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05章 《请设铁路公股募资修路疏》
  第305章 《请设铁路公股募资修路疏》
  范宝贤第一个反应是苏泽疯了!
  从房山到京郊,百里的铁路,这需要多少铁?
  而作为执掌范氏的大商人,范宝贤更清楚,如此巨大的工程,材料说不定都不是最大的成本。
  沿途的土地征用要不要钱?
  人力成本要不要钱?
  范宽说道:
  “工部那边计算,这条铁路大概需要三万银元。”
  范宝贤直接傻了,一条百里的路需要三万银元,他说道:
  “苏翰林疯了吗?三万银元,铺在地上都能联接京师和房山了!”
  “陛下和工部能出这笔钱?”
  范宽说道:
  “所以苏翰林准备向民间募资。”
  “民间募资?那就是向百姓征税?苏翰林这么做不怕名声有损?就为了这么一条铁路?”
  朝廷为了工程征发劳役和加派也是正常,说老实话在京师附近摊派,三万银元也不是挤不出来,但是这么做不是将苏泽经营多年的名望全部耗尽?
  范宽摇头说道:
  “苏翰林说的募资,是要发行公股。”
  “公股?”
  范宽说道:
  “一百银元一股,合计发行300股,最少认购一股。”
  “购买公股的人,就可以自动加入到铁路董事局中,等铁路建成之后,享受铁路扣除运营后的利润。”
  “此外苏翰林准备上书朝廷,以顺天府商税做保,购入公股的每年可以得到年化半分的利息,如果铁路不盈利,就从顺天府的商税里出。”
  “五年后公股到期,就可以选择出售公股赎回本金,或者继续持有享受分红。”
  “公股可以不记名购买,持有人可以指定代理人加入董事会。”
  范宽一口气说完,这些都是苏泽亲自向三大报社寄来信上做的说明。
  听完之后,范宝贤开始思考起来。
  三万银元自然是一笔巨大的数字,但是一百银元一股就没什么。
  京师中,能拿出一百银元的人可远超三百这个数字。
  年化半分利息其实也不算低了,半分就是百分之五,范家票号的借贷业务,对同族商人的借款利息就是半分。
  当然,如今京师正常的贷款利息是三分,也就是百分之三十,而民案司规定的最高历史是四份,也就是百分之四十。
  和这些利息相比,半分算是范氏借给同宗做慈善了。
  但是帐也不能这么算。
  普通贷款的利息高,是因为放出去的风险也高。
  范家票号也只给熟人贷款,就这样每年也有大量的坏账。
  没办法,这年头商业就是这样,有的商队进入草原就消失了,你想要讨债都找不到人。
  而铁路公股这半分的利息,是顺天府用商税来担保的。
  当然,如果是普通官府作保,大家大概也不会相信,但如果是苏翰林的推动的,那这个兑付的机会就很大了。
  如果能稳定的结息,五年后再赎回本金,在商业上也不算是亏本。
  当然,作为族长,范宝贤也不能只算经济账。
  他看向范宽问道:
  “报纸上还没消息,这是苏翰林和报社通风了?”
  不愧是族长,范宽看到范宝贤的智商恢复高地了,说道:
  “苏翰林派遣门客徐文长,亲自来三家报社送了亲笔信,徐先生也做了铁路公股的说明,希望我们三家报社一同宣传铁路公股的事情。”
  果然。
  范宝贤已经有了决定,但是他还是先问范宽道:
  “仲立兄,你怎么看?”
  范宽非常坚决的说道:“买!应该买!”
  果然。
  范宽说道:
  “族长,三万银元,百元一股,总共才三百股。”
  “就算是从商业上看,这不是亏本的买卖。”
  范宝贤微微点头。
  如果在京师,一百银元还真不多。
  别说是那些大富大贵之家,就是中富之家,也是能凑出来的。
  范宽继续说道:
  “族长,我认为这公股最重要的倒不是利息的问题,而是这个董事的职位。”
  “董事?”
  范宽点头说道:
  “虽然苏翰林没有详细说明这个董事的作用,但是既然有了这个董事会,大家又是出钱方,那是不是也能享受一些权力?”
  范宝贤愣了一下,这是他没有想到的角度。
  现在也有商人合股的情况,但是这种生意一般都是同一个家族出钱,合股以后年底分钱。
  范家的票号,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股份公司。
  “可是铁路应该是工部造吧?董事会也不会造铁路啊。”
  范宽说道:
  “董事会肯定不会造铁路,但是铁路建造完毕还要运营。”
  “董事会既然出钱,是不是也能对运营发表意见?”
  范宝贤愣了一下。
  范宽又说道:
  “既然是董事会,这就是个会,族长,您说苏翰林牵头,京师中什么人会带头认购铁路公股?”
  范宝贤瞬间明白了范宽的意思。
  一百银元并不多,以苏泽在大明的权势,大明的权贵们随手认购一份给他点面子也是正常的。
  别的不说,那些勋贵手里可是有大把的银元。
  还有太子,苏泽是太子的老师,和武清伯一家关系也非常密切,太子难道不会帮他推销公股?
  此外苏泽和阁老们关系亲密,再怎么说,阁老们一百银元也能拿出来吧?
  范宽拿出他当年做山人时候的话术说道:
  “族长,这不是铁路公股,这是通往上层的路引啊!”
  范宝贤立刻站起来说道:
  “买!等发行后,我私人就买五股!”
  “家族那边我会想办法说服,以大同范氏名义购买!”
  ——
  苏泽正在起草奏疏。
  《请设铁路公股募资修路疏》
  苏泽首先写道:
  “臣伏见京畿之利,首在工矿。房山所出煤铁,乃筑城、冶器、营作之根本。”
  “然自房山至京郊,百里驿道崎岖,一车之货需骡马数乘,糜费人力、时日甚巨。长此以往,京畿百工用度昂贵,于国计民生深为不便。”
  “臣听闻,房山矿山中有铁路,以马骡曳引矿车于铁轨之上,可数倍其力,一畜载三车,所省转运之费何啻万千?”
  “臣咨议工部官员,可沿官道自房山至京郊铺设百里铁路,以济漕粮、煤铁之运。”
  “然此工浩巨,所费约以三万银元计。今工部岁用已定于河漕,库银实难分润;内帑天家亦虑创举未验,恐糜公帑。”
  “臣殚思极虑,唯效商贾分股合营之法,权变其道,募设铁路公股于民间。”
  苏泽又详细说明了发行股票的方法:
  “一、每股定额百元,募足三百股则路款备矣。二、岁给半分之息,以顺天府商税为质,由户部验封担保,本息无虞。三、五年为期:期至债主可依原值兑回股本,或转为路股永享余利。四、不记名发兑,利市流通,绅商民户皆可购持。五、立股主会稽核收支,所涉商民得与工部同察支用、分润其利。”
  “盖以此法,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还于民’之效。”
  “民出其财,非若加赋之苛;官成其利,可化钢铁之滞;商得其便,岁省转运之靡。”
  苏泽写完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请设铁路公股募资修路疏》送到内阁,张居正对发行铁路公股表示反对,认为公股发行会削弱户部权威。
  户部官员也对此表示反对,上疏:“发行公股,名为发债,实为加赋,此例不可开。
  但是皇帝却对公股募资建造铁路很有兴趣,通过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540。】
  等等,竟然通过了?
  但是苏泽却没有上疏。
  这么一想,还是户部的反对其实也有道理。
  苏泽是穿越者,他自然知道铁路的好处,也很清楚房山铁路是能收回投资的。
  但是自己知道,不代表别人就知道。
  苏泽想到前世的债务问题,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如果京师发债修造铁路成功,一些地方官府会不会也发债?
  这也不是苏泽多想,而本来就是这样的。
  大明官场,土木基建也是升迁的重要指标。
  大明官场就有一个升迁的快车道,九边的兵备道。
  这个职位是专门为地方官员升迁准备的,兵备道是军政一把抓的职位,九边兵备道上任以后,一般就会修造城墙营寨。
  修完以后,就能成为政绩,然后火速升迁。
  这也是大明九边重防却轻视练兵的原因。
  营寨城墙,这是实打实的政绩,但是练兵的政绩不好判断,而一旦作战失利,还会追究兵备道的责任。
  作为地方官员,会怎么选就理所当然了。
  以往大明的官员财政吃紧,没有折腾的机会,如果有了发债这条路,还不知道要怎么盲目建设呢。
  说不定内陆地区的城墙都要发债修起来。
  而且正如户部所反对的那样,公股在京师地区自然有富户认购,三百份铁路公股在京师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苏泽也害怕出现摊派,所以规定认购金额是一百银元起,主打就是一个不坑穷人。
  但如果其他官府发债,那就可能是强行摊派给百姓的加税。
  没办法,这片土地上的事情,总是这样。
  财政政策,素来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政绩优先的驱动下,几乎没办法抑制这种刷政绩的冲动。
  而以上还都是没算腐败的问题。
  苏泽决定夹着奏疏,先去拜访一下张居正。
  ——
  张府。
  今天张居正心情很好,年前内阁的事情也逐渐少了,他今日破天荒的提前回到家里。
  他又将长子张敬修召入书房,听他讲起在水师中发生的事情。
  张敬修随马尼拉使团返回京师,提督李超向皇帝覆命后,整个水师都得到皇帝的赏赐。
  同时隆庆皇帝恩准水师众人在京师过年,等年后再返回莱州。
  张敬修原本是住在外面的,张居正听到消息,将他召回了家中。
  原本张敬修正在和弟弟妹妹聊天,听到父亲召见,连忙赶往父亲的书房。
  就在张敬修向父亲讲述海上见闻的时候,门房突然通报,说是苏泽求见。
  张敬修知道苏泽来见张居正一定是谈正事,于是准备告退。
  但是张居正却说道:
  “你已经有了功名,今日为父见苏子霖,你就留在书房吧。”
  张敬修震惊的看着父亲。
  张居正事事喜欢亲力亲为,家中的幕僚也只能从事一些文书工作,书房是张府的禁地,就是他这个儿子未经许可也不能进入。
  就算是考上功名,父亲对自己也是不假颜色的。
  可这一次从海上回来,父亲的态度悄然发生变化。
  这次竟然让自己留下来听和苏泽的谈话。
  要知道,苏泽拜访肯定是谈论大事,张敬修又紧张起来,如果父亲询问自己的看法怎么办?
  “你去书房外,替为父迎接苏子霖。”
  苏泽再次来到张居正的书房,他突然见到一个和张居正有几分相似,却皮肤黝黑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穿着儒衫,却不像是读书人。
  “苏翰林,在下张敬修,父亲在书房等您。”
  原来是张居正的儿子啊。
  苏泽和张敬修见礼,他记得顺天府乡试风波,就是因为张敬修而起,不过那次事件后京师就没了他的消息。
  皮肤这么黑,是出海了?
  不过此时苏泽也没空关心张敬修,而是拿着奏疏来到张居正的书房。
  “见过张阁老。”
  张居正不喜欢俗礼,苏泽迅速说明来意:
  “张阁老,下官有一疏,想请您斧正。”
  在一旁的张敬修彻底震惊了。
  竟然有人这么和自己的父亲说话?
  而张居正也是习以为常,接过了苏泽递上的奏疏,直接就看了起来。
  张敬修想到自己每次和父亲说话都要小心翼翼,苏翰林这么随意的吗?
  张居正看完了奏疏,皱眉说道:
  “建造铁路的事情本官不懂,但是发行公股的事情还是欠妥当。”
  苏泽也说道:
  “下官正是觉得此事有风险,若是地方仿效公股之名搜刮民间,那苏某反而成了罪人了。”
  张居正满意点头说道:
  “子霖能想到这个,眼界果然了得,那你准备怎么改?”
  张居正又瞥了一眼长子,又说道:
  “子霖,不介意将奏疏给犬子看看吧。”
  “阁老请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