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360章 我先投十万大洋,你们给我放心大胆
  第360章 我先投十万大洋,你们给我放心大胆地干!
  当李奇维听完任鸿隽的故事后,他在脑海里已经对华夏科学社有了很深的了解。
  真实历史上,由任鸿隽、赵元任、杨杏佛三人带头,9位留学生共同商议,建立了科学社。
  并且选举老大哥任鸿隽为社长。
  一方面他的年龄最大,另一方面他还是美国名校的理工科硕士。
  在那个年代,他的资历是绝对能够服众的。
  毕竟他们要建立的是传播科学的社团,因此社长自身的硬实力非常重要,不能让外行来当。
  华夏科学社刚成立时,只有9位创始人社员。
  旗下创建了《科学》、《科学画报》、《科学译丛》等专业科普刊物。
  后来随着任鸿隽等人不断运营,科学社逐渐有了名气。
  到了1917年,社团人数增加到了35人。
  他们主要来自科学、教育、工程、医学等专业技术极强的领域。
  这些专业人士的加入,让科学社的实力爆发式增强。
  先后在华夏各地建造了图书馆和研究所,并在全国各省设立有分社,而总部则定址在上海。
  就这样,华夏科学社在那段特殊的时期,以近代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的身份,取代了国家科学院的作用。
  到了1949年,华夏科学社的社员已经激增到了3700多人。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华夏科学社为华夏的科学体制化开创了先河。
  自此以后,华夏物理学会、华夏化学会、华夏地质学会、华夏气象学会等科学学会应运而生。
  它们共同在一起,组成了华夏的科学最高机构,保留了动乱时期的科学火种。
  1959年,华夏科学社完成了历史使命,被解散。
  李奇维接受完脑海中的信息后,不胜唏嘘。
  这是一段华夏科学进步人士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他们不谋私利,不谋高官厚禄,几乎以最虔诚的热情,义务地帮助华夏提高科学水平。
  这是一群理想之士。
  他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精英,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
  没有他们的宣传,华夏那才是真正的科学盐碱地。
  一时间,李奇维微微动容了。
  此刻,他再看面前的三人,心中早已升起了无限的爱才之心。
  都是好样的!
  他已经暗自决定,只要对方提出的要求对科学事业有利,不管是什么,他都会同意。
  李奇维大概也能猜到了他们的来意。
  不过,他作为前辈,不能过于夸赞他们,必须让他们先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困难。
  于是,他轻笑着说道:
  “你们能有这份赤子之心,我感觉非常欣慰。”
  “华夏正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才充满了希望。”
  呼!
  李奇维的话让任鸿隽三人和何育杰都舒了一口气。
  看来李校长对科学社的成立非常满意。
  这也让任鸿隽对接下来的请求更有把握了。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李奇维紧接着就问道:
  “目前科学社有多少社员,你们办期刊的经费来源是什么,有多少。”
  哗!
  一连三个问题,让任鸿隽三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了。
  何育杰也是同情地看着他们三人,心道这可需要靠你们自己说服校长了。
  很快,任鸿隽就调整好情绪,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知道在李校长这种存在面前,千万不能撒谎,甚至连美化都不行。
  大佬们最喜欢听的话只有一种,那就是实话。
  真情永远是必杀技。
  任鸿隽恭敬地说道:
  “目前华夏科学社,包括我们三人在内,共有社员九人。”
  “我们都是美国的留学生。”
  “之前创建的《科学》月刊,也是拜托了国内的朋友帮忙运营。”
  “今年6月份我们9人从美国相约回国。”
  “我和元任、杏佛则决定直接来婆罗洲拜访校长您,其余6人先行回国。”
  李奇维点点头,他能够感受到,这群小伙子们想成立科学社的迫切之心。
  他的心中更加满意了。
  任鸿隽接着说道:
  “至于经费,暂时是靠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股金。”
  “目前我们初步设想,把科学社当成一家股份公司来运营。”
  “每个新加入的成员,只要缴纳一定金额后,就是公司的股东。”
  “社费暂时定的是10元大洋。”
  “所以目前社团的账上共有90大洋。”
  “不过,我们已经在国内又联系到了几个愿意加入的同志。”
  “到时候,经费应该足够开展工作了。”
  “至于科学社之前的活动,则都是我们几人从生活费中节省出来,或者问家里要的。”
  当任鸿隽老老实实说出目前科学社的情况后,房间内寂静无声。
  他以为听完自己的叙述后,李校长肯定会很失望,认为他们根本就是在胡闹。
  因此,他只敢偷偷抬起眼,去瞄李奇维。
  旁边的赵元任、杨杏佛也是同样如此。
  他们都觉得这样的小事也和李校长讲那么清楚,对方一定会不耐烦吧。
  毕竟这位可是一出手就是三百万两白银的超级大佬。
  这个时代的一块大洋,大致相当于一两银子。
  几百元经费的科学社,在对方眼里和过家家没有区别。
  三人开始沉默。
  何育杰倒没觉得什么,他此刻对于这三人简直佩服的不行。
  这种激情和理想,让他想到了之前跟随李校长的日子。
  那时候,他们同样是怀揣着改变国家命运的崇高梦想。
  不同的是,现在他何育杰正在一步步实现这个梦想。
  而眼前这三人,何育杰虽然很欣赏,但客观地说,他不认为几人能成功。
  毕竟这件事想要真正办成,需要的投入太大了。
  他眼中的“办成”,不是指创建几份报纸,发几篇文章就算了。
  而是真正的改变华夏科学的处境。
  就像李奇维在婆罗洲建立的根基一样。
  这有多难,何育杰深有体会。
  此刻,他大概也知道了三人的来意,估计就是想要李校长投钱,支持他们的事业。
  当然,他们肯定不会如此直白。
  何育杰很好奇,三人要怎么说,于是,他也看向了李奇维。
  此刻,没有人能形容李奇维心中的震撼。
  那种信仰的力量,让他都忍不住热血上涌了。
  在后世的历史中,任鸿隽等前辈就是他学习的楷模。
  然而谁又能想到,他们在创业初期会是如此的艰难呢?
  但是即便这么难,他们都没有放弃,反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只为了梦想能够实现。
  李奇维知道,科学社的成员虽然算不上穷苦人家的孩子,但绝对不是大富大贵之家。
  不然,他们肯定都从政从商了,绝对不会去学没什么用的科学知识。
  他们完全是靠纯粹的梦想在坚持。
  李奇维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他说道:
  “我不得不说,你们三人非常厉害。”
  “凭着一腔热血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殊为不易了。”
  “既然你们今天来找我,想必一定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吧。”
  李奇维的询问让任鸿隽三人瞬间从忧转喜。
  他们没想到李校长竟然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一时间,三人激动的都有些不知所措。
  一直以来的努力,终于被承认了,那种喜悦之情无法形容。
  而且认可他们的,还是当世科学第一人,华夏的科学圣人,享誉全球的李奇维教授。
  任鸿隽的眼中好似有精光射出,但很快他就平复下来。
  因为接下来才是他们此行的最终目的。
  “李校长,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
  “《科学》月刊虽然取得了小范围的轰动,但是国内的朋友反馈给我们一个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现在国内科学领域,所有人只认李校长您的报纸。”
  “《科学周刊》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我们办的期刊。”
  “因此我们觉得就算成立了华夏科学社,恐怕造成的影响也不会特别大。”
  “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人才加入。”
  “因为科学社没有一个权威的人物领导,无法让别人信服和追随。”
  “因此,我们九位社员商议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讲到这里,任鸿隽深吸一口气,鼓足全身所有勇气,慷慨激昂地说道:
  “我们想邀请李校长您,担任华夏科学社的社长。”
  “指导我们为华夏的科学传播事业而奋斗!”
  轰!
  风雷激荡!
  生生不息!
  这一刻,何育杰感觉到头皮发麻,一股热血冲天而起。
  任鸿隽等人的激情让他感同身受。
  他们描绘的未来,也让人忍不住神往。
  同时,他心中还有一丝赞许。
  这三个年轻人好大的谋划啊!
  这是要把李校长绑上他们的战车,带着他们前进。
  “你们这要钱的手段果然高明,不愧是名牌大学生。”
  他浑然忘了,自己是更名牌的剑桥大学的高材生。
  很快,四人的目光全都看向李奇维。
  现在任鸿隽的来意已经清楚,剩下的就看李校长态度如何了。
  此刻,李奇维的心中可谓是感慨万千。
  他一开始还以为对方是来找自己要钱的呢。
  毕竟现在国内所有人都知道,海外的李校长是土豪,凡是和科学教育有关的事情,他都全力帮助。
  李奇维在国人的心中,那就是一等一的爱国之士。
  他可不是那种只会打嘴炮爱国的伪君子,而是金山银山地投入,被所有人敬佩。
  毕竟李奇维已经为华夏做的够多了,哪怕不捐款,也没人会说什么。
  所以,李奇维很能理解任鸿隽三人的来意。
  但是没想到,对方竟然不是直接要钱,而是请自己当华夏科学社的社长。
  这一点,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
  虽然有可能他们是拿社长当幌子,要钱才是目的。
  但是李奇维从三人的眼神中可以知道,这种龌龊心思不会在他们的心中产生。
  他们单纯就是为了科学社的未来,才做出这个决定的。
  李奇维已经改变了历史,现在国内他的名气太高了。
  以至于真实历史上,任鸿隽等人的科学社失去了存在感。
  毕竟只是几个留学生创建的社团,怎么可能和李校长相提并论。
  所以,这个世界,科学社的发展注定不会顺利,甚至有可能胎死腹中。
  他之前甚至都没想到科学社的存在,幸好任鸿隽三人主动来找自己的。
  李奇维一直在想该从什么角度切入国内。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不能直接回到国内,开始翻天覆地的改革大业。
  所以他必须另辟蹊径,借助他人之手。
  但是何育杰、钱五师等人,都是未来盘古计划的主力,不可能把他们派到国内。
  因此,李奇维就需要在国内也有能控制的力量。
  而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股力量还不能是官方的,否则容易被封杀。
  这段时间,他都在苦恼此事。
  现在好了,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任鸿隽和他们的科学社,简直就是李奇维的不二选择。
  一个由华夏留学生创立的社团,如果有了李奇维的加持,那么在国内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甚至超越真实历史上科学社带给华夏的改变。
  而且李奇维作为社长,只需要掌舵大方向,顺便提供充足的资金。
  剩下的就可以交给这帮热血青年了。
  到时候,他就可以把华夏的所有科学领域拧成一股绳,真正做到如臂指使。
  国内的那些大工程、大项目,到时候都可以通过科学社的名义来运作。
  李奇维要降低他自己的存在感。
  因为西方不会眼睁睁看着他搞大动作的。
  这一点,李奇维心中一直牢记。
  虽然他在欧洲的科学界朋友遍地,但是政界的那些大佬们,可不会轻易真心待他。
  国与国之间,永远只有利益。
  只有朋友之间,才可能出现真正的感情。
  李奇维未来二十年的两大计划,一个是帮助国内抵御外敌,另一个就是发展国内的科技。
  科学之城主外,科学社主内,内外结合,循序渐进。
  至此,李奇维终于完善了他的计划。
  等到34年后,他就可以卸下所有担子了。
  他要留给那个新世界一个最庞大、最深厚、最全面的基础科学体系和工业体系。
  何育杰和任鸿隽等人,就看见李校长的脸上,表情不停地变换。
  时而柔和,时而激动,时而微笑,时而从容。
  一时间,他们的心里都有点拿捏不准。
  “校长到底是个啥子意思哦。”
  很快,李奇维从遐想中回过神来。
  此时,他再看任鸿隽的目光已经非常慈祥了。
  他忍不住打趣道:
  “鸿隽,你们想让我当社长,该不会是想让我投钱吧?”
  “啊?”任鸿隽高呼一声。
  “没有没有!”
  “绝对没有!”
  “校长,我可以对天发誓,我们绝对没有这个想法。”
  “科学社所有成员,就是单纯希望科学社能真正成长起来,改变华夏科学落后的局面。”
  “真的,校长,请您一定要相信我们!”
  李奇维哈哈大笑一声,说道:
  “好了,我是逗你们玩的。”
  “你们的真诚全都写在脸上了,我岂会看不到。”
  “不然的话,我早都直接把你们轰出去了。”
  任鸿隽闻言大喜,重重舒了口气。
  赵元任、杨杏佛也是无比激动,看来他们这次要成功了。
  有了李校长的加入,科学社一定会成为华夏最知名的科学领域社团。
  这个惊喜来的太一波三折了。
  他们的心脏都快受不了了。
  不过很快,李奇维就带给了他们更大的惊喜。
  任鸿隽嘿嘿一笑后,小心地问道:
  “校长,那您是同意当科学社的社长了吗?”
  李奇维微微一笑说道:“我同意。”
  哗!
  任鸿隽三人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还未等他们说话,李奇维紧接着说道:
  “不过我有几个条件。”
  “您说您说。”任鸿隽连忙回道。
  别说是几个,就是几百个条件,他们也得答应啊。
  李奇维说道:
  “第一,既然是科学社团,就不要用公司的性质了,会给人一种牟利的坏印象。”
  “以后就按照正规的社团规则运营即可。”
  “第二,入社费十块大洋有点太多了,改成象征性的1角就可以了。”
  “第三,我虽然同意当社长,但不可能经常去国内,我的根基还是在婆罗洲这里。”
  “所以,你们回去后要选一个常务副社长出来。”
  “我不在的时候,由他统筹管理社团的一切事物。”
  李奇维说完三点意见后问道:
  “你们要是同意我的建议,那么我就当这个社长。”
  任鸿隽三人一时间有点懵逼了。
  这算什么条件。
  这完全就是在为社团考虑啊。
  他们之前还担心李校长会把科学社的理念改的面目全非呢。
  “校长,您的建议都太好了,我们完全同意。”
  李奇维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机灵的赵元任忽然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个,社长,我想问一下。”
  “要是入社费改了,那么以后社团的运作经费怎.怎么办?”
  任鸿隽和杨杏佛也尴尬地面面相觑。
  李奇维轻笑一声,随意地说道:
  “未来的事业,不可能只靠入社费维持。”
  “社团也可以考虑自给自足的手段,比如给工厂提供科学咨询,专利转让等等。”
  “一个什么都免费的组织,是不可能活下去的。”
  “当然前期的话,科学社肯定不可能赚钱,因此需要启动资金。”
  “既然我都当这个社长了,那总得表示一下。”
  “这样吧,我先投十万大洋,你们给我放心大胆地干。”
  轰!
  任鸿隽三人瞬间张大了嘴巴,脑袋嗡嗡的。
  这就是李校长的魅力吗?
  一言不合就用钱砸。
  再难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豪!
  太豪了!
  这一刻,他们三人才明白,不同高度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李校长看的太深太远了。
  不过,李奇维又补充道:
  “但是这个钱,也不是随意用的。”
  “你们必须让我看到你们的努力,拿出成绩给我看。”
  “否则的话,我就不会再投入了。”
  三人异口同声,坚定地说道:“请您放心,社长!”
  最后,杨杏佛提了一句:
  “社长,既然现在《科学》杂志社变成了华夏科学社。”
  “那么原本的宗旨也就不能用了。”
  “要不,您再给我们定一个口号或者宗旨吧,这样也方便宣传。”
  李奇维闻言,沉思了一会,随即说道:
  “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华夏科学之发达。”
  轰!
  华夏科学社,正式成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