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早安大明 > 第712章 长兄如父
  第712章 长兄如父
  京师。
  新安巷。
  自从蒋庆之领军出征后,每日凌晨就少了那一嗓子吆喝,巷子里的老人们为此觉得颇不习惯。
  “少爷,起床啦!”
  几个孩子在巷子里学着孙重楼叫嚷。
  黄锦带着几个内侍宫女进来,孩子们定定的看着他,身后家人在喊,“回家来!”
  那是宫中的贵人,得罪不起。
  黄锦止步看着这几个孩子,突然想到了家人。
  他微笑招手,一个孩子犹豫了一下,缓缓走过来。
  黄锦摸出一个精致的袋子,拿出几颗果,“给。”
  孩子摇头,让黄锦想到了侄儿,他把果放在孩子手中,直起腰,前方就是伯府,富城出来相迎。
  黄锦摸摸孩子的头顶,走过去问道:“如何?”
  富城说道:“御医说娘子身子骨不错,不过这是第一胎,什么骨缝没打开,难说。”
  “御医都是如此,有十分把握的只会说五分。五分把握能让你觉着这是不治之症。”黄锦笑道。
  “是啊!侍候贵人总是要小心些。”这一点富城也知晓。
  “长威伯可有书信?”黄锦问道。
  “有过。”富城说道。
  二人进去,黄锦径直去了后院。
  到了后院,就见李恬挺着个大肚子,被人搀扶着在院子里散步。
  因蒋庆之家中无人,故而常氏不时来探视女儿,此刻她在边上唠叨:“让你歇着你偏不听,还说什么要做事才好。这堂堂伯府难道还缺人不成?我看你就是死心眼。”
  李恬的脸有些浮肿,她摸了摸小腹,“夫君说了,除非身子不适,否则临产前莫要呆坐不动,更忌讳久卧不起。”
  “这是哪门子道理?”常氏说道:“妇人家的事儿,难道女婿也知晓?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
  “这话……好似有些道理!”
  常氏缓缓回头,就见屋檐下站着的御医若有所思。
  “动则血脉通畅。呆坐不动,久卧不起,血脉凝滞,生产必然艰难……”御医突然拊掌笑道:“是了,宫中嫔妃娇贵,临产前那些人担心出事,便力阻不可妄动。便是如此。长威伯竟然连这个都懂,果真是……令人意外呐!”
  常氏:“……”
  “黄太监。”黄烟儿见黄锦进来,赶紧行礼。
  “陛下令咱来看看。”黄锦颔首,见李恬准备蹲身,赶紧喊道:“别,站好站好。”
  黄锦代表着皇帝,女子见到他蹲身行礼是必须的。但此刻这位嘉靖帝跟前的红人却苦笑道:“若是弄出个好歹来,陛下能活剥了咱。县主千万别。”
  李恬微微蹲身,算是全礼了。
  “陛下在宫中占卜得了个大吉,让咱来告诉县主,一切安心。”
  常氏惊讶,“陛下占卜?”
  黄锦点头,常氏心中震惊,心想嘉靖帝竟然为臣子占卜……为何没听家中夫君提及过?
  黄锦何等眼力见,一看她神色就知晓在想些什么,他呵呵一笑,“这是陛下今年第一次占卜。”
  什么为臣子占卜,别做梦了。
  也就是长威伯!
  懂?
  也就是你女婿!
  才让陛下破例。
  女婿果然是……非常人呐!
  常氏低声道:“女儿哎!这女婿……真是要得。赶紧生个儿子,把位置坐稳了。”
  无子出妻,天经地义,就算是帝王也无话可说。
  李焕对此嗤之以鼻,可有次常氏去他的书房,见到一本差点被翻烂的儒家经典,仔细看去,不少字的下面都被打了墨点。
  什么玄,什么贤、翼……都是男娃的名字。
  男人啊!
  果然都是嘴上强者……常氏心中好笑。
  她扶着女儿,轻声道:“男儿在前方厮杀,女人该做的便是让他无后顾之忧。若是有暇,便为他祈祷吧!”
  黄锦在交代御医。
  “……但凡有事儿无法解决,马上令人进宫禀告。差了什么,陛下说了,但凡宫中有的只管去拿。记住,母子平安!”
  御医点头,颇为自信。
  “陛下对长威伯的情义你怕是不知晓。”黄锦盯着御医,“情义之外……下面的话是咱的意思,大将领军为国征战,为此轻生死。陛下能做的就是赏罚分明之外,为他看护家人。明白吗?母子平安!”
  ——但凡母子中谁出了岔子,你就可以自行了断了。
  御医哆嗦了一下,“黄太监,这……要不换个人?”
  “晚了!”黄锦知晓这厮怕了,这也是他的目的,“记住,平安就是大功。”
  黄锦随即告辞,没走出后院,就听御医喊道:“把产房再看看,伯爷说的什么消毒……再来一遍。谁特娘的偷懒,老夫定要饱以老拳!”
  自从李恬进入待产期后,太医院就指派了这位御医来新安巷坐镇。
  随后隔三差五,不是道爷派人来探视,便是卢靖妃那边令人来查探。
  ……
  “朝中不少人颇有微词,说宫中对长威伯太厚,相形之下,严嵩父子那里就差了许多。”
  陈燕最近打探到了不少消息,正在和卢靖妃说。
  卢靖妃手中在做针线,看模样竟然是个肚兜,她淡淡的道:“那些蠢货,让他们去……上次老四如何说的?让他们羡慕……”“羡慕嫉妒恨。”
  “是了,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
  卢靖妃看看肚兜,问道:“你觉着这个双鱼绣的如何?”
  陈燕看了看,“颜色鲜亮,看着就喜气。”
  “那就好。”
  陈燕问道:“娘娘这是为谁做的?”
  景王还未大婚,至于孩子……那得是多久是事儿。此刻就为那没影的孩子做肚兜,早了点吧!
  “新安巷!”
  陈燕:“……”
  ……
  “华亭县主看着气色不错,娘家那边也来了人。御医说华亭县主身子骨健壮,这一胎若是不出岔子,定然无恙。”
  黄锦回来复命。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嘉靖帝盘坐在蒲团上,手中拿着一卷经书,清瘦的脸颊上多了些轻松之意,“如此就好。”
  “陛下。”有人禀告,“严寺卿等人求见。”
  严嵩走后,直庐当下是严世蕃和朱希忠等人联手执政的格局,但严世蕃独揽大权,只是把一些小事儿丢给朱希忠等人处置。
  朱希忠走在第一位,第二位是严世蕃,第三是徐阶,第四是崔元。
  哪怕是严嵩随军出征,严世蕃依旧把徐阶牢牢的按住,让他无法一窥票拟大权。
  但徐阶看着却依旧从容,平静的仿佛是个勘破名利欲望的老僧。
  嘉靖帝的目光从徐阶那里移到了严世蕃,“何事?”
  徐阶是次辅,严嵩不在,按理该是他来禀告。
  但嘉靖帝却问了严世蕃。
  这便是一种姿态。
  徐阶的眉心跳了一下。
  谁掌握实权他可以暂时不在乎,但他在乎的是嘉靖帝的态度。
  这个态度有令他些意外,徐阶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之意。
  “陛下,大同那边有人上了奏疏,说长威伯独断专行,对……”严世蕃看了嘉靖帝一眼,“对严首辅的告诫置若罔闻,擅自出兵。”
  赵文华不在,通政使司那边就少了一个耳目。赵文华留下的心腹这阵子频繁往来于直庐和通政使司之间,稍微大些的事儿都要来请示严世蕃。
  得到这份奏疏后,严世蕃权衡了许久,他想压下,但一想到老父为了军功南下的艰辛,不免又生出了些别的念头。
  军功何来?
  严嵩不能厮杀,不能排兵布阵,唯有监督!
  用这份奏疏来体现严嵩的稳重,这便是尽职尽责,这便是军功!
  几番权衡利弊后,严世蕃决定把此事拿出来。
  朱希忠没想到这厮竟然拿这事儿来作伐,马上就为兄弟辩驳,“大将领军在外,临机决断便在刹那间,这请示那请示,这不许那不许,那何不如让严首辅亲自领军厮杀?”
  朱希忠的反击格外犀利,且不留颜面。
  严世蕃看了朱希忠一眼,他觉得自己只是提醒,顺带为自家老父站稳立场。
  你朱希忠的反应是不是太激烈了?
  朱希忠看着他,脸上带着微笑,但眼底却有冷意。
  你再来!
  有本事你再来!
  成国公一系多年传承下来的威势,这一刻在朱希忠身上展露的淋漓尽致。
  别特么欺负我兄弟!
  那么,看陛下的……严世蕃莞尔。
  嘉靖帝需要有人监督大军,更需要有人来掌握局势。
  这个人只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老元辅!
  嘉靖帝摩挲着玉锥,淡淡的道:“将在外!”
  呼!
  严世蕃仿佛被一股大风迎面吹过。
  他看了嘉靖帝一眼,帝王眼中都是冷漠。
  ——朕的表弟,朕信得过!
  “是。”严世蕃低头,崔岩旁观者清,觉得严世蕃这阵子独揽大权,有些膨胀了。
  人一旦膨胀就会忘形。
  历史上严世蕃就是太过忘形,明明逃过一劫,却在家乡为非作歹,肆无忌惮,最终把道爷最后的一点儿情义消磨没了,惹来杀身之祸。
  那本著名的小说……咳咳!就是什么梅,里面的主角西门大官人便是以严世蕃为原型。
  崔元觉得道爷这一巴掌打脸打的太狠,便想缓和气氛,笑道:“外面有人说,宫中对新安巷太厚,臣觉着……”
  道爷缓缓看着他,那目光冷冰冰的。
  “臣觉着……”崔元哆嗦了一下,“臣告退。”
  严世蕃等人走后,嘉靖帝走到殿外,看着几人的背影,眸色平静。
  “那是朕的表弟!”
  黄锦觉得崔元是自讨没趣,笑道:“那些人只想着君臣。”
  嘉靖帝淡淡的道:
  “长兄如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