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295章 欧洲轰动!当科学家陷入绯闻!
  第295章 欧洲轰动!当科学家陷入绯闻!
  第二届量子论会议的结束,不亚于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十八级地震。
  大佬们全都感受到物理学的爆发之势。
  如果说之前的劳厄、布拉格父子、钱五师等人,他们的成果是离散的,像一个点。
  仅仅只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块独立小拼图。
  那么吸收了玻尔-李模型后的量子论就是一幅巨大的画卷。
  它是系统的、宏大的,占据了现代物理学瑰丽大幕的核心位置。
  通过它,无数其他的拼图都可以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而且,基于它,还能延伸出其它重要的成果。
  因此,没有意外的话,接下来的时间,量子论将成为物理学界的最大热点。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这件事的热度甚至要远远超过了量子论。
  法国,巴黎,居里夫人的家外。
  “滚出法国,偷夫贼!”
  “你简直就是波兰荡妇,让我恶心!”
  “玛丽·居里不配当科学家!”
  乌泱泱几十号人堵在门口。
  他们面带怒色,群情激奋,不知道的还以为要上战场呢。
  事实却是,他们只是来欺负一个女人而已。
  门口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叫骂声,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啪!
  忽然,居里夫人家的窗户也被失去理智的人群用石头砸破了。
  “滚出去!”
  “滚出去!”
  声音越来越大。
  房子内的居里夫人倒在床上,泪水早已打湿了床褥。
  她的内心此刻已经麻木。
  悲伤、孤独、委屈.
  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这位法国大名鼎鼎的女科学家几近崩溃。
  此刻,她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出现往日的画面。
  自从居里夫人的丈夫去世后,她就一度沉浸在悲伤之中。
  这时,丈夫的博士,郎之万进入了她的生活。
  郎之万虽然长的不高也不帅,但他是法国年轻的物理学家,聪明睿智,充满绅士风范。
  他在还是皮埃尔·居里的博士生时,就经常和居里夫妇一起参加各种学术交流。
  所以,居里夫人对郎之万很熟悉。
  正是因为郎之万无微不至的照顾,居里夫人才能从黑暗中走出来,重新恢复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
  因此,在内心深处,居里夫人很感激郎之万。
  可是这种感情很快就超越了两人的掌控。
  丈夫去世时,居里夫人才三十多岁,这个年纪的女人自不必说。
  而郎之万又比居里夫人小五岁,这个年轻的男人自不必说。
  简直就是干柴遇到烈火。
  郎之万首先沦陷。
  他在很早之前就仰慕居里夫人了。
  觉得她是天底下最优秀的女人。
  尤其是当对方获得物理诺奖后。
  居里夫人在郎之万的心中,和女神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基本的伦理道德他还是懂的,所以,所有的一切都被郎之万埋在心里。
  然而,到自己的导师去世后,情况就变了。
  郎之万看见居里夫人悲伤过度,他心如刀割。
  那一刻,所有的东西都被他抛到脑后了。
  郎之万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要让玛丽·居里好。
  于是乎,他介入了对方的生活。
  付出了全部的真心。
  而他的真挚感情终于也打动了居里夫人。
  于是,二人开始互相写信。
  信中情意绵绵,偶尔有点肉麻露骨。
  很快,双方感情就进一步升温了。
  本来,如果故事只到这里,也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这个时代的欧洲,和华夏的师徒关系不太一样。
  郎之万和居里夫人的关系,不会影响他们二人的结合。
  但是!
  关键郎之万他娘的是有老婆的人啊.
  有妇之夫!
  郎之万的妻子叫珍妮,是巴黎一个小老板的女儿。
  珍妮从小就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蛮横跋扈,堪称河东狮吼,甚至还打过郎之万。
  所以郎之万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
  他和珍妮完全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郎之万曾把珍妮和居里夫人放在一起比,他觉得这是玷污了自己的女神。
  在和居里夫人的感情深化后,郎之万向珍妮提出了离婚。
  然而,妻子珍妮非但没有同意,反而一怒之下,将郎之万和居里夫人的信件全部捅了出去。
  没错,你没看错,珍妮早都知道郎之万和居里夫人的事情。
  但只要郎之万不离婚,珍妮就不会暴露这些东西。
  这也是个可怜的女人。
  由于珍妮的曝光行为。
  这一下算是彻底炸锅了。
  整个法国都轰动了。
  要是普通人发生这样的事,连上边小报的资格都没有。
  谁周围不经历个三五例啊。
  但是,当女主角是居里夫人时,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震惊!法国知名女科学家半夜不做实验,竟然是在.”
  “他是有妇之夫,一个大学教授;她是单身丧偶,一位诺奖得主,这会擦出怎样的火?”
  “我爱上了我丈夫的博士.”
  “我爱上了我导师的妻子.”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居里夫人与郎之万的爱情故事。”
  “.”
  居里夫人和郎之万的事,瞬间引爆了整个法国。
  各大媒体纷纷下场,添油加醋地报道他们二人的事情。
  大多数内容都是根据珍妮公布的信件上改编而来。
  而且基本都偏离了事实。
  别指望这时候的报纸有多神圣。
  对于这种超级劲爆的新闻,那肯定是怎么夸张怎么来,越吸引眼球越好。
  要是后世的某震惊部,来到这里,绝对是降维打击,统统秒杀。
  很快,事情发酵的越来越严重。
  在某些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普罗大众对于居里夫人的看法一边倒。
  全都认为她是一个淫荡的女人,勾引自己丈夫的学生。
  “偷夫贼!波兰荡妇!”
  辱骂声和嘲笑声络绎不绝。
  人群乐此不疲。
  居里夫人只能闭门不出,躲避一切的舆论。
  不然她就会被撕碎。
  甚至无数人还上书法国政府,要求把居里夫人赶回波兰老家。
  其中就有居里夫人的好友艾培尔。
  面对汹涌如潮的谩骂,居里夫人独木难支,她的任何解释都是徒劳的,没有人会听。
  她只能躲在自己的家里,以泪洗面。
  很快,居里夫人和郎之万的八卦新闻就传遍了整个欧洲。
  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什么量子论。
  所有普通人都兴奋了。
  “没想到传说中的科学家也有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
  “看来科学家也是凡人嘛。”
  “哎,女人就是活的艰难啊,不管她有多大的成就。”
  然而,如果有人统计,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大多数辱骂居里夫人的都是男人,很少有女人。
  而且事件的另一人,郎之万,好像被众人给遗忘了。
  所有人都默认原谅了他。
  郎之万才是有妇之夫,居里夫人是单身。
  后来,艾培尔的女儿和艾培尔,因为这件事发生了大吵。
  他的女儿一语道破了真相:“如果玛丽·居里是个男人,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
  哗!
  艾培尔面露土色。
  女儿的话揭穿了那些死命攻击居里夫人的人的阴暗内心。
  于是,不少女性联合起来,公开发文保护居里夫人,谴责郎之万。
  事情就这样变成了一团浆糊。
  英国。
  当李奇维手里拿着报纸时,居里夫人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热度非但没有消减,反而越演越烈,越传越广。
  甚至连远在华夏的王路遥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第二天,李奇维就收到了王路遥发来的电报。
  “相公,你一定要帮帮居里夫人,她人真的很好的。”
  “都是那个叫郎之万的人是人渣,你以后不要和他来往了。”
  看着王路遥在电报里大骂郎之万,李奇维只能苦笑。
  他只敢顺着对方的话去回。
  这种事情可千万不要去分对错。
  照着老婆的话做就行。
  当年李奇维带着王路遥去法国参加会议时,就是居里夫妇热情款待了他们俩。
  王路遥也和居里夫人一见如故,感情非常好。
  所以,王路遥才会如此同情居里夫人。
  要知道,此刻的居里夫人还有两个孩子呢。
  王路遥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可想而知她能体会到居里夫人的不易。
  李奇维此刻也是万分感慨。
  可能这也算是一个对科学家祛魅的过程吧。
  在后世,科学家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很多小学生被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长大后想当什么?
  高票答案一定是当科学家。
  在国家的宣传里,科学家是一群视金钱如粪土的淡泊名利之士。
  他们没有自己的私人感情,脑海里全是影响人类命运的科学难题。
  科学家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发明好的东西,造福人类。
  这就是普通人的观念。
  后世的李奇维最反感的一个说法就是:
  “现在的人都想当网红,都不愿意去当科学家做研究了。”
  可笑。
  发问的人为何自己不去当所谓的科学家呢。
  因为他们在心里也知道,科学家很累很苦。
  需要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内,甚至都看不到太阳。
  发问的人,其实想的是别人去当科学家,把脏活累活都做完了。
  然后发明各种方便高科技的东西,自己坐享其成即可。
  所以就需要给科学家戴上高帽,让他们任劳任怨,大公无私。
  甚至连私人感情都要严格要求,像圣人一样。
  最好是终生不娶,醉心科研。
  但是,这是不对的。
  科学家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当然,这不是为科学家乱搞辩解。
  而是想说,对待任何职业都不要有偏见。
  既不能因为职业夸大危害,也不能因为职业淡化影响。
  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真实历史上,不仅仅是科学家,任何伟大的人,你要是真去细挖,都会大吃一惊。
  人无完人。
  李奇维对此倒是没有太大感觉。
  他只有一个原则:私人事情私人解决。
  只要这件事对其他人没有任何影响,也不是那种道德人品败坏十分严重的情况。
  他都可以理智地去看待。
  当然,李奇维还是觉得,是男人就应该多承担一点。
  郎之万的表现有点太怂包了,只敢躲在自己家里,连解释都不敢。
  真实历史上,郎之万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和珍妮离婚。
  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珍妮必须同意他再找一个女秘书。
  珍妮无奈,最终只能答应。
  李奇维也懒得管郎之万的屁事了。
  于是,他大手一挥,把张茂东叫了过来。
  “居里夫人好歹是我们先锋集团的员工,怎么可以被如此欺辱。”
  “你去问对方是否愿意来英国暂住,公司给她提供住处。”
  “包括两个孩子也要做好妥善安排。”
  张茂东领命而去。
  如今盛景然还在美国,欧洲这边就是他在负责。
  很快,有了李奇维的介入,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居里夫人得知李奇维的安排后,仔细考虑后还是同意搬去英国。
  至于14岁的大女儿和7岁的小女儿,则继续留在法国,由公司雇人细心照顾。
  而且还常驻一个保护人员,负责孩子的安全。
  居里夫人看到公司安排的如此妥当,也放下心来。
  她在来到英国后,谢绝了一切人员的拜访。
  甚至连李奇维要去看她,都被她以不方便的理由拒绝了。
  为了表示感谢,她给李奇维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信中用词非常正式,显然对方是害怕了。
  李奇维看了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居里夫人每天就是公司和住处,两点一线。
  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工作和研究上,试图忘却一切的不幸和烦恼。
  李奇维叹了一口气,选择了尊重。
  最后,他又给王路遥回信,汇报了自己的处理结果。
  目前情况只能这样了,他也无能为力。
  不过,一份从美国传来的电报让李奇维欣喜万分。
  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方法,或许可以降低舆论对居里夫人的影响。
  受过后世熏陶的李奇维很明白。
  淡化一个舆论的最好方法不是亲自下场解释,而是用一个更大的舆论去转移注意力。
  普通老百姓可不是真正关心居里夫人的感情生活。
  大家就是想找个乐子而已。
  现在,一个更大的乐子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