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北府江山 > 第241章 雨
  第241章 雨
  甲骑和甲士被击溃,其他燕军基本崩溃了。
  毛德祖和王仲德的骑兵直接朝后,直奔慕容绍的那面牙旗而去。
  但溃军太多,杀都杀不过来,迟滞了骑兵的速度,慕容绍所部皆是骑兵,见势不妙,掉头就跑,很多都是一人双马,追都追不上。
  “别管骑兵,抓步卒!”刘道规大吼。
  这种局面下抓骑兵不太现实,而这些一个个狂奔的燕军步卒,在刘道规眼中全是资源。
  乱世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土地,也不是钱粮,而是人口。
  有了人口,一个奴隶也能翻身成为皇帝。
  传令兵飞奔而去,追上毛德祖和王仲德。
  两支骑兵如同一张网,在北面铺开,网住了溃退的步卒。
  南面还在厮杀,那九百吴兴子弟在战船的协助下,竟然击溃了慕容宙的千余甲士,这些南方来的儿郎在战场上也是虎狼。
  矫捷剽悍,或跃或滚,杀的燕军甲士人头滚滚。
  那些试图逃跑的其他燕军,见这群人如此疯狂,直接跪在地上乞饶。
  “所有人都出去,尽量给我抓活的!”
  刘道规声音喊得再大也没用,如此纷乱的战场,到处都是狼奔豕突的燕军。
  胡人打起仗来不怎么样,逃命的速度却是一流,甚至有些黄头胡人,速度竟然追上骑兵……
  在北方想要活下来,逃命也是必备技能之一。
  羯赵、冉魏、前燕、氐秦、慕容垂,你方唱罢我登场,下面的胡人也是降来降去的。
  “他娘的,这些胡虏莫非生了三条腿,跑这么快?”刘遵眼看就要追上一员胡将,不料这人忽然扔下手中的步槊,脚下发力,野兔一般窜了出去。
  一边逃,一边剥掉盔甲,动作无比熟练。
  而刘遵身上披着重甲,还扛着大斧头,根本追不上。
  最主要的是刘道规的兵力太少,无法吞掉这么多人。
  “罢了,能抓多少是多少吧。”刘道规一屁股坐在一具马尸上。
  满地的兵器盔甲,足够吃饱了,而且胡人随军带着牛羊,虽然不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投降的胡人至少三四千之众,都是青壮劳力。
  西南面更是收获巨大,刘钟驱使战船封锁了燕军的后路,竟然俘虏了一支三百人的建制骑兵。
  “轰”的一声,天上一道惊雷。
  豆大的雨点竟然在这个时候落下。
  檀道济狂喜:“大雨一下,胡人便逃不远了,参军土水之命,果然有天助!”
  刘道规抬头望着天空,莫非冥冥之中,真有苍天庇佑?
  转眼之间,大雨倾盆而下,遮蔽天地。
  气温陡降,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心中却是一喜。
  这场大雨下来,大野泽必定泛滥,此泽原本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黄河泛滥区,两年前刘道规在此地击败了慕容宙,对那边的地形水土非常熟悉。
  骑兵根本过不去。
  而且很容易在雨中迷路,这年头的野外比战场更危险,随便一处小伤或者小病就能要了人的命。
  “全军休整,先清理战场,不必着急!”
  刘道规擦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心情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
  时来天地皆同力,一个人想要崛起,运气也不可或缺。
  “降,我等愿意归顺刘参军,只求活命!”
  一队燕军步骑去而复返,领头的十几人被毛德祖带到刘道规面前。
  刘道规笑道:“现在归顺是不是晚了?”
  “参军有所不知,我等本是晋人,羁留在北地,不得已而归降蛮夷。”
  “我呸——”刘遵一口唾沫吐他脸上。
  那人也不敢擦。
  刘道规拦下疯狗一样的刘遵,这群人明显是见雨太大,走不脱,方才转身回来投降,不过他们反应这么快,也算难得。
  “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全部贬为奴隶。”
  几人听到刘道规的话,反而神色轻松的拱手,“多谢参军!”
  估摸着,他们在北方日子也不太好过。
  慕容垂的燕国,除了鲜卑贵戚和豪帅,其他人跟奴隶差不了多少。
  这年头战败之后,还能活命就不错了。
  天上的乌云酝酿了几天,大雨下了足足一个多时辰。
  雨停之后,水雾却没消散。
  陆陆续续有多燕军回来投降,大部分都是晋人。
  “这不是……索虏的安远将军吗?”刘道规啃着干粮。
  两个虎贲将王晏按跪在地上。
  跟他的弟弟一样,是个杂胡,深眉高鼻,既有胡人特征,也有中原人的面相。
  挣扎了几下,忽然谄媚一笑:“岂敢、岂敢,实不相瞒,索虏的安远将军在下早就不想当了,之前都是误会,在下对参军仰慕已久,素知参军有恢复神州之志,河北地界,在下略有声望,愿助参军一臂之力,从此当牛做马!”
  刘道规愣了一下,本以为他会是条硬汉,没想到骨头这么软,“别,我还是喜欢足下方才在战场上桀骜不驯的样子。”
  “方才是方才,如今是如今,各尽其职,各为其主,参军欲得中原,少不得在下辅佐。”
  “不用了,推下去,斩。”刘道规挥挥手,懒得再跟他废话。
  之前给过他机会,他却置自己于死地。
  留他一命,将来必成祸患。
  胡人反复无常,这种教训实在太多了,一旦他有了再次背反的本钱和实力,一定会十倍百倍的还回来。
  “参军……听我一言……”王晏还在挣扎。
  身边的虎贲手中寒光一闪,一刀刺进他嘴中,叫声戛然而止。
  然后死狗一般被拖了下去。
  士卒都在营垒中休息,青壮和奴隶们则打扫战场,每一具尸体都没放过,连衣服都剥光了。
  仿佛蝗虫过境一般。
  半夜时分,大雨又下了起来,淅淅沥沥,将刘道规吵醒,前方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破城了!”
  接着几名斥候奔来,“禀参军,刘督护突袭瑕丘,斩杀慕舆腾!”
  “大善!”
  刘钟和吴兴子弟锐气正盛。
  营垒中的士卒都已惊醒,纷纷前来求战。
  檀道济道:“索虏激战一天,连夜逃奔,遇上大雨,定然走不远。”
  “去吧!”刘道规点头同意。
  营中一片欢呼,不等大雨停歇,便各自出营,追亡逐北。
  刘道规继续留在营垒中,等待消息。
  任丘拿下,便掌控了泗水上游的重要节点,水军从此地顺流而下,任城和高平根本守不住。
  当然,慕容宙若是负隅顽抗,还要再耽搁些时日。
  但大局已经改变不了了。
  燕国主力,都去对付北面拓跋珪,无暇顾及南面的几个小郡。
  燕国的心思也从来没有放在这里。
  迷迷糊糊睡了两个时辰,醒来时,日晒三竿,又是一个大晴天,好在昨日的两场暴雨,不那么酷热。
  到了黄昏,各军陆陆续续返回。
  押着大队小队的人马、辎重、牛羊,仿佛丰收的农人一般,一个个喜气洋洋。
  营垒之中人马为患,被水军一船一船的送去平阳城。
  从第三日开始,便不断有战马送回。
  毛德祖和王仲德已经追到了东平郡,捕获无数,只是依旧没有抓到慕容绍。
  到了第五日,该抓的俘虏基本都抓回来了,其他的要么葬身荒野,要么躲在哪个山沟里面。
  高珣初略统计,前后俘虏八千余众,获战马两千三百匹,马铠一百三十二领,铁甲五百九十七套,牛羊驼马牲畜略少,只有五千多头。
  燕军们本就缺粮,公的都早就被他们吃了,留下来都是母的,用来产崽。
  全都骨瘦嶙峋,没多少肉,刘道规也令人送回尼丘山的牧场养起来。
  瑕丘城几乎是座空城,粮食不到两千石,大部分都是老妇妇孺。
  不过只要拿下此地,刘道规的疆域就狠狠向西北面推进了百余里,可以凭借洙水和泗水抵御燕军,同时与鲁城形成犄角之势。
  鲁郡和兰陵都成了大后方,不再担心燕军南下劫掠。
  而瑕丘周围的有大片的良田,初步估计,至少五千顷。
  刘道规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拓展,南面的任城和高平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主要是区域太大,手上的人口不足,拿下来也很难长久的占据。
  不过有枣无枣,先打两杆再说。
  休整了两日,刘道规率大军顺泗水而下,直扑瑕丘。
  这一场大战中,平幼所部伤亡最小,发现形势不妙,第一个从西北面退出战场,返回任城。
  说是一个郡,其实只有任城、亢父二县,东汉曹魏时为任城国,永嘉年间,废任城国为任城郡。
  正因为小,反而更好防御,能够集中资源和兵力。
  北方大地上,一座坞堡动辄能抵御万余胡人的进攻,原因便在于此。
  关键现在手上没什么攻城器械。
  靠人命去堆,太不划算了。
  平幼也不是什么善茬,流民帅出身,最擅长防守,早早便坚壁清野,放弃亢父县,将兵力集中在任城,跟南面的高平一样,修建了大量的工事。
  檀道济提议道:“不如劝降此人!”
  两年前与慕容隆鏖战泗水,檀道济还没过来,不知道刘黑罴和一众亲信死在他手上。
  “此人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绝不会投降于我!”
  “可打造攻城器械。”高珣凑了上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