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61章 张居正的退让
  第361章 张居正的退让
  张敬修在给张居正的信中,说了水师学堂的几件事。
  其中一件就是炮术科的问题。
  张敬修向张居正抱怨,工部提供的火药质量越来越差,经常会出现火药哑火的情况。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水师学堂炮术科的教官,在向水师学堂新生演示火炮的时候,火药哑火后又突然引爆,差点將这位教官射成马蜂窝。
  这件事之后,张敬修严禁在学堂校內再进行火器实弹射击,又將靶场都迁到了蓬莱岛的海岸上。
  张敬修后来也组织教官,对火药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火药中的硝石品质不够。
  为此,张敬修也曾经向上级部门写信过,但是对方看他只是个小小的水师学堂教学长,也只是敷衍的回上几句,甚至有的衙门就是回个信表示自己收到,也就再无下文了。
  看完了儿子的信之后,张居正的心情也不太好。
  从抗倭战爭以来,火器是国之重器已经在文武官员之间已经达成了共识。
  而在几次大明水师的作战总结中,也都著重说明了火器在海上作战中的作用。
  所以武监和水师学堂都设立炮术科,专门操练使用火器。
  如此重要的火器,却在火药供应上出了问题,张居正自然为此心忧。
  等张居正看完,他本来想要將儿子的信拿回书房再好好看一遍,但看向身边眼巴巴等著读信的次子张嗣修,张居正最后还是將信递给次子。
  ——
  次日,张居正在去內阁之前,先来到了户部,找到了负责硝石的四川司主司蔡力行。
  这位四川司的主司也是户部的老资格了,在同僚之中口碑不错。
  可是张居正问了几个户部硝石统购的问题,这位蔡主司都一问三不知。
  看到张居正越来越阴沉的脸色,蔡主司又开始將责任扣在苏泽头上。
  “阁老,硝石问题根源还是苏翰林上疏废除贱籍,硝户逃亡,以至於朝廷的硝场无法正常生產,与我户部无干啊!”
  蔡力行这下说完,张居正的脸色更难看了。
  对於张居正这类实干的官员来说,做错事並不是什么大事。
  户部四川司的工作繁多,又不是专门盯著硝石,出点问题也是正常的。
  但是蔡力行这样將责任往外推,就让张居正很不高兴了。
  陪同在张居正身边的户部侍郎张守直是最了解张居正脾气的,他连忙说道:
  “闭嘴!取消贱籍是陛下御准、朝廷公议的结果!岂容尔等置喙!”
  听到张守直的斥责,蔡力行也知道自己犯了错,不该攻击苏泽,他连忙又说道:
  “阁老、侍郎!我户部只负责购买硝石,这硝石质量的问题,吾等也不懂啊。”
  这下子张居正反而平静下来,他也没有继续和蔡力行纠缠,直接放他离开。
  张守直满脸的羞愧。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阁老,是本官御下不严。”
  张居正摆手说道:
  “这非是张侍郎的过错,也並非蔡力行一人的问题。”
  张居正说道:
  “这些年来户部扩权,朝廷財源又大增,让户部官员对朝廷政务有了轻慢之心,这样的事情也绝非蔡力行一人。”
  “朝廷这么多公帑在他们手里过,谁都会有骄纵之气,硝石不过是四川司下的一个小盘子,怕是日常的工作蔡力行都不会过问。”
  张守直也低下头,阁老就是阁老,看问题的高度確实不同。
  但是张居正说的確实不错。
  户部的职责繁多,可说是整个大明所有经济活动无所不包。
  户部的十三清吏司,不仅仅要负责对应省份的財政工作,同时还需要兼管其他的专门工作。
  但是一个清吏司有多少人呢?
  主司,也就是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到九人。
  这就是一个职权极大的清吏司,正品官员的人数。
  四川清吏司是人数最少的,合计只有五名正品官员。
  当然,仅仅靠几个人,是无法维持一个清吏司的运转的。
  每一个清吏司下,还有人数眾多的吏员队伍,他们负责各种基础的工作。
  张居正说道:
  “但是有过还是要罚,蔡力行在户部任职多年了吧?將他调外任用吧。”
  张居正发话了,张守直自然应下。
  就这样,刚刚一个执掌大明四川財政的五品官员,前途命运就这么决定了。
  张居正又说道:“蔡力行的失职失责,也要向其他清吏司通报,各清吏司也要梳理自己的兼管事务,如果有哪些清吏司的职责过重,行文送到本阁老这里。”
  张守直明白,张居正这是动了梳理户部职权的心思了。
  一个部门运转久了,自然会有很多冗余的事项。
  张守直应了下来,张居正这才离开户部。
  等到张居正回到內阁,正好遇到通政使李一元带著奏疏过来。
  没过多久,首辅高拱开口道:“诸位阁老请看一下苏子霖这份奏疏。”
  听到苏子霖三个字,在场的阁臣都放下手里的公务。
  凡是苏泽的奏疏,阁老都要亲自审阅几次,这已经成了阁臣们的习惯。
  更何况这一次的奏疏,不仅仅有苏泽的签名,还有太子的签名。
  等看完之后,张居正对苏泽更满意了。
  上一次苏泽协商中提出了贡税折银,正好和张居正心中的財政改革不谋而合!
  一条鞭法並不是张居正的原创,折银徵税在大明已经在很多地区、很多税种上执行了很久了,財政官员几乎都知道。
  但是进行全面的税收改革,一直都是张居正的政治理想。
  当然,一条鞭法不仅仅有折银徵税这么一个主张。
  折银徵税,能方便钱粮统计,减少实物徵税的腐败,是一条鞭法的表现形式。
  但是一条鞭法最重要的主张,还是將徭役和杂税统一进税收中,减轻徭役对百姓的盘剥。
  这是张居正在年轻时候,游歷了很多地方后,最终形成的政治理想。
  对於普通百姓来说,税並不是最重的那座山。
  真正能让普通百姓破產的,实际上官府无休无止的徭役。
  有的地方官员为了政绩,无休无止的徵发徭役,普通百姓要应对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政绩工程,还要面对田租田税的压榨。
  当一户男丁被徵发徭役后,家中就失去了劳动力,而且以大明的徭役施工条件,若是役夫死伤也不会赔偿,但是一个家就垮了。
  江南富庶地区,很多中农都会钱僱人来替役。
  就是因为官府徭役压榨百姓,浪费了服役百姓的时间。
  但这也是官场强烈反对一条鞭法的原因。
  以大明的地方財政状况,如果地方官员要做成政绩,大兴徭役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而且有些徭役也不是地方政府要征的,比如工部准备修建的水利工程,最核心大部分自然由工匠完成,但是更多的体力劳动,还是需要徵发沿途的劳役。
  还有就是打仗的时候,也需要从后方徵发劳役来押送军粮。
  可以说,徭役是大明的隱形赋税,想要废除的阻力非常大。
  但是苏泽这一次废除实物贡税,倒是给了张居正一个启发。
  全面性的推广时机还不成熟,那可以一步步的开始,从一些容易改革的地方改起。
  这也是他要求张守直梳理户部职权的原因,他需要户部统计一下,哪些赋税制度可以先进行改革。
  而今天这份奏疏,也正中张居正的下怀。
  他刚刚因为长子来信,忧虑硝石问题,苏泽就提出了解决方案。
  张居正又看了一眼高拱。
  他日自己就算是掌权,苏子霖也必须要留下!
  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诸位有什么想法就说一下吧。”
  张居正正准备发言,水利和铁路大臣雷礼首先说道:
  “首辅,本官以为苏子霖此疏切中时弊,硝石关係到火器,乃是国之命脉,必须要严加管理。”
  “下官以为,应该在工部下设硝石榷卖局,將硝石榷卖交给工部管辖。”
  雷礼一说完,在场眾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张居正。
  榷卖,这两个字一听就是户部的职权范围。
  张居正在內阁中十分的强势,凡是和户部有关的事情都不容別人染指。
  如今雷礼提出要在工部设立榷卖局,这不是在打户部的脸吗?
  就连高拱这个首辅都看向张居正。
  在高拱看来,有雷礼跳出来和张居正打擂台,对於他这个首辅是一件好事。
  张居正这些日子,也不止一次拿著户部预算,卡著別的阁臣顺从他的意见了。
  虽然张居正也是就事论事,但是內阁的火药味道也越来越大。
  作为內阁首辅,高拱自然也不愿意张居正利用户部,影响所有的国政,那样谁才是首辅?
  张居正本能的想要反对。
  但是刚刚张开嘴,他又闭上了。
  如果不是今日去户部,见到了四川司的样子,张居正自然不介意给户部增加一项职权。
  但是今日所见,让张居正对户部的能力產生了怀疑。
  如果这个榷卖局交给户部,最后还是办不好呢?
  也正如蔡力行说的那样,户部官员又不懂硝石,人手又紧张,最后影响了硝石生產怎么办?
  所以这一次张居正没有发言。
  张居正不表態,其他阁臣自然赞同雷礼的意见。
  最后票擬的时候,张居正也在支持意见上签名。
  就连首辅高拱都十分的奇怪,张阁老今日改性子了?
  但是內阁达成一致意见,又是苏泽和太子的上疏,司礼监自然也没有其他意见,隆庆皇帝果断批准了奏疏。
  ——
  【《请榷卖硝石疏》通过。】
  【工部下设的硝石专卖局成立,各地纷纷开设硝石工坊。】
  【正规化的硝石专卖制度,加强了商人投资硝石厂的热情,更多新技术被用在了硝石生產中,“窖土培硝法”、“洞穴培硝法”陆续出现。】
  【硝石提纯技术也取得进展,淋硝法获得改进,硝石纯度进一步提升。】
  【大明硝石的產量和质量都贏来了增长。】
  【但硝石专卖制度形成的利益团体,在日后发现南美洲硝石矿后,阻止南美硝石矿进口。】
  【国祚不变。】
  【威望值+200】
  【剩余威望:1260】
  果然,任何集团,在利益板结后,都会利用垄断地位来压制新的生產力。
  南美硝石矿,才是最方便的硝石来源。
  看来等点出远洋贸易的科技后,要让舰队前往南美採矿,到时候就可以可以废止硝石专卖了。
  ——
  九月末,太子在东宫为武清伯世子李文全送行。
  李文全即將前往莱州,带领倭银公司的商队前往倭国。
  这一次出航,李文全给船队满载了货物。
  房山的玻璃製品,畅销欧陆的红茶,各种廉价的铁製品,畅销草原的蔗酒,高档香皂。
  还有大明的传统特產,丝绸、布、瓷器。
  朝廷特许经营的硝石、淘汰鸟銃和佛郎机炮。
  甚至这一次李文全还带上了一批倭刀。
  以往倭刀都是倭国出口给大明的,但是在炼钢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后,大明的工匠发现製作倭刀其实很容易。
  高品质的钢材其实不需要太多的锻打,自然就能製造出好的武器。
  倭刀本身作为一种奢侈品,在大明也是有需求的,於是在京畿就有工匠开始仿製倭刀。
  明明是大明工匠的作品,却打上了倭刀的名义,竟然也能卖出高价。
  后来这件事发也很搞笑。
  一名买了“大明倭刀”的勛贵,向另外一名藏有真倭刀的勛贵炫耀。
  两人相约比刀,最后大明的钢刀竟然將真的倭刀给斩断了!
  这家藏有真倭刀的勛贵得知真相后不服气,直接举报到了巡捕营,这才將这家製作假倭刀的工坊给查封了。
  李文全得到消息后,找到这家工坊,让他们打造了200把倭刀。
  反正大明的钢材价格便宜,这批倭刀成本非常的低。
  就是卖不掉,那去倭国转一圈回来,那也是真倭刀了。
  当然,最好还是这批倭刀能出口成功。
  倭人卖大明倭刀这么多年,也该將这笔钱討回来了。
  小胖钧对这个每次回来,都会带来很多新奇故事的舅舅十分不舍,最后李文全约定会经常写信回来,小胖钧这才捨得分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