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26章 千古之谋,顾轩薨(求月票)
  第226章 千古之谋,顾轩薨(求月票)
  此事牵连之广,前所未有。
  其影响,绝不仅限于当代。
  ——关键在于整个顾氏一族的未来,乃至整个九州的命运。
  随着此事尘埃落定,顾易亦不得不让顾轩将全部心神投入其中,免受琐事纷扰。
  此举在群臣看来,自然成了放权的信号。
  对此——
  无论是群臣,还是皇帝李豫本人,其实早有预料。
  毕竟顾氏历代子弟皆是如此。
  每当完成一件关乎天下的大事,待时局渐趋平稳,他们便会悄然放下手中权柄,毫无留恋。
  如今顾轩循此旧例,又有何不可?
  然而,李豫对此却颇为不情愿。
  他似乎真的已将顾轩视为师长,虽无名分,却丝毫不减其敬重之情。
  眼见顾轩放权,他再三推辞无果,竟使出了装病这一招,只为挽留顾轩继续执掌朝堂。
  对此,顾轩的回答同样简洁有力:
  “雏鹰尚有振翅高飞之日,何况帝王乎?”
  望着顾轩那一头刺目的白发,李豫纵有万般不舍,也无法再强求。
  他终究只能接过顾轩递回的重担,扛起整个大唐的江山。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
  巨鹿。
  顾轩并未去参与顾氏书院的建设之中,以如今顾氏的声望再加上李豫已经点头答应了,这点小事自是无需顾轩亲自费心。
  虽然如今的顾氏子弟们才能有着些许不足。
  但做起这些事来亦是得心顺手。
  在云韶阁的加持之下,这“顾氏学院”的名头传的极大。
  尤其是再加上如今天下之中有着不少的传闻,称顾轩此次放权便是为了在“顾氏学院”之中传下本领,这无疑是更加让天下士人们瞩目。
  无数的学子们从各地匆匆而来,就是想要亲自探寻这其中的关键。
  也正是因为如此。
  顾氏学院的名头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九州,并且还在朝着四方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
  在此期间,顾易已经为此制定出了详细的规划。
  巨鹿顾氏学院自是其中核心。
  而其他天下各地的学院之中,也唯有最为顶尖的学子可以在顾氏的引导之下前来此地。
  顾易为此所设下的要求是不仅仅是他们融合九州文化的能力。
  关键仍是“特殊”的思想。
  为此,顾易更是制定出了一系列基础的考验,就是为了辨别其中的人才。
  这自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不过顾易倒也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待此次操控结束之后,他一定会常常盯着各地顾氏学院之中的学子们。
  若是当真出现了什么惊世奇才,他自会出手。
  ——天下之间,纷扰不断。
  虽然顾氏学院面对于大众的东西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种种的传闻之下,无数学子们却仍是不愿离去,始终都坚信这其中会有什么惊世之物。
  这自是也有着顾易的暗中推动。
  顾轩自放权后便深居简出,即便偶尔露面,顾易也操控着他直言相告——正在为学院著书立说。
  此言一出,自然激起更多揣测与传闻。
  学子们对此趋之若鹜,倒也合乎情理。
  这也并非是顾易刻意而为。
  顾轩确实是在著书。
  此事除了他之外,无人可以做。
  不,甚至就连顾轩都不能。
  这对于当今的世人们而言已经完全涉足到了“未知”的领域,即便是顾轩,亦需顾易在幕后全盘掌控,凭借其洞见,撰写出一部部迥异于当世的典籍。
  值得一提的是,顾易在此其中也未曾涉及到什么高深莫测的知识。
  譬如开篇第一句,便是直白的叩问:“你可知,何谓力?”
  没有华丽的渲染,唯有直指核心的发问。
  随后——便是一个个看似寻常却引人深思的问题。
  “为何静物安然不动,而清风拂过便能使之轻摇?”
  “为何轻抚刀刃不伤分毫,挥斩之下却可破甲杀敌?”
  “落叶为何终归尘土?”
  “.”
  这些疑问,在今日看来或许无比简单,但在当时,却是为阅读者开启认知新天地的绝佳路径。
  九州大地从不乏聪慧之士。
  只要有人开始思考这其中的玄妙,顾易所期望的效果便已然达成了。
  他需要让九州的人才一步步的将这条道路走通,也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时间匆匆流去。
  即使无人可以在顾氏学院之中获得什么,但亦是无法阻拦学子们的疯狂。
  相反——
  天下间关于顾氏学院的种种传闻确实越来越甚,只因顾轩曾特意派人护送出了不少的书籍。
  并且还明着放出了消息。
  ——唯有最为顶尖的人才才可观致。
  顾易虽然不懂别的,但却懂一点炒作。
  他深知,唯有让顾氏学院的影响力如磁石般恒久不衰,持续吸引天下才俊蜂拥而至,方能最大程度地网罗英才,避免沧海遗珠之憾。
  此乃顾氏千秋大计,亦系九州未来之关键。
  顾易岂容半分差池?
  这层层递进的举措,犹如无形的推手,不断催生着流言蜚语,令学子们为之疯狂。
  也正因这股狂热,“人能胜天”之说,借由学院这方沃土,其影响终如涟漪般在九州悄然扩散开来。
  ——此事,牵动之大,超乎想象。
  昔年顾熙道出此言,乃是彰显其战胜天灾的钢铁意志。
  而在这煌煌盛世之下,
  此言却被许多人解读为另一种可能:那便是挑战当世之“天”——皇帝李豫!
  这已不仅仅关乎皇权威严,
  更深深触及了儒家道统的根基。
  由此掀起的滔天巨浪,其风波之烈,可想而知。
  岁月流转,持不同见解者竟渐渐形成了两大壁垒分明的学派,终日于顾氏学院之内唇枪舌剑,交锋不休。
  顾氏对此却始终缄默,放任自流。
  纵有质疑之声起,唯有当提及昔年顾熙旧事时,方会有人出面援引其例,轻轻带过。
  至少在现在,此事终究影响不到顾氏。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的大唐,正步入前所未有的鼎盛。
  李豫恪守住了自己的本心,并未去针对御史台,保证了顾轩昔日改制所留下的种种,让这股风继续吹了下去。
  期间虽也会有意外,也会有天灾。
  但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却始终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根本不足以影响到大势。
  也正是因为如此。
  顾易明显的发现顾氏愈发的外强中干了。
  不仅仅是第二十二代子弟。
  甚至就连相继出世的第二十三代子弟的才能都受到了十足的限制,一切的一切就亦如昔年三兴炎汉时那般,纵观整个家族之中,没有一个能扛起大旗之人。
  不,不仅仅如此。
  此次所造成的影响甚至都超越了昔年。
  顾易能够明确的感觉到,家族子弟们的品行亦是差了不少。
  哪怕是在顾氏已经提供了一切,并且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之下,家族子弟们的品行也是愈发的不受控制。
  触犯家规、受家法惩处者,数量与日俱增。
  甚至就连顾轩的身体都在越来越差。
  明明他已经放下了一切,只是整日的著书,但身体的衰弱速度却也远远超过了以往。
  顾易心知肚明这意味着什么——那是无形的枷锁在收紧,是命运对“逆命者”愈加沉重的反噬。
  可他,又能如何?
  顾氏走到近几日,本就本就是一次次的逆天改命!
  纵使前方阻力如山,纵使代价如渊似海,也不可能让如今的顾氏退步。
  这一步,当顾氏踏出的那一刻起,便不可能再回头了!
  大衍八年,九月。
  洛阳。
  在万民的注视之下,满头白发的顾轩亲自将装着他心血的包裹送到了护卫之中,顿时便引起了阵阵的惊呼之音。
  无数人在关注着那些个包括。
  同样也有无数人看到了愈显衰老的顾轩。
  顾轩确实太老了。
  著书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虽然顾易已经不断缩减了顾轩的工作时间,但他在这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仍旧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没办法,顾易不可能包揽一切。
  作为一个现代人。
  很多他潜意识里所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在古人们眼中就是值得探索的。
  顾易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然后让顾轩进行不同的撰写。
  最关键的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顾轩在这其中获得认知拓展的同时,所付出的心血亦是与日俱增。
  就以此次所送出的《格物初探》为例。
  其中所涉及到的东西早已不再是最基础的知识了,包括的领域有极多。
  “水遇寒则凝为冰,遇热则腾为气,何也?”
  “金石沉重,羽毛轻浮,置于水中沉浮各异,何也?”
  “木燃为灰,铁锈蚀为粉,其质可变乎?可变者几何?”
  “两石相击则生火,钻木亦可取燧,热自何来?”
  “圆石滚于坡,方石滞于坡,其形何以制其动?”
  “.”
  在撰写出这一个个问题的同时,来自认知上的困扰也在时时刻刻困惑着顾轩自己。
  这对他这种人而言终究也是一个消耗。
  但顾易无法去阻止这一切。
  “探知欲”亦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尤其是顾轩这种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之人更是如此。
  他并不是没有想过停下,毕竟这一次留下的也已经足够多了。
  然而,未过几日——
  顾轩于深夜悄然步入祠堂。
  昏黄的烛光下,他虔诚地跪倒在列祖列宗的灵位之前。
  白发垂落,映衬着愈发枯槁的面容,他的声音却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坚定:“不肖子孙顾轩,叩请列祖列宗!”
  “祈请先祖英灵,再次垂降神思!”
  “为家族千秋计,为九州万民谋,续留无上典藏!”
  “轩之残躯,何足道哉?但请先祖.莫要顾惜!”
  这便是顾轩的卓绝之处。
  他清晰地感知到,那些颠覆乾坤的奇思妙想,绝非自身所能企及。
  他将这一切的“开悟”,都虔诚地归功于——
  祖宗的显灵。
  顾易本想不去管这些,但随后的几日,顾轩的身体编辑每况愈下,并且还始终坚持着日日跪拜先人。
  这似乎也同样成为了他的另一种执念。
  别忘了,顾轩本就是一个执拗的人。
  昔年处理朝政时他亲力亲为,事无巨细。
  如今面对整个家族。
  他亦是如此。
  而这一次,顾易也是不得不选择从了顾轩的心愿,继续向他灌输起了各种各样的理念。
  大衍十年,十一月。
  在耗费了无数的心血之下,时隔两年多的时间,《数理问》终是著成。
  其实如今九州的数学已然远远超过了原本历史,但如今亦是更为清晰的探索,有关于基础的度量之学亦有探索的图形与空间。
  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知识。
  但只要能和现实中的关系所捋清,亦是极大的助力之一。
  顾易本想就此停下,但眼睁睁看着顾轩每日仍旧准时坐在桌案之前,执拗的拿起笔,他亦是不得不接着走下去,牵引着顾轩的思绪再次将目光放在了天空之上。
  ——《观天录》落笔。
  “日升月落,昼夜交替,其行可有常轨?何以测之”
  仍是由基础入深,一点点的去引导观书之人对于这一切的探索方向。
  这亦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寒冬凛冽。他裹紧衣,在暖炉旁仍忍不住微颤,却一笔一划,专注书写,丝毫不顾那一个个家族子弟们的劝阻,甚至就连李豫的圣旨都未曾让他停下脚步。
  大衍十一年,二月。
  冠军侯府。
  “父亲,您歇歇吧!”子弟们跪了一地,泪眼婆娑,“我顾氏先人有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父亲何必如此辛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顾轩轻声重复,目光扫过众人,缓缓摇头,“我岂能停下?”
  以他的识人之明与治国之才,又岂会看不清家族后人们的才能?
  正因如此,他才如此坚持。
  后人难堪大任。
  他必须,也只能由自己,将未竟之事做完。
  话落,他猛地表情微微一边,连忙抓起了一旁早已准备好的手帕,捂住了嘴中咳出的鲜血,不让其染了面前的著作。
  “父亲!!!”
  子弟们瞬间大乱。
  但顾轩却直接摆了摆手,颤颤巍巍的呵道:“下去!”
  纵使再怎么不愿,但眼睁睁看着顾轩如此的态度,子弟们亦是不得不听从指示,默默的从屋中退了出去。
  室内重归死寂。
  顾轩喘息良久,才重新拾起笔,一点一滴,艰难却坚定地续写着。
  时间无声流淌,不觉已至深夜。
  自开始撰写《观天录》,顾轩便重拾了观星的习惯,只是视角与从前截然不同。他也常借此机会教导子弟。
  夜色如墨,星河璀璨。
  顾轩坐在椅上,仰望着漫天繁星,口中不断阐述着自己的领悟。子弟们虽未必尽解其深意,却个个屏息凝神,神情专注。
  就在这低语萦绕之际——
  顾轩身体猛地一颤,仿佛瞬间感受到了什么,他骤然捂住心口,脸色剧变。
  “快——扶我去书.”
  他急欲开口,话音却戛然而止。
  “父亲!”在场子弟立刻察觉异样,面色惨白地扑上前去。
  未等他们近身,顾轩已用另一只手死死拦住众人。
  他目光如炬,死死钉在最前面的几个儿子脸上,双拳在不觉中攥得骨节发白,用尽最后的气力嘶声道:“我命将终——”
  “《观天录》未竟.是我之过!”
  “尔等切记——”
  “他日族中若有贤才,务必告于祖庙,为我续完此书!”
  他气息急促,仿佛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手臂因过度用力而剧烈颤抖。
  “家族事务.我已无力他顾。”
  “——但汝等要谨记!”
  “朝堂若生变,无需在意!顾氏当以学院为根基万不可.再生波澜!”
  声声哀泣之音在这刹那间响起。
  顾轩显然是想再说些什么,但终究是不可阻拦命运的终点。
  就在下一瞬间。
  他紧紧绷着的最后一口气终是散了。
  “噗”的一声。
  一大口鲜血瞬间便从他的口中吐了出来,他整个人的身体在刹那便直接倒了下去,再也没有了半点声息。.
  (ps:跪求月票,跪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