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271章 谁赞成,谁反对?
  第271章 谁赞成,谁反对?
  辽西宁远城。
  平辽侯在总兵府大厅宴请九边将官。
  大同镇总兵、延绥镇参将、宁夏镇副总兵、固原镇参将、甘肃镇总兵、山海镇参将、临洮镇参将、井陉镇总兵、永平镇副总兵。
  九边十三镇共计二十三人悉数到场,当然不包括蓟镇总兵官满桂和死去的辽西总兵官祖大寿。
  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在九边十三镇设置的总兵参将职位,满打满算只有七十多人。
  换句话说,平辽侯以一己之力,逼迫三分之一的边镇将官来参加他组的这个局,可见他的面子很大。
  平辽侯坐在上首位置,目光炯炯扫视厅内众将,那些平日桀骜不驯边镇军头们,很多人竟不敢和刘招孙目光对视,畏畏缩缩望向桌面。
  王在晋坐在康应乾旁边,短短几日,两人已从关系寻常的同年变为无话不谈的密友。
  相比少年得志、杀气腾腾的刘招孙,康应乾更显成熟,王在晋更愿和老康打交道。
  康应乾提醒王经略,平辽侯最近心绪不宁,不要刺激这位年轻的辽东王。
  王在晋当然不敢招惹平辽侯。
  然而,辽东经略麾下这群骄兵悍将,很多人却没把平辽侯放在眼里。这些九边总兵参将,在年龄上很多是和刘綎同辈,在他们眼中,刘招孙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当年若非仗着杨镐、熊廷弼、魏忠贤等人撑腰,如何能屡立战功,简在帝心,一步步升为平辽侯。
  九边军镇中多有传言,刘招孙之所以能在浑河打败建奴,靠的其实是女人和太监。这位家丁出身的把总,发迹是从入赘杨家开始的。
  简直可笑。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很多人坚信,当时若是换做自己在萨尔浒在浑河,也能击退建奴,甚至能更快平定辽东。
  这样想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在萨尔浒之前,除了辽镇,其他边军都没接触过建奴,以为建奴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一触即溃。
  平辽侯当然不知道这些军头们的小心思。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来这里,是有重要事情商议,来,先喝酒!”
  酒过三巡后,刘招孙当众抛出了自己设定的九边新秩序。
  大致内容如下:
  一、开原军无意与九边边军为敌,双方以和为贵,以后尽量避免类似山海关这样的兵戎相见;
  二、开原在九边开设的商铺、牙行,各方应予以保护,作为回报,平辽侯愿意让步部分利益给各位总兵参将老爷;
  三、朝中奸邪之人作祟,待开原军入关清君侧时,边军不得阻拦,谁敢拦就灭谁;
  四、承认开原军在山东运河的全部权益,原先祖大寿、吴襄在运河的所有生意,以后都由平辽侯接手;
  五、九边各兵将名下厂矿、盐业改为开原与边镇合办,附近矿山不准辽东贸易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六、开原情报人员进出路径边地,边镇须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得为难。
  七、
  ········
  刘招孙念了半个时辰,一共二十一条。
  其中涵盖军政、民生、情报,甚至边地秀才、举人的流动,都要得到开原允许。
  换句话说,开原将牢固控制边地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平辽侯的实际地位,将凌驾于皇帝之上。
  条件之苛刻,比之后世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有过之而无不及。
  史称:《宁远二十一条》。
  不等平辽侯念完,底下一众军头便如炸了锅一般,开始议论纷纷。
  “诸位,本官没有别的意思,”刘招孙面目和善,好像真的在替大家考虑:
  “本官也是为你们考虑,本官希望有一个稳定的辽西、辽东,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祖大寿这样的问题。”
  平辽侯目光徐徐扫视四周,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军头们像鸵鸟似得立即将头埋下,不敢直视刘招孙锐利眼光。
  平心而论,对这都些军头们来说,二十一条损失的都是明国的利益,和他们没多大关系。
  当然,若真的照此执行,开原军席卷大明的速度只会更快。
  按照二十一条规定,军头们不仅能获得开原每年二成的利润,还能立即得到五十万白银和一大批南货。
  刘招孙一出手就是百万两银子,真是大手笔。
  胡萝卜足够诱人,大棒也能打死人。
  不要说祖大寿,就是建奴也不是开原军的对手,现在满桂又摆明了是站在平辽侯这边,对其他几家边镇来说,他们能做出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刘招孙端起酒杯,神色平静:
  “本官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总兵参将老爷们面面相觑,军头纷纷打起各自主意,盘算着与开原结盟的利害得失。
  中军卫队一百二十名卫兵手持火铳重刀,杀气腾腾站在四周。
  刘招孙说完很久,在场众人都不说话,场面一度尴尬。
  “我反对!”
  武将们循声望去,反对的正是延绥镇参将吴自勉。
  “老子延绥镇离你们开原上千里地,老子和蒙古走私贸易,凭啥让你来管!老子在陕西开矿,碍着你什么了!我反对!!”
  吴自勉骄横跋扈,平日在延绥镇无法无天,连巡抚都不放在眼里。陕西这两年连年大旱,又是蝗灾又是瘟疫,老百姓日子越过越苦,边军更不用说。所以这次援辽,延绥镇在各支客军最为积极,不是因为吴自勉对皇帝多么多么忠心,只是把开原军赶回辽东,乘机在辽西抢些银子粮食。
  祖家在辽西经营三代,家财千万,祖大寿死后,这些家财都落到开原军手中,吴自勉辛苦从陕西跑来,最后啥都没捞到,越想越气。
  吴自勉纵容手下在辽西抢劫,在乡下扫杀抢掠,无恶不为,前日还有两名延绥兵被章东他们抓到,被当众斩首。
  吴自勉出身延绥将门之后,参加过万历三大征中的宁夏之役,得过些战功,根本不把刘招孙这样的后辈放在眼里。
  平辽侯望向这个刺儿头。
  吴自勉说完,其他将官都不说话,冷冷旁观,等待刘招孙处置。
  辽东经略王在晋、甘肃镇总兵赵振远连忙使眼色,示意吴自勉住口。
  延绥参将兀自不知,继续高声道:
  “刘招孙,这回宁远投降,不是咱们的主意,是经略大人要开门的,是他他老迈昏聩,老子延绥镇,怕过谁?老子这次只带了五千人马,不想和你们开原兵拼命而已。你还得寸进尺,想骑到咱们头上拉屎拉尿?”
  众人围在那张巨型八仙桌前哑口无声,康应乾冷眼望向吴自勉,旁边的王在晋无奈摇摇头。
  吴自勉见没人说话,以为是其他都赞成他意见,接着道:
  “老子当年和刘大刀在宁夏平叛时,你小子还在吃奶,现在嘚瑟什么·······”
  平辽侯脚踩谢公屐,翻身跳上八仙桌,箭步走到吴自勉座位前,弓身拔刀。
  寒光闪过,吴自勉人头高高飞起,脖颈鲜血喷射而出,溅在旁边两位总兵身上。
  嘭一声响,人头砸在八仙桌上,落到桌上羊肉羹中。
  一双惊恐愤怒的眼盯着拔刀的刘招孙,兀自死不瞑目。
  平辽侯回到自己上首座位,扫视众人,目色平静:
  “诸位可以质疑刀!但请不要质疑本官资历,吴自勉轻视开原,诸位觉得这把刀锋不锋利?”吴自勉的血,顺着雁翎刀缓缓流淌,滴滴答答落在桌上。
  “谁赞成,谁反对?”
  众人噤若寒蝉。
  刘招孙看了一会儿,拎起血淋淋的雁翎刀,和颜悦色道:
  “诸位不要担心,对二十一条,有什么异议?请说出来,本官向来以理服人。”
  “没。”
  “没有。”
  “赞成。”
  “我没有异议!”
  “我也没有!”
  九边军头避开平辽侯锋利的眼神,脑袋摇的像拨浪鼓。
  刘招孙拭去刀刃血迹,一脚踢飞八仙桌上死不瞑目的人头,举起桃杯,望向一群瑟瑟发抖的将官,幽然道:
  “好,接着奏乐,接着舞。”
  “人生若朝露,不知下次再见,是何时何地。本官明日要去山东杀人,失陪了,诸位请及时行乐。”
  平辽侯说罢便推门而去。
  在门外等候多时的赵家班艺人们立即鱼贯而入,热闹丝竹管弦在客厅中响起,负责接待的马士英挥动宽大的蟒服袖子,森悌举起一个喇叭大声喊麦:
  “喂喂喂!今晚所有销,都记在刘公子头上!”
  “黛玉、白钗、翠、玉兰,进来服侍军爷啦!”
  ~~~~
  三日后,投降边军被允许撤出一半,返回山海关,剩余人马皆被平辽侯当做俘虏押送回辽东。
  宁远之战,自此完全结束。
  除宣府、陕西两镇外,其余各部人马损失并不严重。
  经历鸿门宴后,边军将官士气全无,无人再敢轻言对开原用兵。
  总兵参将老爷们想着早日逃回关内,远离辽西,远离刘招孙这个疯子。
  王在晋连夜给京师发送塘报,声称他已在山海关击退开原军,斩首千级,刘贼胆寒,不会再觊觎山海关了。
  两位监军给皇帝的上疏也大致如此。
  所谓斩首千级,只是宁远城中被砍的辽镇家丁,被康应乾当做筹码送给王在晋。
  十月中旬,大同镇、延绥镇、宁夏镇等九边十三镇总兵官纷纷上疏,表示己方伤亡惨重,不堪再战,请求朝廷罢兵或增加辽饷。
  崇祯皇帝无奈。只得宣布对辽战事告一段落,要明军固守山海关,不可再放刘贼一人入关。
  王在晋返回山海关后,立即联络御史言官,弹劾主战派穷兵黩武,并向皇帝上疏,希望借山海关之胜,派遣使者招降辽东叛贼。
  王在晋的奏疏遭到户部、司礼监坚决反对。
  于是,朝堂分化为两派,一派主张对开原继续用兵,抽调更多人马攻打宁远、广宁,另一派认为目下国库空虚,粮草不足,不可轻易言战,当先与刘贼媾和。
  朝廷两边争论不休时,乔一琦、袁崇焕率领南部大军正在辽南迅速推进。
  驻守辽南各地的明军,多为当地卫所兵,不仅战力堪忧,而且大都不愿与开原军为敌。
  开原军前几次路过辽南,每次都给当地卫所兵不少好处,送银子,送粮食,给这些卫所兵留下了极好印象。
  所以当袁崇焕出现在辽南时,各地卫所兵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争先向开原军投降。
  这些卫所兵的选择很容易理解:
  投降开原,进入屯堡,全家人都有饭吃,继续在辽镇将官底下种田,一年辛苦到头,粮食大部分交给老爷门,全家人要饿肚子,遇上灾年,就要考虑女儿能卖多少银子。
  第三、第四近卫军一路攻城略地,先后占据鞍山、海州、耀州、盖州、永宁。
  十一月十二日,第三军、第四军与从宽甸出发的第五军在辽南红嘴堡会师。
  辽镇残余人马退守金州,二月十五日,开原军攻克金州,金州守军全部投降。
  开原军继续向南追击,在旅顺遭到辽镇猛烈反击。
  十一月二十日,辽东水师抵达辽南双岛。
  吴阿衡随即下令炮击旅顺,戚金率近卫第四军从金州南下进攻,南北夹击之下,第二日,旅顺被攻克。
  乔一琦听说杨镐去了文登,大吃一惊。
  他详细将宋应昇与辽镇勾结,叛逃山东之事告诉吴阿衡,吴阿衡听了怒道:
  “平辽侯待宋家不薄,却要如此恩将仇报!杀那么对百姓,如何下得了手!!”
  袁崇焕见舰队只来了十一艘战舰,询问还有一艘在哪里,他记得吴阿衡在朝鲜可是有十二艘大船。
  “裴大虎非要去登州,我便派了艘小艇,护送他们去了。”
  “他们?还有谁?”
  “还有吴霄、沈炼,杨镐和他的家丁,一共十个人,对了,还有个女人。”
  “那个大个子卫兵呢?”
  吴阿衡知道乔一琦询问的是林宇,连忙道:
  “不知下落。”
  乔一琦心道要遭,这几个人去山东,怕是要给宋应昇送更多人质。
  “平辽侯令我等扫平辽南后,尽快登陆威海,解救安远将军,如今,”
  乔一琦无奈摇头道:
  “如今又多了个杨镐,真是·····”
  他对杨镐没什么好印象,上次和杨镐见面还是在三年前,在萨尔浒,那次,乔一琦差点被这老头害死。
  不过平辽侯亲自下令,他也顾不上这些私人恩怨了。
  “事不宜迟,辽南已经攻下,当一鼓作气,立即登陆威海,若平辽侯夫人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们可担不起责任。”
  十二月二十日,乔一琦率近卫第五军留守辽南,等待平辽侯南下。
  袁崇焕、吴阿衡、戚金率六千战兵前往山东平叛。
  第四近卫军乘舰船、福船,横渡辽海,登陆登州,迎战宋应昇,为开原清理门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