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1994:菜农逆袭 > 第159章 出事
  第159章 出事
  易龙把老吴要的一件芥兰送上了板车,刚好听到老吴的话,回头喊道:“我舅舅当爸爸了,他当然高兴咯。”
  “嗯?!”老吴原本还有些气的神色迅速变幻,疑惑惊讶的看着陈家志。
  “什么时候的事?”
  “就昨天下午。”
  “恭喜恭喜啊!”
  “多谢。”
  “恭喜什么呢?”谈话间,又有一人走了过来,是徐和,也是来拿芥兰的,得知了因由后也不免道了声喜。
  “难怪你说家里有事,确实离不开,是儿子还是女儿?”
  “儿子。”
  “恭喜~”
  “恭喜~”
  又连续多了几声恭喜,就连对面55号档口老板都过来凑了下热闹。
  要说重男轻女的地区,这年代的广东要排在很前列。
  于是乎,一晚上易龙便见识到了一个人的多幅面孔,既有不能再拿56号档口菜的失落,也有对舅舅的道喜恭贺,还有在外面拿到烂菜的气愤。
  每个前来的客户都少不了这三种情绪~
  卖完收工。
  “舅舅,你还没给表弟取名字呢?”
  “那是你外公的活。”
  “小名呢?”
  陈家志琢磨了一阵,前世也有小名,只是比较绕口,思索了一番,便以询问的口吻说道:“要不叫陈豇豆?”
  “太难听了,不行,我要回去和舅娘说,她肯定不会同意这个小名。”
  “还要不要收地笼了?”
  “要!”
  一说到地笼,易龙收摊的速度又变快了些。
  55号档口胡老板看到又空荡荡的56号档口,不由羡慕道:“这陈老板倒是好福气。”
  今天出市场时晚了不少,等到下地笼的水沟时,已经是四点过,黎明即将到来。
  许是因为放得久,这第一笼收获就让易龙连连惊呼。
  “喔~好多鱼,还有黄鳝!”
  “拿好筐,我要倒了。”
  陈家志一眼就看到了笼子里的大板鲫,也不由乐了起来。
  昨天做的鲫鱼汤被二姐嫌弃油脂多,高低得再试一次。
  鱼获被他倒了出来,除了大板鲫,还有不少小鲫鱼,一条黄鳝,几条泥鳅,五六只小龙虾。
  易龙问道:“舅舅,小龙虾还要不要?”
  陈家志想了想,家里还有一些,便说道:“留着吧。”
  “怎么吃啊?”
  “交给你一个任务,下午把虾尾巴壳给剥了,只要虾尾上的肉,虾头和钳子都不要,晚上我回来弄,虾尾裹了面粉,再稍微炸一下,吃起来贼香。”
  “要得。”易龙只是听了就有点嘴馋,“就是为什么要晚上?”
  “白天要去医院。”
  “要得嘛。”
  不管是小龙虾,还是基围虾,只要是需要剥壳的东西陈家志都嫌麻烦。
  但前世也没少弄小龙虾来吃,不管是在城,还是老家,小龙虾都挺泛滥,每年夏天都能搞不少。
  他小时候老爹也经常去弄,弄回来后,老娘就只要虾尾巴上那一点点肉,一点壳都没有,裹点面粉,再少用点油炸,好吃极了。
  就是处理起来麻烦,一桶小龙虾,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可能只有一小盘。
  其它做法,陈家志也会,但他觉得吃起来没意思。
  说着话,又到了第二个地笼,同样的收获满满。
  这年代的野生资源比不上80年代,但相对还是很丰富的。
  “舅舅,我端不起来,太重了!”
  陈家志回头一看,连着收完了五个地笼,菜筐居然铺了有近三分之一高。
  “我来,你拿地笼。”
  “好。”
  菜筐浮在水面上,陈家志接过来后,也用了老鼻子劲,才一把端出水面。
  顿时,筐底就开始漏水,筐里也有鱼在活蹦乱跳,有两条命大,直接崩了出去。
  陈家志找了个小坎,爬了上去,才端着筐回了车上,裤子都湿透了。
  黑夜已经不够黑,阻挡不住黎明的冲刺,两人快到菜场时,已能看见房子的形状。
  突然想着,老家的信也该到了许久了吧。
  还得给家里再报个喜。
  打电话让人带个消息就行,知道是孙子,再加上他写的信,老爹老娘自然会急了。
  回家换了衣服,陈家志又来到了坝子里。
  易龙去灶房拿了桶在分拣鱼虾,他便又去帮忙。
  过了一会儿,做好早饭的易定干也出来看了看,见两人又搞了这么多鱼虾回来,其中还有两三条大板鲫,不由一乐。
  “不错,不错,家志,小龙,先洗手来吃早饭吧,吃完饭再弄。”
  其他菜农也陆续起床,也看到了放在坝子边缘的水桶和瓷盆,纷纷上前去打量。
  陈家志和易龙端了碗哨子面坐在门口,不时和人搭话几句,易龙那嘴角都快翘天上去了,一碗肉沫哨子面被他吃成了山珍海味的感觉。
  吃了面,陈家志又回了屋,拿了白布,又拿出昨晚泡菜心芥兰种子的盆和桶,捞出来准备催芽。
  夏季高温高湿,催芽可减少种子腐烂风险,提高出苗率,冬季催芽则是为了缩短出苗时间。
  嫌麻烦也可以直接播。
  只是陈家志已经形成作息本能了,去卖菜前泡种子,回来后捞种子,久了不催芽就感觉心里不踏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种都做不好,收获要从何而来啊!
  做好催芽后,陈家志把打理鱼虾的活都一股脑的交给了易龙,才又赶紧去地里。
  三组菜工早都已上工。
  菜心、芥菜和芥兰都告一段落,只有2.3亩豇豆可摘,但后续的菜心苗也在快速成长很快就能接上。
  快速扫了一遍地里的情况,该做什么工作就都心里有数了。
  首先是打药,他没法盯着兑药,只能多强调了两次用量和方法。
  其次是没追肥的继续追肥。
  最后是趁菜少,把地里的杂活都追一下,比如说杂草、水沟清理、搭小拱棚……
  等他说完,敖德海才问道:“老板,丝瓜藤蔓要枯萎了,种子要不要收了?”
  “丝瓜等我回来弄吧,有些做了特殊标记,你可能不清楚。”陈家志沉吟道:“苦瓜的藤蔓和架子可以先清除了。”
  “好。”
  “那地里的事先交给你们了,我得去医院了。”
  “志哥,你就放心去吧,地里都有我们呢。”
  产妇生产后只能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医院都能买得到,陈家志便什么也没带。
  到了房间后,李秀气色好了许多,和二姐正在小声笑着聊天,旁边小家伙睡得正香。
  李秀看到了他,“家志,你今天不是要考试吗,怎么这会儿来了?”
  陈家志:“二姐没休息,我来换她,考试下次再去。”
  陈家芳:“不用不用,你先去考试吧,你考完再来换我,或者是黄娟来也行。”
  “……”陈家志有点懵。
  李秀又问道:“家志,你给儿子取名字没?”
  陈家志笑了笑,说:“豆豆怎么样,先这样叫着,也不是大名,大名爸他会取。”
  “豆豆…”
  李秀嘀咕了句,又低头看了看孩子,最终点了点头,又催促道:“那你赶紧去考试吧,时间应该还来得及吧?”
  “你就不担心我考不过吗?”
  “你没问题的。”
  陈家芳也说:“去吧,去吧,好好考,这里有我呢。”
  “……”
  又聊了两句,陈家志才赶往考场,有惊无险赶上了,正常发挥,一把通过了考试。
  …
  日子又过了两天。
  李秀出了院,回了菜场,状态恢复得不错。
  陈家志的日收入降到了低谷,一天400元左右。
  他却依然乐呵呵的,除了家里添丁,母子平安外,也因为客户们的表现。
  明明没叶菜了。
  但老吴、卷毛、377等常客在市场转悠时,都会来他这里寒暄两句。
  说是寒暄,其实更多是诉苦。
  这段时间陈家志没菜了,只能去外面买,反而更能体现出他的优势。
  出问题最多的就是烂菜。
  有些是受雨水影响,还有些菜农为了增加重量会给菜淋水,湿度大,又装得重,拿回去一翻,底下的菜全腐烂了。
  相比之下,陈家志采取了晚收、定重、轻装等措施,还有铁指甲这类小工具,在保护菜上不留遗力,拿回去即使常温放到晚上,也不会烂。
  高下立分。
  一个个都想再次拿他的叶菜。
  陈家志业没想到断菜还有这等好处,但又很合理。
  现在的冷藏设施太少,一般菜农的保护意识也弱,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奇怪。
  只是很快又发生了一件让他瞠目结舌的事。
  27日中午,陈家志和往常一样吃饭听新闻,一条粤语快讯让他睁大了眼。
  香江出事了,农残致死两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