷山山势虽然不陡峭,然而这些可都是105毫米口径榴弹炮,加上牵引车总重量达到了1.3吨。
  后世我们都是用车辆把火炮运输到目的地,在明末清初可没这条件,有限的卡车也没法上山,最后全靠人力和骡马运到的山上。
  此刻数百架国产ah-2型105毫米牵引式火炮排列整齐。
  几个千户最近这段时间都忙着调试以及搬运来着,前几天才刚刚把炮兵阵地给弄好,此时正坐在帐篷里喝着红牛闲聊。
  陡然听到朱棣的命令,几个千户顿时精神一振,立马站起来走向炮兵阵地,喊着将士们过来准备就绪。
  与此同时。
  北面另外一座无名小山头,山顶同样被砍伐一空,整出了一片停机坪。
  这里则密密麻麻摆着数十架无人直升机。
  它的机身长三米,高一点六米,跟一台小轿车差不多。
  跟炮兵阵地那边比起来,这边可轻松太多,反正是飞上来的,自然不用太操心。
  明军大部分无人机飞手都在这里。
  听到对讲机里的声音,他们也马上开始行动。
  除此之外,迫击炮小队,步枪小队也纷纷就位,开始向西城外方向靠拢。
  过了十分钟,朱棣在对讲机里喊道:“炮兵阵地部署如何?”
  “炮兵阵地已完成驻锄入坑,固定炮位,方向定位,部署完成,请殿下指示。”
  “弹药准备如何?”
  “已完成弹丸入膛,药筒锁定!”
  “是否已完成气象修正。”
  “已完成!”
  “锁定好目标没有。”
  “目标已锁定,可以随时开火!”
  “好,原地待命,等待指示。”
  “是。”
  “无人直升机阵地部署如何?”
  “无人机阵地已完成部署,六发导弹已装填,随时可以起飞发射。”
  “机枪是否已准备?”
  “已准备,弹匣已经固定,可以随时开火!”
  “好,原地待命,等待指示。”
  “是。”
  “步兵小队.”
  一项项询问和指令传达。
  两万洪武大军,由四个主要兵种组成。
  分别是炮兵、无人机飞手、步兵以及迫击炮兵。
  老朱丧心病狂地带了三百多门105毫米榴弹炮,每个炮兵组五人,差不多一个炮兵团。
  无人机飞手由两个人一起操纵无人直升机,一个负责开飞机,一个负责发射导弹或者发射飞机上的机关枪,拢共一个营。
  人数最多的则是步兵和迫击炮炮兵,加起来约一万八千人,他们将会在炮火洗地后,负责新一轮的地面打击。
  整个战术配置很简单,开火后炮兵洗地,直升机起飞,把机身上的导弹打空。
  等打得差不多了,迫击炮再洗一轮地。
  之后就是无人直升机和步枪们在天上和地上对着残存的清军进行扫射性打击。
  务必要把这几十万清军消灭殆尽!
  “父亲,都准备好了。”
  朱棣用对讲机与各千户指挥使沟通后,对老朱说道:“现在步卒和迫击炮小队都已经在西城,之后会把迫击炮阵地部署在鹅岭,居高临下对鞑子继续洗地。”
  “好!”
  老朱通过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看着依旧在忙碌着建造营垒,丝毫察觉不到死亡即将到来的清军营寨方向,重重地说道:“开火吧!”
  “开火!”
  朱棣顿时兴奋起来,按住对讲机就喊道:“给老子开火,把所有的炮弹都打光,听到没有!我要看到爆炸!”
  “开火!”
  “开火!”
  “开火!”
  千户指挥使们大喊着。
  枇杷山上的炮兵阵地响起了高昂的声音。
  霎时间。
  所有的士兵们都整齐划一地戴上了耳塞以及耳罩。
  不戴这俩玩意儿会把耳膜震碎。
  紧接着两侧的传令兵猛地向下挥舞旗帜。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巨大的响声宛若响彻天地,无数枚榴弹炮朝着预定的地点疾驰而去,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流星!
  并且同时远处无人机阵地,上百架无人直升机也迅速攀升而起。
  也就是无人直升机阵地非常大,有足够的安全间距,且它们也不是真正的直升机,不然那么多直升机还真不容易起飞。
  它们飞起来后马上按照之前预定过的高度和轨迹分头行动,攀升到了一定高度,开始准备发射导弹。
  “咻咻咻咻咻咻!”
  无人机上的导弹顷刻间疾射而出,比离弦的箭还要快上不知道多少倍,眨眼间就已经到了清军脑袋上,然后落了下去。
  “轰隆!”
  “轰隆!”
  “轰隆!”
  炮兵阵地的榴弹炮以及无数导弹,前后脚,犹如雨点般开始往下落。
  清军营地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爆炸声骤然响起。
  而且还不止是一两声,而是无数声。
  甚至还有蘑菇云冲天。
  滚滚浓烟直冒,土石迸溅,山林颤抖。
  大地都在抖动!
  清军上百个营垒,炸开了!
  而艺术。
  就是爆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