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456章 奥赛成绩!华夏崛起!诺奖公布!举
  第456章 奥赛成绩!华夏崛起!诺奖公布!举世震惊!诺奖之师!
  就在第二届物理奥赛紧张进行时。
  在王路遥的要求下,李奇维夫妻和林徽因父女一起游历欧洲。
  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
  林长民算是见识到了李奇维那恐怖的人脉。
  不管到了哪个国家,都有大名鼎鼎的人物相迎。
  科学家、大资本家、大文豪、政府高官,甚至还有国王亲自相邀。
  林长民对着女儿林徽因感叹道:
  “现在如果有一幅世界地图摆在李教授的面前。”
  “他拿一支飞镖扔过去,不管扔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人热情的迎接。”
  “这种影响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林徽因两眼冒着小星星,心中对李教授崇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她的父亲曾经虽然是国内的高官,但想要在欧洲受到这种待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整个华夏就没几个人有这种资格。
  此外,林徽因还借着李奇维的光,认识了居里夫人。
  对于这个时代的所有女性来说,居里夫人绝对是全民偶像级别的。
  这让她觉得不虚此行。
  最后,他们游历结束,又返回了英国。
  王路遥提出想去剑桥大学看看,因为那里有太多他和李奇维之间的回忆。
  在剑桥大学校园内游览时,几人在康桥之上,遇到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华夏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正在忘我陶醉地吟诗: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
  这时,林徽因好奇地走上去,问道:
  “咦,这不是李奇维教授的诗吗?”
  “可是它本来只有前面四句啊。”
  年轻人回头,看见林徽因的一瞬间,就直接沦陷了。
  他的脑子里只剩下那一道亭亭玉立的身影。
  一见倾心!
  此刻,他猪哥般的说道:
  “你好你好,我叫徐志摩。”
  “敢问姑娘芳名?”
  林徽因大大方方地说道:
  “林徽因。”
  徐志摩如听天籁,仔细回味这个名字的美妙。
  林徽因又问道:
  “嘿,徐志摩,你还没说李教授的那首诗呢?”
  徐志摩这才连忙回过神来,接着就自信满满道:
  “是的,开头四句确实是李奇维教授所做。”
  “当初他从剑桥大学离开,有感而发。”
  “我非常喜欢这四句。”
  “但是我觉得太短了。”
  “所以我自己又在后面续写了。”
  林徽因眼睛一亮,来了兴趣。
  接下来,徐志摩就把他续写的内容全部读了出来。
  林徽因眼睛一转,看了看身后的三人,狡黠地说道:
  “徐志摩,你觉得你续写的诗,比李教授的如何?”
  此刻徐志摩全部身心都在林徽因身上,哪里能一眼认出李奇维。
  他只把少女后面的几人,当成对方的长辈。
  于是,牛逼哄哄地吹道:
  “我个人是非常尊敬李教授的。”
  “我在剑桥留学这段期间,经常能听到他的故事。”
  “可惜,在下才疏学浅,无缘得见天人。”
  “不过,若是论诗歌造诣嘛,志摩斗胆,很希望能和李教授切磋一下。”
  林徽因撇撇嘴,受不了他的废话。
  “切,你意思就是你写的更好喽?”
  徐志摩在佳人面前,逼格不能掉,自信道:
  “我是这样认为的。”
  林徽因闻言,忍俊不禁,捧着肚子哈哈大笑,毫无半点淑女的矜持。
  但是这一幕却把徐志摩看的神魂颠倒,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他也跟着嘿嘿傻笑。
  林长民无奈地摇摇头,自己这个女儿,总是这么古灵精怪的,不知道以后要让他操多少心。
  王路遥噗嗤一声,掩着嘴笑道:
  “李教授,那个年轻人想要挑战你呢。”
  “你不去比试比试吗?”
  李奇维轻轻一笑。
  “老喽,比不过年轻人了。”
  这时,林长民把林徽因给叫了回来。
  林徽因并没有公开李奇维的身份。
  她虽然活泼可爱,但不是那种不懂规矩的孩子。
  于是,在徐志摩恋恋不舍的眼神中,李奇维一行人离开了剑桥大学。
  只留下徐志摩在原地发呆。
  很快,远方传来林长民的喝声:
  “你这个丫头,怎么把地址给他了。”
  ——
  1920年8月20日。
  第二届物理奥赛终于到了成绩公布日。
  这一天,赵忠尧等人坐在量子研究所的会议室内,心情格外激动。
  马上,他们就能知道比赛结果了。
  虽然在赛前,众多选手都表示对成绩不看重。
  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年轻人还是免不了争强好胜之心。
  而此刻,李奇维则是在办公室内,和王路遥说着最后的悄悄话。
  成绩出来后,华夏代表团就要返回了。
  为了安全起见,王路遥也会跟着大部队一起回去。
  所以,马上又是分别的时刻了。
  李奇维搂着媳妇,安慰道:
  “放心,最多四五年,我就回去了。”
  王路遥把头埋在李奇维的怀里,没有说话,享受着最后的温暖。
  忽然,楼下一阵惊呼声传来。
  李奇维笑道:
  “看来是结果出来了。”
  “走,我们下去看看。”
  二人刚到楼下会议室,就听到颜任光兴奋地喊道:
  “校长,华夏又斩获团体铜牌了!”
  李奇维闻言,开心一笑。
  在这堪称龙争虎斗的第二届奥赛中,华夏能取得铜牌实属不易。
  而且,最重要的是,赵忠尧三人还不是黄埔理工培养的学生。
  他们是华夏本土教育的硕果。
  这代表着李奇维布局二十年的教育改革,终于展现了它的力量。
  所以,虽然这一次的团体成绩和第一届平齐,但是颜任光却非常激动。
  他的眼中甚至隐隐有泪闪现。
  作为黄埔一期的老大哥,在场只有颜任光知道,校长为了今天的成就,到底付出了多少。
  “校长,你的理想终于慢慢实现了。”
  这时,赵忠尧三人走到李奇维的面前,却失落地说道:
  “校长,很抱歉,我们让您失望了。”
  赵忠尧是第5名,周培源是第7名,严济慈是第10名。
  李奇维拍了拍三人的肩膀,爽朗地笑道: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参赛人数,超过了第一届,足足有120人之多。”
  “你们三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非常满意和开心。”
  “不要气馁。”
  “你们见识了天空的广阔,不应该害怕,而是要有鹰击长空的决心!”
  “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我希望你们能保持对科学的热爱。”
  “未来可期!”
  赵忠尧三人顿时感觉心里好受多了。
  这一次比赛,确实让三个年轻人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华夏科学虽然突飞猛进,但远远还没到傲视群雄的地步。
  他们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成绩刚一公布,就瞬间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团体前三名:
  金牌:英国;
  银牌:德国;
  铜牌:华夏。
  个人前三名:
  金牌:狄拉克(英国);
  银牌:海森堡(德国);
  铜牌:泡利(奥地利)。
  英国成为第二届物理奥赛的最大赢家。
  个人团体双金牌!
  简直赢麻了。
  整个英国都徜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哈哈,我就知道,我大英帝国永远是科学的中心。”
  “狄拉克真是好样的!”
  “个人金牌啊!第一届的个人金牌吴有训,现在已经是知名物理学家了。”
  “狄拉克的未来肯定也不可限量。”
  “.”
  这一刻,所有英国人,都与有荣焉。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很快将成为大英帝国最后的余晖了。
  接着,当参赛选手的考试细节公布后,又在物理学界内部引起一阵惊呼。
  狄拉克以理论题满分的成绩,让所有参赛选手和老师们骇然。
  要知道,这一届的题目可比之前难了一个档次不止。
  即便这样,狄拉克甚至还提前写完了,显得游刃有余,让所有人都无比佩服。
  “哦!上帝啊!我是物理学博士,我发现我只能做出其中两道题。”
  “这帮参赛选手都是什么可怕的怪物啊!”
  “这一届的选手们实力都太强了,除了狄拉克一骑绝尘,后面几名根本没有拉开差距。”
  “哎,真是可惜啊,我没有机会参加这一届的奥赛,和这些绝世天才们同台竞技。”
  第二届物理奥赛,让狄拉克、海森堡、泡利、费米、赵忠尧等人声名鹊起。
  因为根据难度对比,哪怕是第十名左右的成绩,都有机会冲击第一届物理奥赛的金牌。
  换句话说,排名靠后的选手不是太菜了。
  而是这届的牛逼学生太多了,导致原本的天才也黯然失色。
  众人都相信,虽然现在这些选手们,还是物理学界的小卡拉米。
  但是不久之后,他们肯定会像吴有训那样,名震物理学界。
  1920年8月25日,王路遥随着代表团等人返回华夏。
  李奇维站在码头边,亲自给他们送行。
  他和王路遥紧紧拥抱在一起。
  “路遥,在婆罗洲好好的等我!”
  然后,他又嘱咐了钱五师,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五师,盘古计划的前期就靠你了!”
  最后,在众人的挥手告别中,李奇维静静地站在码头上。
  王正阳和霍秀亭分别站在他的两侧。
  夕阳西下,将三人的影子拉的很长,一直延续到天边。
  ——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结果和成功,给科学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李奇维提前带来的奥赛题型,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的教育风向。
  于是乎,其它学科终于开始争相模仿起来。
  数学奥赛、化学奥赛、生物奥赛、天文奥赛。
  四大奥赛成为第二批官方指定的比赛项目。
  因为这四大学科和物理一样,都是受众最广的大学类课程。
  有充足的生源支撑比赛的举办。
  至于一些比较偏门的学科,暂时就没有办法了。
  他们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为了保证时间错开,各学科领域的大佬们亲自下场,讨论具体的安排。
  这是为了防止,万一存在逆天的学生,能参加不止一科的奥赛。
  要是因为时间起冲突,那就太可惜了。
  不过,要是真出现能跨领域拿金牌的绝世天才,那绝对能轰动全球。
  忽然,大家不约而同地感慨道:
  “估计只有学生时代的布鲁斯教授,才能完成这种不可思议的壮举吧。”
  第二届物理奥赛的热度一直持续到十月份,才终于降低下来。
  因为诺奖就要来了!
  奥赛再强,那也只是学生之间的比赛。
  而诺奖,则是全世界所有大佬们之间的比赛。
  那才是人类智慧真正的巅峰对决。
  哪怕是狄拉克,纵然被誉为物理学超天才级,暂时也无法碰瓷诺奖大佬。
  这就是学生天才和真正大佬的区别。
  科学,一切靠成果说话。
  1920年10月20日,诺奖公布。
  其中化学诺奖得主,是德国柏林大学的能斯特。
  作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提出者,能斯特获奖是实至名归。
  而物理诺奖得主,则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玻尔。
  他的获奖理由为: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玻尔终于获得诺奖了。
  而且是比真实历史上提前2年。
  原本的1920年诺奖是瑞士的纪尧姆。
  不过因为李奇维的存在,历史发生了一点偏转。
  玻尔作为布鲁斯教授的爱徒,又是玻尔-李模型的奠基者。
  于是他提前获得诺奖也是理所应当的。
  至此,李奇维曾经的七大博士,如今全部获得诺奖。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壮举!
  甚至比他本人获得三个科学类诺奖还要恐怖。
  举世震惊!
  毕竟布鲁斯教授是千年不出的绝巅人物。
  别说三个诺奖,就是十个诺奖,众人也都能接受。
  但是个人牛逼,不代表教出来的学生也那么牛逼啊。
  对于最顶级的天才而言,每个人的风格都是不同的。
  甚至有很多关键的因素,都是无法通过教育培养的。
  然而,布鲁斯教授打破了这一切。
  他是当之无愧的“诺奖之师!”。
  量子研究所内。
  伊蕾娜现在感觉很慌。
  她有点后悔读布鲁斯教授的博士了。
  “完了完了,我要是不能获得诺奖,那就是给布鲁斯叔叔抹黑了。”
  “上帝啊!为什么他们都那么厉害!”
  李奇维笑着对小姑娘说道:
  “乖,别怕,你也获个诺奖就行了。”
  伊蕾娜欲哭无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