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高筑墙, 是多修建防御工事——陈胜什么也没修,以至于章邯打过来时几乎没有任何阻拦,直接就打到“都城”还轻松攻下。】
  【这点羽哥也没做到, 他压根不打守城战, 全是带兵出去莽, 输了就被一波送走。】
  【刘邦倒是做得很不错, 秦二压根都没有攻打巴蜀的想法, 因为巴蜀易守难攻到兵仙来了都不好打。】
  【其他“诸王”就不提了,一个赛一个的菜。】
  【诶,那秦二修了吗?】
  【她选择把别人的防御工事据为己有——武关、函谷关。】
  【函谷关就是趁着陈胜攻秦的时机换的人。】
  【秀啊。】
  张良心中一颤。
  秦二还真是什么都敢教!
  先前陈胜的起义在他看来还都是“小道”,果然陈胜起兵快败的也快。
  但这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
  已经完全能作为定鼎天下的倚仗!
  秦二就这么自信没人反她?
  直到看见“刘邦”“巴蜀”这两个词,张良后知后觉地想起他本该是刘邦的谋臣。
  所以……秦二没有攻打巴蜀?
  那刘邦为何要降秦?
  ………
  陈胜从沉默渐进到彻底不想说话。
  用后世的话说,他自闭了。
  他读的书太少, 这九字原则他完全没见过。
  但凡见过一次他也绝不会忘!
  若能得进咸阳, 他还是申请先去华夏书阁待几年吧。
  ——陈胜并不知道这九字本该在一千五百多年后才出现,是一名地位比他更低下的乞丐夺得天下的战略方针。
  ………
  项羽无言以对。
  以他的打法就是不能输。
  防御的兵法他就没好好学过。
  刘邦和萧何曹参猜想他们降秦的原因。
  巴蜀之地,若文有张良萧何曹参、武有周勃樊哙, 完全没必要降秦才是。
  只是怎么都商议不出结果。
  【不过“高筑墙”这点, 在秦二完成军功爵制改革之后就不好用了, 新城压根不修城墙,旧的城墙也不怎么维护。】
  【圣皇的自信——我不信在我治下会有百姓纠集造反攻打县城。】
  【秦二这个信性恶论的才不会信民心, 她信的是深入基层的警务。】
  【不修城墙主要是防止未来的内战里百姓被迫守城, 不造城墙就没有裹挟百姓的守城之战。】
  【但军队可以修自己的防御工事, 只是不能拉百姓下水。】
  【挑选易守难攻的据点、关键的隘口要以重兵把守,其实也是“高筑墙”的一种。】
  基层、警务?
  这两个词对于张良而言都很陌生。
  但他不得不在意。
  秦二这种“被害妄想症”极为严重的君王认为“基层警务”能阻止百姓造反, 必有其特殊之处。
  只是天幕对此略过不提,张良也无从推测。
  不造城墙……
  是为了黔首免于守城之战。
  却会导致郡县兵面对有心之人起兵谋反时,无险可守。
  也是,秦二都在《历史》中教导百姓如何造反了,又怎会在乎后世之君能否守成?
  “她所有政策最终都指向保护百姓,这一点从未变过”。
  张良不由得想起天幕之上的自己说过的话:
  “世间不会再有你这样的君王。”
  确实如此。
  ………
  不建城墙、疏于维护。
  嬴政清楚这么做的后果——
  频繁、甚至可以说是常见的朝代更迭,就与此事有关。
  但“军魂”之事他都保持沉默,这城墙之事他也不会多言。
  “何为基层警务?”嬴政询问的就只是这件事。
  只见秦二斟酌着回答:“是负责户籍管理、抓捕罪犯、巡逻治匪的官吏,同时负担戍卒防卫之责。”
  听着像是合戍卒与亭长为一体。
  但秦二以这种语气作答,必是有所隐瞒。
  一如她讲述军功爵制的改革时。
  嬴政没有细究。
  嬴云曼确实有所隐瞒。
  她合的不止是职责,还有人数啊。
  大秦以郡县制治理天下。
  为防止六国遗民或黔首造反,县有县兵、郡有郡兵。
  嬴云曼也是在接触政事之后,才知道大秦的粮食产量有多高——
  非战时,大秦常备的军队就近百万:
  咸阳的守军就有十万以上、郡县兵五六十万、边防军三四十万。
  虽说大秦在北方边境推行了屯田制,但河套平原的开发不够,不能自给自足。
  再加上修宫殿、修陵寝的刑徒与工匠——
  每年超百万人不参与农事,大秦却能正常运转,还在各地粮仓存储了大量粮食,足见粮食产量之高。
  当然,也是因为赋税极高。
  不过嬴云曼只知道粮仓内存粮很多,具体数额还不清楚。
  就连各地军队数量,也是她结合奏章内容和星火部的情报推导而出。
  祖龙准备放权,但还没有完全放权。
  但已知的这部分情报,就足以让嬴云曼对推行职业军士和基层警务充满信心。
  二者相加远不及百万之数。
  【广积粮,是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军粮的供应。】
  【秦二最强,不仅能供应秦军,还能额外养活四十万军。】
  【项羽占的地盘好,勉强饿不着,但也属于压榨百姓,“楚民”巴不得他早点输给秦二。】
  【刘邦这边,萧何搞民生也有一手,比秦二差但够用。】
  【陈胜……】
  【哈哈哈哈猜猜陈胜为什么急着攻打荥阳?】
  【因为他的军队快饿死了!】
  萧何并没有因天幕的夸奖而高兴。
  他自觉最擅长的就是治理民生。
  结果比准备效忠的君上差?
  那他去做什么?
  恍惚间萧何想起了天幕第一次提及他的话:
  “萧何!这个男人他真是自愿加班的!”
  他似乎有点理解“加班”是何含义了。
  能力不足,就只能勤以补拙。
  ………
  没有比楚民希望他输更能打击项羽的事情了。
  “我……不反就是。”
  明明早就放弃造反,但此刻也只有这么说才能缓解惆怅。
  他既不重视文臣,又不懂民生。
  此刻他才承认刘邦的胜算在他之上。
  【缓称王,就是在力量还不够的时候不要称王,以免成为众矢之的——这个好像不能怪陈胜。】
  【他是第一个造反的,称不称王都是众矢之的。】
  【这倒是,他也不懂民生没有组织管理,就是缓称王也发展不起来。】
  【项羽——算了,主打一个谁也不服,有称王的机会就把项梁立的楚怀王干掉,还封了一堆王出去。】
  熊心感觉脖子一凉。
  到底是谁在说项氏一族满门忠烈?
  项羽这能信???
  项梁心情无比复杂。
  他之前得知项羽自立为王时已经叹完气了。
  结果项羽居然还是先杀怀王再自立。
  ……项氏一族的名声算是彻底葬送了。
  【刘邦属于被封的,存在感原本不高,但他不该率先出现在武关,封不封王都被秦二盯上了。】
  【要不是张良看出武关诈降,沛县天团早就被秦二关门打狗。】
  【也是张良最先发现秦二不像是上郡扶持的傀儡帝王,劝着刘邦和韩王离开中原。】
  【可惜只有邦子哥听了,韩王成不听还被羽哥干掉了,一心相韩的小良子幻梦破碎,只得被迫相汉。】
  【问题不大,他还得被迫相秦。】
  【好笋。】
  【——项羽杀韩王成是被燎原二营挑拨离间,这事张良到死都不知情。】
  【秦二是真缺德啊!】
  【有没有可能,这种事情真的无知是福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惨一谋圣。】
  嬴云曼思考她干嘛要坑死韩王成这个她压根没听说过的人。
  关键点显然在张良身上。
  理论上她应该拆开刘邦和张良,这么做完全是反作用。
  总不能是张良看破武关诈降,她恼羞成怒反手弄死张良最想效忠的韩王吧?
  不可能。
  她不是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人。
  重点是不利己。
  那就只能是拆项羽和张良了,或者说拆楚汉,免得他们结盟。
  不过后来燎原军还得阻击刘邦,说明没拆成功。
  不愧是谋圣,被项羽破了复韩梦,还能咬着牙援楚。
  只是张良害她不能尽快处理沛县天团,导致刘邦逃进巴蜀耽误统一进程。
  难怪一年只能休五天。
  他应得的。
  ………
  张良:“……”
  他以为他已经足够了解秦二的缺德了。
  结果还是远远不够吗?
  若是“他”知道韩王成之死的真相,的确不可能再真心相秦。
  即便因韩地百姓被迫为相,他也有病死这条绝路能走。
  所以秦二必须瞒他。
  张良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
  “张良被秦二算计成这样?”
  刘邦不由得对这个未曾谋面的“谋臣”心生怜悯。
  他可没忘记张良一年病休五天,处理的事务比萧何多得多的后来。
  曹参感叹:“谋圣或是不精于算心。”
  能看出武关有诈、还能力劝刘邦离开中原,已足见张良的谋略。
  可惜秦二技高一筹。
  而被“挑拨离间”的项羽不断深呼吸。
  秦二这个小人!!!
  ………
  确认秦二将为圣皇,许多秦人都对她有着极高的崇敬。
  甚至到了天幕夸她就认可,天幕指责就无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