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科幻异能 > 挂科了,系统成了我的学习监工 > 第65章 PEME仿真验证
  第65章 peme仿真验证
  时间来到交流活动的第二个周一,每个小组的课题都已经完全确定,课题研究已经全面展开。
  几乎所有小组研究的都是技术上对电池能力的优化,另辟蹊径的似乎只有徐凌小组。
  一个小型的电子实验室内。
  “这个peme的使用我就给你们演示一遍,你们注意看。”
  沈华南出声提醒。
  徐凌和余文凯立刻就收起了吊儿郎当的心情,全神贯注地看着沈华南的演示。
  “这里可以创建一个新的仿真模型,系统自带一个基础的pemfc”
  “然后这下面,这有个单词,‘parameter’看到了吗?是调整各种参数的”
  “把你们设计的所有参数设置好后,点击‘run’就可以直接模拟了.”
  “好了,差不多了,你们自己先试一下,有什么不懂再问我。”
  沈华南善解人意地说道。
  其实peme就是个电脑程序,无非就是功用看起来很高大上,所以徐凌和余文凯稍微一上手就摸清楚了大部分功能。
  搞清楚后,徐凌忍不住问道:
  “沈老师,这个peme可不可以给我们电脑上装一个,我回学校了还可以用。”
  “额这应该是不行的。”
  沈华南扶了扶额头,有些无语。
  他没想到徐凌会问出这种问题。
  一旁的余文凯也有些想笑。
  这就是天真的大一学生啊。
  只有徐凌有些尴尬,脚趾抠地。
  “对了,那篇论文你是哪找的?”
  沈华南转移了话题,意图缓解尴尬。
  徐凌还没说话,余文凯抢答了:“徐凌自己写的。”
  啊?这么好的论文你跟我说是这个大一学生自己写的?
  玩儿呢?
  论文这么好写的吗?
  沈华南惊诧不已,盯着徐凌,好似要把徐凌的灵魂都看透,看看是不是被什么老怪物给夺舍了。
  被这么盯着,徐凌还是很尴尬。
  气氛瞬间就有些诡异了起来。
  片刻过后,沈华南才回过神来,缓缓开口:“嗯那个很不错.”
  而徐凌还念念不忘之前的那个问题:
  “沈老师,这个peme的数学算法有吗?我想研究研究。”
  问这个干嘛?不会想自己做一个吧。
  沈华南的瞳孔再一次地震,只是他很快就释然了,当初有计算机学院和数学学院的帮忙都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徐凌同学有点异想天开啊。
  但他还是告诉了徐凌:“在《电源技术》期刊里,有我们学院的论文,你直接搜索关键词peme就可以了。应该是国内最新的了。”
  徐凌顿时感激不已。
  实际上,徐凌确实想做一个peme出来,如果魔都大学没有的话。
  但他并没有膨胀到说自己来做。
  把算法呈现给学校,给学校提一个建议不就行了?
  要是学校还是不打算投入,再想办法呗。
  “好了,别浪费时间了,你们先来跑一下论文里的情景。”
  沈华南催促了起来。
  徐凌和余文凯立刻开始了参数的设置。
  只是,这参数未免有些太多了吧!
  从和几何结构到材料特性,再到操作条件参数,这还没完。还有电化学参数和边界条件参数。每一种参数都还有具体的小参数。
  这么多参数,这算法够厉害的啊!
  徐凌忍不住感慨。
  参数设置好后,徐凌开始了模拟,主要看功率突然从低到高变化时,pemfc的一些特性曲线的变化是否和之前的理论推导对的上。“这个图像合理吗?超级电容器接的上吗?”
  余文凯问道。
  论文毕竟是徐凌写的,他多少有些不熟悉。
  徐凌先是认真观察了图线的走向,然后利用函数展开了一系列的计算。
  不对啊?
  怎么就差那么一点呢?
  理论的图线在拐点的导数值略微有些偏大,而且功率突变的那一小段的割线斜率也有些许偏差。
  “再模拟一遍。”
  徐凌沉沉地说道。
  余文凯没有说话,默默地重新启动了程序。
  只是再模拟一遍又有什么变化呢?参数都是一样的。
  “可能是我的理论证明还有问题。”
  徐凌有些懊丧但更多的是疑惑,理论分析很多都是系统现成的,怎么会不对呢?
  这时,一旁观察了许久的沈华南突然问道:“理论和模拟差距很大吗?”
  很大?那倒不至于。
  只是有可能百分之几的偏差。
  徐凌随即向沈华南说明。
  “那就不用担心了,这也只是模拟,又不是实际的电池。有点误差很正常啊?”
  沈华南提醒道。
  对啊!这也只是算法啊。
  自己的理论分析本来和实际就有误差,这个仿真和实际也有误差。
  那理论和仿真有误差还值得大惊小怪吗?
  徐凌顿时豁然开朗,但心底还是免不了有略微的担心。
  “这样,这里还有一个peme误差分析的程序,你试试看。”
  看徐凌还是没有打消顾虑,沈华南继续说道。
  徐凌顿时兴奋了起来,连忙输入了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的结果。
  结果果然如同沈华南所说,根据程序最终测算的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所以啊,先不要怀疑自己,要相信自己。”
  沈华南拍了拍徐凌的肩膀,有些语重心长地说道。
  徐凌也记在了心里。
  那么到此为止,徐凌对现有理论的验证就已经完成了。
  把所有仿真的结果加入论文就可以算作结束了。
  但徐凌没有满足,好不容易抓住的机会,不能就这样草草结束。
  徐凌还要探索出abs系统的优化方案。
  “其实就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余文凯试探着说道。
  “不行,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呢,得看看能不能优化。”
  徐凌果断否决。
  “那好吧,反正是你的论文,你说了算。”
  余文凯很满意,他当然希望这个电池系统做到最好。
  同样,对于徐凌的决定,沈华南当然不会干涉。
  科学研究,当然是要精益求精。
  同时,对于这个非本校的学生,沈华南不由自主得升起了欣赏之意。
  要不和陈院长说说,想办法直接把这学生弄过来,实在不行让他硕士选择港城科大也行啊?
  这时,一旁研究自己论文的徐凌不由得感觉背后发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