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162章 一夫二妻三餐四季
  第162章 一夫二妻三餐四季
  秦建勋返回四川后,开原周边战事终于告一段落,平辽侯对四个千总部兵力进行了补充,四个千总部全部满员,开原战力渐渐得到恢复。
  其中,第一千总部兵力四千人,仍由刘招孙自己统领;第二千总部主官为邓长雄,兵力三千人;第三千总部主官王二虎,兵力二千五百人;第四千总部主官戚金,兵力两千人;骑兵营主官为布尔杭古,到六七月份,骑兵人数恢复到两千骑。炮兵主官仍然是王从之和韩真义,浑河之战与朝鲜之战中,炮兵损失较少,只补充了少量炮兵,目前炮兵人数为三百人。
  情报局人员基本固定,因为几个月没有战事,情报人员对外侦查的行动大大减少,只对抚顺对面的赫图阿拉,宽甸对面的新义州进行监控,刘招孙也不想让特务机构发展太快,而且现在没有合适的情报领导人。好像所有部门的人都对情报局不怎么待见。中军卫队达到一百二十人,每隔几日都会有专门针对刺杀的训练,裴大虎吴霄林宇三人带着一群卫兵忙活不停·······
  浑河战后,总训导官森悌得知即将扩军消息,便从投奔辽东的私塾先生中挑选一批口舌伶俐、胆子大的充当各营训导官。
  按照平辽侯设想,把总以上将官都须配备一名训导官。在战场上,训导官除了鼓舞军队士气,还要负责参谋监军,如果主官不幸战死,训导官可临时代替主官位置,继续指挥作战,相当于后世的政委。
  训导官的选拔、训练与任命,整个过程,平辽侯都有参与,平日刘招孙也会私底下接见这些人,通过与训导官的私交,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
  六月中旬,四个千总部抽调新兵陆续进驻开原城东郊二十里的虎丘山。
  据军中一些川兵回忆,虎丘山地形与四川永宁颇为相似。平辽侯下令在此进行山地作战训练,以备接下来将要爆发的西南之战。
  按照计划,如果朝廷调拨开原军南下,到时只能有一支人马抽调前往四川,参与对奢崇明的平叛。
  名额有限,四个千总部都想获得平叛的机会。
  各营顶着酷暑炎热,你追我赶,害怕在训练中落了下风,尤其那些刚招募进来的新兵,各人都在大校场上练了几个月的队列长枪,早已按捺不住,想要赶紧上战场发泄·····
  平辽侯每隔两天就去虎丘山一趟,视察训练情况,与戚金交流练兵心得,戚金则驻守虎丘山,已经有半个月没回开原。
  刘招孙对这位职业军官充满敬佩,要是每个将官都像戚金这样魔怔,刘招孙三月平辽,三年入关,便不是什么幻想。
  自从和金虞姬成亲后,穿越者渐渐有了家的概念,练兵之余,他都待在总兵府,民政、私塾的事情甩手让谢阳马士英他们去做。
  闲暇时间,便陪着两位夫人在府上过着没羞没躁的一夫二妻生活。
  成亲后他与金虞姬情意益笃如胶似漆,两人几乎时时黏在一起。
  经过半年多时间休养调理,金虞姬身上旧伤已经完全恢复。刘招孙叮嘱锦儿给金虞姬做一些她喜欢的吃食。
  六月间,徐霞客托人从朝鲜带回泡菜和明太鱼(仁川热产,适合用来红烧,肉质松软有韧性),不知不觉,朝鲜丫头让刘招孙养成了吃货,成亲后,她的身形越发风韵····
  在外面时,金虞姬总是一身戎装,扮作平辽侯家丁,除了中军卫队几个卫兵,其他人大概都不知道,此人便是浑河血战擂鼓退敌的安远将军。
  ~~~~~~
  六月底,康监军从沈阳匆匆赶回。
  五月份,康应乾去了趟沈阳,拜见新任辽东巡抚王化贞,讨论今年秋天辽饷分配问题,老康和王化贞是同科进士,两人年轻时一起游历秦淮,醉卧丛,有过许多不为外人所道的风流韵事。
  如今,两个小老头都是宝刀未老,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开原总兵府,客厅。
  一脸焦急的康应乾绕着桌椅来回踱步,卫兵张潮守在门口,不时朝外边张望。
  “刘侯爷回来没?”
  张潮连忙道:“康监军稍安勿躁,请喝茶,吴霄已经去叫了,应当马上就到。”
  “喝什么喝,都喝了三杯了,再喝老夫又要去撒尿了!”
  康应乾摇了摇头,望着客厅书架上摆放着的书籍,随手抽出一本,见又是什么话本小说,更加恼火,小碎步急若流星,嘴里念念叨叨,不知在说些什么。
  远远听见平辽侯和吴霄说话……
  “什么?康监军在客厅里等了半个时辰,如何不早点通报?吴霄,你这月月钱没了!”
  康应乾竖着耳朵,隐约听见吴霄低声抱怨:“刘总兵,末将半个时辰前就····”
  老康假装没听见,这时,房门吱呀一声被从外面打开。
  “咳!咳!”
  一身便服的平辽侯咳嗽两下,脸上露出一副诧异之色。
  “啊呀呀,康监军久等了,刚才谢阳在汇报夏收事宜,耽搁了,实在对不住,张潮!快给康大人上茶!”
  张潮憋住笑,一溜烟跑进来,拎起茶壶动作熟练给康监军续杯。
  康应乾瞪他一眼,挥了挥手,气呼呼坐在椅子上:
  “不必了,不喝了!”
  刘招孙接过张潮递来的茶杯,一饮而尽,拎起茶壶又给自己倒了杯。
  “两月多不见,康监军还是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啊!”
  康应乾上下打量平辽侯一番,身子凑近一些,在他衣袖间闻了闻:
  “哈哈,两月不见,平辽侯倒是上道了,怕是又扰了你好事吧?”
  刘招孙笑而不语。
  “可惜老夫这回去沈阳,金刚散都送给了王肖乾(王化贞字),没货了,就不给平辽侯了!”
  旁边吴霄和张潮都忍住笑,刘招孙有些尴尬道:
  “新婚燕尔,康监军当能理解····”
  “理解理解,老夫当年也年轻过。”
  两人揶揄了几句,张潮吴霄守在门口,外面街道上响起入夜的更鼓声。
  刘招孙询问起这次在沈阳的见闻,康应乾三鳞五爪说了几句,进入主题:
  “王肖乾一个在宫里的同乡太监说,新皇帝对咱开原甚是提防,上月把魏公公骂了一顿,差点让曹化淳接他位置,两个给你说话的御史,被贬官了。方从哲首辅的位置也保不住了,人走茶凉啊!”
  刘招孙惊道:“泰昌皇帝比他爹管事儿!这人走茶凉,银子还是要给,咱对人要厚道。”
  康应乾撇撇嘴:“也不知平辽侯的钱袋子厚不厚道?这两年送了多少银子给京师,换了首辅,都打水漂喽!”刘招孙对泰昌皇帝的反制早有准备,换做自己是天子,也不会容忍在辽东有自己这样一个刺儿头。
  只是没想到一月天子竟然这般刚烈,和煤山战神有一比啊。
  “老康,方从哲下去后,谁能成新首辅?”
  康应乾不假思索道:“谁?当然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刘一璟,此人乃东林党魁,在朝中颇有势力,不过一直被神宗皇帝打压,论资历,他也该起来了。”
  刘招孙对这位姓刘本家一无所知,去年进京献俘,貌似还没注意到这号人物。
  康应乾猜到他心思,抚须得意道:“此人和你义父是同乡,都是南昌人,交情是有的,就看新皇帝对他是什么意思,老夫去年年底就派人给他送过礼,他那时还是个侍郎,当时浑河战事危急,没和你说。刘尚书收了银子,这交情便算是有了。”
  刘招孙由衷称赞道:“康监军老成谋国,谋划深远,佩服佩服!”
  “平辽侯谬赞啦!”
  康应乾跟着干笑两声,把话题又拉到了辽东的青楼业务上。
  “听闻宽甸那边又来了批朝鲜女子,回头老夫要去袁崇焕那里视察一番,顺带考察异域风情,”
  与新义州一江之隔的宽甸城,如今成为辽东“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为了吸引朝鲜、倭国等地商户入驻,平辽侯特许此地青楼和赌坊行业合法经营,宽甸由此成为辽东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特区”城市。
  “康监军若有此雅兴,便和袁崇焕调换一下,你留在宽甸,让他常驻开原·····”
  康应乾连忙摇手。
  “这异域风情,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离得近了,就没情趣了。”
  刘招孙无语。
  两人说说笑笑,康应乾忽然惊道:“差点忘了说正事,平辽侯,今年辽饷,较之去年,缩水了不少,只剩一百八十万两了,”
  “哦?”
  刘招孙捧着茶杯,若无其事的回应一声。
  康应乾见他气定神闲,继续道:“给了辽西一百一十万两,给咱们只有七十万···”
  “什么!”
  “祖大寿为什么要这么多!他既不打鞑子,也不对付蒙古人,老子让他封锁赫图阿拉,他却趁机走私!他凭什么分这么多!”
  平辽侯拍案而起,桌上的茶杯被震翻掉在地上,站在门口的张潮回头望向这边,刘招孙挥了挥手,示意无事。
  康应乾脸色阴沉,一字一句道:“凭什么?凭皇帝要用祖家掣肘咱们,如此明显的棋,你还看不出来?”
  “咱们的商队在辽西又让祖大寿扣了,你知道吧?”
  康应乾摇了摇头。
  刘招孙望着地上摔碎的茶杯,还要继续说辽西的事,康应乾道:
  “先不管祖大寿,听说平辽侯准备派兵驰援四川?”
  刘招孙点了点头,目不转睛盯着康应乾抖动的胡须。
  康应乾忽然大声道:
  “糊涂!搅那趟浑水作甚?西南之地从成祖起便叛乱不断,百余年间可曾平定?汉人土人杂居,积弊丛生,不是单单一个奢崇明!你把开原几万大军投进去,没个三五年,别想平定!平定之后也要驻军,总之是个无底洞·····”
  “不是说西南土司都很有钱吗?听义父说……”
  康应乾见要提起当年刘綎之事,连忙岔开话题:
  “你义父知道什么?只见賊偷银子,不见賊挨打!指望去西南打仗挣银子,痴人说梦!”
  ~~~~
  明代在西南,辽东皆施行羁縻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允许当地土司或部落自治,定期缴纳赋税,同时派遣流官。各种措施组合起来,不断削弱地方土司权力。
  奢崇明所处的土司,在洪武年间便归附大明,朱元璋任命奢氏为宣抚司,世守其土。
  奢氏土司传到奢崇周时,因为后继无子,便将奢崇明以族人身份承袭。
  天启元年,辽东危急。贵州、四川西南各地,纷纷抽掉精兵援辽。奢崇明密令女婿樊龙、部党张彤等人准备叛乱。他们领兵抵达重庆后,久驻城中不向北进兵。重庆官员觉察到土司兵意图,频频催促其北上援辽,然越是催促,奢氏越是拖延不肯前行。
  天启元年九月,奢崇明连杀四川巡抚徐可求、重庆知府章文炳、攻占重庆。僭帝号,设丞相、五府等官。
  崇祯元年六月,明王朝任命朱燮元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加官少保,担任云、贵、川、湖、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负责平叛。崇祯二年四月,朱燮元谴贵州总兵许成名等由永宁出兵收复赤水卫。同年八月,斩安邦彦、奢崇明及叛军头目一百四十三人,基本消灭叛军主力,时称“西南奇捷”。崇祯三年春,剩余的残兵败将被陆续消灭。至此,“奢安之乱”彻底结束,西南的两大土司势力被铲除。
  当然,按照另一种历史叙事,所谓奢安之乱,其实是永宁土司不堪忍受流官刁难,忍无可忍,揭竿而起。
  不管历史真相是什么,这位土司老爷造反时机选择的恰到好处,萨尔浒刚刚惨败,陕西民变出现苗头。
  杨应龙、丰臣秀吉、努尔哈赤、鸿儒等人走过的路,奢崇明也想走一走。
  这些人相信,对大明这座风雨飘摇破房子临门一脚,或许就把它踹塌了。
  ~~~
  刘招孙对西南叛乱了解不多,一个“改土归流”,还分不清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听了康应乾分析,心里咯噔一下,觉得染指西南,还是要再从长计议。
  康应乾抚须笑道:
  “平辽侯,当年我和你义父是过命的交情。一起征伐过缅甸,虽说不在四川,然云贵土司也差不多,都是时降时叛,飘忽不定,朝廷想收回土司权力,土司必然造反。真以为四川就一个奢崇明啊······总之,这趟浑水,绝不能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