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348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流人物,物
  第348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流人物,物理之神!
  时间终于进入1914年。
  一个无比动荡的大时代即将来临。
  而李奇维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园大街的别墅内,李奇维带着王路遥、香岚,邀请李三、田七、张茂东等人一起聚会。
  他举杯高声说道:
  “感谢各位这段时间的付出,没有你们,我们的事业不会发展的如此顺利。”
  “我敬大家一杯。”
  在场众人连忙起身。
  “敬少爷!”
  “敬董事长!”
  1914年1月10日。
  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
  在秘书的引领下,李奇维见到了阿斯奎斯。
  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与英国的最高层对话。
  房间内除了阿斯奎斯,还有另外两人,李奇维并不认识。
  阿斯奎斯见到李奇维后,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他站起来笑着说道:
  “你好,布鲁斯教授。”随即伸出手。
  李奇维不卑不亢,同样问好,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阿斯奎斯笑道:“另外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外交大臣贝尔福,这位是海军大臣丘吉尔。”
  李奇维神色一动,朝着丘吉尔看去,对方也回以淡淡的微笑。
  李奇维的历史水平一般,他不知道丘吉尔此刻竟然已经身居高位了。
  另外几个巨头此刻好像还籍籍无名呢。
  就在他想着丘吉尔的事情时,阿斯奎斯继续说道:
  “先都坐下吧。”
  “布鲁斯教授,今天找你来,主要是和你沟通下科学之城的事情。”
  “你能先谈谈你的看法吗?”
  李奇维看着阿斯奎斯,脸上神情自若。
  他从提出建议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
  这时候对方才找自己商议,可见谨慎。
  沙捞越的布鲁克王朝,严格而言,都算不上英国的殖民地。
  因为那是布鲁克家族的领地。
  只不过对方毕竟是英国人,必须寻求英国海军的保护。
  所以英国其实就是太上皇。
  李奇维觉得在那种偏远地区搞事情,英国政府绝对不会太过上心。
  而且李奇维甚至都没要钱,而是自掏腰包。
  这种好事还有啥值得讨论的。
  李奇维说道:“首相阁下,我建设科学之城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为了能更好推动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当然,我放在亚洲,确实有为自己国家考虑的因素。”
  “不过,这更值得英国放心。”
  “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比有牵挂的人,可怕多了,不是吗?”
  阿斯奎斯闻言一怔,随即哈哈大笑。
  “来之前,有人还和我说,布鲁斯教授性格直接,希望我能体谅。”
  “现在看,果然名不虚传。”
  “既然你这么坦诚,那我也就告诉你,你的科学之城计划通过了。”
  “不过,我需要补充两点。”
  “一个是后期和英国方面的联系,由贝尔福部长负责。”
  “此外,为了保护科学之城的安全,皇家舰队将会给你提供必要的帮助。”
  “我想丘吉尔部长会安排好这些事情。”
  李奇维听完,心里暗道果然是老狐狸。
  已经这么安全了,还要留一手保险。
  虽然贝尔福和丘吉尔不可能亲力亲为,而是交给手下的人去办事。
  但是这也起到了监视的作用。
  李奇维相信,一旦他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估计第一时间就会被制裁。
  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事情都有代价的。
  然而,他却毫不在意。
  因为再牛逼的政治家,也算不到未来。
  而李奇维知道。
  等到一战爆发,英国可就没有精力再管他了。
  所有的布局都会被战争打断。
  等他把基础打好后,到时候又来二战了。
  英国又疲于应付本土,给他发展的时机。
  所以,这两次战争就是李奇维蛰伏到爆发的机会。
  回过神来,李奇维朝着贝尔福和丘吉尔两人点点头。
  贝尔福比较冷淡,他对李奇维一直抱有警惕之心。
  倒是丘吉尔比较和善,笑眯眯的样子。
  此刻的丘吉尔还可以勉强用帅气来形容。
  李奇维也不知道对方是怎么在后来变得那么胖的。
  丘吉尔对李奇维很感兴趣,只不过碍于时间问题,一直没有交流。
  最近欧洲的局势越来越紧张,英国海军有太多的工作要开展。
  这时,丘吉尔忽然问道:
  “布鲁斯教授,有没有兴趣来为皇家海军工作。”
  “如果你同意,我可以决定给你一个科学总顾问的名头。”
  哗!
  此话一出,阿斯奎斯和贝尔福皆是一惊。
  这都行?
  丘吉尔是海军大臣,他知道美国的海军就是请了爱迪生当顾问。
  据说现在接连出了好几款新式武器,军事力量大增。
  于是,他也有了类似的想法。
  爱迪生虽然厉害,但比起眼前的布鲁斯,显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要是对方愿意加入,本就是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必然是如虎添翼。
  丘吉尔不愧是后来的大佬,此刻他已经有了危机感。
  德国正在拼命军备竞赛,美国也不甘示弱。
  皇家海军的名头到底好不好使,现在还真不好说。
  科技的发展太快了。
  你不进步就相当于退步。
  丘吉尔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当然,他知道英国境内的科学家很多,不缺李奇维一个人。
  但是如果连对方都帮助英国了,那对于宣传而言,就威力巨大了。
  面对丘吉尔的招揽,李奇维笑了笑,随即说道:
  “我的好友威尔逊博士,他就在为军方效力。”
  “实不相瞒,论对军事方面的科研,我比威尔逊差远了。”
  “所以,我还是不去的好,以免影响了皇家海军的名气。”
  丘吉尔轻轻一笑,他知道了李奇维的态度。
  “那祝你好运,布鲁斯教授。”
  从首相府出来后,李奇维神清气爽。
  他的手上也没有什么证明文件,甚至连阿斯奎斯也没有。
  英国政府只需要点点头,剩下的都交给查尔斯去办了。
  李三看到李奇维如此开心,笑着问道:
  “少爷,事情成了吗?”
  李奇维有力的眼神,不言而喻,李三也跟着开心。
  “从1900年到现在,布局和努力了14年,终于让我抓住了机会。”
  “科学之城可以正式开始了!”
  ——
  李奇维回到家后,哈勃已经等候好久了。
  之前李奇维去学校请辞,哈勃由于在外地开会,一直没有回来。
  今天他是特意来拜见的,同时也是来告别的。
  “布鲁斯教授,我明天就要回美国了。”
  “感谢这两年,您对我的指导和培养,让我受益匪浅。”
  “虽然我不是您的博士生,但您确实我实实在在的导师。”
  李奇维看着哈勃,把他和玻尔、钱五师比较。
  前者更加的中正平和。
  哈勃内心如火,但面上从未表现出来。
  他非常踏实,每一步都走的稳扎稳打。
  而且选择天文学让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一旦建立,就会受益终生。
  科学家有时候就必须自信固执,才能发现常人忽略的细节。
  “哈勃,我为你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
  “这一切,都和你个人的努力分不开。”
  “我希望你回到美国后,能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哈勃用力点点头,神色动容。
  这一段求学生涯,将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郑重向李奇维鞠了一躬后,哈勃意气风发地离开了。
  李奇维望着哈勃的背影,嘴角露出笑容。
  星系天文学创始人、观测宇宙学开拓者,哈勃定律的发现者,星系天文学之父,将在未来诞生了。
  而这一切,都是李奇维带给哈勃的。
  他自己则是“宇宙学之父”。
  几天后,克里斯和格里高利同时到来。
  二人商量好,在导师离开前最后拜见一次。
  如今的克里斯彻底脱胎换骨,定制得体的西服,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浑身散发出强烈的精英味。
  然而,在李奇维的面前,大名鼎鼎的克里斯经理,却像个小学生一般。
  明明他和李奇维是同龄人,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差了一辈。
  克里斯对于李奇维的感恩,永远不会忘记。
  “布鲁斯教授,我准备今年就辞职,出来单干了。”
  李奇维非常惊讶,当年那个小跟班,现在竟然如此有魄力了。
  “怎么了,是杰拉德给你的待遇不够好吗?”
  克里斯说道:“不,杰拉德董事长非常器重我。”
  “只不过我想挑战自己。”
  李奇维拍了拍他的肩膀,豪气地说道:
  “不错,有志气。”
  “只不过创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前期需要什么投资的话,可以联系张茂东。”
  “先锋投资集团会给你提供帮助。”
  克里斯闻言大喜,心中非常感动。
  这就是布鲁斯教授,世界上最好的导师。
  他对待学术极为严厉,但是却永远和学生是平等的,甚至是朋友的关系。
  他不会干预学生的未来,反而是尽力帮助。
  克里斯知道,是布鲁斯教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按照原本的轨迹,他应该是毕业后,就在一家工厂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周而复始。
  生活没有精彩、没有意外,平淡幸福,却总感觉缺点什么。
  然而人生就是因为不可预测才美丽。
  现在的他在产业界和学术界,都有着自己不俗的人脉。
  他再也不是那个平凡的农家小子,而是上流社会的精英。
  所有的这一切,只因十几年前那一句:你好,布鲁斯学长,我叫克里斯·保罗。
  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
  格里高利则没有克里斯那么复杂的感情。
  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布鲁斯教授,现在《自然》的评审体系已经搭建完毕。”
  “虽然论文的发表时间延长了,但是质量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总体看来,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
  “公司业务营收也随之提高。”
  格里高利对于这点还是很开心的。
  至少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能带领《自然》走上更高的台阶。
  李奇维笑着点点头,然后给出建议。
  “《自然》的未来,我不是很担心。”
  “它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跟着进步的。”
  “总体是稳定的。”
  “格里高利,我可以给你一个小建议。”
  “现在每年各领域的论文非常多,新的发现和理论也非常多。”
  “《自然》作为科学期刊领域的老大,应该发挥他的指导作用。”
  “你可以搞个年度评选。”
  “比如,每年的年末,发布这一年最重要的十个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让业内专业人士,对未来研究方向有更好的理解,而且可以让普通人对科学更感兴趣。”
  “十大成果也是一种荣誉。”
  “只要把口碑树立起来,甚至以后这个评选就是诺奖的风向标了。”
  “这对于提升《自然》的地位,好处不言而喻。”
  哗!
  格里高利神色震动!
  这个建议太好了!
  完全击中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就连克里斯也是满脸钦佩。
  他自己做的就是产品,当然知道噱头的重要性。
  而且布鲁斯教授讲的可不是普通的噱头,而是实打实的科研成果排名。
  “布鲁斯教授,您真是太厉害了。”
  “我想这个建议,一定会得到公司所有人的认可。”
  “现在公司已经有了庞大的资源,完全有能力做这种评选。”
  讲到这里,格里高利忽然催动功力,顺嘴一拍。
  “而且,有您坐镇,《自然》的评选肯定是最权威的。”
  克里斯直呼高手,李奇维呵呵一笑。
  “放心吧,我肯定会支持你的。”
  随后,李奇维又接着说道:
  “看着你们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我非常开心。”
  “我希望你们都能保持自己的初心。”
  “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努力做到最好。”
  “这个时代,对于任何想要做事业的人而言,都是最好的时代。”
  “希望你们不要辜负。”
  二人重重点头,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最后,克里斯和格里高利都表示,有时间一定会去婆罗洲参观。
  李奇维笑着答应了。
  ——
  确定了科学之城的建立后,李奇维此次来到英国的最大目标就已经完成。
  开创布鲁斯会议,塑造物理学界的权威;
  发表广义相对论,成为比肩牛顿的超级大佬;
  凭借这些巨大的影响力,提出科学之城的想法,以绝对的实力赢得尊重。
  可以说,李奇维走的是堂堂正正,一步一个脚印。
  他用科学大道,为华夏开辟了璀璨的未来。
  而下一次他回来,则是要一战之后了。
  战争虽然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但科学仿佛憋着一口气,随即发生了井喷一般。
  尤其是物理学,涌现出一大批天才。
  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短短几年,出现的大佬们比之前十几年还要多。
  那时才是真正的量子之巅。
  真实历史上,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堪称大佬云集。
  而这一世,在众多大佬之上,将会出现一位真神。
  李奇维将横压众佬,再上一个台阶!
  在离开之前,李奇维又一次来到了剑桥。
  这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那一日,康河之上,他和普朗克谈笑风生,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大幕。
  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物理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如他的身份。
  从被同学歧视的清朝留学生,到现在被众人敬仰的物理学家。
  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李奇维这次是悄悄到访,没有惊动很多人。
  他主要是想跟众人道别。
  如今局势越来越紧张,本来普朗克是想亲自过来送李奇维一程。
  但是没有被德国政府同意。
  这也让普朗克感到了一丝担忧。
  不过还好李奇维之前已经拜访过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普朗克也就释然了。
  他心里有着朴素的想法:反正布鲁斯还会再回来的。
  校园内,爱丁顿和威尔逊陪着李奇维在散步。
  爱丁顿现在无比兴奋。
  他没想到临走前还能见到布鲁斯教授。
  正好可以把他验证光线弯曲的想法说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布鲁斯教授,关于验证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预言,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您能帮我斧正一下吗?”
  威尔逊和爱丁顿也混熟了,他接过来笑着说道:
  “爱丁顿啊,你就是太腼腆,我早都让你主动去找布鲁斯,你就是不去。”
  “幸好布鲁斯这次过来了,不然你就没机会喽。”
  爱丁顿笑了笑。
  李奇维倒是非常开心,他说道:
  “爱丁顿,说说你的想法,我也非常在意你的实验。”
  “毕竟要是真的验证成功了,对于广义相对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史瓦西解还是离证明还是差了一点。”
  “我曾经听哈勃提起过你的实验,日全食是个非常好的想法。”
  “其实我当初也想到了,准备写在论文里。”
  “不过后来我又一想,这容易禁锢你们的思想,还是让你们自由发挥吧。”
  爱丁顿听完一惊。
  “布鲁斯教授,您就这么自信吗?”
  李奇维口气平淡却又霸气无比,“我不可能错。”
  威尔逊朝着爱丁顿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没骗你吧,论装逼,布鲁斯是专业的!
  接着,爱丁顿详细地解释了他的想法。
  他准备利用今年8月21日的日全食来验证光线弯曲。
  “最佳的观测地点是在克里米亚地区。”
  “我准备7月份就启程,提前达到那里,安装好仪器设备。”
  爱丁顿认真地说道,显然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毕竟这一次的实验非同小可。
  一旦成功,他爱丁顿可以说就是第一个验证广义相对论的人。
  这份荣耀让爱丁顿心潮澎湃。
  他势在必得!
  李奇维听的脸色古怪,好像还真的可以。
  因为爱丁顿是英国人,一战期间,英国和俄国是同盟。
  爱丁顿不可能被当成间谍扣押,说不定历史就改变了。
  广义相对论的证明不需要等到1919年了。
  如此一想,李奇维振奋精神。
  现在的他虽然被科学界评为第一人,那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广相是正确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广相就不需要被证明了。
  任何物理理论都需要实验的证明。
  所以,爱丁顿的实验非常非常重要。
  以他此刻的身份,也感觉到很激动。
  “爱丁顿,这一次就看你的了。”
  “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爱丁顿突然信心大增。
  “放心吧,布鲁斯教授,我是广义相对论的坚定支持者。”
  很快,三人就走到了康河上的小桥。
  李奇维笑着说道:“当初就是在这里,我和普朗克教授对量子概念达成共识。”
  “要是没有我,普朗克教授都不敢承认量子这个概念。”
  “当时我们俩已经做好了被物理学界批判的准备。”
  “后来果然有批判,只不过被我们挺过来了。”
  李奇维回忆着当初的点滴,脸上露出了笑容。
  威尔逊和爱丁顿则听的津津有味。
  李奇维这种层次的物理学家,他的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都是要被后世分析的。
  爱丁顿听完也很震撼。
  原来强如布鲁斯教授,也有弱小的时候。
  最后,李奇维即兴创作,留下了四句诗,作为他的告别词。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1914年2月15日,李奇维一行人踏上前往婆罗洲的轮船。
  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印度洋上,李奇维意气风发。
  此时此刻:
  40岁的英国海军部长丘吉尔,正在为皇家海军的改革而焦头烂额;
  法国阿拉斯第33步兵团,24岁的步兵中尉戴高乐,完成了从学生到军人的转变;
  德国慕尼黑,25岁的无业游民希特勒,靠着画画勉强养活自己。
  北方的俄国,36岁的钢铁强人斯大林正在谋划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
  大洋彼岸的美国,32岁刚刚成为海军助理大臣的罗斯福,已经有了几分政治家的风范。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李奇维的心中顿时涌出一股豪气,冲天而起。
  未来改变世界的大佬们,此刻还都是籍籍无名之辈。
  而李奇维自己,将以物理学为剑,斩出一个煌煌大世。
  数风流人物,唯物理之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