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汉官 > 第157章 性格决定命运【45K】【元宵快乐】
  第157章 性格决定命运【4.5k】【元宵快乐】
  翌日,酸枣大营。
  中军大帐之中,曹操满脸愤怒之色。
  他本以为誓师之后联军就应该西出上洛,然而曹操没想到张邈等人却整日高谈阔论,迟迟不见动兵之意。
  开始曹操还耐着性子劝说,但是这次他却真的忍不了了,
  只见实在压抑不住心中火气的曹操将酒盏往案几一顿,不由怒声道:“董贼都已鸩杀弘农王了,诸公难道还要在帐中安坐吗?”
  此言一出,刚才还笑声不断的大帐顿时一片死寂。
  没办法,刚刚得知董卓使郎中令李儒毒杀废帝刘辩时,张邈等人也心中大惊。
  刘辩再怎么说也曾经当过大汉天子,董卓此举简直骇人听闻。
  不过很快他们便猜出了董卓的意图。
  他之所以杀弘农王,其目的恐怕还是为了釜底抽薪,瓦解讨董联军。
  毕竟桥瑁伪做三公传书时就曾言要拨乱反正,恢复正统。
  如此一来,刘辩自然成为了讨董联军表面上的精神领袖。
  董卓杀刘辩,也算是对症下药。
  只可惜关东联军并没有董卓想的那么忠心,即便刘辩这个废帝死了,讨董联军却依旧没有散去。
  与此同时,看着义愤填膺的曹操,张邈终究还要点脸面,
  “孟德言重了。”只见张邈放下手中的酒盏,捻须轻叹道:“我等又何尝不想将董贼碎尸万段,然则两军相争实在不能意气用事。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庙算之事亦是重中之重呀!”
  不得不承认还是张邈会说话,高谈阔论也能被说成庙算。
  见张邈这么一说,身着玄色锦袍刘岱亦是连连颔首道:“不错,孟卓此言甚是,再者前日不是才说过么,我军粮草尚未齐备,兵马还需操练,出兵之事急不得!”
  此言一出,桥瑁、张超、袁遗等人顿时连连点头。
  不过济北相鲍信向来与曹操志同道合,当即霍然起身正色道:“孟德之言不无道理,我等既已盟誓,若是迟迟不出兵讨伐董贼,恐怕会受天下人非议呀?”
  见鲍信帮腔,曹操也连忙劝说道:“诸位,眼下正是出兵的好时机!董贼毒杀陈留王,便是洛阳之地也多有义士心怀不满,无日不仰待义军,此时出兵关中必然群起响应!”
  当然,曹操也知道光靠这些虚无缥缈的筹码很难说服众人,当即又从实际分析道:“董贼之婿牛辅上月以兵三万伐河东白波贼,最后大败而归,说明董贼之兵也并非虎狼之军也。并且董军新逢大败,士气必然受挫,而我军秉持忠义伐之,必能百战百胜!”
  闻听此言,张邈顿时若有所思。
  曹操见状当即再接再厉,慷慨激昂道:“我有一计,诸君且听。”
  只见他快步走到墙边,指着舆图示意道:“只需使袁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众军据敖仓、取成皋,封堵轩辕、太谷,占据关外险要之地;我等不必苦战,只需高垒深壁,以为疑兵即可。再令袁将军率南阳之军攻入武关,震动三辅。”
  “如此,天下形势瞬息可变!”
  在说完自家苦心积虑想出的方略之后,曹操便一脸期待的看着众人。
  然则他不说还好,这番话一出张邈、刘岱等人反而不再意动。
  毕竟此计需三路联军同心同德,紧密配合方能见效。
  但凡有一路联军拉胯,此计都很难奏效,且其他两路都有覆灭之危。
  张邈等人甚至都没有和袁绍、袁术两路沟通讨论此计的心思。
  因为即便是他们两兄弟答应下来了,张邈也不敢相信。
  袁绍和袁术是什么人暂且不说,张邈对自己还是足够了解的。
  他都不敢保证届时不动什么歪心思,更别说袁术等人了。
  “出兵之事还得从长计议!”
  见张邈等人众口一词,曹操顿时满心失望,只见他仰面长叹一声后便颓然离开大帐。
  见此情形,座上的刘岱等人也没有在意。
  交情归交情,现在的曹操还真不值得他们太过看重。
  甚至若不是陈留郡司马卫兹大力资助曹操,他都难以募兵五千。
  若换做别人是陈留太守,恐怕早就心怀不满了。
  不过谁让张邈和曹操关系好呢,所以他虽然没有同意出兵,但冲着老朋友的面子,当晚还是派遣部将卫兹领本部听命于曹操。
  得令之后,卫兹拣选本部与义从竟然凑出了三千人,这令曹操大喜。
  入夜,曹部军帐。
  只见曹操按剑而立,看着帐外的夜色忽然咬牙:“不等了,八千人也足够了!”
  闻听此言,一旁的曹洪忍不住道:“兄长不如再劝劝左将军?”
  曹洪虽然和魏哲没有打过交道,但这些年却没少听说他的事迹。
  在曹洪看来酸枣联军虽有数万之众,但若论精锐则属辽东义军为最。
  这段时日曹洪也曾经旁观过辽东步骑的操练,那种看淡生死的凶悍之气即便远远望去都令人为之胆寒,堪称是虎狼之师。
  只见曹洪直言道:“观其在辽东的事迹,实在不像是贪生怕死之辈,此中或许另有隐情。”
  然而曹操闻言面色无奈的轻声一叹,道:“我又何尝不知。”
  若是能得魏哲同行曹操自然是求之不得。
  实际酸枣大营的各路郡守、刺史都看出了辽东义军的精锐。
  若非如此这些时日此辈也不会对魏哲如此礼遇。
  不是刘岱相邀,就是张邈、桥瑁设宴,几乎无日得闲。
  毕竟魏哲远在辽东,怎么看对他们都没有威胁,简直是天选盟友。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其实有心之辈差不多也都心中有数了。
  讨董结束之后,天下恐怕就要重演秦末故事了。
  在这种情况下,魏哲的分量自然陡然提升起来。
  可是曹操也很无奈,只见他眉头紧皱道:“明明眼前局势大好,正是有利义军的时候,但魏公威却依旧言时机未至,再等下去我怕会错失良机!”
  简单来说,就是自信的曹操不相信魏哲的判断。
  他认为魏哲纵然在辽东屡屡灭国擒王,但终究初来乍到,不知内里。
  而久在洛阳,甚至旁观了洛阳政变的曹操自认为最了解当下局势。
  作为世家子,这点自信曹操还是有的。
  念及此处,曹操思量再三之后终于不再犹豫,决定出兵。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说服了济北相鲍信。
  于是次日一早,鲍信、鲍韬兄弟便率招募来的一万义军随曹操一同向着成皋方向进发。
  话说洛阳八关向来都是外兵上洛的必经之地。
  当初黄巾并起之时,刘宏便曾在函谷关、伊阙关、广成关、大谷关、轩辕关、旋门关、孟津关、小平津关等八关,各置八关都尉防卫黄巾。
  当然,说是洛阳八关,但这不代表洛阳只有八关。
  洛阳周边的关隘可多着呢,这才使洛阳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
  以曹操当前的行军路线,挡在他面前的则是旋门关。
  此关后世之人或许有些陌生,但说起虎牢关估计都知道是哪儿了。
  此地由于南连嵩岳,北濒黄河、汜水,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从春秋时期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只因西周之时周穆王曾经在此牢虎,才有了虎牢之称。
  不过自秦代起,才真正开始在“虎牢”设立关口,名之为虎牢关。
  楚汉争霸之时,刘邦、项羽两人便曾在此争城夺关。
  后汉高祖一统天下,便在此地置县,是为成皋县。
  而光武帝统一天下后,因旧关破败,便在此置成皋关。
  不过先帝刘宏在位时,由于黄巾之乱太过轰动,故此在中平元年又紧急在峡道南部出口修建旋门关。
  所以如今从洛阳而出,向东过旋门关,前方便再无关塞可以据守。
  曹操当然知道凭借自家这八千人肯定是攻不下旋门关的,所以他此次出兵并不是真想着一路攻城拔寨打到洛阳,而是想拿下敖仓,做个表率,让关东联军知道董贼之兵也就那样,只要出兵便可获取大名。
  从这点就能看出,曹操虽有些意气用事,但却自有一番格局。
  ……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与此同时,魏哲所部营寨则迎来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商贾。
  钟扈看了令牌之后眼神微凝,当即走到魏哲近前悄然禀报道:
  “君侯,洛阳密报……”
  魏哲闻言当即令亲兵在四下守卫,方才接见此人。
  那中年商贾见了魏哲,当即拜倒在地:“卑职奚宏,拜见将军!”
  “起来吧。”魏哲命此人起身之后没问其他,而是率先开口道:“子良当下可有危险?”
  其实早在出兵之时魏哲便传令元骏,命他择机离开洛阳,保全自身。
  毕竟从董卓废立天子之后,洛阳朝堂的影响力就日渐衰落,与之相反的则是危险程度陡然倍增,别说一个区区侍御史了,日后便是三公九卿都有可能死于乱兵之中。
  魏哲手下的人才不多,可以信任的人才就更少了,他可不想逐鹿天下的大戏还没开始就折损了元骏这个得力干将。
  然而元骏却觉得当前朝局混乱,正是可以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并且他认为魏哲既然要上洛,那么他就更应该留在京师了。
  届时无论是传递消息,还是策反、骚扰,他都能起到大作用。
  不得不说,元骏果然不愧是出身边郡的,就是喜欢找刺激。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那中年商贾连忙解释道:“元主事一切都好,宦官一党虽然被诛杀殆尽,不过董卓入京之后其麾下纷纷显贵,元主事私下与其麾下大将徐荣结交,颇为投契。得其庇护,如今并无危险。”
  听到这里,魏哲不由皱眉道:“徐荣不知他底细?”
  “元主事未曾明言,不过也并未隐瞒与将军的关系。”那中年商贾详细道:“是故徐荣只以为元主事乃将军的门生故吏而已,对驻洛办一无所知。”
  闻听此言,魏哲这才松了口气。
  看来元骏并未受他举兵讨董连累全因有徐荣庇护。
  当然,徐荣这么做其实也没什么,毕竟他老家还在魏哲手中呢。
  身为乡党相互帮点小忙才是正常的,董卓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若徐荣真变得六情不认,董卓恐怕反而会起疑心。
  不过魏哲想了想还是叮嘱道:“回去告诉子良,若非十万火急,切勿再有行动。”
  元骏不动还好,若是他搞什么小动作让董军抓到了小辫子,那么恐怕就算是徐荣也保不了他。
  说罢,魏哲这才询问探子此次前来的目的。
  那中年商贾闻言当即从袖子取出一封书信交予魏哲。
  魏哲打开一看发现内容不多,其实主要就说了三个消息:
  其一,便是董卓指使吕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获取珍宝。
  其二,便是董卓昨日已然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灭族。
  其三,则是董卓似乎有意迁都长安。
  三日前他曾经在朝会上提出这个想法,不过当时因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强烈反对,故此不了了之。
  不过从董卓事后罢免两人来看,迁都的想法他应该是认真的。
  毕竟关东联军加起来有十几万人,看起来还是很吓人的。
  曹操先前劝说众人的说辞,其实也正是董卓所担心的。
  届时关东联军一拥而上,洛阳周边若是群起响应,那么他便是再能打也没有把握可以守住洛阳。
  不得不说,这三个消息当真是一个比一个炸裂。
  袁隗、袁基满门不杀就不用说了,这要是传出去必然天下震动。
  至于盗挖历代先帝、公卿的陵墓之举,就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了。
  不错,当年绿林军、赤眉军打下长安的时候也曾这么干过。
  但是本朝可还没亡呢!
  董卓这么干无疑是已经对他掌握的洛阳朝堂没信心了。
  当然,这点从他想要迁都长安就可以看出,董卓已经没有心气了。
  无论他最初的想到齐桓公还是王莽,此刻都已然没有了雄心壮志。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哲要等的其实就是这个时机。
  由于战略目标不同,导致魏哲对战机的看法也和曹操不同。
  在曹操看来现在是最好的出兵时机,可是魏哲却不这么想。
  目前董卓所有的本钱都堆积在洛阳,如此董卓便是再怎么没有心气,面对关东联军的攻击他也会死扛,因为没有退路,输了就什么都没了。
  董卓如此,其麾下的凉州军队亦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一旦交手,董军的战斗意志绝对拉满了。
  如此一来,魏哲想要打到洛阳那就只能一步步杀过去了。
  当然,魏哲倒不是怕了,只是这么做不划算。
  他好不容易才积累了这么些本钱,实在没必要消耗在这里。
  但是等到迁都长安之后就不同了,凉州军就不会死磕了。
  这才是魏哲要等的时机!
  于是当探子离开之后魏哲便命斥候密切关注洛阳动向,而他也在悄然做起了准备。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魏哲得知了曹操出兵的消息。
  “什么?已经出发了?”
  “确实如此。”只见戏志才颇为感慨道:“听说曹奋武一早便引军西进,似乎有意进据成皋,窥视旋门关。”
  魏哲闻言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他真没想到已经快四十的曹操还这么血气方刚,完全没有后来曹丞相的影子。虽然人都是会变的,但曹操的变化未免也太大了吧?
  想到这里,魏哲不禁五味杂陈。若权力真是一味毒药,那么日后他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
  【好迹象,今晚可以早点睡了!】
  【另外:关于虎牢关、成皋关、汜水关之之间的关系,百科上的资料含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网上搜说的结果也千奇百怪,难辨真伪。今天看了一下午的论文,个人感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陈隆文教授的论文最为合理,实地考证与史料分析相结合,最有说服力,所以本文以此观点为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