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170章 禁中三跪!大明擎天柱,救时首辅张
  第170章 禁中三跪!大明擎天柱,救时首辅张太岳
  午后,皇极门下。
  张居正来到跪谏的二十多名官员面前。
  其后面,跟着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申时行、王锡爵等一众官员。
  为首的陈瓒、陆光祖、刘应节三人都抬起头来,知晓此事该有一个结果了。
  再僵持下去。
  李太后与小万历任何一人的身体出现意外,他们都是天大的罪过。
  张居正看向众官员,长叹一声,然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动作。
  唰!
  张居正撩起官袍下摆,突然跪在了陈瓒等官员的面前。
  官员们大惊失色。
  张居正作为当朝首辅,跪天跪地跪君跪师跪父母,却没有任何理由向他们下跪。
  这一跪,他们也受不起。
  “张阁老,您……您……您这是?”距离张居正最近的陈瓒面带疑惑地说道。
  张居正跪在地上,面色严肃,环顾前方。
  “你们是为了大明法令之公正而跪,是为了令陛下知晓朝廷法度高于一切而跪,你们做得没错!”
  “而我张居正此刻跪在你们面前,是为了新政改革,是为了朝堂稳定,是为了顾全大局。”
  “陛下年幼,璞玉待琢,是我张居正教化有失,主责在我。”
  “当下,大明新政初行,绝不可再发生类似嘉靖初年大礼议之争之事,不能再闹下去了,诸位请起,此事便交由我在今日了结吧!”
  ……
  听到大礼议之争,一些官员不由得变了脸色。
  那场大礼议之争直接导致五品以下官员一百多人入狱,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多人停职待罪,十六名官员被廷杖致死。
  虽然当下小万历没有当年嘉靖皇帝那种乾坤独断的权力,但君臣一旦闹到那种对立的地步,将会动摇大明江山,百害而无一利。
  说罢。
  张居正低下脑袋,朝着官员们深深一拜。
  意思很明显。
  跪谏的官员不起,张居正便不起身。
  而跪谏的官员一旦起身,就代表着对小万历的妥协。
  张居正这一跪,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
  为首的陈瓒、陆光祖、刘应节互视一眼,朝着彼此都无奈地点了点头。
  当下的局面,他们不得不妥协。
  随即。
  三人缓缓站起身来,然后陈瓒朝着后面的官员道:“诸位,都起来吧,咱们等待张阁老给我们一个结果。”
  官员们知晓一旦站起,就意味着小万历赢了。
  但唯一能处理此事的张居正已跪在这里。
  再闹下去,此事将无人能解决。
  顿时,跪谏的官员全都站起身来。
  稍倾。
  陈瓒与陆光祖将张居正搀扶了起来。
  张居正见众人都站起身来,当即朝着众人重重拱手,然后看向一旁的一名内阁文吏,朝其说道:“令翰林侍讲沈念、翰林修撰王家屏以起居注官的身份,立即前往文华殿!”
  说罢,张居正大步朝着前方的文华殿走去。
  张居正虽然妥协,但也要让小万历长一长教训,将今日之事记载在史册之上。
  官员们望着张居正伟岸的背影,心情复杂。
  当下朝堂难以解决之事,只有张居正能够解决,如果没有张居正,此次之事便足以使得朝堂大乱。
  小万历还是太不成熟了。
  ……
  这一刻,文华殿内。
  李太后居于帘幕之后,小万历坐于御座之上,冯保侍立在一旁。
  三人的心情都非常忐忑。
  他们也没想到此事竟闹到了这种地步,但唯有继续绝食,才能令百官妥协,才能保下武清伯。
  小万历知晓自己有错,甚至有过妥协认错的想法。
  但最后,他还是认为亲情高于一切,绝不能令母后伤心。
  就在这时。
  一名小宦官快步跑进大殿内。
  “陛下,陛下,跪谏的官员们都起身了,跪谏的官员们都起身了!”
  小万历三人不由得大喜,起身意味着妥协。
  “为何突然起身?”
  “张阁老于皇极门下跪劝诸官!”
  小万历长呼一口气,喃喃道:“元辅的心,还是向着朕的。”
  小宦官又道:“陛下,张阁老已朝着文华殿赶来,并且……并且……令翰林侍讲沈念、翰林修撰王家屏以起居注官的身份也赶往文华殿,拦不拦他们?”
  小万历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
  “无须拦,朕做出这样任性的事情,不可能瞒下来!”小万历说此话时,故意提高了声音。
  他想告知李太后与冯保。
  虽然他们赢了群臣,但却输了道理。
  ……
  王家屏与沈念收到命令后,很快就来到文华殿外,而张居正正在门外等他们。
  二人虽不在皇极门下,但时刻都留意着那里的动静。
  他们皆已知张居正跪劝百官,更知这场争端即将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张居正望向王家屏与沈念,道:“接下来,务尽起居注官之责!”
  “下官遵命!”王家屏与沈念重重拱手。
  此事唯有入史,才能令小万历警醒,也能使得后世的君王警醒。
  沈念与王家屏自然要如实记录,不偏不倚,不漏一字。
  ……
  片刻后。
  张居正、王家屏、沈念三人入殿。
  御座后的帘幕之内,并无李太后的身影,她知晓做事有亏,不想听到张居正隐晦地批评她,故而直接躲在后面。
  站在后面,她依旧能听到张居正的话语。
  冯保依旧站在原来的位置。
  在他眼里,他的一系列行为都是正确的,因为他再次获得了李太后与小皇帝的信任。
  当百官站在皇帝的对立面时。
  是他站在李太后与小万历的身边守护,是他出谋划策维护小万历的利益。
  他依旧是小万历最忠诚的大伴。
  王家屏与沈念迅速站到御座东南侧,两人同时记录帝王起居,意味着接下来的事情非常重要,定是要入史的。
  唰!
  张居正轻撩官袍下摆,跪在了地上。
  小万历连忙道:“元辅快快请起!”
  往昔。
  听到此话,张居正立即就会站起身来。
  但这次,张居正跪而不起。
  他将腰板挺得笔直,看向小万历说道:“陛下,此次请允许臣跪而进言!”
  “法者,天下之公器,非一人之私柄也。昔唐虞之世,皋陶为士,执刑不避亲贵。”
  “陛下为万乘之君,当以尧舜为法,桀纣为戒,以私废公,必使得法度堕弛,天下离心!”
  ……
  “宗室之亲,可有祖宗之法亲?勋贵虽重,可有社稷之权重?”
  “今日,臣等妥协,全因陛下年幼,视人之行,莫大于孝,然愚孝不可有,愚孝不可高于法,毋复为之,望陛下谨记!”
  ……
  张居正跪在大殿中央,面色严肃,一口气说了近半个时辰。
  简单来讲,他就表达了一个意思。
  “此事乃小万历愚孝之错,然为了家国天下,群臣不得不妥协,但只能容忍这一次。”
  张居正批评了小万历,但也用“愚孝之行”来减弱他的过错。
  “元辅所言,朕必谨记,朕向元辅保证,绝不复耳,元辅快快请起!”小万历面带愧色地说道。
  张居正抬起头,依旧没有起身。
  他缓了缓看向小万历。
  “陛下,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臣将立即请辞,陛下想做亡国之君,臣不愿做亡国之臣!”
  此话一落。
  小万历眼眶发红,一下子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元辅,绝无下次,绝……绝……无下次!”
  听到此话。
  李太后与冯保也都紧张起来。
  当下的大明根本离不开张居正,一旦张居正离朝,君臣对立的场面可能经常出现。
  依照小万历当下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控制群臣。
  张居正再次拱手,高声道:“陛下,臣恳请对武清伯罚俸三年,五年之内,不可对其有任何擢升,任何奖赏,不可对李家人有任何擢升,任何奖赏!”
  听到此话,李太后面带不悦。
  对其父的惩罚,她能接受,但对李家人的惩罚,她不愿接受。
  但此刻的她,根本不敢逆张居正而言。
  后者真要请辞,他们娘俩儿要不被群臣欺负死,要不天天与群臣争斗,将再无宁日。
  小万历不敢迟疑,当即道:“准!”
  张居正又道:“陛下,臣再恳请,稍后陛下用完餐后,与臣一起,前往奉先殿(皇家家庙)跪拜祖宗灵位,臣在外跪,陛下在内跪,天黑结束!”
  “准!”小万历犹豫了一下。
  张居正这两道请求,乃是给群臣一个台阶。
  此事,非群臣之错。
  而是群臣为大明朝堂稳固,新政改革,做出的顾全大局之举。
  ……
  片刻后。
  小万历根本不敢吃饭,直接前往奉先殿跪了下去。
  这种跪祖宗灵位的行为,他做过不下十次,然这一次的事情显然最严重。
  张居正则是跪在殿外。
  这时,李太后也前往奉先殿选择陪小万历跪。
  此事乃是因武清伯而起,她害怕若是不跪,恐怕嘉靖皇帝与隆庆皇帝会托梦训斥她。
  与此同时。
  冯保将对武清伯的惩处,以及小万历、李太后、张居正跪奉先殿的事情公布了出来。
  官员们都生出一种无奈的感概:幸亏大明有张居正,可惜大明只有张居正。
  沈念与王家屏则是返回翰林院撰写起居注。
  沈念对此事的结果并不是很满意。
  但这毕竟是老朱家的天下。
  张居正能争取到这种地步,已实属不易。
  若是面对亲政的万历皇帝,没准儿此事就以“罚俸半年”结束了。
  皇帝贤昏与否,对大明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这一刻。
  沈念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但转瞬即逝。
  如果日后小万历做出有伤天下黎民的事情,他可能不会有丝毫妥协,而是会去做更加激进的事情。
  近黄昏。
  武清伯李伟被锦衣卫送回了家中。
  对这个六十八岁的老头,李太后除了能令冯保训斥他一番,别无它法。
  当日晚。
  司礼监文书房太监孙得胜在诏狱服毒自尽。
  这毒,乃是冯保给的。
  内廷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若是一名宦官乃是为了主君而死,一定会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
  至于三法司那数名篡改卷宗的官吏和杀害徐三娘的人,则是被判处死刑,且将直接被加入今年秋斩之刑的死囚名单上。
  ……
  翌日。
  官员们秉持着“禁中之丑不可外扬”的态度,皆没有再讨论此事。
  民间也鲜有讨论之声。
  毕竟,此事涉及小万历的名声,皇帝若遭遇百姓非议,则大明江山必将不稳。
  与此同时。
  很多官员都开始暗中留意武清伯的动静。
  小万历已承诺不会让类似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如果武清伯再有违背法令的事情被爆出,官员们必然会让小万历大义灭亲。
  ……
  就在这时。
  张居正病了,无奈告假三日。
  这个病乃是近几年来一直困扰他的病症:痔。
  所谓痔,即痔疮。
  乃是因素积湿热、过食炙煿、或久坐而血脉不行,七情而过伤生冷,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
  痔久成漏,脓水不止,气血日衰。
  张居正被折磨得四肢无力,寸步难移。
  往昔他犯病时。
  仍会坚持在床上处理公文,命人念诵,他口述解决。
  但这次,他痛苦得已说不出话来。
  这可吓坏了小万历,连忙命御医前往诊治。
  御医称,张居正乃是过劳所致,劝诫他日后万万不可过度熬夜批阅文书。
  前日张居正跪了半天,然后晚上熬夜批阅文书。
  翌日又为了平息一些官员的愤怒,与多名官员谈话,忙碌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也忙去其府内看望。
  一些科道言官甚至称:此乃武清伯之事将张居正气伤所致。
  这让小万历更加难受。
  当即命冯保传达他的关怀口谕,并送去了一马车的奖赏。
  ……
  沈念知晓此事后。
  当即向他父亲沈尧山写信,询问李时珍的下落。
  当下的李时珍为编新本草,正云游天下,无人知其去处。
  但其不时与沈念的父亲有书信往来。
  虽然李时珍不太喜张居正,但沈念相信,为了大明万民,李时珍还是愿意出手相救的。
  ……
  两日后,张居正提前销假,回到内阁。
  处理公务依旧如往昔般高效。
  即使是厌恶他专权霸道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当朝之官员,无人比他更勤勉,无人比他更重视当下之新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