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77章 大红灯笼高高挂
  第177章 大红灯笼高高挂
  李逸站在高高的无极堡城门楼上,
  狸猫招财蹲在护墙上,睥睨众人姿态高傲,黑胖的来福在李逸脚下抬着头对招财做出各种挑衅动作,却被狸彻底无视,只有小黄狗旺财在它屁股后面跑来跑去。
  城堡里挂起了红灯笼,
  众人忙碌着,
  今天是李逸干姐虞幼娘出嫁的日子,就在无极堡出嫁。
  今日恰逢旬休,学校也放假,冬日闲来无事,孩童们也都来凑热闹。
  “新郎官来了!”
  小无极堡一百多个学生,今日就都充当了新郎官的人,簇拥着喜车,跟在骑白马的萧十三郎身后。
  李逸在城门楼上一挥手,
  顿时就有一群人堵住了堡门,拦住了迎亲队伍。
  堡墙外有一圈深两丈宽两丈的壕沟,只有堡前一条路进堡门。
  罗家堡村民们们组成的守门队伍,欢笑着障车。
  刘黑子更是犹如守关大将,高呼,“新郎官给喜钱,请喜酒,给喜!”
  萧十三今天收拾整齐,一身爵弁礼服,不再是落魄与忧郁,而是精神焕发。
  面对着这么热闹的障车,
  也是大手一挥,“拿酒来,”
  今日董七郎充当萧十三的伴郎,立马招呼了其它搬来酒肉,
  甜甜的麦浮子酒,一坛又一坛。
  “请大家大碗喝喜酒。”
  大陶碗倒满,上来就倒,
  障车的村民,老少男女都喝上一二碗,
  董七郎他们又发了一些麦芽,接着就撒钱,
  准备好的几筐铜钱,一把又一把的往路两边撒,顿时大家喜笑着去抢喜钱,
  路终于通了,
  董七郎等赶紧拥着萧十三入堡。
  跟着进堡的学生们,一齐喊着新妇子新妇子。
  姬令仪走到门口,
  “新妇子还在妆扮,新郎官要是急,就写首催妆诗吧!”
  萧十三上前,
  “虞家有幼娘,出嫁兰陵萧,弟妹亲调粉,契弟喜赠,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七,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一群学生娃也不管听懂没听懂,立马欢呼,大声叫好。
  “新妇子,新妇子。”
  姬令仪道:“好,我马上把新郎官的催妆诗带给新娘子,大家先喝杯喜酒。”
  说完,
  李家仆人便抱来酒坛,拿来海碗。
  刚才大家讨要新郎官的喜酒,现在新娘子家要请他们喝拦门酒。
  几张桌子摆起,
  上面摆满陶碗,全都倒上了酒,三张桌子,一张桌上是麦浮子酒,一张桌上是糜子黄酒,一张桌上是柿子烧酒。
  罗三在那唱说贺词,
  董七郎唱答谢词。
  一唱一和,
  接着罗三又对新郎家的一些情况,进行提问,董七郎代答。
  简直跟对山歌一样,热闹无比。
  终于,罗三不再提问,
  让出了身后三桌子酒,
  酒得喝完,才能接新娘子。
  董七郎带头喝,
  学生娃们就喝点酸甜的麦浮子酒,郭庄等请来接亲的男人们就喝糜子黄酒、柿子烧酒,
  平时也难得能喝的到酒,
  今天这场面,
  众乡民倒是很喜悦,
  酒终于喝完,
  罗三笑着上前,“得罪了,尊贵的客人。”
  董七郎红着脸膛,“请勿客气,都是一家人。”
  酒门打开,拦门人都让开了路,
  董七郎等也终于拥着萧十三,进了东院的前院门。
  姬令仪走出来,
  “新妇子对新郎官的催妆诗很是满意,妆已好。”
  一群妇人都来到外院,
  到了下婿环节了。
  今日所有到场的新娘的女性宾客,都要拿棍子打新婿,这是给新郎的下马威,也是提醒新郎娶新妇过门后定要善待,娘家有人撑腰的。
  姬令仪笑着对一众妇人们道:“大家可要轻些,别把新郎官打坏了。”
  妇人们便笑,
  有些村妇可是想好好的戏弄一下新郎官的。
  好在姬氏再三提醒,
  于是这下婿环节,也就没跟平时村里乡民结婚那样玩的粗俗,大家拿了准备好的麻杆,
  轻飘飘的在新郎身上打几下,
  这关就过了。
  “新妇子,新妇子,”学生孩童又在外面集体欢呼。
  这时新妇子千呼万唤始出来,
  李逸做为新娘子的结义弟弟,也是娘家人,和妻子杜十娘一左一右的挽着新娘虞幼玉从东院的内院走出。
  虞幼娘今日一身青色连裳,头上插金银涂饰的钗,
  手中一把扇子遮面。
  萧十三激动的上前,
  这是一场迟到了十几年的婚礼,
  曾经两个公侯之家,从小订婚青梅竹马的公子千金,经历了获罪破家,一个流放敦煌,一个没入教坊,
  有情人终成眷属。虞幼娘一直在哭,无法控制。
  李逸看着她都哭的妆,低声道:“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要高兴。”
  “我高兴,我很高兴,”虞幼玉明明是高兴的,可就是止不住落泪。
  “姐姐是喜极而泣。”十娘在旁边道,她会理解她此刻的心情,就跟她当初出嫁时一样。
  “萧十三郎,我今日便把我姐姐交给你了,愿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你们两人虽经历磨难,可能走到这一步,也是上天的眷顾和你们不离不弃的努力,
  希望你们不忘初心,永远相爱和睦。”
  “姐,我也祝你婚后夫敬妇爱,早生贵子,若是萧十三郎让你受委屈了,你就回家来,这里永远是你娘家,我替你撑腰。”
  萧十三认真的对李逸弯腰拜谢,
  “谢谢你,无逸。”
  虞幼玉也向李逸屈身拜谢,
  “谢谢你,这份恩情我永远会记得的。”
  “我们是姐弟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这个婚礼或许不够奢华,但绝对热闹和喜庆,对于萧虞二人来说,能够有这样一个婚礼,已经终身难忘。
  李逸把虞幼娘的手放到萧十三掌心,
  “一定要幸福!”
  新妇子出门,上了喜车,
  绕罗家堡一圈,再上坡到神禾塬上,在冯家堡转了一圈回来,送进小无极堡。
  萧十三在堡门前,朝喜车上射三箭,
  新妇下车,坐马鞍,跨火盆,
  传席、入帐。
  撒,
  同食共牢,交杯合卺,
  众人欢呼里,萧十三又做了首却扇诗,新妇子终于拿下了扇子,露出真容。
  大家都夸赞新妇子漂亮,
  闹了一会新房,罗二和董七郎等新郎家的主事,便招呼大家坐席。
  李逸这个‘小舅子’自然是最尊贵的客人,
  酒席也挺丰盛,坨坨猪肉、手擀面,还有羊肉汤,对于乡民们来说,比过年都丰盛。
  “今天这婚礼可真热闹。”罗三笑道。
  “三叔你过几天也要做新郎官了,到时咱也这么热闹热闹。”
  罗三有些不好意思,“我这老菜梆子,可没脸这样弄,”他这要娶第三次妻了,不想太张罗,也是想省些钱。
  “我来帮三叔张罗,”李逸对罗三始终是心存感激的,不仅是自己救命恩人,况且现在也一直是李逸的得力帮手,
  罗三性子忠厚,做事大气,李逸现在把庄田这块,是让他总管的,冬日农闲,又把收柿子的差事包给他一些,做事都很让人放心。
  狗剩是罗三第二次娶那女人带来家里的,可那女人不幸去世后,罗三对狗剩这个没血缘的儿子,也是跟亲儿子一样对待,这样的男人,绝对是秉性纯良。
  罗三前两个媳妇,都是在灾民里找的,第二个还是带着娃的。
  但这第三个媳妇,却是个十八岁的黄大闺女,就是家里条件差些,彩礼要的多点,要了一头牛两石米,又没陪嫁。
  “三叔把新妇子娶过门,趁年轻努力再生几个。”
  罗三嘿嘿笑了几声,“无逸你更要抓紧,你也没兄弟,这开枝散叶可得趁早。”
  李逸被反将了一军,有些不好意思笑笑。
  他娶了十娘过门,却想让十娘晚几年再怀孕生子,甚至还觉得玉漱也还小,想等两年,这种想法,其实唐人是都难以理解的。
  放到后世,
  许多人三十多岁才结婚,不仅晚婚,还晚育,又只生一个两个,放在这时代,他们绝对都认为有病。
  热闹的坨坨肉酒宴里,
  众乡民吃肉喝汤,今天还有大米饭管饱,
  一个个极外的开心,
  对于罗家堡村民来说,今年原本很艰难的,六月大雨塬崖垮塌,直接绝了六户,窑洞塌了十几家,伤了许多人,损失惨重。
  受征召去做役,几批做役的都超长延期,还有两人死在泾州。
  这秋收的时候,又遇到羌兵叛乱,劫掠御宿川,不少乡民的柴堆、草房被烧,甚至有些人地里稻子没来的及收被烧掉了。
  但他们今年又是幸运的,
  李逸做了村长,搞了作坊、办了学堂,村民们跟着做事赚工钱,娃们进学堂免费读上了书,
  到如今,整个罗家堡的村民,都在给李逸做事,相比起过去,农闲时就进终南山去割竹子,或是冬天进山给人烧炭,又或是伐木、背板,又或是给人打短工,
  日子有一顿没一顿的煎熬着,
  现在就在村里,无逸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活计,甚至妇人老人也有活做,
  今年,大家都赚了不少活钱,
  日子明显轻松了少。
  甚至自家的娃,读了半年书,已经认得许多字,也会写会算,就算如今去寻个店铺伙计做,都有资格了。
  席上,
  一个又一个的村民,来向李逸敬酒,发自肺腑的感激。
  连落户的四个羌人,今天旬休也特意回到罗家堡来参加这喜宴,李存孝带头来给李逸敬酒,
  他们也在罗家堡重获自由和新生,这一切都得感激李逸,让他们现在成了大唐的禁军武官,还在将军营有几百亩地,在罗家堡还有了皇帝帮忙修的院子。
  “我干了,阿郎随意!”
  柿子烧酒,二两的杯子,李存孝一口气就仰头喝完了,
  存悌存忠存义也排着队过来敬酒,二两的柿子烧,都是一口干。
  这四个家伙喝的面红耳赤,却还兴奋的喊着好喝,带劲。
  这酒董秀才不太喜欢喝,但存孝这样的武夫却是格外的喜欢,不止是他们,长安城现在也有不少粟特胡、突厥人等,他们也喜欢喝。
  甚至已经有不少粟特胡商,主动的来找李逸,希望能够多采购一些柿子烧,他们要运到西域,或是卖到塞北突厥、陇右诸羌去。
  柿子上现在口碑上两极分化,
  一些喜欢传统黄酒的人,把柿子烧喷的一无是处,说辣说呛说喝了头疼,但喜欢喝的人却都赞不绝口,说柿子烧烈,有劲,真正爷们喝的酒,真男人就得喝烈酒。
  虽然说现在喜欢柿子烧的,仍是小众,可对李逸来说,已经足够了,柿子烧已经打开了一些知名度,并获得了一批人的真正喜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