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16章 两难的天子
  第616章 两难的天子
  风雪交加,
  红旗在风雪中猎猎飞舞。
  尉迟恭望着眼前的关隘,若非苑君璋投降,让这处关隘也随之落入唐军之手,想要过关可不易。
  他眼前的雄关,便是通往定襄汗庭的重要关隘,白狼关。
  “北朝称之为苍鹤陉,道出其中,亦谓之参合口,此地数水复合,河流较大,草木丰沛、大雁、苍鹤经常迁徙停留。”
  突厥强盛,汗庭南迁阴山之下,
  此处关隘,也被称为白狼关,关城上,常悬白狼纛。
  近些年,突厥人每每入寇,主力都经此往返。
  尉迟恭是朔州人,对此关很熟悉,年轻时曾跟着商队走西口,就是出此关,到河套草原上去做买卖。
  贩过牛马,也卖过针线。
  曾经大隋还强盛时,这处关城上可没有白狼旗,那时这里有隋军重兵把守,突厥人根本不敢乱来。
  倒是商货不绝,十分热闹,守关的将士光是收过路商人好处,都肥的流油。
  风雪中的白狼关,
  地形险峻,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庙头山,长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个半圆形围墙把白狼关围在里边。
  东西两侧山岭崖陡壁立,苍头河由南向北贯穿其中,
  构成了一道宽六七十丈,长六七里的天然险关。
  隋朝开皇年间修建的土堡,方圆二里,高三丈五。大业年间,又筑新堡一座,后来在两堡中间,门东西筑墙,将两堡合二为一,前后开门四座,周围五百四十丈。
  新旧两堡相依,北面通往塞外,设有栅门,恰与长城之城头堡相连,地势险要。
  在隋乱以来,刘武周、苑君璋先后控制代北,但都依附于突厥,此处实际成为突厥控制,倒是成了一处重要的边市中心,突厥人还在这里派人收税,
  关税斗金斗银。
  曾经,尉迟恭多次往返这里,还交过不少税。
  如今再回来,
  他却已经是堂堂朔州总管,现在还带着一千骑要出西口攻击突厥。
  “那白狼旗怎么还没换掉?
  立即撤下来,换上我大唐的红旗。
  还有,以后这里不要叫白狼关,仍叫苍鹤陉或是参合口。”
  他麾下梁建方笑道:“咱们出关杀胡,不如干脆叫杀胡口。”
  “杀胡口。”
  名字不错。
  “出关,杀胡!”
  此次李逸给他们的任务是出长城,进入突厥汗庭外围,转上一圈就回来。
  梁建方就被授为参合关的镇将。
  李逸总共派了五千骑出关,统兵的就是上次奔袭晋祠的五总管,秦叔宝、罗士信、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
  派出如此顶级的秦王府五虎上将,
  也是怕阴沟里翻船,
  毕竟马邑到定襄汗庭四百余里,此时又是寒冬大雪,几千人马跑到敌人腹心,
  一个不好,就回不来了。
  五虎上将,肯定更有把握。
  既有威慑挑衅突厥,还得能安全返回,一般人可未必有这本事。
  千骑出关,
  人皆双马。
  玄甲,白袍。
  寒风刺骨,
  可出关的将士们却都热血沸腾。
  哪怕此行任务不是真正的突袭定襄汗庭,可能够出关深入突厥腹地,对将士们来说,也是值得激动的。
  这几年,北疆如筛子一般,突厥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一个大唐将士,都深以为耻。
  现在,
  他们出关了。
  这一路,他们跟随李司空,出雀鼠谷,出石岭关、出雁门关,如今又出了这白狼关。
  血债必须血来偿。
  他们做为第一批出关的唐骑,
  出关后便面临着关外的一个小寨子,这里是突厥人南下来贸易休整之所,也有粟特胡商等在此收购牛羊马匹,存储皮毛药材等。
  小塞子不大,此时寒冬里也没多少商人,周边围了一圈木栅,里面一些木头房商铺、仓库。
  风雪中,
  孤寂冷清。
  尉迟恭一千骑杀到,四面围住。
  马蹄打破了平静。
  一群粟特胡和突厥人被惊醒,跑出来就看到骑兵溅起无数雪雾。
  还没来的及弄清是怎么回事,
  就有许多支箭飞了过来。
  一名粟特胡商惨叫一声,中箭倒地,死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旁边的胡商们惊慌四散,
  唐骑已经直接跃过木栅,跳入了这个小寨子。
  没有劝降,
  只有冰冷无情的攻击。
  片刻后,这个寨子就破了,
  杀死了七八人,俘虏了三十余,
  尉迟恭留下一伙骑兵,让他们将俘虏押回参合口,并让关城派人过来运走这寨子里的商货。
  在寨子里稍稍休整一下,
  继续北上。
  马邑城,
  李逸和李世民把五千骑撒出去以后,
  就在城里猫冬了。
  出关的三万人马,也分驻各地,云中城驻军五千、应州驻三千,朔州驻五千,另外各处关隘堡寨也分兵驻守。
  “五千精锐骑兵这么一网撒出去,说实话我挺不放心的。”李世民在给皇帝写奏疏,详细说明如今代北‘战况’。
  李逸也在一旁写信,
  却是给妻妾儿女们写,这个年有可能没法回家团聚了,说好年前回京,要食言了。
  他能理解李世民的这种担忧,
  毕竟这五千骑可是秦王手中的嫡系精锐,那几员大将,就更别说了,全是心腹啊。
  这要是有半点损失,李世民都得心疼死。
  “没消息,就是好消息,这几位可都是身经百战的大将,让他们去拿下颉利,很难。
  可只是让他们在汗庭外围搞点事,这可就算不得什么难事。
  我相信他们能在汗庭搅动风云,然后还全身而退的。”
  反正参合关也已经驻守了几千兵马,他们退到关城,就安全了。
  出关的都是骑兵,
  不用担心被突厥骑兵包围。
  “你说陛下会如何反应?”李世民问。
  虽然他们想出了这个拖突厥下水的对策,但皇帝是否会如他们所愿也不好说。
  “就算陛下真要一心和议,非要召大王回京,我们不理会便是。”李逸笑着道。
  边疆有警,
  大将守边不回,皇帝还真能派人来绑着人走?
  他真敢这样干,
  就不怕突厥再次破关而入,到时河东又一发不可收拾?
  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啊,
  夏天李逸刘世让他们好不容易击退突厥,还在黄岭设伏,俘斩数万。
  形势一片大好之际,
  太子北上,
  硬是闹出士兵哗变,然后把功臣刘世让斩了,把李逸李道玄赶回京,
  结果就是颉利可汗杀了个回马枪,
  从马邑到晋州,
  突厥长驱直入千里,
  大唐损兵折将,甚至长安都面临危险。
  这才过了几个月。
  李渊敢再来一次?
  长安。
  太极宫里,李渊看着从代北发回来的急报,眉头紧锁。
  那张婆婆面上的褶皱更多了。
  “陛下,何事如此忧愁?”
  张婕妤拿着盒江南进贡的蜜橘进来,娇媚的依偎上来。
  李渊放下手中奏疏,在张婕妤那丰满的身上抓了一把。
  “边关不宁,如何不忧啊。”
  “臣妾给陛下剥个橘子,这是江南西产的蜜橘,甜如蜜,陛下吃两个就忘记烦忧了。”
  抚州南丰蜜橘,确实好吃。
  李渊被张婕妤投喂了好几个,“九郎喜欢吃橘子,给他留了没?”李渊笑着道,第九子周王李元方,是他和张婕妤所生,去年五个儿子同时册封为亲王。
  “给九郎留了呢,不过不敢给他多吃,怕咳。”
  和张婕妤聊了会,李渊便让她回去,
  自己依然得头痛的面对着那一摊子事。
  虽然自己吃到了江南西抚州南丰蜜橘,但占据洪吉等五州的张善安,仍还反叛朝廷,并不久前还把黄州总管张法明杀了。
  如今李大亮负责去攻打张善安,恢复江南西,可也还是没进展。
  李孝恭李靖他们对阵辅公祏,仍还在僵持。
  李渊都恨不得御驾亲征江淮了,
  本来眼看着河东稳住了,可以调世民南下,既可让二郎迅速平定江南叛乱,又可以把二郎安置在江淮镇守,免的他们兄弟相争,岂不两全其美。
  可现在代北又打起来了。
  世民和无逸率兵出关,居然招降了苑君璋,收复了云朔。
  如今更是兵出参合口,要去攻灭前朝余孽杨政道等。
  李渊还没法指责他们,
  因为他们率兵出塞的时候,比他的圣旨抵达太原还早些。
  李渊和议、撤兵的诏令还没到,二郎和无逸就已经杀出关了。
  就这么巧,
  苑君璋以前就是不降,这次却直接投降了,整个代北云朔地区,这次毫无抵抗。
  甚至颉利留在马邑的阿史那思摩一万人马,也被一锅端了。
  又一个大捷。
  首次拿下代北云朔地区,
  还斩首突厥千余级,俘虏九千。
  可李渊却高兴不起来。
  夺取了云朔地区,颉利岂能善罢甘休。
  夏天与突厥达成议和,颉利退兵后,就是因为李逸招降了马邑高满政,兵变夺了马邑城投降,引的苑君璋和步利设率五万大军南下,
  李逸黄岭埋伏,俘斩数万,引的颉利又率十五万大军再次南下,并且西路还集结十万兵马,连陇州大震关都袭破了。
  现在眼看着颉利退兵,和议有望。
  这又开打了,
  没完了。
  两次,都是围绕着马邑,都是李逸挑起的。
  李渊头痛的很,
  说李逸不顾大局,说他违旨抗令,可他又这么能打,屡建奇功,一次次击败突厥。
  何况,这朔州云州好不容易到手了,李渊是真不想再吐出去。
  可如此一来,就又得跟突厥在代北开打。
  有二郎和李逸在,李渊倒是不那么担心战事,可如此一来,他的部署又要改变了。
  他现在很为难,
  让二郎继续在代北领兵,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要是二郎真跟突袭晋祠之战一样,也来一次斩首战术,突袭定襄,擒斩颉利,
  这到时二郎的威望,可就真压不住了。
  而万一要是二郎冒险失败,后果李渊同样承受不住。
  此时让二郎继续去江南平叛,他又担心李逸一个人在代北扛不住。
  真是左右为难。
  给了太子许多机会带兵,可他不中用啊。
  倒是这二郎,每一次出马,都能建功立业。
  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啊!
  李渊独坐殿中,一声长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