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第536章 补钙
  贺远去厨房给她装水,见她拿着衣服过来了,和她说:“小钰长太快了,我怀疑小钰缺钙,就去买了软骨症的鱼肝油给她吃,我们家喝汤的次数还是太少了,五天得喝两次骨头汤,我买了药材了,有百合,枸杞子,党参,给小钰补补。”
  陈清有些懊恼:“我没注意到。”
  “你天天看着她,感觉不到什么变化,但小钰六岁,已经快一米三了,算是长得很快的。”
  “那我以后多盯着点小钰。”陈清又说:“贺羽翔呢,他怎么样?”
  原著中贺羽翔最终之所以会失败,和他一副破败的身体有着巨大的关系。
  贺远:“贺羽翔身体挺好的,他只要不出意外,那副身子挺能造。”
  陈清眼神蓦地暗淡一瞬。
  贺远又说:“他长得高是比较正常的,我小时候就长得快,14岁还是15岁的时候就已经一米八了。”
  “那就好。”
  陈清安心了。
  贺远在她洗澡期间,又去书房跟贺羽翔叮嘱了一遍:“小钰缺钙,多买点吃的给小钰,不要零食,天天都得要肉和菜,你们之后上学了,带去学校的饭菜,也得要有肉,肉票我会给你,要是有人投诉太奢侈,我们也会解决,你尽管让小钰多吃点。”
  贺羽翔严肃点头:“我知道了。”
  小钰打开书房窗户,悄悄探出一颗小脑袋,问道:“小叔,我缺钙问题严重吗?”
  贺远摇头:“不严重,很多小孩都容易有缺钙的问题,我让你多吃点,只是希望你长得更好而已,其实缺钙本质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软骨症很多人都有,所以鱼肝油才会被普及,但实际上购买鱼肝油的人并不多。
  小钰似懂非懂:“那就好。”
  她回屋里呆着,就看到马姨姨整理衣服,问道:“姨姨,你知道缺钙吗?”
  “知道,你是不是缺钙?”马爱英看了眼她的膝盖。
  小钰抿唇,紧张的点点头:“严重吗?”
  马爱英笑道:“不严重,你放在农村很少有人管的小毛病。”
  “啊?”
  “缺钙需要补充营养,农村人没办法吃那么多东西的,你家里人是不是买东西给你补充营养了?”
  “嗯!”
  小钰重重点头。
  她小叔叔买了很多东西回来。
  马爱英笑道:“你看,这些都需要钱的,你家里人对你真不错。”
  她是彻底看明白了,小钰和贺羽翔纵容不是陈清和贺远亲生的,但没有任何差别。
  甚至比大部分亲生的还要好。
  小钰懵懂的眼睛里渐渐有了光亮,心满意足的跑出去跟小叔说,“小叔,你弯一下腰。”
  贺远依言弯腰。
  小钰踮起脚尖,附在小叔耳边悄声说,“小叔,我知道你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很爱你的。”
  贺远瞳孔微颤,心底一片柔软,笑着揉了揉她头发:“我知道了。”
  小钰笑容大大地绽开,软乎乎的脸颊肉鼓起来,笑容里是纯粹的快乐。
  她美滋滋回屋睡觉。
  贺远开心的临睡前还跟陈清分享。
  陈清才不甘心被比下去:“小钰经常对我说‘小姨我好爱你’。”
  贺远眼神幽怨。
  陈清哈哈大笑。
  心底止不住的得意!
  又有些隐隐的骄傲。
  小孩子模仿能力或许真的很强很强,她喜欢跟小钰说‘我好爱你啊’,小钰就会对爱她的人说爱。
  但贺羽翔好像没有学会一点……
  这家伙。
  陈清真服了。
  养那么久了。
  连句小姨都不喊。
  跟个锯嘴葫芦一样。
  完全贯彻大反派的闷骚傲娇范。
  陈清气得捶了贺远一拳。
  贺远莫名:“怎么了?”
  陈清理直气壮:“趁着你要去上班了,找机会揍一下。”
  贺远无力反驳,他只好去拉灯睡觉。
  翌日一早贺远就上班去了,小钰依依不舍,贺羽翔叮嘱道:“你那么大人了,应该会照顾好自己的吧?应该不会有人连吃饭也忘了吧?”
  “你不要跟你小姨学阴阳怪气。”贺远提醒。
  贺羽翔别过脸去,睫毛在鼻梁投下阴影,嘴角抿出个倔强的小括弧。
  他就要学!
  他都搞不懂小叔怎么回事。
  竟然不爱吃饭!
  有毛病!
  小叔真的有毛病!
  他明明做饭堪比大厨,结果是全家对美食最没有期待的那个人。
  陈清也吐槽:“跟我学阴阳怪气怎么了,总好过跟你学不爱吃饭。”
  小钰叉腰,气鼓鼓附和:“就是!”
  贺远被家里三个人批判,彻底败下阵来:“我会尽量记得。”
  “尽量?”
  陈清死亡微笑。
  贺远立即改口:“一定!”
  陈清哼了声:“最好是,你上班去吧,我也要去上班了。”
  “行,我先走了。”贺远坐车去上班。
  陈清和马爱英也去上班了。
  车间里,崭新的机器列队肃立,高速平缝机泛着冷峻的金属光泽。
  空气里混合着新布和机油的味道,但更浓的是一种无声的紧张。
  因为机器突然坏了。
  这是新产品,大家用起来都是小心翼翼的,怎么还坏了呢?
  陈清刚来就被通知了生产线停工,她来到车间中央,看她们因为几台机器坏了,导致一动不敢动,便开口道:“开工,别停。”
  瞬间,车间内哒哒哒的密集声浪响起。
  陈清的表情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专注。
  她知道,新机器的磨合期是必然的。
  果然,不到十分钟,不和谐的杂音出现了。
  一台机器慢了,又一台停了。
  一个年轻女工惊慌地站起来:“厂长,这……这线老是断!”
  另一个也喊道:“我的针卡住了。”
  “我这布总往下跑!”
  孙师傅看着手里一件因为断线而缝得歪歪扭扭的半成品,又气又心疼:“这料子多金贵,这么糟蹋可不行。”
  机修部门的人急忙跑过去,额头冒汗,拿着扳手这里拧拧,那里调调,嘴里念叨着‘参数’、‘张力’。
  但效果却微乎其微。
  女工们围着他,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信任。
  车间组长老马急得团团转:“这、这可咋办?新机器咋还不如老的听话。”
  魏建平也背着手来到车间,眉头微皱,轻飘飘来了句:“早知道申请咱们国家的东西就好了,早就习惯了,偏要特立独行,这一下停工,耽误多长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