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天可汗回忆录 > 第475章 要多留个心眼
  第475章 要多留个心眼
  夜深,梁郡公府。
  屋子里,灯火摇曳,侯景披着一件单衣,单腿盘着,看着不请自来的高欢,脸上很是不耐烦,另一条腿在抖动着。
  “贺六浑,你这大晚上不回去搂着媳妇,跑到我这里作甚?”
  高欢红着脸,仿佛没有察觉到侯景如今的状态,微笑着。
  “万景,我想你了。”
  高欢年逾四十了,不过风采气度,依旧不输年轻人,尤其是那一张帅气的脸旁,岁月几乎没有留下痕迹,上了年纪后更添几分少年人没有的成熟。
  反观侯景,也是没怎么变过。
  “也不知是不是上了年纪,这一闭眼就想起了咱们当年在敕勒川的时候。那时的你,还只想要找一个媳妇。”
  侯景听完,仿佛抓到了什么似的,立刻跳了起来。
  “贺六浑,你威胁我!”
  说着,侯景双手负后,来回走动着,最终,停了下来,嚷嚷道:
  “好好好,权当我侯景没有你这个兄弟,你走吧!”
  高欢一动不动,依旧坐在原位,看着如此急躁的侯景,气势更足了。
  “万景,你急了。”
  侯景听了,更激动了。
  “我急了么?”
  “你急了!”
  便在此时,外面响起了一阵女声,元蒺藜端着一碗醒酒汤走了进来。
  “谁急了?”
  高欢见女眷走了进来,站了起来,躬身行了一礼。
  “公主!”
  元蒺藜听了这话,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妾身怎敢当魏郡公如此大礼?”
  “以公主之尊,照顾万景这么一个粗人,实是委屈了。我这个兄弟是粗人,平日里若有不周之处,还望公主海涵。”
  明知道高欢说的是客套话,可元蒺藜听了,心里就是开怀。当下,更加殷勤了。
  “这醒酒汤凉了就不好了,魏郡公还是尽快喝了。妾身去准备些酒食,魏郡公与夫君多喝几杯。”
  “行了,你下去吧!”
  侯景催促着,让元蒺藜赶紧离开。听了这催促的话,元蒺藜嗔了一眼侯景,对着高欢时又给了笑脸。
  “魏郡公,那妾身先走了。”
  “有劳了!”
  见元蒺藜关门离开,高欢才悠悠坐了下来,喝了一口醒酒汤,笑道:
  “好手艺啊!”
  “喝完了你就回去,你贺六浑府上差我这一碗醒酒汤么?”
  “万景,刚说到哪了?”高欢摸着自己的脑袋,“对了,你要找一个媳妇。”
  说着,高欢放下了手中的碗,轻声问道:
  “那长乐公主如何了,如今在永康里的宅子里,还闹么?”
  侯景听了,一下子不淡定了,高声道:
  “哼,区区几个女人,你以为能威胁我么!贺六浑,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惧内么?”
  “万景说的哪里话,这怎么就成了我威胁你呢?”
  高欢脸上的笑容更甚了,又道:
  “陛下宫中的那个婕妤……”
  高欢话还没有说完,侯景那誓死不屈的面容立刻变了,一把奔了过来,脸上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贺六浑,都是兄弟,有什么事你就说一声就行了,何必大晚上的跑来。你的事,我能不放在心上,我能不办,那我还是人么?”
  高欢拍了怕侯景的手,脸上露出了笑容。
  “万景,我就知道你讲义气。”
  侯景陪着笑脸,坐在了高欢一旁,问道:
  “何事?”
  “近来渤海出了一件案子……”
  高欢还没有说完,面容热切的侯景便拒绝了。
  “办不了!”
  “你连梁太子的……”
  “都是兄弟,再难办我也会帮你的。”
  侯景握住了高欢的手,苦口婆心的劝道:
  “大王要征伐高句丽,收服辽东,之前便得先整顿河北上下。你贺六浑不知道其中干系,怎么还往里凑呢?”
  高欢叹了一口气,道:
  “我身为渤海高氏,坐镇邺城,又是河北道大行台,不想要往里面凑,别人也会拉着你往里面走。”
  侯景听了,埋怨道:
  “早跟你说了,这帮世族不是好玩意,你看看人家宇文泰,就从来不往里面扯。你说,如今该如何?”
  高欢一笑,看向了侯景,道:
  “你刚刚不是说了么!”
  “我说什么了?”侯景看着高欢的笑脸,忽然反应了过来,“宇文泰!”
  ……
  “黑獭,你如何?”
  宇文泰的正妻元氏暗夜之中睁开了眼眸,但见宇文泰忽然坐直了,关切着。
  “不知为何,为夫感觉到了一阵冷意。”
  “这夏日,怎会生冷意?”
  “为夫也不知,感觉好像被上百个怀朔人盯着一般。”
  宇文泰说完,便从床榻之上起身,再无睡意。
  “夫人,你先睡吧,为夫有事要忙!”
  身为燕郡公、东北道大行台,宇文泰有着开府的权力。
  刚过三十的宇文泰可谓年富力强,然而与高欢不同的是,他麾下的属臣多是他这些年培养起来的后辈。
  如宇文护、宇文导,都是宇文家的人。
  又如尉迟迥、贺兰祥,都是宇文泰的外甥。
  他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精力旺盛,连夜研究军情也常有之事。宇文泰远远便可见幕僚的屋舍中亮着灯火,过去一看,宇文护正在研究辽东的地形图,筹划着该如何攻打辽东。
  宇文泰咳嗽了一声,宇文护这才发觉了站在檐廊下,披着单衣的宇文泰,起身行礼道:
  “叔父!”
  “不必多礼!”
  宇文泰走进屋中,看了一眼地图,便知道了宇文护研究到哪了。宇文泰并不担心这些武川后辈的军事素养,看向了宇文护,问道:
  “秦王今日让你去金镛城,可曾说了什么?”
  宇文护老实道:
  “秦王考校了一下侄儿的用兵为政之道。”
  宇文泰来了兴趣,问道:
  “如何?”
  “用兵之道,秦王给了侄儿一个尚可的考评;为政之道,侄儿倒是得了一个尚佳的考评。”
  宇文泰是清楚自己这些后辈的水平的,听了这话,甚至有些满意,道:
  “如此,甚好!”
  宇文泰看着宇文护,关切道:
  “论打仗,咱们武川人就没有怕过谁,可这洛阳不比六镇,光会打仗是不行的,要多留几个心眼,免得被怀朔人算计了。”
  “那帮老朽?”
  “别小看那帮老朽,叔父我也是时常警惕自己,才能免遭他们的算计。尔等还差的远!”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