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590章 人的意识能影响现实?双缝实验很恐
  第590章 人的意识能影响现实?双缝实验很恐怖?权威在线辟谣!错错错!
  在后世的科学界,公认有三大未解之谜。
  分别是: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意识起源。
  这三大未解之谜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
  宇宙起源就是物质起源,为何宇宙能从无到有诞生。
  目前有不少理论做出了解释,最主流最被广泛接受的当属宇宙大爆炸理论。
  但要注意的是,宇宙大爆炸也只是一个猜想而已。
  宇宙起源仍然是未解之谜。
  宇宙中有了物质,但这些物质都是无机物。
  那么无机物是如何成为有机物,并继续演化成生命的呢?
  这就是生命起源问题。
  进化论只是解释了生命a到生命b的转变。
  但是非生命到生命这一步,具体是什么原理,没有人知道。
  目前也有很多假说,比如原始汤模型。
  该模型认为早期的地球环境就像一锅汤,里面什么原子都有,各种温度压力等条件也都具备。
  由于原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
  在某一刻,亿万分之一的情况下,碳原子和氢原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最简单的有机物。
  然后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有机物生成。
  此时的“地球汤”里面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无机物,而是充满了有机物。
  但仅仅存在有机物还不行,因为它们仍然只是非生命的大分子而已。
  某种意义上而言,有机物只是比无机物分子结构更复杂而已。
  从有机物非生命到生命这一步,肯定存在一个关键的临界点。
  目前还没有任何的理论能解释。
  当然,还有一种假说认为,地球上的有机物是外星人输入的,比如死后身体化作陨石撞击到地球。
  但是外星人既然也是有机物生命体,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诞生的呢?
  所以,哪怕真有外星人,生命起源依然是一个谜。
  一堆杂乱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活力的生命,这还稍微能理解。
  毕竟原子本身就在运动,大量原子组合后,肯定就能形成更复杂的运动。
  但生命和生命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最简单的单细胞生命草履虫和最复杂的多细胞生命人,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意识!
  谈论到意识,一般都是特指人类的意识。
  虽然某些大型灵长类动物甚至植物生命也有意识,但人类的意识毫无疑问是最特殊的。
  那么人的意识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就是意识起源之谜。
  一堆没有意识的原子组合在一起,竟然能产生意识,这有点太奇怪了。
  组成人类的原子和组成石头的原子,绝对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那为什么人类能诞生意识,石头却不能呢?
  从生命到意识的出现,又是一个质的飞跃。
  虚无→原子→无机物→有机物→生命→意识。
  三大未解之谜中,意识起源是最神秘莫测的那个。
  细想下去,好像整个宇宙的诞生,就是为了孵化出最终的意识。
  也许,在某种不可描述的存在眼中,意识比诞生它的宇宙更加珍贵。
  人类对意识的研究从来没有停过,但进展极为缓慢。
  而量子力学的诞生,仿佛带来了一丝渺茫的希望。
  有人认为意识和量子效应有关,是一种发生在量子层面的活动。
  比如后世2020年的物理诺奖得主彭罗斯,他就认为:“意识是量子迭加态!”
  在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一些很微小的结构:微管。
  彭罗斯认为微管就是量子效应发生并处理的地方。
  量子世界和宏观世界最大的区别就是迭加态。
  在量子世界里,一个人穿红色衣服和穿白色衣服的状态可以同时存在,迭加在一起。
  而在宏观世界里,一个人要么穿红色衣服,要么穿白色衣服,只能是其中一种。
  但是,宏观世界里做不到,人类的意识却可以“想出来”。
  因此,彭罗斯认为意识和量子有深刻的联系。
  当然,以上都只是天马行空的猜想而已。
  而现在,李奇维要做的实验,则是和意识的另一个匪夷所思的能力相关。
  那就是:人的意识是否能影响现实!
  此刻,众人全都充满了好奇。
  “按照布鲁斯教授所说,用探测器检测电子到底是如何通过双缝,电子还会通过双缝吗?”
  有人不确定地说道:
  “应该还会吧?”
  “这个探测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
  “难道用眼睛看电子,电子就不发生干涉了?”
  “那岂不是意识影响了现实?”
  “不可能吧!”
  然而玻尔、海森堡等人却是自信一笑。
  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布鲁斯诠释,并能进行运用。
  哪怕不看实验过程,都能猜到结果。
  “因为布鲁斯教授早已解释过答案。”
  “这个实验做完,互补原理将无懈可击!”
  “和意识毫无关系。”
  爱因斯坦苦笑一声,虽然他不承认互补原理。
  但是他也能猜到结果了。
  “不要被观察者这个词误导了。”
  然而薛定谔却是眼中爆发出精光!
  他一直在思考观察者和测量的问题。
  人、猫、探测器。
  这三个都可以看成观察者,但是人却有一个极为特殊的意识!
  它对于量子力学意味着什么呢?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奇维又拿出一个小巧的装置。
  他开口解释道:
  “这是我自制的一个感应线圈探测器。”
  “只要电子通过线圈,就会引起磁场的微弱变化。”
  “接着,后面的感应灯就会亮起。”
  “我在两个狭缝的旁边分别按照一个这样的感应线圈。”
  “只要有电子通过了这个狭缝,那么灯就亮。”
  哗!
  众人一阵惊呼!
  “这个实验设计的太精巧了。”
  “布鲁斯教授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大家忽然觉得今天的布鲁斯教授很陌生。
  说好的动手实验能力差呢?
  如果这都算差,那些实验物理大佬岂不是废物了。
  卢瑟福怔怔地看着台上摆放线圈的布鲁斯。
  他之前一直安静沉默。
  对于他这样的实验大佬而言,已经见惯了太多匪夷所思的实验。
  所以不管量子力学多么神秘莫测,他都能接受。
  一切以实验数据说话!
  实验甚至是高于理论的。
  理论预测的结果再完美,如果实验做不出来也没用。
  而实验的结果只要出现,不管有多么离奇,那都无法质疑。
  只能去创造新的理论来解释。
  真正让卢瑟福动容的,是李奇维的实验能力。
  随即,他笑着感慨道:
  “好你个布鲁斯,原来我一直都被你骗了。”
  “以你的能力,如果愿意研究原子物理,恐怕质子中子早都被发现了。”
  就在卢瑟福遐想时,李奇维的升级实验组装完毕。
  “现在开始!”
  “第一次实验,两边的探测器同时打开。”
  滴!
  随着电子发射的声音响起。
  所有人立刻开始关注感应灯的情况。
  神奇的事情出现了!
  感应灯竟然不是同时亮的!
  左边亮时右边就不亮,右边亮时左边就不亮。
  反正每次只有一边亮。
  “天啊!”
  “这什么情况?”
  “这岂不是说电子变成每次只通过一个狭缝了?”
  “怎么不干涉了呢?”
  很明显,在场的大佬们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刚刚的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还历历在目。
  怎么加个探测器看看电子的行为,电子就不干涉了。
  现在的电子是每次随机选择通过左缝或者右缝。
  这时,有人忽然想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
  “如果把探测器换成人的眼睛。”
  “假设人眼能直接看见电子。”
  “人一看,电子就表现出波动的行为,发生干涉;人不看,电子就表现出粒子的行为,不干涉。”
  “人的主观意识控制的【看】这个动作,竟然直接影响了电子的行为。”
  “这太不可思议了!”
  就在众人的议论中,实验结束。
  显示屏上没有出现干涉条纹,只有两条明亮的条纹,是电子分别通过双缝留下的。
  李奇维没有急着解释,继续实验。
  “第二次实验,关闭左边探测器,打开右边探测器。”
  滴!
  感应灯时不时地亮起。
  十分钟之后,显示屏上依然没有干涉条纹。
  很明显,电子还是没有发生干涉。
  “第三次实验,关闭右边探测器,打开左边探测器。”
  结果第二次完全一样!
  不管打开哪边的探测器,只要有探测器的存在,电子就不再发生干涉,而是完全变成了粒子。
  最后,李奇维笑着说道:
  “现在,同时关闭两个探测器。”
  很快,结果出现,电子又发生干涉了!
  显示屏上出现了熟悉的明暗条纹。
  至此,升级版的李氏双缝实验结束!
  结果却非常匪夷所思。
  只要有探测器,电子就表现为粒子;没有探测器,电子就表现为波动。
  不少人完全想不明白。
  “这也太古怪了吧!”
  这时,李奇维笑着说道:
  “我相信,在座诸位应该有人可以解释这个实验结果吧。”
  “海森堡,你来解释一下。”
  海森堡正在跟泡利讨论问题,听到后立马站了起来。
  他没想到布鲁斯教授竟然会让自己解释。
  不过,他内心没有紧张,非常沉稳。
  海森堡开口说道:
  “这个升级版的观察者实验,其实就是互补原理的最好证明。”
  “探测器线圈和显示屏其实都是同一种作用。”
  “它们都是对电子的粒子性测量。”
  “当电子通过线圈时,它就发生了波函数坍缩,成为粒子,所以不能再发生干涉。”
  “而当移走感应线圈时,电子就恢复到迭加态,具有波动的性质,所以可以发生干涉。”
  “此外,这个实验和意识没有任何关系。”
  “就算把探测器换成人的眼睛,并且假设人的眼睛能看到电子。”
  “但是【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空间中的光子打在了电子上,然后光子被人眼接收,看见了电子。”
  “而光子与电子撞击的过程,就是对电子的粒子性测量,使得电子发生了波函数坍缩。”
  哗!
  众人恍然大悟!
  他们都是当世物理学界的顶尖存在。
  经过几次的洗脑,现在已经开始摒弃经典物理学的思维。
  不能把电子当成一个实在的小球。
  而是波动和粒子的结合体。
  只要认可这个观点,并且时刻用这种思维思考量子力学的问题。
  那么所谓的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还有升级版的观察者效应实验,就很容易理解了。
  李奇维笑着点点头,示意海森堡坐下,对方的解释完全正确。
  他的内心突然很感慨。
  “总算在线辟谣了。”
  这个升级版的双缝干涉实验,就是后世各种营销号所描述的那个实验。
  而且营销号在文章中还会配上一张特别误导的图片。
  图片上半部分是一个小人闭着眼,站在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仪器前,显示屏上出现了干涉条纹。
  然后图片下半部分是这个小人睁开眼,显示屏上干涉条纹又消失了。
  于是得出结论:
  “震惊!”
  “物理学不存在了!”
  “双缝干涉实验太恐怖了!令人毛骨悚然!”
  “人的意识可以影响现实!”
  “意识超越了物理学?”
  总之,怎么震惊怎么来。
  仿佛下一刻就能开始修仙了。
  但如果你从头看完了量子力学的诞生过程,就会微微一笑。
  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一点也不神秘,和意识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引起那么多人的误解,关键就在于“观察者”这个词。
  很多营销号根本不知道观察者是什么意思,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观察者肯定就是人嘛。”
  于是,就觉得人的意识能够干预实验结果。
  但真相是显示屏、探测器都是观察者,它们可没有意识。
  就算放一只猫看电子如何通过双缝,电子依然会坍缩成电子,而不发生干涉。
  这时,有人可能会说:
  “我懂了,量子力学和意识没有任何关系。”
  不!
  还是有一点关系的。
  真实历史上,薛定谔的猫质疑的就是意识对于量子力学的意义。
  这时,李奇维朝着薛定谔看了一眼。
  忽然,他的心中产生一个古怪的想法:
  “如果我提出了薛定谔的猫,那岂不是自己质疑了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