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255章 我们从未真正测量过光速!
  第255章 我们从未真正测量过光速!
  李奇维提出的万有引力平方反比问题,就好像一块寒冰,让在场的学生们从对现代物理学的燥热中冷静下来。
  原来大佬们研究的物理,和他们在课本上学习的物理,根本就是两回事。
  你以为你学懂了,其实是因为你学的太少了。
  真实历史上,玻尔曾经说过:如果你第一次学量子力学认为自己懂了,那说明你还没懂。
  经典物理学虽然不如量子力学难懂,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精通的。
  礼堂台下的学生们此刻的兴趣已经被完全激发出来。
  他们平时在课堂上,根本听不到如此生动且深入的物理学课程。
  很多老师只会照本宣科。
  而且有些教授自己的学术水平很厉害,但是教学水平就很一般了。
  学术和教学是两种能力。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但没听过他教出了什么出色的学生。
  很多人吐槽,爱因斯坦不会带学生.
  而现在,李奇维的演讲让在场的学生们知道,什么才是最顶级的教学能力。
  甚至对方还不是在真正教学,只是一场演讲而已。
  玻尔、钱五师两人崇拜地看着李奇维。
  刚刚其实他们俩也不知道为何是平方反比,听完李奇维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
  甚至是豁然开朗,原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是不完善的。
  这说明平方反比一定存在某些问题。
  这一刻,他们才体会到能成为布鲁斯教授的博士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在场的人估计想的都快疯了。
  年轻人是最喜欢热闹的,同时又最不喜欢热闹结束。
  当李奇维提出了一个如此新颖的问题后,大家想的不是立马去搞清楚问题背后的机理,而是能不能再来一个?
  听的好过瘾啊。
  于是,第一个提问的小伙子,突然煽动性地提问道:“布鲁斯教授,经典物理学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你多讲一点,我们也好下去仔细研究啊。”
  哗!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共鸣。
  “是啊,布鲁斯教授,再来一个吧。”
  “您好不容易来美国一趟,不能藏私啊。”
  “物理学真是太有意思了,布鲁斯教授,多讲点吧。”
  “.”
  没想到场面突然变成这样,令李奇维哭笑不得。
  就连伍德罗、迈克尔逊等人也是很无奈。
  今天的这场演讲注定是往未知的方向跑去了。
  没办法,礼堂内的学生的太多了。
  这个时代学生可不是后世那种乖宝宝,听领导讲话都得坐直了,不敢玩手机。
  尤其是欧美,学生搞事的能力是一流的。
  李奇维定了定神说道:“好,那我就再说一个。”
  “其实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怀疑的头脑,那么你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而我接下来要讲的问题,和在座的一个人有关。”
  嗡!
  会场的人顿时爆发出惊讶声。
  布鲁斯教授提的问题肯定是和物理相关的。
  美国的知名物理学家今天几乎都来了。
  但是他们的水平,客观承认,和欧洲的物理学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即便是迈克尔逊教授、密立根教授等当前美国的领军人物。
  如果把他们放在欧洲,都不算第一梯队的物理学家。
  虽然二人都是参加过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大佬,但大佬和大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然而,布鲁斯教授却说,下一个问题和在座的人有关。
  反正肯定不是他自己,那会是谁呢?
  在场的人全都产生了好奇。
  这时,李奇维笑道:“我先提一个小问题,伱们有谁了解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吗?”
  “哈勃,你知道吗?”
  哗!
  众人哄笑。
  显然作为美国的物理学专业学生,要是不知道这个实验,那也太丢人了。
  实验的原作者可是就坐在前排呢。
  哈勃一下没反应过来,没想到布鲁斯教授会单独点他的名。
  不过他心中美滋滋的。
  布鲁斯教授为什么不叫其他人回答,而是叫自己,说明对方看重自己。
  看来自己的回答给布鲁斯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
  哈勃的内心荡漾了。
  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甚至都不算问题。
  哈勃自信地说道:“布鲁斯教授,我当然知道。”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也是第一朵乌云问题。”
  “迈克尔逊教授通过这个实验,测量了光速是30万公里/每秒。”
  “而且和参考系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证明以太不存在。”
  “而且,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实验,才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狭义相对论。”
  哈勃顺势拍了一下马屁。
  李奇维笑着点点头,说道:“嗯,哈勃很不错。”
  而台下的迈克尔逊则突然一愣,布鲁斯怎么说到自己了。
  难道是这个实验有问题?
  不可能吧,他的狭义相对论可就是基于这个实验的结果。
  若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有问题,狭义相对论也会有问题。
  布鲁斯岂不是自己反对自己了。
  李奇维忽然看向迈克尔逊,打趣地说道:“迈克尔逊教授,不要紧张。”
  “你的实验没有问题,我也不会当众证明你是错的。”
  众人又是哈哈大笑。
  李奇维转过头,接着看向哈勃问道:“哈勃,你说光速是30万公里/每秒。”
  “那我请问,你认可这个说法吗?”
  “你真的觉得,物理学家们已经测量出真正的光速了吗?”
  轰!
  李奇维的问题一出。
  台下瞬间就震惊了。
  哈勃呆呆地不知所措,完全不明白李奇维是什么意思。
  他的大脑飞快运转。
  “光速不是已经被很多物理学家测量出了吗?”
  “虽然最精确的结果没有,但那只是测量仪器精确度的问题。”
  “完全不影响实验本身的正确性。”
  “而且速度不就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吗?”
  “听布鲁斯教授的意思,我们从未真正测量出光速?”
  “我的上帝,这怎么可能啊!”
  外人不知道此刻哈勃的内心,正在进行疯狂的天人交战。
  在场的人都觉得布鲁斯教授是不是疯了。
  光速难道也有什么问题吗?
  “哇,不要告诉我,光速也有问题啊。速度不是最简单的物理量吗?”
  “我们在实验课上,已经测量了多少次的速度了。”
  “光速虽然快,但它还是速度啊,这不影响它的测量方式啊。”
  “想不懂,实在想不懂。”
  此时,前排的迈克尔逊教授想到了什么,他突然露出苦笑。
  “布鲁斯啊,布鲁斯,你也太会教育这帮年轻学生了。”
  “你的脑瓜子到底是咋长的。”
  显然,迈克尔逊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了。
  但是哈勃可没有迈克尔逊的经验,此刻的他不知道该不该开口回答。
  这个如此简单的问题,却让哈勃对自身所学产生了深刻怀疑。
  提问的人不是民科,而是当今物理学第一人布鲁斯·李。
  再简单的问题,经过他的加持,那就一定不简单了。
  不过哈勃确实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于是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抱歉,布鲁斯教授,我认可这个结论。”
  没有人嘲笑哈勃,大家都是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
  李奇维看哈勃压力那么大,连忙笑道:“哈勃,不用紧张。”
  “这只是一次演讲而已。”
  “我们也不是在专门讨论问题,把它当成一次闲谈即可。”
  哈勃这才放心下来,他特别害怕给布鲁斯教授留下不好的印象。
  那会让他觉得有愧于对方的夸奖。
  这时,李奇维不再继续卖关子,说道:“如果你们认真研究过我的狭义相对论原文,你们会发现一个细节。”
  “我在论文中定义光速时,用的不是单向定义,而是平均速度。”
  “什么意思呢?”
  “假设光从a跑到b,然后又从b再返回a。”
  “我定义的光速是这两段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a到b或者b到a的单向光速。”
  “这两种速度它不是一回事。”
  “单向光速我们从未真正测量过。”
  轰!
  李奇维的话简直就像一块超级大的石头,丢进了小池塘,引发了巨大轰动。
  所有人瞪大双眼简直不敢置信。
  “什么情况,光速从未被真正测量过?”
  “你说的不对,是单向光速从未被真正测量过。”
  “我好像理解了布鲁斯教授的意思了,我的上帝啊,这也太神奇了。”
  “shift,你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啊,光速不就是30万公里/每秒吗,怎么又出来一个单向光速。”
  李奇维看着众人吃惊的表情,就知道很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意思。
  于是,他继续说道:“我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人开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a到b;然后再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b返回a。”
  “那么这个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我们很容易得出是66.67公里/小时。”
  “计算过程很简单,大家拿笔验证一下就行,我就不在黑板上写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
  “光速很可能也是这种情况,所谓的30万公里/每秒,只是一个往返平均速度。”
  “也许光从a到b是100万公里/每秒,从b到a是17.65万公里/每秒。”
  “这样计算下来,平均速度也是30万公里每秒。”
  “我们不知道光速真正的单向速度是多少。”
  “甚至可以说,它是任意数值,只要保证平均速度是30万公里/每秒即可。”
  轰!
  李奇维解释完后,所有人才明白什么意思。
  然而明白后,他们更懵逼了。
  这简直和天方夜谭一样。
  光速竟然还没有被真正测量出来过?
  还有比这更匪夷所思的事情吗?
  为啥光速这么奇特,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单向速度,而是非要用平均速度呢。
  不少人实在忍不住,七嘴八舌地提问。
  “布鲁斯教授,那为什么物理学家们不测量光的单向速度呢?”
  “既然都能测量平均速度,应该也能测量单向速度吧?”
  面对众人的疑问,李奇维摇摇头,说道:“测不出来。”
  “我们不可能测出光的单向速度。”
  “我在狭义相对论中明确地写道:光速恒定只是一个假设,无法通过实验验证。”
  “而且我约定了光速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同时性】具有有效性。”
  “所以,我用的光速是平均速度,而不是单向速度。”
  轰!
  这一下众人彻底被震惊的说不出话了。
  大名鼎鼎的物理学第一天才,竟然说测不出光的单向速度。
  不少人的三观已经崩塌。
  迈克尔逊看着李奇维,不断地叹气。
  就连密立根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回事。
  至于其他的物理学家们,和在场的学生差不多,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
  迈克尔逊似是回忆地说道:“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菲佐,采用齿轮法第一次比较精准地测量出了光速。”
  “他的实验非常巧妙。”
  “菲佐在相距很远的两处,分别放了一个反射镜和发光器,而发光器的前面有一个齿轮。”
  “当光通过转动的齿轮后,达到反射镜,然后又穿过齿轮。”
  “只要齿轮的转速合适,光在通过反射镜回来后,会正好被齿轮的齿挡住。”
  “这时观察者就看不见光线了。”
  “那么通过齿轮的转速、齿数、光走过的路程,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光速。”
  “菲佐测量出的光速是315000千米/每秒。”
  “这和现在的测出的精确光速已经非常接近了。”
  “然而,你们应该发现了,菲佐的方法测量出的依然是光的平均速度,而不是单向速度。”
  “哪怕到现在,我们也无法测出光的单向速度。”
  “不是不想测,而是布鲁斯的狭义相对论,让我们从原理上就没法测。”
  “这一切,可都得怪布鲁斯啊。”
  迈克尔逊以为自己说的很明白,因为他对狭义相对论研究的非常深入。
  但是密立根等人仍然听的一脸懵逼。
  这时,很多学生们也忍不住追问:“布鲁斯教授,为什么测量不出光的单向速度啊。”
  李奇维微微一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