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87章 布鲁斯教授心善!再度投资!曼哈顿
  第687章 布鲁斯教授心善!再度投资!曼哈顿计划的天才们!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简称伯克利。
  这座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学,在后世那可是赫赫威名,是全球最顶级的大学之一。
  其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等领域,成果斐然。
  虽然它名字中带有“分校”二字,但那是历史遗留问题,其本身是独立的一所大学。
  但是现在,学校只在化学领域颇有名气。
  因为现任化学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路易斯教授,乃是化学热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了著名的“共价理论”,大名鼎鼎的“路易斯结构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真实历史上,他一共获得了41次化学诺奖提名。
  可惜,就是没有获奖。
  但这并不影响路易斯在化学界的地位。
  他带的几个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化学界的大佬。
  尤里,35岁,博士毕业于伯克利,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副教授。
  他因发现“氘”获得1934年的化学诺奖。
  其在曼哈顿计划中负责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235。(当时美国同时实验三个方法,因为不知道哪个好)
  吉奥克,33岁,本博均毕业于伯克利,目前是学校的研究员。
  他因创造了无限接近0k的温度环境,从而获得1949年的化学诺奖。
  利比,20岁,目前是伯克利本科生。
  他因创造了放射性碳14测量年代的方法(被誉为【考古计时钟】),从而获得1960年的化学诺奖。
  参与曼哈顿计划,协助尤里分离铀235。
  西博格,16岁,暂未出场,本博均毕业于伯克利。
  他因在人造元素领域的卓越工作,和同事麦克米伦一起获得1951年的化学诺奖。
  他领导团队制造了94/95/96号元素。(93号元素是麦克米伦发现的)
  并且他还和同事吉奥索等人一起,制备出97/98/99/100/101/102号元素。
  其中97号元素【锫】,就是用伯克利的名字命名的。
  而吉奥索后面又带领团队,制造出103/104/105/106号元素。
  为了表彰西博格的成就,在吉奥索等人的建议下,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106号元素命名为【钅喜】。
  但那时西博格仍然在世,所以此举也打破了不能以健在人的姓名为化学元素命名的惯例。
  由此可见西博格在元素领域的超然地位。
  而吉奥索本人则因为参与发现了12种化学元素,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二人都参与了曼哈顿计划。
  当然,西博格尤为重要。
  他利用氘核轰击铀元素,成功获得94号元素钚-238。
  接着他又制备出钚-239,且惊讶地发现其和铀235有同样的裂变潜力。
  这可不得了。
  在当时,这些资料立刻就被被美国军方封存,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解密。
  这也是美国能够用钚制造【实验用原子弹】的基础。(之前解释过)
  所以在曼哈顿计划中,西博格负责钚的化学提取和纯化工作。
  战争结束后不久,他就成为了伯克利的校长,接着又成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主席。
  由此可见,未来的伯克利在化学领域是多么牛逼。
  当然,此时的伯克利还没有那么辉煌,大佬们都在成长当中。
  虽然化学上有路易斯扛把子,但是在物理学领域,那真是毫无存在感。
  既没有什么顶尖的物理大佬在此坐镇,该校也没有发表什么震撼性的文章。
  但是不久前,伯克利却迎来了一位年轻人。
  今年24岁的奥本海默,去年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核物理、光谱学、量子场论等等。
  他和导师玻恩共同提出了一种描述分子波函数的方法,引起学界重视。
  目前越来越多的理论物理学家,正尝试把量子场论应用在更复杂的物质系统中。
  奥本海默也成为物理学界的后起之秀,仅次于海森堡、泡利等绝世天才。
  玻恩非常看重这个美国来的年轻人,认为“他和费米同样优秀”。
  他邀请奥本海默就留在德国做研究。
  因为奥本海默的父亲本身就是德裔犹太人,早年带领全家移民美国,赶上好时机,通过奋斗,小有资产。
  (奥父去世时,给奥本海默留下了30万美元的遗产,所以没钱千万别学人家学物理。)
  然而,奥本海默婉拒了玻恩的邀请,还是选择回到美国。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直接聘为物理学教授。
  以此刻奥本海默的水平,要是放在欧洲,最多只能够到副教授的标准。
  但是在美国,要求可以放低一点。
  而且伯克利的知名度实在太低了,奥本海默这种天才愿意加入,对于学校而言是天大的幸事。
  不谈其本身的学术水平,仅仅奥本海默背后的人脉,也足以让学校投资了。
  伯克利校长斯普罗尔对奥本海默寄予厚望。
  他希望对方能像密立根教授提振加州理工那样,把伯克利打造为全美顶级理工高校。
  奥本海默年轻气盛,肯定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他当即就拍着胸脯保证:
  “我要让伯克利物理成为一个专属名词。”
  于是,他扎根这里,从事物理学研究,至今已经半年多了。
  这半年来,他为学校的物理学领域做了很多贡献。
  首先是个人成就方面。
  他在宇宙射线、量子场论、放射性等领域均发表了很不错的论文。
  这些论文虽然算不上最顶尖的论文,但在美国绝对属于第一梯队的研究成果了。
  学校对此非常满意。
  接着是人才培养方面。
  奥本海默亲自担任学校的理论物理学讲师,给本科生授课。
  他严谨细致的教学风格,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好评。
  此外,他还招收研究生。
  真实历史上,发现兰姆位移,推动量子电动力学发展的1955年物理诺奖得主兰姆,正是奥本海默的博士生。
  当然,此刻的兰姆才15岁,还没有出场。
  另外,还有被誉为“科学思想家”的玻姆,也是奥本海默的博士。
  最后是学科建设方面。
  他创立了“奥本海默理论物理学中心”,吸引世界各地的高水平学者。
  第一个收到邀请并前来的正是劳伦斯。
  奥本海默一眼就看中了劳伦斯的天赋,虽然对方暂时还没有什么重要成果,但他坚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
  劳伦斯来到伯克利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想建造一台回旋加速器。”
  核物理领域正在蓬勃发展,而回旋加速器则是最锋利的剑。
  于隐人工合成的43号元素【钅盘】,就是最好的证明。
  回旋加速器的时代已经来临!
  真实历史上,劳伦斯就是在加入伯克利后才起飞的。
  在这里,他发明了回旋加速器,首次人工制造43号元素。
  学校单独为他建造了辐射实验室,直接向校长汇报,这是和奥本海默同等的待遇。
  这个辐射实验室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前面说的西博格、麦克米伦等人,就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工作的。
  而麦克米伦就是劳伦斯的博士生。
  劳伦斯和他的学生们后来都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他负责用电磁法分离铀235。
  此刻,面对劳伦斯的恳求,奥本海默仅仅思考了三秒钟,就当场答应了。
  他一咬牙,说道:
  “钱我来想办法!”
  于是,他每天奔走在美国各地,到处去找投资。
  随着科学兴起,美国的那些大富豪们都开始投资一些有潜力的项目。
  他们成立了很多基金会。
  严格来说,这也是李奇维带起的一种风气。
  他的布鲁斯集团几乎成为全世界科技创业者们心中的圣地。
  只要你有好的创意,就不愁拿不到天使投资。
  奥本海默凭借其智慧和人脉,拉到了好几个赞助。
  但他的理论物理学中心毕竟才刚刚开始建成,伯克利本身也没啥名气。
  虽然二人都是参加物理奥赛的天才,但是随着各种奥赛兴起,奥赛的价值也开始贬值了。
  最重要的是,回旋加速器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设备,建造难度很大。
  因此,奥本海默能拉到的资金有限。
  到了最后,哪怕加上学校的赞助,还差了10万美元。
  最后,奥本海默带着劳伦斯,拿上自己的计划书,来到了布鲁斯集团。
  这个当前全世界最顶级的科技集团,能帮助所有人实现梦想。
  这也是他为何最后才来的原因,他想给自己留下一个希望。
  很快,布鲁斯集团的科学投资部门经理刘诗伟,亲自接见了奥本海默和劳伦斯二人。
  刘诗伟和徐寒冬一样,也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
  一开始,他也是山河小学的教师。
  但是随着不断发展,他在科技管理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于是,三年前,他便被派到美国布鲁斯集团担任投资经理。
  这绝对是一个核心岗位。
  在此锻炼几年后,刘诗伟的未来同样不可限量。
  此刻,详细听完二人的项目计划后,刘诗伟郑重地说道:
  “二位请稍等,你们的项目已经满足我司的特殊投资计划标准。”
  “我需要上报管理层。”
  哗!
  奥本海默顿时一惊!
  虽然不知道那个特殊投资计划是什么,但一听就逼格满满。
  他和劳伦斯相视一眼,觉得这趟稳了。
  这个所谓的特殊投资计划是李奇维定下的规矩。
  为的就是让布鲁斯集团能第一时间投资那些不被看好的人或者项目。
  毕竟李奇维一个人精力有限,科技领域又有那么多的创新发明,他不可能都亲自掌控。
  所以,他就把一些极其重要的基础科学和科技发明的大概想法整理出来。
  “凡是和这些有关的项目,必须上报最高层会议。”
  于是,就有了刚才那一幕。
  奥劳二人等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没有等到刘诗伟回来。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急躁。
  “这么大集团流程肯定很复杂。”
  就在二人低声交谈时。
  忽然,房间门被打开,刘诗伟笑着说道:
  “你们俩的运气可真好啊!”
  “我们董事长亲自评审了你们的项目。”
  “他通过电报发出指示,决定追加投资到50万美元!”
  哗!
  奥本海默和劳伦斯顿时瞪大了双眼。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当然知道布鲁斯集团的董事长是谁!
  “天啊!”
  “布鲁斯教授竟然投资我们50万美元!”
  “我们建造回旋加速器,和原子研究所就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啊。”
  “即便如此,他还是愿意投资。”
  这一刻,二人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之情。
  什么是真正的大佬,大佬之大,不在水平,而在胸怀!
  二人“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奥本海默真诚地说道:
  “请您代我向布鲁斯教授致谢!”
  “他的帮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刘诗伟笑着说道:
  “我见一面董事长可不容易。”
  “还是等他下次来美国,你们再亲自道谢吧。”
  奥本海默笑道:
  “到时候希望刘经理一定要通知我哈。”
  说罢,二人还留下了联系方式。
  能跟布鲁斯集团的投资经理打好关系,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刘诗伟同样很开心。
  因为这个项目,他还受到了董事长的表扬。
  在电报中,李奇维要求他多关注奥本海默,认为对方很有潜力。
  刘诗伟从不怀疑董事长的眼光,所以,他会亲自跟踪这个投资项目。
  李奇维之所以愿意投资50万美元,不是因为他善。
  一方面是因为奥本海默这个名字,趁着现在结个善缘总归是不亏的。
  另一方面,他要向美国释放善意,方便接下来不断从美国转移资金。
  真实历史上,劳伦斯在制造回旋加速器时,得到了洛克菲勒的100万美元投资。
  由此可见,钱对科研的重要性。
  有钱有人后,奥本海默和劳伦斯扛起伯克利的物理大梁,开始大干特干。
  奥本海默作为后来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那时他管理着一千多名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绝密研究。
  要知道,这些科学家可不是什么好管理的人,比如费曼这样的刺头,就喜欢钻狗洞进出实验室。
  但是奥本海默依然能服众。
  他在伯克利的这段创业经历,或许为他将来的领导力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