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81章 试贼手段,刘封暗袭江津口
  第81章 试贼手段,刘封暗袭江津口
  探得刘封的立寨位置,全琮不由一喜:“竟敢当着我的面平地安营,刘封小贼,未免太小觑我了!众将今夜,可随我前往劫营!”
  老将韩当谏道:“全将军,刘封久随刘备,并非不知兵的愚将,平地安营或为示弱之计,倘若引兵劫营,恐中刘封奸计。”
  全琮笑道:“老将军所忧虑的,我又岂会不知?昔日我亦曾引数千兵讨灭山越,刘封这等示之以弱的手段,又岂能瞒我?”
  “我料刘封今夜必在营地附近的山林之中埋藏伏兵,只待我军杀入营中,伏兵就会杀出,此等小计,又极容破,何惧刘封奸计?”
  “我等只需将计就计,将兵马分为前后左三部。左部兵马阻断山林伏兵,前部兵马劫营,后部兵马接应,任那刘封如何施展手段,也逃不过我的手掌心。”
  全琮侃侃而谈,似乎一切尽在掌控中。
  韩当不由眉头一蹙,似这等论兵之法,韩当是不擅长的。
  一时之间,韩当也寻不到反驳的理由。
  徐盛则是出言提醒:“刘封骁勇,又有精骑,平地之上我军并无优势,不如抢占险要地势,立下坚寨引刘封攻寨。”
  全琮笑容一滞,冷然下令:“徐盛,你箭伤未愈,可与马忠留守营中;今夜由丁奉为前部,我为后部,韩老将军引兵截断林中伏兵。”
  听得全琮提到箭伤,徐盛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虽然心中很是愤懑,但如今全琮为主将且又有孙权亲自斟酒为全琮树立威信,还得了孙权的假节,徐盛也不敢抗命。
  马忠亦是暗暗一叹。
  全琮这般安排,是认定徐盛和自己曾经被刘封击败,怕今夜不能尽力。
  韩当想了许久,也没想出全琮的布计有什么问题,只能叮嘱前部的丁奉小心谨慎。
  是夜。
  丁奉引兵在前,全琮引兵在后,韩当分兵拦截在刘封的营地和山林之间。
  约莫三更。
  丁奉引兵摸到了刘封的营门外。
  小心翼翼的清除掉营门外的鹿角,丁奉大呼一声“杀贼”,引众吴兵杀入。
  喊杀声和惊呼声此起彼伏。
  看着惊慌而走的汉兵,丁奉不由大笑:“什么示之以弱,全将军多虑了,这压根就没防备啊。”
  丁奉一面指挥将士在营中放火,一面引虎士直冲帅帐,誓要抢夺刘封的大旗。
  刚冲到帅帐外。
  丁奉就听得几声惨呼,却是几个冲在最前头的吴兵踩空掉坑。
  “竟真如全将军所料!”丁奉猛然反应过来。
  来不及感叹全琮的料算,营中就响起了一阵阵急促的锣鼓声。
  方月、潘风、俞射、穆舜四军侯引兵四面围杀而来。
  丁奉拔出短刀大呼:“众人莫慌,全将军援兵将至,随我杀敌!”
  随着喊杀声响起。
  林中的李平、寇安国也引兵杀出,与拦路的韩当战至一团。
  全琮在后军先探得丁奉果然中计,又探得山林间果然有刘封伏兵,不由开怀大笑:“刘封小贼,名不副实,早知如此,至尊就应当直接派兵攻打麦城。”
  “传我军令,速速上前,接应前军!”
  寒风在夜空中呼呼作响。
  喊杀声在夜风中凛凛显威。
  而在双方激战之时,营地的右侧边缘。
  刘封一脸冷峻的将双手凑到火盆前,仿佛没听到那一阵阵如雷鸣般的喊杀声似的。
  一直到喊杀声变小消弭,刘封都未曾起身。
  过了许久。
  亲卫田忠策马而来,禀道:“将军,吴兵撤兵了,众将校皆已回营。”
  听到田忠的禀报,刘封这才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火灰:“走,去帅帐。”
  从始至终,刘封的表情都很冷峻,未见有半分的惊讶和慌色。
  帅帐内。
  众将校皆至。
  今夜一战,喊杀声虽然凶狠,但双方的杀伤其实不多。
  埋伏在山林的李平和寇安国,在黑夜中遇到韩当后,双方都是以弓箭互射。
  方月四军侯虽然在围杀丁奉,但同样是雷声大雨点小,在遇到接应丁奉的全琮后,又迅速退回了营中。
  双方就如同教科书式的攻防演练一样,谁也没占到便宜。
  仔细听完众将校的禀报,刘封又令人将吴兵俘虏带入帅帐。
  片刻后。
  四个被绑得结结实实的吴兵被推入帅帐。
  这四个倒霉鬼是丁奉麾下,由于冲得太猛掉坑里了,一个个都被摔得鼻青脸肿。
  “我问,你们答,不答者或答错者,立斩不赦。”刘封冷峻的声音,惊得四个吴兵心慌不已:“第一个问题:你们是谁的部下?”
  话音一落,三道声音相继响起:
  “丁校尉。”
  “校尉丁奉。”
  “是丁校尉。”
  “.”
  刘封手一挥。
  唯一一个沉默不言的吴兵被拖出帐外,几个呼吸间就只剩一个血粼粼的脑袋丢在三个吴兵面前。
  三吴兵吓得眼皮子直跳。
  方才若是也保持沉默,此刻就尸首分离了。
  这汉将,好重的杀气!
  “第二个问题:你们最晚一次见到吕蒙,是什么时候?”
  话音刚落。
  三吴兵争先恐后。
  “半个月前。”
  “十天前。”
  “八,不,六天前。对,就是六天前,六天前吕都督巡城后我就没见过了。”
  三个吴兵战战兢兢的看着刘封,生怕这个问题回答错了就会被拖出去斩首。
  刘封凌厉的目光在三个吴兵身上一扫:“第三个问题,出城的主将是谁?”
  被刘封的目光一扫,三个吴兵只感觉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是全将军。”
  “我只知道丁校尉呼为全将军,不知道是哪个全将军。”
  “我知道,是偏将军全琮。”
  偏将军全琮?
  孙权的第二任大女婿?
  刘封微微眯眼。
  问出了心中想问的,刘封又令左右骁士将三人拖出仔细拷问。
  董恢近前:“我曾听闻,昔日周瑜卒于南郡,庞士元送丧至吴,吴人多有慕名往见者。其中就有全琮,庞士元评其为: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没想到竟是此人为将。”
  刘封冷笑:“副军师点评人时,往往会超出对方的才学,以示鼓励之意。点评全琮时都只称赞全琮的品行似汝南樊子昭,而不赞全琮智勇。孙权竟以全琮为将,让我不由生疑啊。”
  刘封此刻的心情,就如同在街亭遇到马谡的张郃。
  本以为来的是个大将,结果来的是个虾米。
  不同的是。
  张郃可以毫不留手的将马谡暴揍。
  刘封得考虑怎么打才能让全琮生出“我能赢”的想法,避免将全琮打怕了孙权就只敢固守了。
  观今夜全琮用兵,看似有板有眼,实则生疏稚嫩。
  兵无常势。
  只有稚嫩的新手才会按照兵书有板有眼的调遣兵马。
  这句话也并非是讽刺。
  对于新人而言,战场上的规则、套路、意外等都不是很熟悉,兵法理论和实际用兵的结合也不流畅,故而时常会按照兵书上教科书式来调遣兵马。
  虽然不能大胜,但也不容易大败。
  倘若盲目出奇,马谡就是反面教材。
  对于宿将而言,兵书可以看一点,但不会按照兵书的教科书式来调遣兵马,更注重的是兵书蕴含的兵法思维的拓展应用。
  就如韩信明修栈道和背水一战以及项羽的破壶沉舟,虽然都不曾记载于兵书,但又是兵法思维的拓展运用。
  又如今夜。
  倘若是刘封的对手在平地扎营,刘封压根就不会玩分兵。
  平坦之处,本就进退容易。
  若是合兵一处,进则敌营可破,退则敌不敢追。
  分兵看似巧妙,实则里胡哨。
  面面俱到,面面不精。
  防御有余而攻击不足,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徒劳无功。
  刘封摆出教科书式的防守,目的也是在试探吴将的手段,顺带抓几个吴兵俘虏来拷问军情。
  很快。
  刘封又将心中的疑虑抛去。
  孙权以全琮为将,跟诸葛亮用马谡并无多大区别。
  不外乎想让全琮立个大功,树立军中威望,今后好对全琮提拔升迁。
  这是培养嫡系的常见手段。
  只不过。
  孙权拿刘封来给全琮当磨刀石,让刘封心中颇有些不舒坦。
  都什么玩意儿,也配拿我来当磨刀石?
  得小心刀还没磨锋利,就已经断了。
  沉吟片刻。
  刘封下达了新的军令:“牙门将李平听令,分你兵马三千,明日一早借大雾遮掩,走小路偷袭江津口,孙权在江津口有大量粮船,必会遣将来救。”
  “你在江津口佯攻后,立即撤出,再于大道设伏,倘若伏击不顺可原路撤回,我会派兵跟进接应。”
  自糜芳献城时,江陵就一直缺粮。
  虽然孙权在得了江陵后又向诸县征收了税粮,但依旧不能维持江陵城内大军以及秭归陆逊军的度用。
  孙权也不得不走陆口运粮入江津口。
  江陵城虽然依陵傍水,但距离江津口尚有数里,大船不能直接驶入江陵城,只能通过小船或驴车转运。
  强攻江陵城,以刘封目前的军力是远远不够的。
  可要强攻江津口,以刘封的军力却是绰绰有余。
  只要孙权不想看着江津口被控制,就必然会遣将来救。
  躲在江陵城内的吴兵,刘封奈何不了。
  出了江陵城的吴兵,胜败就各凭本事了。
  在最初来江陵城前亦或者在全琮劫营前,刘封其实都没有偷袭江津口的想法的。
  刘封本就只有八千兵,分了三千兵去偷袭江津口,正面兵力就不足用了。
  幸运的是。
  孙权竟以全琮统兵。
  但凡孙权将主将换成韩当,刘封都不敢分兵去偷袭江津口。
  吕蒙的病危,暴露了孙权嫡系将校青黄不接的隐患。
  翌日一早。
  牙门将李平就趁着大雾未散,带着三千兵马走小路前往江津口。
  水乡冬季的大雾天,也让李平的这次偷袭具备了天时优势。
  即便江陵城到江津口只有数里路,往返的斥候也难以探得大雾中潜行的兵马。
  刘封则是趁着大雾未散,将营寨移到了左三里的山林,貌似“怕了”全琮,故而要“结硬寨、打呆仗”。
  演戏要演全。
  昨日被全琮“识破”示弱之计,今日“怕了”全琮移营入山林,这才是一个“有点能力但不多”的正常表现。
  既不能让全琮觉得刘封太弱,也不能让全琮觉得刘封太强。
  兵者诡道也。
  听起来似乎高大上,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五个字:去骗,去偷袭。
  昨日其实写了一万字,今上午都在修文,删了两千,重写了两千,不是我不想多更,奈何实力不允许我大声说话。
  上架后的更新,定时在中午十二点,保底两章,有多的就三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