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清妖 > 第217章 我跟老太爷一个段位?
  第216章 我跟老太爷一个段位?
  这顿酒喝的很愉快,打开心结重新认知自我的八十六获得大舅哥跟赵安的一致认可。
  当官不搞钱,当的屁官,何况这钱还是通过自己双手努力挣来的合法收入。
  虽说承包食堂也有走后门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之嫌,但比起直接贪污受贿肯定要强的多。
  起码在这个时代绝对称得上是自主创业的典范了。
  定下合作意向,也確定好合作框架和合作方式,剩下来就是合作细节。
  也就是这个食堂怎么开法,由谁管理,由谁负责財务,由谁负责採购。
  做生意从来不是赵安的主营业务,他经营的是人心和人脉,所以对於细节上的事向来都是放手不具体过问。
  石掌柜能当行长,自然也能当食堂经理,具体人事安排就由石掌柜全权负责。
  启动资金不用八十六出,由石掌柜和赵安各出三千两,过完年石掌柜专门抽空去江寧招募人员。
  抚台大人那边是以苏州府学为突破口搞新区大建设,“卖旧建新”没个半年时间他搞不定,因此赵安估计动到江寧这边起码得后年,所以没必要等抚台大人,自己先把借读的事在全省推一下,把嘴面前的肥肉吃进肚先。
  后面的扯皮官司让福崧跟和珅打去,他不掺和。
  反正你老校区也好,新校区也好,师生都要吃饭。
  只要学校不倒,食堂就不倒。
  主打一个稳健。
  “大哥,”
  未想在听完大哥和赵安的具体安排后,石氏却提出一个请求,就是食堂的人事这块她能不能包下来。
  不是说要当人事经理,而是想当招工的中介。
  而这工,不是別人,正是江寧满城的旗人妇女。
  “姐姐的意思是招募旗人女子替咱们干活?”
  赵安被惊住了,觉得石氏想法有点匪夷所思,旗人是什么人?
  那是拿铁桿庄稼喝茶遛鸟,不用从事任何工作,每月固定从有关部门领取一笔数额不菲工资的顽主啊!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寄生阶级,与国同休的寄生阶级。
  怎么听石氏意思,那旗人都穷的要让老婆闺女出来干活了?
  “赵大人把我们旗人想太好了,宗室和觉罗是有朝廷养著,吃喝不愁的,可咱八旗哪里都姓爱新觉罗?”
  说话的是石掌柜,旗人的情况他这个包衣奴才了解的多些。
  据他讲,旗人工资分“坐粮”和“行粮”两种,“坐粮”相当於底薪,“行粮”则相当於福利补贴,而这个福利只在出征时才有发放,没有仗打则旗人只拿基本底薪。
  除此之外,旗人每个季度还可以领取“季米”一次,相当於季度奖金。此外就是一些福利,比如“喜事给银十两,丧事给银二十两”。
  综合下来,一个普通旗人在不出征时每年的工资和福利最多九十两左右,大致跟一个知县的法定工资等同。
  赵安觉得这工资水平相当不错了,扬州这边因为富裕加水土好,农民一年能挣个二三十两,可其它贫穷地区农民一年只能挣个十几两,甚至还有二三两的,两相一对比,一个旗人一年工资就是贫农的十到二十倍左右,这么好的待遇到哪找去。
  而且旗人的工资是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拿的!
  一家五口计算的话,一年下来就是几百两,小康的不能再小康,怎么可能还要老婆闺女出来干活呢。
  石掌柜笑著摇了摇头:“赵大人有所不知,明面上旗人俸禄是挺高,但首先得是正式旗丁才能拿这么多。”
  什么意思呢?
  就是入关到现在,旗人的数量已经暴涨了几倍,但朝廷实际不需要这么多旗兵,所以大多数旗人男丁是选不上正兵马甲、步甲的,只能充当预备役性质的“余丁”,小孩子则叫养育兵。
  “余丁”一年只能拿十几两汉人所说的铁桿庄稼,妇人和养育兵拿的更少,且又生活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城市,所以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为了维持生计,不少余丁只能去从事被旗人鄙视的农、工、商等职业。
  只有王爷贝勒们才能瀟洒活著,啥都不用愁,每年朝廷光是给王公贵族的工资福利就有上千万两。
  赵安恍然大悟,难怪老太爷把几十万汉军八旗撵出去,这要不撵的话老太爷根本养不起啊。
  就这剩下的满蒙八旗还有几百万人口,就算统统按余丁发工资,一年都得几千万两,还不谈红带子、黄带子们。
  蛋糕就这么大,只能先尽著基本盘,如此必然导致八旗內部贫富差距过大。
  底层的旗人除了放下高贵的身段自谋出路,还能干什么?
  搁家有一顿没一顿的活著?
  旋即觉得不对,因为清廷为了保证八旗的军事能力,似乎不允许旗人从事任何职业。这个直到清朝晚期才彻底解禁,但那时离清朝灭亡也没多久了。
  “我给赵大人讲个故事,赵大人就明白了。”
  石掌柜端起小酒杯轻咂一口,说几年前有个正白旗的人原本在內务府当差,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赶了出来没了生计。
  “这人没办法,就骗人说自己和妻子是民人,也就是汉人,然后把自己跟妻子以十六两的价钱卖给正黄旗一户有钱人家当奴才。
  那家男主人好打人,动不动就打这两口子,结果这两口子被打的受不了就跑了,没过多久又被抓了回去。没办法,这人只好说出自己其实是旗人,嚇的那正黄旗的男主人赔了他一百两,这才把事给了了,要不然这人到都统衙门状告旗人买旗人为奴,正黄旗那家吃不了兜著走。”
  石掌柜说这种事虽然不多,但能出现说明什么?
  说明底层旗人日子真不好过,真要比较生活水平的话,说句难听点的,他们內务府的包衣要比下五旗那帮底层旗人快活多了。
  “京里那帮人再不好过还能有我们不好过?”
  许是酒意上头,八十六话也多了起来,说京营八旗比他们日子好过多了,起码还有祖上跑马圈地留下的旗田能供他们挥霍,而他们这些驻防八旗却啥也没有,只能领著死工资过日子。
  这要出征还好,起码有各种福利,立了功还有奖赏,但自打用兵大小金川后,江寧八旗就一直没有出动过,除了將领军官们日子过的去,下面那帮人穷的叮噹响。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反正我们江寧这边就有不少旗人偷偷出去打家劫舍,给外城的汉人打工的,还有把老婆闺女拉到秦淮河卖的,说是自个作践自个,可不这么做,这日子怎么过?”
  说到这,八十六冷哼一声,明显是对现状不满。
  这个现状既有他自己不得志,也有如今底层旗人日子艰难的因素。
  “我家邻居德松那个混球,没选上马甲,却在自家门后面掛块肉皮,每天早上出门就拿肉皮往嘴上抹一下,完了拎著鸟笼,哼著小曲儿就往外走,碰著人打招呼,说什么这肉啊吃著太腻歪了,得出来溜达溜达,消化消化.”
  这话是石氏说的,可能是觉得那个德松太好笑,石氏自个被自个说乐了。
  “.”
  赵安可是见了西洋景了,老太爷还没死呢,这大清的基本盘就墮落成这样了。
  不过印象中这江寧八旗好像在围剿灭白莲起义军时表现不佳,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直接被太平军给屠了个精光,从这两件事倒能看出江寧八旗真的已经腐朽不堪。
  也间接说明八十六两口子说的不假,这江寧的底层旗人已经开始自谋出路,为了生活无所不用其极。
  当一个军事化组织內成员开始为了生计奔波,还指望他卖命维持这个组织?
  套用后世话讲,一个月几百块,你卖什么命啊。
  “下面的旗人挺惨的,我就知道好多家婆娘偷偷在城外给人缝补衣裳,要是我这个佐领夫人出面招一些妇人到食堂干活,也无须给多少工钱,只与民人一样,那些妇人肯定乐意,男人们也不会说话。”
  石氏是很认真说这件事的,別的佐领她顾不上,但本佐领她还是想儘可能照顾些的。
  反正都是招人干活,招旗人跟招民人有什么区別。
  上面知道了又如何?
  你是给发钱还是给安排活干。
  要连这都管,你们怎么不去查查秦淮河边有多少旗人老姓女子在那陪汉人喝酒的。
  八十六挺支持妻子这个提议的,都是本佐领的人,知根知底的,用起来顺手,管理起来也方便,不怕闹什么妖蛾子。
  也算他这个佐领给下面人的“福利”,省得下面老是说他这个佐领没本事,不关心下面人。
  “我看可以。”
  石掌柜觉得可以的最大原因不是旗人妇女比汉人女子有多么能干,而是觉得食堂里的旗人多的话,那就更加没人敢打他们主意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赵安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地方的底层旗人包括他们的老婆孩子都悄悄替自己打工,那他这个发工资的是什么呢?
  老板?
  答案很明显,他就是老板。
  这不就跟老太爷一个段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