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190章 前右宰相陆府!大雪文会!
  第190章 前右宰相陆府!大雪文会!
  顾知勉与李潘二人抱着一摞书卷踏进房门,但见《唐公文集》、《唐公兵法辑要》、《春闱密卷》、《押题宝典》等典籍堆迭如山,竟有数十册之巨。
  二人案前,唯有一盘冷硬的馒头静静躺着。
  “此番销着实多了!往后三月,怕是要与这馒头为伴了。”
  顾知勉摩挲着干瘪的钱囊,苦笑道,
  李潘却已迫不及待翻开《押题宝典》,眼中闪烁着灼热的光芒:“银钱不过身外之物。若能金榜题名,便是日日粗茶淡饭又何妨?”
  两人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抚掌称妙,虽清贫如洗,却自有一番苦中作乐的意趣。
  江行舟倚窗而立,望着这对寒窗苦读的同乡,唇角不觉扬起一抹会心的笑意。
  “江兄!”
  一辆雕饰华贵的韩府马车缓缓停在状元楼前,韩玉圭掀帘而下,步入一座厢房,正瞧见江行舟、顾知勉几人围坐案前,翻阅着一迭泛黄的文集。
  “韩兄?”
  江行舟抬眼,眸中闪过一丝讶色,“今日怎得闲来此?”
  韩玉圭之父曾任户部侍郎,自他入京后,便寄居于洛京亲族府上,已许久未曾露面。
  如今乍然相见,倒叫人颇觉意外。
  “再过几日便是大雪节气,”
  韩玉圭笑意温润,“陆府要办一场文会,就在陆鸣家的老宅,特来邀诸位同往。”
  江行舟指尖一顿,心中踌躇。
  洛京城内文会繁多,大多不过是附庸风雅,于他而言并无多少益处。
  只是陆鸣与他交情不浅,若贸然推辞,未免拂了同乡的情面……。
  韩玉圭微微倾身,压低嗓音道:“……兵部唐公,亦会赴会。”
  “唐公?”
  江行舟瞳孔微缩,手中书卷险些滑落,“陆家竟能请动他?”
  兵部尚书唐秀金乃朝中重臣,更是钦点的今科春闱主考。
  值此敏感时节,按理说这位部堂大人绝不会轻易露面,以免引来诽议。
  韩玉圭唇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江兄有所不知。陆家老太爷当年可是右宰相,是唐公的座师,这份香火情岂是寻常?
  如今唐公身为主考,自要避嫌,不会亲自出面筹备文会。
  可若是由陆家出面……就方便多了!”
  他指尖轻叩案几,压低声音道:“依我猜测,这场陆府文会,怕本就是唐公的授意。”
  韩玉圭以扇掩唇,轻声道:“江兄细想,今岁春闱应试举子逾万人之众。
  唐公若亲自设宴,纵使只邀百名举子赴宴,余者岂能心服?
  其他举子若不受邀请,难免会心生不满。指不定生出事端,指责舞弊。届时流言四起,反为不美。”
  他挥着羽扇,“但由陆府出面,以为陆老爷子贺寿为名,办上一场[大雪]文会,邀请百余名举子赴宴。
  就毫无问题了。
  陆老爷子请谁,可跟他唐公无关!
  而唐公为座师陆老贺寿来到陆府,天经地义,‘恰逢其会’,遇上我等进行大雪文会。
  纵有言官盯着,也挑不出错处。
  其他举子只能羡慕我等这番机缘,无法借故生事。”
  韩玉圭低声笑道。
  话音未落,两人相视一笑。
  “如此,那定然是要去了!”
  江行舟当即应承下来,指节在《唐公文集》上轻轻一叩,书页簌簌作响。
  这场陆府聚会,堪称是春闱之前,唯一私下接触未来“座师”的机会。
  这般机缘,他若是错过,只怕要抱憾三秋。
  甚至错失“会元”之位!
  韩玉圭余光扫过一旁,只见顾知勉与李潘二人目光灼灼,脸上写满艳羡,却又强自按捺。
  二人并不在文会邀请名单之列。
  他们二人心下也是了然——自家这般寻常寒门举子,若无贵人提携,纵有满腹才学,也难入洛京世家的眼。
  韩玉圭略一沉吟,忽而笑道:“顾兄、李兄若不嫌弃,不妨随江兄同往陆府。
  陆府宾客举子百余,多二位举子,想来也不会引人注目。”
  顾、李二人闻言,先是一怔,继而眼中迸出光彩。
  顾知勉双手微颤,深深一揖到底:“韩兄、江兄高义,没齿难忘!”
  “多谢二位兄台!”
  李潘更是激动得语不成声,只连连作揖。
  若非有江行舟、韩玉圭,他断然无法得这机会。
  能亲自参加陆府文会,聆听唐公训示,那可比苦读几百本《唐公文集》、《唐公密卷》好得多啊!
  过了些时日,大雪时节。
  洛京城已经雪絮飘飞,瓦上、枝头、街区,皆是银装素裹。
  腊月朔风卷着细雪,将洛京雕成一座玉砌的城池。
  江行舟、顾知勉、李潘一行踏着碎琼乱玉而来,陆府朱门前的石狮已覆了层素纱。
  此时。
  陆府正在为陆老爷子办寿。
  檐下寿灯在风雪中摇曳,将“福如东海”四个金字映得忽明忽暗。
  府内熙熙攘攘。
  府外,更有各色马车抵达,络绎不绝。
  “当真是宾客盈门!”
  顾知勉呵着白气,望着川流不息的青绸轿辇,“往来的不是蟾宫客,便是折桂人。”
  “这吴郡陆氏真是了不得,老太爷高寿,依然高朋满座!.
  这可是几十年前的右宰相府邸,早就失去权势多年。
  可到如今,依然有这般的声势。”
  李潘感叹,紧了紧单薄的袍。
  某辆鎏金马车驶过时,车帘微掀,露出半张敷粉的脸——正是洛京最炙手可热的士子。
  雪粒子簌簌落在韩玉圭的狐裘上,青婘执伞立于陆府鎏金匾额下,遮挡飘雪。
  他见三人身影自风雪中显现,当即迎上前去:“江兄,可算到了。”
  绕过九曲回廊,后园内暖阁生春。
  但见席间,近百余名举子齐聚一堂。
  暖阁内暗香浮动,百张席案泾渭分明。
  东首的五十席,皆是青衫磊落——此乃以大周十道解元俊杰,皆以锦绣文章折桂而来。
  巴蜀刘春抚琴未歇,指尖犹带峨眉雪;
  荆楚宋楚望执卷沉吟,一手执酒盏,袖中似藏屈子骚;
  关中秦文按剑而坐,剑气隐透太华霜。
  更有陇右李元奎、中原道曹瑾、蓟北章横、塞北吕蒙正、漠南王炜、岭南莫言卿——大周十道解元,尽聚于此。
  他们皆是受邀名单之列,其余人等也是极有才学名望。
  西侧五十席,则见金冠映烛,洛京权势子弟。
  某位紫袍公子李俊秀正把玩一枚和田玉,玉上“永宁王府”的篆印时隐时现;
  邻座玄衣少年崔浩漫不经心转着扳指,指间寒光竟是“清河崔氏”的徽记交相辉映。
  满座衣冠俱是灼灼目光,望向江行舟。
  至于他身后的顾知勉、李潘二人,则是无人问津。
  “江兄来了!”
  陆鸣欢喜的举盏而起。
  “江兄姗姗来迟,当罚三杯!”
  曹安大笑拍案,金樽映着琉璃灯,晃出满室光华。
  暖阁内烛影摇红,将众人晦暗难明的神色映照得愈发深邃。
  江行舟这三个字,自白马寺“儒释论道”一役后,便成了大周十道举子心中难以逾越的高峰。
  那场惊才绝艳的论辩,将他推上了十道解元之首的尊位。
  可是!
  这春闱会试的榜首之争,又岂止是金榜题名这般简单?
  在朝廷吏部的待选官阶排序第一!
  六部九卿大员的垂青,京官任职优先!
  这每一步,都是通往权力中枢的青云梯。
  而且若能连中三元,解元高中会元,殿试再中状元——那便是名载史册,成为千古佳话的“大三元及第”!
  必定令陛下垂青!
  御前那方“文魁天下”的匾额,三省六部那几把紫檀尚书官椅,乃至将来可能执掌的部院印信——这哪一样不是牵动着朝堂格局的乾坤?
  那可是涉及到整个家族利益,朝堂重大派系利益的划分。
  各派系早将算盘打得震天响,那些藏在贡院飞檐下的暗流,可比明面上的刀光剑影更为惊心动魄。
  但凡有一丝机会,谁也不会相让!
  “陆兄,曹兄!我且自罚三杯!”
  江行舟方一落座,便饮三杯。
  便听得西席处传来几声低语,如毒蛇吐信,阴冷刺耳。
  “哼!
  解元?
  不过虚名罢了!
  大周一品门阀,谁家没出过一二位解元?
  历朝历代,解元中会元者,百不存一!
  更遑论殿试状元,乃至‘三元及第’?”
  那崔氏玄衣少年指节轻叩鎏金酒樽,玉器相击,清脆中透着一丝讥诮。
  “崔兄,此言不虚。”
  紫袍公子冷笑一声,指尖轻点案几,如数家珍:“我曾翻阅《登科录》,历朝历代的解元之中,能中会元者,不过几十人,百中取一!
  而落榜的解元,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他微微一顿,眼中讥讽更甚:“至于‘三元及第’?纵观古今,不过寥寥十余人,每朝能出一二位,已是文运昌隆!”
  他轻蔑地扫了众位解元们一眼,语带挑衅:“我大周立朝至今,唯一一位‘大三元及第’者,唯有当今中书令——颍川陈氏,陈长卿大人!”
  大周圣朝设置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令陈长卿,执掌中书省!
  位列朝堂之巅,权倾朝野!
  而颍川陈氏,更是大周顶级门阀,能与之一较高下者,不过一个巴掌五指之数。
  此言一出,暖阁内气氛骤冷,众人目光闪烁,似有暗流涌动。
  他们眼中,都燃着炙热的火焰。
  谁能成为下一个颍川陈氏?!
  西席的洛京权贵子弟们斜倚锦榻,眼风轻飘飘扫过东席众举子,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讥诮。
  他们太明白这场春闱的规矩——
  整个朝堂被各方势力把持.春闱的进士名额,也大多都会落入各方势力集团的手中。
  寒门举子拼死争抢的,不过是从他们指缝里漏下的一成,残羹冷炙。
  至于会元之位?
  那不过是兵部尚书唐秀金,朱笔一勾之间。
  当然。
  东席这十位解元、数十位名动一方的各道才子,又何曾正眼看过西席士子?
  科举场上,九分才气,一分家世。
  那些倚仗祖荫的举子,怕是连《诸子圣典注释》都未必能能背全,也配谈金榜题名?
  “这会元之位,确实不易。”
  宋楚望轻转酒杯,目光掠过那玄衣少年时闪过一丝讥诮,不屑与之争辩。
  他转向江行舟,笑意里藏着试探:“不知江兄,可有意问鼎会元?”
  他的言外之意,这会元之争,终究是大周十道解元间的龙争虎斗,旁人岂有置喙之地?
  “文章本天成。”
  江行舟举杯一饮而尽,琥珀色的酒液映着他波澜不惊的眉眼,“江某只管写好春闱文章便是。
  至于名次但凭天意。”
  他放下空杯,唇角微扬,玉盏与檀木相触,发出清越声响。
  “天意?”
  关中道解元秦文冷笑一声,指尖摩挲着杯沿,“这会试的天意,怕是都系在唐尚书朱笔之上。
  就不知这位唐大学士.”
  他环视众人,意味深长道:“心中属意何方?”
  这,正是他们前来陆府参加大雪文会,为陆老爷子贺寿的目的。
  他们必须猜透唐公的心思!
  才有望,被点为甲等,乃至【会元】!
  秦文话音一落,陆府后园的暖阁内,气氛霎时陷入沉寂。
  鎏金兽炉吐出的沉香在空中结成云雾,却驱不散众人眉宇间的肃然。
  此番陆府大雪文会,虽邀请了一百余名才俊,然能入唐公青眼者,恐怕不过一二十人,
  会被他格外青睐和“关照”!
  有可能会被他朱笔圈注,提前进入“甲等”名录!
  甚至,有机会问鼎会元。
  其余的大多数举子的文章.只能等待会试的最严格的筛选,成为踌躇满志的陪衬罢了。
  能否考中,那就真成“天意”了——上万举子仅仅只录三百位进士,天知道自己能否被录中?!
  “诸位以为——”
  玄衣少年崔浩忽然指尖轻叩案几,声如碎玉,“唐公所看重,究竟为何?”
  紫袍公子闻言朗笑,袖中金线云纹随动作流转:“天下熙攘,不过名利二字。
  纵是庙堂诸公,又岂能免俗?”
  他屈指弹了弹琉璃盏,傲然道:“名望之事暂且不论,若论厚利——”
  唇角勾起一抹矜贵笑意,“我永宁王府的库房,倒还装得下唐公的‘雅好'。”
  “如此说来,”
  紫袍公子李俊秀环视众人,眉梢尽是志在必得,“这春闱甲等,总该有本世子一席之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