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293章 物理尽头谁为峰?相对论与量子论!
  第293章 物理尽头谁为峰?相对论与量子论!
  卢瑟福的第四个问题,把第二届量子论会议推上了高潮。
  李奇维的回答更是震动了会场内的所有人。
  这场会议注定将会在物理学界掀起滔天巨浪。
  世界的本质是概率性的。
  这一句话将会成为物理学最大的待解之谜。
  会议还在继续。
  不过此刻众人的内心已经麻木了。
  前面几个问题所相关的知识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接受能力。
  很多东西在场的人完全消化不了。
  比如李奇维的推导过程,绝大多数人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真正想要搞懂,必须得安静下来,潜心研究。
  好在会议上的内容,最后肯定都会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的。
  李奇维等到众人逐渐平静下来后,朗声说道:
  “现在还有谁要提问吗?”
  等了十几秒,也没有人说话。
  三位诺奖大佬的问题水平太高了。
  一些本来想提问的人,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不然就有狗尾续貂的嫌疑了。
  今天的会议绝对是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会议之一,所有人都想看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反正前排几位大佬不少都没提问,他们这些普通学生和教授就更不用提了。
  若是因为自己的愚蠢,破坏了会议的高端性。
  那估计以后在物理学界也没法混了。
  在等了将近三分钟后,最终还是没有人应答。
  李奇维轻轻一笑,看来演讲要到此为止了。
  “好,既然大家都没有问题了。”
  “那么本次量子论会议的主题演讲就到此结束。”
  “在进行接下来的环节之前,我想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哗!
  台下众人瞬间来了兴趣。
  要是一般人做总结,在场的人肯定不在乎,所谓总结不过就是一些客套话而已。
  但是李奇维那就不一样了。
  经过今天这场会议,李奇维的天才已经深深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
  那种天马行空、聪明绝顶、霸天绝地的形象,让人止不住膜拜。
  他以一己之力,补足了玻尔模型的巨大缺陷。
  提出轨道形状量子数和轨道方向量子数。
  提出精细结构常数,并认为其有未知物理价值。
  提出电子跃迁是概率行为的假说。
  这些成果,直接把玻尔模型提到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此刻,大家已经公认,玻尔模型将正式更名为玻尔-李模型。
  可以说,李奇维今天的成果,单独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能让一个普通物理学家瞬间成为知名物理学家。
  而且是一飞冲天的那种。
  李奇维随便说的一句话,或许就能带来一位物理诺奖。
  这就是此刻众人对于李奇维的感受,宛如物理学之神。
  现在,他要做总结了。
  那肯定就不是一般的总结。
  说不定其中就包含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灵感等东西。
  而且这种大佬的总结,肯定是站在物理学的最高层次。
  以一种高瞻远瞩的角度,帮助在场的人梳理知识体系。
  可遇不可求啊。
  于是,所有人立刻正襟危坐,有的甚至还拿出纸笔,仔细听李奇维接下来的话。
  威尔逊见此情景,感叹一声:“布鲁斯的权威越来越强了。”
  而此刻,被众人崇拜的李奇维高站在台上,面带笑容,意气风发。
  “今天会议的主旨,是我取名为量子之巅。”
  “本意就是为了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将量子论完善到全新的境界。”
  “不瞒各位,我心中的压力比谁都大。”
  “在第一届布鲁斯会议上,我提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是相对论和量子论。”
  “但是会议结束后,其实这两大理论并没有展现出可以支配现代物理学的能力。”
  “狭义相对论研究高速运动,但是存在非惯性系和引力的问题。”
  “量子论在今天之前,更是连基本的理论框架都没有,只是一个量子概念而已。”
  “可笑我在十年前,还曾经提过量子力学的说法。”
  “现在想想,有点汗颜啊。”
  台下出现了一阵哄笑声。
  那时候的布鲁斯可谓是横空出世,蔑视一切。
  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自谦。
  “所以,我一直致力于推进这两大理论的发展。”
  “相对论我本人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但我依然有一种紧迫感。”
  “因此,我把量子论的任务交给了玻尔。”
  “幸运的是,玻尔没有让我失望。”
  “他的玻尔模型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
  “让我真正能看到量子论的曙光了。”
  “随着另外两个量子数,还有概率解释的加入。”
  “量子论正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体系化。”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说到这里,李奇维忽然提高了声音。
  “各位,我们生活在一个物理学极度璀璨的年代。”
  “但是这璀璨的背后,最重要的还是百年前的荣光。”
  “以牛顿、麦克斯韦为首的物理学家,他们的名字早已成为物理学的代名词。”
  “而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我的目标就是要超越先贤,让现代物理学发出属于它自己的光芒。”
  “因此,相对论和量子论必须再进一步。”
  “它们要成为像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那样的伟大理论。”
  “这一步当然很艰难。”
  “难的估计在场的很多人都没有信心了。”
  “狭义相对论从发表到现在,已经九年了,但是广义相对论依然没有出世。”
  “量子概念提出到如今十一年了,才终于出现了玻尔模型,量子论开始名副其实。”
  “动辄以十年为单位,可见这两大理论的难度。”
  哗!
  台下众人全都被李奇维的话所感染。
  他的自信无与伦比,却不好高骛远。
  他的分析鞭辟入里,却不自怨自艾。
  目标高远、不骄不躁。
  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受到一个对于物理学抱有赤子之心的寻道者形象。
  众人无不动容。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对未来有充足的信心。”
  “我坚信我的分析不会错。”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我集结了最顶级的物理学家,我们总结了大量资料。”
  “最后才给出的这个结论。”
  “所以,我一定会用尽全力,让相对论和量子论绽放属于它们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量子论推上了巅峰。”
  “明天,我们可以将相对论推上巅峰。”
  “而未来终有一天,我们会将现代物理学推上巅峰。”
  “我们将一起开辟一个伟大的时代。”
  “比肩牛顿,超越牛顿!”
  “让后人永远记得这个时代。”
  “属于我们的时代!”
  “物理学的黄金大世!”
  轰!
  这一刻,会场内顿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掌声。
  气势直冲云霄。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他们不是为李奇维而站,是为了物理学而站。
  李奇维描述的未来,让所有人热血沸腾、浑身颤抖。
  那是怎样一个,光让人想想都觉得激动万分的未来啊。
  “布鲁斯教授,你是我的神!”
  “我的上帝啊,我已经浑身起鸡皮疙瘩了。”
  “我已经迫不及待要读博士了,只有博士才有资格接触布鲁斯教授所描绘的世界。”
  “量子论、相对论,未来必定有我之名。”
  “.”
  所有人都被李奇维点燃了情绪,激发了斗志。
  人群中的康普顿、德布罗意、薛定谔三人,更是感觉和浑身触电一般。
  李奇维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变的无比高大。
  在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个科学家会有这样的气魄和感染力。
  尤其是德布罗意,他出生于法国的顶级贵族。
  从小接触的都是顶级权贵人物,眼界自然无比高傲。
  但是自从在兄长莫里斯那里知道李奇维的消息后,他就再也不敢放肆了。
  论财力,李奇维所拥有的庞大资产根本无法计算。
  论身份,对方是清国的帝师,教育部副部长,完全不比他差。
  论智商,那不用论了,没有可比性。
  这样一位集多种身份于一体的科学家,如果把对方单单当做一个普通的物理学家,那就大错特错了。
  此刻的李奇维已经是人类中那最顶层的一小撮人了。
  但是奇怪的是,对方从来不涉及政治。
  这也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可能这就是对方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吧。
  因为纯粹,所以成功。
  李奇维看着台下众人疯狂的表情,他的内心涌出自豪。
  这一切,都是靠他一点一滴打拼出来的。
  他以华夏人的身份,在欧洲的名望地位,已经超越了所有人。
  可以说,哪怕是此刻的清朝皇帝,也比不上他的知名度。
  皇帝可以随便找,让一头猪当都没有问题。
  但是像他这样的大科学家,是全世界都需要礼遇的对象。
  因为他代表的不是本人,甚至不是科学家这个团体。
  他代表的是知识本身。
  一个国家不尊重他,就代表不尊重知识。
  这样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当然,李奇维现在还差一点点。
  还差一个一锤定音的成果。
  让所有人连仰望都不够资格的成果。
  那就是广义相对论。
  作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奠基人。
  目前量子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相对论只剩下广义相对论了。
  广相发表之日,就是李奇维封神之时。
  到那时,他将当之无愧地成为物理学第一人,再无谁可以撼动他的地位。
  现在的他虽然也是第一人,但是和其他人的差距没有鸿沟。
  他需要的是天堑一般的差距,让所有人绝望的差距。
  李奇维豪情万丈。
  “那一天不会太久了。”
  随着他激情的总结结束,第二届量子论会议的主题演讲也结束了。
  但是会议还没有结束。
  本次会议持续三天。
  剩下的时间,依然还有不少的报告。
  各位大佬上台讲解自己的最新内容。
  虽然有李奇维的珠玉在前,任何人的成果都不可能比得上。
  但是这个世界上,超级天才永远是少数。
  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而且一个理论除了理论本身,它的应用拓展也很重要。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就算玻尔-李模型是玻尔和李奇维的理论。
  但是他们俩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实验都做完吧。
  比如g·赫兹、莫斯莱、爱因斯坦等人,都是在模型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他们的理论和实验成果也是非常精彩的。
  总之,越是伟大的理论,那么在其上一定越能发现更多的新方向。
  所以,量子论越完善,能应用的地方就越多。
  接下来的会议,注定同样精彩纷呈。
  此外,李奇维在第二天还邀请了小部分人,再一次讨论了量子论的问题。
  他最后总结出如下的几个遗留项。
  第一,量子论暂时无法解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问题。
  比如,第一轨道有几个电子,第二轨道有几个电子,电子的数量由什么决定,等等。
  这些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假设。
  第二,基于第一个问题,如何使用量子论去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
  第三,量子论如何将放射性纳入理论框架。
  李奇维做完总结后,内心感慨。
  从量子概念,到量子论,再到后来的量子力学。
  这中间的过程实在是太曲折了。
  真实历史上,量子论在蜕变为量子力学之前,还要经过几个重要的节点。
  第一个节点,就是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研究。
  这个实验也被称为“20世纪物理学的转折点”,非常非常重要。
  而且在这个实验里,首次出现了华夏人的名字。
  这也是20世纪的科学史的华夏第一人。
  第二个节点,就是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
  第三个节点,是泡利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它解释了为何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
  第四个节点,是电子自旋概念的提出,也就是第四个量子数。
  至此,旧量子论的理论全部完善。
  但它始终是量子概念和经典物理学强行缝合的怪胎。
  它很快也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下一步,就是量子力学的横空出世了。
  李奇维微微一笑,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真是.很期待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