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 第63章 小将吴三桂
  第63章 小将吴三桂
  云滇,昆明。
  滇中早在十三年前大西军平定全省后,过上了一段太平日子。
  大明和代清也没在昆明大战。
  是以昆明城中一直算的上安宁。
  只是吴三桂军中的将士圈地,讹诈富人,搞得有些民怨。
  但未涉及平头百姓,在吴三桂将云滇作为自己封地施政下,勉强算得上祥和。
  然而。
  随着晋王和皇上攻克东吁王都,征服洪沙瓦底的消息传来。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非但没有亡,反而在异国安稳下来。
  昆明城中的祥和顿时被打破。
  平西王征粮开始强取豪夺,东虏人也撕掉伪善的面具,开始行凶作恶。
  而听到晋王已经在边关屯兵,准备反攻,收复失地。
  城中更是开始有兵将巡逻,执行宵禁,抓捕贼探。
  而其中一座府邸里。
  最被代清吴三桂警惕的“宵小们”齐坐一堂。
  多是永历大西政权的旧臣,心怀大明。
  皆是因天子弃国,被逼无奈投清的朝堂重臣。
  东阁大学士张佐宸,吏部尚书龚彝,兵部尚书孙顺,兵部侍郎万年策等人。
  如果不是李定国在边关有进攻姿态,往常还有不少大西旧将来此聚会。
  如今他们不是被派往滇西,也因避嫌而未来。
  官职最高的张佐宸率先开口:“广国公也来投诚了。”
  “也是,他妻儿皆在平西伯手中,独留洪沙也没什么盼头?”
  龚彝冷哼一声:“皇上和晋王已经安稳无危,听闻太子也是英武雄主,大明中兴在即,他倒剃了发。”
  “甲申国变以来,亡国破家者何其之多,广国公贺九仪真不愧是流寇出身,只在意自己的小家。”
  张佐宸看了一眼龚彝头上的束发,知晓其在点他们这些剃发的永历旧臣。
  前年天子流亡洪沙,他们进退失据,无奈投了清。
  反倒是龚彝失望之余,想要回到老家退隐。
  等听到永历帝在洪沙后,又留在云滇,撺掇沅江府土司那嵩起兵抗清。
  可能是打出了团结价值,也可能是云滇地处中土边陲,族群繁杂,剃发令没有强制执行。
  龚彝也能皇而堂之的留着头发。
  在他们掩护下,进入昆明城中议事。
  张佐宸摇头:“事到如今,说这些作甚?”
  “龚尚书,西辽耶律大石毕其一生,也没回到中土。”
  “就算太子英武似二祖,天下大势已定,也难逆天而行啊。”
  “何况其中情况,谁知有几分是真的,兴许皇上和太子都已遇难,晋王找了个宗室子弟夸大其词呢。”
  抗清十七年,从不乏地方义军拥立朱明宗室子弟的,不少都说自己手上的朱家人像太祖。
  这时,坐在角落的刘玄初脸上闪过一抹异色,忽然开口:
  “广国公贺九仪前日抵达昆明,我昨日拜见了他。”
  “他说太子犹似二祖,远胜汉光武,金维新将其视作唐太宗。”
  “武能一个玉笏将晋王打吐血,文能吟诗折服晋王归顺。”
  刘玄初将朱慈煊的两首诗朗诵出来。
  堂中顿时惊异一片。
  这是嘉靖帝和二祖的加强版吧?
  真这么猛,咋不在云滇用出来。
  当然,他们也知为难太子了,那时太子才十五岁,李世民也要十七岁才开始冒头打仗。
  见众人还要追问洪沙诸事,刘玄初匆匆举手:
  “我本也想和广国公细谈,但平西伯突然派人送了五万两白银来,让广国公安家。”
  “我也只得避让回府。”
  张佐宸长叹一声:“平西伯待我们这些大明旧臣还是不薄。”
  龚彝阴阳怪气道:“当然不薄,投清的大臣都给了数千两,剃发的武将也视兵马寡众,分发数万两不等的安家费。”
  “逢年过节,还赏赐了贡物钱财。”
  “前不久过年,不是还给张阁老送了六百两白银吗?”
  张佐宸有些气愤:“龚和梅,你应该知道我是在说平西伯可能心怀大明,扯那些有的没的干嘛?”
  刘玄初匆忙出来缓和:“这是平西伯从辽东带来的习性,无论远近,一视同仁的笼络军队人心。”
  “经常在王府中招待各镇大将,不时还会发放酒食给下面的士卒。”
  “清廷给他拨款的三百多万军饷,他直接就将一百万两发给军中将士。”
  “就连刚从京城来的云滇巡抚,他见面便送了两万两。”
  刘玄初指了指自己:“好比我,我跟随蜀王刘文秀收复川蜀失利,被平西伯俘虏,那时就用我。”
  “让我卖身给他,赠了我三千两。”
  “等到前些日,大明在洪沙立足,平西伯召集军中谋臣商议对策,又想重用我。”
  “以致让吴国贵拿着卖身契和五千两白银,想我给平西伯办事。”
  “熟知我已经卖过一次了。”
  一时众人无言。
  忽略忠义,吴三桂待他们真的不薄,十分大方。
  津贴待遇远比永历朝给的多。
  以致大西旧军已经甘愿为其做事了。
  那些大头兵,银子给足。
  别说旧主了。
  就算代清皇帝也敢干。
  龚彝也正色道:“张阁老,你我都知道平西伯挥金养士,是安禄山。”
  “可如今大明仍在,外患不除,安禄山仍得重用,便不会反。”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平西伯身上了。”
  “太子真如广国公所言,是唐太宗一样的明主,我们就该去辅佐他,再造大明。”
  刘玄初犹豫道:“听广国公说,淮国公马宝出使洪沙时,见太子行事,便再次反正了。”
  张佐宸迎着龚彝炯炯有神的目光,一时犹豫:“我们在这里,当然全是心怀大明。”
  “可我们身处昆明,如何跨越千里,去往洪沙瓦底。”
  “龚尚书,你来时说雷阁老欲要去往滇南,汇合准备收复彼处的黔国公沐天波。”
  “但我们连滇南也难以去啊。”
  他们都是永历朝的尚书侍郎阁臣,但他们头上还有宰相首辅。
  雷跃龙,是万历朝进士,与魏忠贤不对付,得崇祯重用。
  瞿式耜一批永历朝初期的万历老人殉国去世后,他已经是唯一的万历进士了。
  18岁的进士如今也是近六旬的老人。
  和胡璇等朝臣一直在中缅边境徘徊,等候天子晋王的消息。
  只是平西伯吴三桂在得到莽白的书信,派兵去往边关,他们才退回滇中,雷跃龙的老家。
  龚彝开口:“我也得到扶阁老的书信了,他将从贵黔去往洪沙瓦底。”
  扶纲,大明次辅。
  永历弃国后,首辅躲进山中,次辅退隐家乡,剩下的大臣不是投清,便是隐居起来。
  龚彝环顾凝神思索的众多同僚。
  “这些日子来,地方土司不断呈献来诸葛武侯遗物,言其要反,吴三桂不得不提前出兵。”
  “他离开昆明之后,我们就有机会去往滇南乃至洪沙瓦底了。”
  良久,张佐宸微微颔首:“做了一辈子的明臣,还是习惯像你龚和梅一样留着头发。”
  其余人也纷纷应声。
  答应等昆明空虚,他们就先后出发。
  刘玄初出声道:“我在军中,不便无故离职,我尽量留在昆明。”
  “为几位大人安排好通关文牒,暗中传信,告知晋王太子,代清固伦这边的情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