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重生后我垄断了所有新兴产业 > 第455章 视察华芯
  陈平江觉得和uber的纠缠不会太久,在北美和东南亚市场埋下钉子后,局面会更加轻松。
  现在只需要小心防御即可。
  倒是颜妍今天下午的敏锐让陈平江头疼。
  紧接着第二天,他就张罗给葛梦诗换地儿。
  本以为会遇到些阻力,不料葛梦诗出乎意料的通情达理,立即带着家人返回之前的葛家别墅。
  这让陈平江相当的感动。
  再次见到张汝京和梁孟松,两人依旧精神矍铄,但兴奋的神情里多少带着点疲倦。
  陈平江关心的拍了拍二老的手背:“工作很重要,休息好更重要啊。”
  梁孟松不在乎的摆摆手:“时间很紧张,我们起步晚,落后竞争对手太多,不抓紧怎么搞?拖的时间越长,你的资金压力越大,总不能白费了你一片赤诚的中国芯。”
  张汝京也笑着点头:“我和老梁身子骨还硬朗,坚持个几年不是问题。”
  “二老别嫌我话多。”陈平江不同意:“即便是不为您二人自己着想,也要为了华芯着想啊。如果您二人因为劳累倒下,在后备梯队没有培养出来,我又不懂芯片产业的情况下,华芯只有倒闭一条路。所以,伟人教导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不是没道理的。”
  张汝京和梁孟松对视一眼,算是点头默认。
  只不过听得进去听不进去,陈平江就不知道了。
  张梁二老在这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做了当年筹备中芯时一倍的事情。
  筹建团队、建设工厂、引进机器、工厂试产、良率控制、日常管理、技术研发……
  一条条一项项全部给啃了下来。
  其中既有不想背负骂名让陈平江的殷切期盼落空,也有想要奋起追赶台积电的意思。
  这还是华芯正式投产后,陈平江第二次前来。
  上次来的时候,厂区人影都稀稀落落的。
  梁老有些兴奋的道:“之前你和我说的法子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后,果然找到了可以提高良率的办法,使得多重暴光成为可能。”
  事实上,多重曝光不是新名词,台积电就曾经操刀过,不过最终因为良率问题放弃,再加上光刻机不断更新迭代,也让多重曝光没有了意义。
  但新申请的四重曝光专利技术对华芯国际很有意义!
  “目前我们在40纳米的工艺上能做到83.7%的良率,虽然离台积电三星还有一段差距,但总体可控,再追一追,按照我和老张的估计,最终良率能达到92%左右。”梁孟松道:“但是28纳米工艺就难了,不是我们做不出来,而是做出来良率太低,性能上和台积电的28纳米产品也有差距,导致无法量产。”
  陈平江对目前的进度已经很满意了。
  华芯才投产多久啊才。
  “能量产40纳米已经很好了,起码有很多成熟制成的订单我们都能做。就我们这个研发进度估计中芯听了都要被吓死,哈哈。”
  中芯搞了那么多年现在也就只能量产45/40纳米……
  40纳米在这个年代应用面相当广泛。
  包括但不限于内存、消费电子、智能终端、物联网、工业自动化、边缘计算、互联网、汽车、消费者产品以及ar/vr等
  别的不说,仅陈平江名下企业的订单就能塞满华芯一期。
  橘子手机、橘子pad、大疆无人机、byd汽车、橘子智能家居……
  更让陈平江值得期待的是,多重曝光技术不是一锤子买卖,这可是能一路干到7纳米的神器。
  起码用到20年没问题。
  有了这么充足的时间做准备,胜算就要大很多了。
  “目前我们要做的是提升产能,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月产十万片的目标。”陈平江点头:“二老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只管说就是。”
  张汝京笑着道:“还是那个老问题,我和老梁人言轻微,需要你向上面建议,早点给国产材料铺平道路。”
  “这不是问题,我已经在启动了。上面现在成立了国家芯片大基金,最近已经准备完毕,下一步就是扶持国内的芯片产业链,尤其专攻几个被国外垄断的技术。比如光刻机又或者光刻胶。”
  梁老叹了口气:“光刻机难啊,若非如此我们也不必这么苦哈哈的搞研发。”
  外人不知道光刻机的含金量,业内人还能不懂,这几乎相当于是工业母机了。
  没这玩意,你就造不出来。
  而国产光刻机才刚刚起步……
  来到厂区办公楼的时候,陈平江意外的发现门楼上还挂着“大干一百天,目标良率90!”的标语。
  张老笑着解释:“这是厂办安排的,很有本地化的风格。”
  梁老也点头:“只要良率达到90%,就有量产的希望,起码不至于亏损。”
  目前的产品良率只有83.7%,强行投产的话,成本肯定压不住。
  后世华为用的芯片也是如此。
  良率越高,利润越大。
  然而这个时候,陈平江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这个良率的产品,别家不敢用,他敢用啊。
  了不起就为了扶持华芯厂了。
  只要产品效能不会打折很多就无所谓。
  华为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余承东接手终端后的第一款手机用的就是自家海思生产的四核处理器。
  那叫一个垃圾……
  华为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吗?
  但还是做了。
  自家企业不扶持,反而去外购,那么自家企业何时能起的来?
  也正是华为如此举动,才造就了未来的海思。
  这些道理,华为知道,陈平江如何不知道。
  在华芯逗留了半天之后,陈平江直接跑到了沪上市政府,继续要土地,着实投建华芯二期。
  早日把产能拉上来。
  仅靠一期的每月十万片,哪里够用?
  光橘子手机就一年两千来万台的销量了,还没算其他公司的产品。
  对于陈平江的请求,高兴的自然是沪上方面。
  他们巴不得陈平江一步步的拉产能呢。
  华芯晶圆厂初步投产的消息,沪上方面也已经知晓。
  从此打开中芯华芯的双通道,足以让沪上坐实中国芯片之城的名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