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19章 神秘天体!每秒自转100圈!宇宙灯塔
  第619章 神秘天体!每秒自转100圈!宇宙灯塔!脉冲星!惊骇全场!
  众人从发现黑洞的震撼中平静下来后,会议继续。
  虽然接下来几位报告者的成果不如黑洞耀眼,但也属于重磅性的发现。
  比如来自丹麦的天文团队测量出宇宙的年龄至少超过100亿年。
  顿时引起一阵惊呼!
  “天啊!”
  “这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报告者解释道:
  “方法就来自于布鲁斯教授的恒星演化理论。”
  “根据该理论,可以测量出恒星燃烧的时间。”
  “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主序星、恒星的亮度和颜色.”
  “通过观察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就能大致估算出宇宙的年龄。”
  众人恍然!
  这个方法果然非常巧妙,就是比较耗费时间,需要对比大量的恒星数据。
  如果只靠一个人去观测,估计到死都凑不齐所需要的资料。
  丹麦团队的成果也是利用了近乎二十个国家的天文数据。
  众人无不感慨: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大提高了天文学的发展速度!”
  会场内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很快,轮到余青松上场了。
  海耳鼓励道:
  “去吧,余!”
  “发出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这是第一次,但你以后会习惯的。”
  海耳信誓旦旦,威尔逊山天文台这次有备而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不是有黑洞发现在前,他们绝对就是今天的c位。
  余青松深吸一口气,走到台上。
  别看他刚刚和史瓦西教授谈笑风生。
  真的站在这里俯瞰众人,那种从血液里迸发出的激动、豪情,让他忍不住颤抖。
  蓦地,一道带着浩瀚意志的眸光降临!
  镇压一切!
  余青松的精神为之一震,所有的紧张立刻消失不见。
  “有李教授在,我何惧之有!”
  轻呼一口气,他开口说道:
  “我今天的报告内容有两个。”
  “一个是关于恒星演化理论,另一个是关于大爆炸理论。”
  哗!
  台下一片惊呼!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野了吗?”
  “上来就选择天文学最火的两大研究领域。”
  “余青松好像博士还未毕业吧?”
  众人议论纷纷。
  在场几乎都是从博士生走过来的,自然知道读博的难度。
  所以一般都是主攻一个方向,能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达到毕业标准。
  多一个课题就多分散一份精力。
  像余青松这样,同时研究两个课题的人,着实罕见。
  然而,海耳只是轻哼一声,心中得意道:
  “少见多怪。”
  余青松表情平静,继续说道:
  “威尔逊山天文台和阿尔法实验室曾达成一项合作,双方共同研究一种新式望远镜。”
  “大家知道,现在天文学上使用的光学望远镜是对可见光进行成像。”
  “这种光学望远镜的好处就是很直观方便,人的肉眼通过镜头就能直接观测到天体。”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宇宙中有很多天体并不发射可见光范围的电磁波,而是其它不可见的长波或者短波。”
  “比如x射线、γ射线等等。”
  “目前研究人员都是通过光谱的方法来研究,过程很繁琐。”
  “我就想能不能发明一种能直接对各种电磁波进行汇聚成像的望远镜。”
  “于是,在和阿尔法实验室科学家的协同合作下,我们成功研发了这种新式望远镜。”
  “并且把它命名为【射电望远镜】。”
  哗!
  台下众人震撼无比!
  这绝对是天文学领域的重磅成果!
  而且是那种能惠及所有人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射电望远镜的诞生将大大提高天文学家的工作效率。
  李奇维微微一笑。
  阿尔法实验室交给吴有训果然没错。
  有人忍不住问道:
  “余博士,射电望远镜能量产了吗?”
  余青松说道:
  “目前我手里那台是原型机,专供研究使用。”
  “不过阿尔法实验室正在改进工艺,预计未来几年将投入生产。”
  众人欢呼!
  天文学又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真实历史上,20世界60年代天文学有“四大发现”的说法。
  它们分别是: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
  而这四大发现全都是通过射电望远镜完成的。
  由此可见,其对天文学的影响之大。
  当然,最重要的永远是人本身的思考,设备只是放大思考的结果。
  此刻,余青松继续说道:
  “我用研制的射电望远镜接收到了一段非常奇怪的信号。”
  “大家请看!”
  “这是我通过数据处理后得到的电磁信号。”
  啪!
  一张图片显现。
  众人顿时惊咦起来。
  实在是余青松得到的这个信号确实古怪。
  “怎么不是连续的啊?”
  “看起来好像是脉冲?”
  余青松说道:
  “我跟海耳教授、哈勃教授仔细讨论后,一致认为,这个信号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电磁脉冲信号。”
  “换句话说,发出这种信号的天体是在发射一种周期性的电磁辐射!”
  “我查阅了近几十年各种文献,从未在公开资料中找到关于这种信号的描述。”
  “那么,什么样的天体会发射周期性的电磁波呢?”
  “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这种天体在绕着轴心高速旋转!”
  “而且根据对电磁脉冲间隔的计算,该天体的自转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00次。”
  轰!
  全场惊骇!
  天体自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宇宙中随处可见。
  地球本身就在自转。
  但地球的自转速度怎么样?
  每24小时才转动一圈。
  而余青松发现的神秘天体,一秒钟就能转100圈!
  这简直和天方夜谭一般!
  你能想象地球一秒钟转动100圈是什么末日景象吗?
  “天啊!”
  “这么高的速度,那岂不是直接就干散架了!”
  “什么样的天体能承受如此高的离心力?”
  “黑洞虽然可以,但黑洞本身可不会发射脉冲电磁波。”
  “.”
  众人简直闻所未闻。
  这绝对是天文学领域又一神奇发现!
  余青松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心中有点小激动。
  他继续说道:
  “通过电磁数据,还有这个神秘天体周围引力的情况,我计算出它的密度。”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的性质竟然完美符合布鲁斯教授在恒星演化理论中预测的中子星。”
  “因此,我认为这种能够发生电磁脉冲的神秘天体,就是中子星!”
  嘶!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竟然是中子星?
  这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布鲁斯教授预言的脉冲星可不会旋转,而且还转的如此之快!”
  然而,余青松的判断也不是胡乱猜测。
  他通过理论计算证明,以该中子星的密度之高,完全能承受每秒100圈的自转速度。
  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运动方程等,对于大佬们而言太简单了。
  换言之,余青松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
  全场直接懵逼了。
  这时,有人突然问道:
  “布鲁斯教授,您认为余青松博士发现的天体是中子星吗?”
  李奇维闻言,笑了笑,说道:
  “我可以肯定余青松博士发现的天体就是中子星。”
  “而且是高速旋转的中子星。”
  “恒星核心在最后坍缩的一瞬间,会释放出巨大的推动力。”
  “这种力量足以使星球发生快速旋转。”
  “所以,从理论上看,高速旋转的中子星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哗!
  这一下,众人全都震撼了!
  连布鲁斯教授都亲口承认。
  理论和实验都证明这样的特殊中子星可以存在。
  众人没有理由去质疑。
  这时,海耳骄傲地说道:
  “我和余青松商议过,这种天体的本质虽然是中子星,但是它的性质非常特殊,完全可以自成一类。”
  “因此,余青松把这种高速旋转的天体命名为【脉冲星】!”
  “脉冲星的电磁脉冲信号极为强烈,简直就像是宇宙中的灯塔,可以作为定位使用。”
  “用它进行距离测量甚至比量天尺更准确!”
  众人彻底震撼!
  脉冲星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恒星演化理论的正确性,对天文学本身也有极具研究价值。
  尤其是它因高速旋转而辐射的脉冲电磁波,更是匪夷所思的天文现象。
  真实历史上,天文学家直到1967年,才发现第一颗脉冲星,从而间接证明了中子星的存在。
  不过,那颗脉冲星的自转速度只有每秒0.75圈。(和普通天体相比依然非常快)
  余青松发现的这颗脉冲星显然是另外一颗。
  这也很正常,他使用的射电望远镜肯定不能和后世相比,因此就需要脉冲信号特别强烈,否则都检测不到。
  在后世,天文学家发现的自转最快的脉冲星,速度甚至达到了每秒1000圈!
  简直骇人。
  其发射的脉冲信号横贯数个星系,宛如星际间的信号塔。
  这就是脉冲星的恐怖之处。
  此刻,众人看余青松的眼神都变了。
  天文学领域,谁发现谁命名,这几乎是不成文的规定。
  余青松如此年轻,竟然已经命名了一种天体,而且还是如此罕见和重要的脉冲星!
  “天文学领域的一颗超新星冉冉升起了!”
  “今天之后,余青松的大名将响彻学界!”
  大家忽然想到,对方貌似还有另外一个成果没分享呢。
  余青松面色波澜不惊。
  发现脉冲星确实是一件大事,但远远达不到他对自己的要求。
  有哈勃、史瓦西等人的成果在前,他很清楚自己离顶级层次还有一点距离。
  他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于是,他接着说道:
  “我的第二个研究成果,是关于暴涨模型。”
  “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可以影响空间的曲率。”
  “有物质的地方,空间就会发生弯曲,曲率不为零。”
  “但这是小尺度上的情况。”
  “如果把宇宙看成是一个整体,它的曲率又该是什么呢?”
  “有三种情况:正值,零,负值。”
  “若宇宙的曲率为正值,则表明宇宙的空间形状是一个球形。”
  “若宇宙的曲率为负值,则表明宇宙的空间形状是一个马鞍形。”
  “若宇宙的曲率为零,则表明宇宙就是一个平坦的平面。”
  “我相信大家应该都会认为,宇宙的曲率要么是正要么是负,绝对不可能是零。”
  “因为宇宙曲率为零是一种亚平衡状态,这样的宇宙非常脆弱。”
  “可能多一个原子或者少一个原子,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然而,经过大量观测后,我发现宇宙的曲率非常接近于零。”
  “这表面我们所处宇宙的形状很可能是平坦的!”
  “至少可观测宇宙范围内是这样!”
  “暴涨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不管宇宙一开始的曲率是正还是负,暴涨结束后,空间被拉伸扩大10^50倍。”
  “所以,空间经过急剧的拉伸后,自然就变平坦了。”
  “就好像一团毛巾,突然被铺展开。”
  嘶!
  会场顿时响起轻微的惊呼声。
  之所以轻微,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看懂余青松的研究内容。
  这已经不是纯粹的天文学观察了,而是包含了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计算。
  大部分天文学家的数学水平只有本科生级别,平常连微积分都用不到。
  余青松的第二个成果显然超出众人的意料。
  “天啊!”
  “他这是证明了暴涨理论?”
  如果说发现脉冲星有幸运的因素,不足以证明余青松的实力。
  毕竟谁看到如此古怪的电磁信号都会重视。
  那么通过研究宇宙空间平坦性问题,从而变相证明暴涨理论的正确性,这绝对是硬实力的最佳体现。
  接着,在李奇维、海耳等大佬的确认下,余青松的计算结果得到承认!
  他找到了证明暴涨的又一证据!
  众人再次震撼!
  余青松的两大成果绝对都是重磅级的。
  难以想象,这竟然是一个还未毕业的天文学博士所能完成的。
  尤其这个博士还是华夏人。
  此刻,所有人对华夏的印象彻底改观。
  布鲁斯教授绝对不是一个意外。
  华夏的底蕴超乎想象!
  余青松心潮澎湃,他看向了李教授的眼睛。
  仿佛在告诉他:
  “只有实力才能赢得尊重!”
  “你要做的,就是成为最强!”
  余青松心中呐喊道:
  “教授,我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