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62章 北境三王
  第462章 北境三王
  李逸家的养猪业这几年搞的很红火,采用的是圈养为主,不论公的母的,小猪时都会阉了,这样猪不仅长的快,而且肉质好没骚味。
  加上精选的乌金猪等数个好品种,李家的猪现在长安都畅销,已经有后来居上,反超京兆韦氏养猪业了。
  无极堡下,
  李家的青壮部曲正在杀猪,从猪场圈里挑那二百斤左右的肥猪,四蹄绑上,板车拖来。
  护院充当屠夫,拿着尖刀给猪挨个放血,下面放个木桶接血。
  十里八乡的乡党蜂拥而来,比平时两日一集的赶场还热闹,到处是人。
  烂肉面管饱太有吸引力了,
  携老扶幼,
  乌泱泱的人群赶来,每人还自带了碗和筷子,就怕到时李家碗不够而吃不上烂肉面。
  “这么多人来,这吃的上烂肉面吗?”
  “这一头猪也出不了多少肉啊。”
  有李家的管事听到了就大声笑着回道:“今天,咱王爷说了,杀一百个大肥猪,全是二百斤往上的。”
  “一百个大肥猪!”
  无数人倒吸一口凉气,惊叹万分。
  这两年虽说物价在降低,猪肉也不比羊肉贵重,但毕竟是肉食,在长安如今斗米还要百钱的今天,
  猪肉也还得五十钱一斤,像是五肉这种好位置的肉,卖的还要贵点。
  除了罗家堡的村民,一月能吃上几回肉,附近乡党们一年也吃不上一回肉啊。
  别看十里八乡的乡党,现在大多数帮李家养猪,免费收李家的猪崽,辛苦养一年,也能有两头大肥猪,可这猪谁舍得杀了吃吗?
  那都是由李家回购,他们屠宰销售,或是年底做腊肉的。
  过年了,买点猪头猪脚,或是猪下水就能过个肥年了。
  “咱阿郎今天还准备了一百多石白面呢。”
  “不够还有,总之,今天烂肉面给乡党们管饱!”
  大家惊叹之余,又满是兴奋。
  烂面面管饱五个字,让他们不由的咽口水。
  “武安王真仁善!”
  “太大方了。”
  一百个肥猪,一万多斤白面,那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一笔财富,而今天武安王只是请大家免费吃个流水席。
  “咱们李公向来如此嘞。”
  “就是。”
  今天的规矩是来了就有,不管是良民,还是没有户籍的部曲佃户,就是奴隶、乞丐,你来了也照样吃烂肉面,但有一条,现场管饱,但不能打包带走。
  这份豪爽,
  也引爆了这秋日里的十里八乡,
  一乡五百户,八乡就四千户,差不多是两万余口。
  实际上,今天来的人,只多不会少。
  李逸在无极堡的堡墙阁楼上,陪着李世民散步,站的高看的远,站在高高的无极堡墙上,
  能够看到下面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热闹。
  “你今天可是破费了。”李世民笑道。
  “难得回乡一趟,请乡亲们吃碗面也是应该的。”
  人太多,李逸又招手叫来家将宋义,“多派部曲家丁,还有咱家的佃户去维持下秩序,别发生拥挤踩踏事件,
  把人都分散点,告诉大家今天会多设些点打面条,人人都有份。”
  宋义道:“来的人太多了,还有许多人赶来。”
  要不是今天回来才放出消息,只有这附近十里八乡的人能赶来,只怕人还会更多。
  “人多不怕,反正也不是办啥大席,再杀一百头猪,从磨坊多拉些面粉来,让咱家的家丁佃户都动手帮忙杀猪、擀面条。”
  “好嘞。”
  人太多,擀面条也是个大工程,李家今天也是发动许多人齐上阵,面粉加水和面,拌硬后就用木杠压软,反复挤压后,擀平,拿铡刀铡面,铡成韭菜叶宽,
  下大锅煮熟捞出过凉水,再浇上煮好的烂肉,美味即成。
  这看似简单,可量大,也不易。
  “你这一场流水席下来,得百万钱不止啊。”李世民道。
  “钱这东西赚了就是的,存在地窖就没啥意义。”
  漫步堡墙之上,
  刚建的时候,李逸觉得这堡子好高好大好雄伟,
  如今几年过后,
  再回头看这堡子,觉得挺小一堡子,不过是个大院落四面垒了高墙,上面修了几座阁楼而已。
  “北方已定,关中的百姓日子也是越来越好了,你看这滈河岸边稻穗沉沉,今年会是个丰年。”
  “可仍还是许多百姓吃不饱饭,东南半壁江山还没统一呢。”
  两人聊着天,
  李世民直言,“虽然我没有你那么看好孝恭和李靖他们,觉得一年就能收复整个东南,但如今北方已定,南方确实也不用太久就能平定,我所担忧的还是突厥。”
  长平王李叔良战死边疆,
  这事透露一个信号,大唐和突厥的冲突在升级,而郑元璹、长孙顺德等几拨唐使,到现在都还扣押在突厥汗庭,
  都说明形势越发紧张。
  这次颉利撤了,
  但相信很快又会卷土重来。
  其实现在大唐还不能说统一了北方,因为朔方梁师都、代北苑君璋,还有个定襄的杨政道,这都还是突厥人扶持的割据势力。
  丰胜二州更是直接送给了突厥。
  “这次燕郡王、北平王、定襄王入朝,太子跟他们往来甚密,大力拉拢,李艺也送了太子名马和鹰犬,其弟李寿还已调入东宫率府任职。”说到这,李世民眉头紧皱。
  建成毕竟是太子,是储君。
  他一副礼贤下士,积极拉拢的样子,有几个能拒绝的了呢。不是所有人都是李逸,能在还是白身的时候就拒绝太子的。
  河北平定,李艺这些曾经割据一方枭雄,如今其实也挺忐忑,他们也担心朝廷夺他们权,收他们兵。
  现在李艺三人,仍被授总管,但手下的兵确实也要整编削减,如今不像以前与朝廷隔绝,
  要是不听话,朝廷要夺他们权还是容易的,就如之前李逸在河南孟海公徐圆朗等人一样,
  他们总不能抗拒吧,李艺连窦建德都打不过,哪敢抗拒天威。
  太子主动拉拢,李艺自然也是赶紧抱上这条大腿,在朝中找一个坚固靠山。
  太子和李艺,那是各取所需的结盟。
  李大恩和李开道也是如此,没谁能拒绝的了太子的主动示好拉拢。
  李艺之前河北之战时,因为没能早点南下和秦王会师,既错过了洺水决战之功,还被秦王斥责,他入朝后找了他原来老部下幽州司马温彦博,早已入朝为中书侍郎,
  温彦博兄弟在朝皆得李渊信任,对朝中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跟李艺分析了下形势,透露了秦王功高,这次入朝后可能会被架空雪藏。
  李艺知晓这内幕,再无犹豫,赶紧向东宫靠拢。
  北疆三王被太子拉拢,李逸不稀奇。
  事实上,这北地三王,除了燕郡王李艺有些威胁,李开道和李大恩,其实不值一提。
  北平王李开道反复无常,这人行事风格,估计接下来是不太愿意交权的,那早晚还会反,也必然会被诛。
  定襄李大恩,他原是窦建德部下,如今在代州,那里正是和突厥对抗的最前线,以他的能力,只怕也撑不住多久。
  “大王暂时收一收,静观其变吧。”
  李世民也只能无奈,天下还未一统,他更想统兵征战,南平吴会,北击突厥,可皇帝却早早就要把他按在长安。李逸出主意让他建文学馆,授自己旧部幕僚们为学士,召他们来长安与自己读书。
  哎。
  猪还在杀,
  大锅已经在烧水。
  烫皮刮毛,然后剥掉猪皮,开膛破肚,拆骨分肉。
  猪皮可以做衣做鞋等,基本上都是剥皮,猪鬃毛都是要收集的好东西。
  猪杂、猪骨大锅炖汤,
  卸下来的肉就剁烂,肥的瘦的一起剁碎,先把板油煸香出油,然后剁好的肉沫下锅炒。
  炒的带些焦黄,喷香。
  就可调味出锅。
  那边用铡刀把擀好的面条铡成韭菜叶宽,一把把洒入锅中煮。
  煮熟捞出过凉水,装桶,送到各个打面处。
  隔几十步一个打面点,排队上前打面。
  先装上一碗过水的铡面,再舀上一勺炒好的肉沫,最后再舀一勺猪骨猪杂汤,添上点猪杂。
  撒一把葱、韭末,
  齐活。
  “好嘞,吃完再来添,今天烂肉面,武安王给乡亲们管饱!”
  一个年轻乡人早早就排队,
  看到自己第一个打到面,而且自己那个大碗,装了满满一碗白面条,还真有一大勺烂肉,又有大勺肉汤,还有些猪心猪肝猪肠猪血添上。
  闻着那喷香的味道,
  甚至是看到那白的面条,油汪汪的肉汤,口水直流。
  “谢大王赏面。”
  “快吃吧。”
  后面的人也是赶紧叫他让开,所有人都在流口水。
  几十个打面点前,都排着长龙。
  李逸本想说做桌席招待李世民他们,
  “用不着那么麻烦,也跟下面乡亲们一样来碗烂肉面就行。”李世民一点不在意吃猪肉这贱肉,李家的猪肉不骚,那都是如今长安人的共识了。
  李逸让宋义送面来。
  一行人就在堡墙城门楼上吃烂肉面,李世民大口吃着,“你家这铡面很筋道,肉沫很香,这汤味道也好,就连猪杂也没异味,
  肥而不腻,加的这个韭沫、葱,更添香味。”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几人也吃的很满意。
  李逸觉得他们可能是饿了,当然也许是李世民烦心事得到了解决,心情好胃口也好了。
  当然,更可能是大家经常出征在外,平时也是很能吃苦的,也就没那么骄贵。
  换成是太子建成,以他出征在外都要带自己东宫厨子的风格,只怕是吃不下这贱肉的。
  秦王甚至捧着个大海碗,直接蹲在地上大口咥面。
  吸溜呼哧的,吃的那个痛快啊。
  “无逸啊,你家养的这个猪,确实不一般,以后每月给我府上送上一百头,我让管事按月给你结账,不,送二百头。”李世民吃的满嘴是油,他秦王府更是家大业大,一个月二百头还真不多。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也纷纷跟李逸订购猪,让每月给他们家送猪,都是数十头起步。
  “我家也养猪,但味道跟你家的完全就是两样啊。”
  “京兆韦家养的猪都没你家的猪肉味道好!”
  夕阳西下,
  南山起雾,
  神禾塬下滈河岸边,无极堡下足来了两三万人,人人捧着碗大口咥面,好不痛快。
  “再来一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