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又怎么样,他们正荣县出了个酸诗狎妓的秀才,真是笑死人了。
  想到这,许多人都头又仰起来。
  他们还是比正荣县好的!
  至少他们名声很好啊!
  不就是考秀才的比例高吗,那又怎么了!
  如果这种话不是咬牙切齿讲的,正荣县的人还真信了。
  一直到四月初四,府学附近还算平静,备考的学子们奋进向上,只想着抓紧时间读书。
  临阵磨枪,不利也光啊。
  但就在四月初四清晨,十几个面黄肌瘦的学生到了府学面前。
  目的只有一个。
  请求府学学政做主!
  替他们讨回公道!
  他们望同县县试舞弊!
  请求学政做主!
  舞弊?!
  这件事牵动所有准备府试学子们的心。
  这些考过府试的,自然都经历过县试。
  所以,对方是怎么舞弊的?
  他们这十九个人,到底有怎么样的苦楚?
  郭夫子也关心这件事,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还是在府试前闹出来,若没个合适的说法,怕是朝廷都不会答应。
  虽说童试考秀才,不过是最低级的科举考试。
  但事关朝廷养士,事关科举,不得不重视。
  连知府都过问此事,让府学学政必须查明白,最好还在府试之前查清楚。
  今日四月初四,四月初八上午就要考试。
  满打满算,四天时间。
  李勋他们都被喊过去帮忙,看来事情不小。
  不过李勋过去处理,消息也灵通些。
  正荣县的人也终于知道怎么回事。
  那望同县的县试,未免太荒唐些了。
  先拿正荣县的县试来说。
  大家都知道,正荣县的县试比较严苛,直接仿照府试,所有学生进到考场里三日。
  那三日有多严格,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其他县不像正荣县这般,比如爱赌的合远县。
  他们县的县试也是二月初六开始。
  初六考一天,阅卷官们从初六的考生中筛选出一批。
  这一批知道自己通过,在初九考第二场,名为复试。
  同样地,考官再筛选一批,二月十二考第三场。
  期间考完试之后,学生们可以回家,可以休息,等着通着考试就行。
  一直考完第五场,也就是二月十八,最终选出合适的人数。
  考试的题目跟正荣县自然没什么区别。
  考题也看当地官员的喜好。
  这样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从二月初六,一直考到二月十八。
  一般的县试都是这样,虽然拉的时间线比较长,但还算有规矩。
  虽然不如正荣县严格,好歹确实是取士的正常流程。
  现在考生告状的望同县,也是如同合远县这样的考法。
  这种方法考生们很清楚,而且过了就是过了,没过就是没过,大家心里有数即可。
  但考着考着,大家发现不对劲了。
  在童试报名的时候,望同县的学生们交了一笔钱。
  这没问题,考试报名嘛,所有学生都要交。
  然后到第一场开始,第一场考试名为正声,考试之前,官府竟然通知再交一次。
  如果没交钱的考生,那就不能入内。
  为了考试,自然还要交。
  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谁知道第二场考试前,又有通知。
  发到考生手中的,不仅是考过的消息,还有交钱的消息。
  什么?不交钱?
  三十文你都交不起,还考上县试。
  如果不交这三十文,就别考了。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都过了第二轮,下面还有三场考试,考完就好。
  于是交了三十文,参加第三场考试。
  到第四场考试之前,大家心里也有数了,早就准备好四十文。
  等到第五场,不少考生面面相觑。
  明明已经考了那么多次,怎么感觉考生没有少很多?
  难道决定胜负的,就是在最后一场?
  钱还交吗?
  肯定交啊,前面都给那么多了。
  本以为到第五轮考试了,也是最后一轮了,考完总要宣布谁过了县试吧?
  给望同县考生当头棒喝的来了。
  县学教谕说,不行!
  因为我们望同县的学生们太过优秀,第五场考试,也决定不出谁才能过县试。
  还要第六轮!
  但要参加第六场考试,还要再交八十文!
  这?
  这不是在耍人吗?!
  等于你参加了一个一百人的选秀节目,这个节目只有十人能获胜。
  第一场比赛一共一百人,想比赛先交钱,第一场你给了一百块。
  第一场比赛结束,对方说我们经过激烈的比赛!终于淘汰了,一个人!
  好了,第二场比赛了,想比赛,先交钱!这次两百块!
  第二场比赛,还是淘汰一个。
  那么请问,决出胜负需要多少轮比赛,你又需要交多少报名费,节目组又能挣多少钱?
  这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题。
  望同县的考生们,却是真的给出了答案。
  过来求府学做主的学生们,他们一共参加八场县试。
  各种报名费每人交了四百九十文。
  他们还算有钱的,那些在第五轮,第六轮实在交不起钱的学子,直接被淘汰。
  这比的还是学问吗?
  分明比的是钱财。
  没有钱的话,你连报名都不成。
  一轮轮的耗费学生银资,还能让县学大赚一笔。
  望同县第一轮考试的人数共计三百五,听说只淘汰了五人。
  三百四十五人进了第二轮,然后第二轮淘汰了十人。
  只能说望同县县学为了赚钱,实在是穷尽毕生功力。
  最后筛选出来的人,必然是家里有钱的。
  这样既能讨好本地有钱的大户,又能收敛钱财。
  那望同县县学教谕,还真是敛财小能手。
  但这些真正寒窗苦读的学生们,直接败给同县的有钱人。
  纪元感觉,他们县学所谓的铜臭社,才应该赐名给他们才对。
  此事原本没有闹大,一轮轮筛下来,也确实没有作弊,只是把那些穷但有本事的学生自动退赛而已。
  可这件事比作弊还要恶劣百倍,这不是巧取豪夺,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