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1994:菜农逆袭 > 第372章 感觉亏了一座育苗厂
  第372章 感觉亏了一座育苗厂
  一想到手中的几张牌,陈家志就怕夏有车承受不住,早早妥协。
  那样就没意思了。
  想到这,陈家志不免想到了捲毛,似乎很久没见到他了。
  只因捲毛发展虽快,但也跟不上陈家志的发展速度。
  如今的捲毛,只是档口客户名单里一个普通的角色。
  所以,他想夏有车能撑久点。
  有压力,才有动力,追逐目標的路上才会更精彩。
  而不是只有一个个枯燥的数据。
  陈家志手上就拿著最近的销售数据,一周时间达到210万元。
  而且很有可能再持续一周时间,预计带来的收入在400万元以上。
  其中芥兰就占了一半以上,所以隱藏在芥兰背后的其它菜其实也表现不错。
  总体十分成功的一茬菜。
  有钱了自然要想著怎么掉,烧开了水,陈家志给自己泡了杯红茶,隨后拿著笔思考了起来。
  年初计划里,增城迟菜心基地暂时还未动。
  此外,他还有想法再开一个菜场,辐射深城及周边区域,扩大在菜心这一品类上的占有率。
  但还要考虑符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毕竟现在压力也不小。
  思索间,他似乎听到了豆豆奶声奶气的声音。
  果然没多久,便见李秀敲门而入,“没打扰到你办公吧,给你带了点心垫垫肚子。”
  陈家志笑著接过,“巧了,我还真饿了,你可真是我肚子里的虫。”
  李秀眉眼弯了弯,“我就想著半下午了,你中午又没吃多少,肯定饿了,就在镇上给你买了点带过来。”
  “爸爸吃~”
  豆豆也拿著自己舔过的小块点心递过来。
  陈家志嫌弃的躲了躲,“豆豆自己吃,爸爸这里有。”
  豆豆:“一起吃~”
  “好好,一起吃。”陈家志教他,“你也要给妈妈吃。”
  豆豆看了眼手中的饼,又抬头看李秀,最终小手递了过去。
  李秀笑道:“豆豆自己吃,妈妈不饿~”
  这时,李秀也看到了桌上还未盖好的钢笔和书写痕跡。
  “豆豆,我们走,不打扰爸爸工作了,我们去给你二帮忙去。”
  “掐菜菜?”小手一摇一摇的。
  “对,掐菜菜。”
  母子俩走后,陈家志又想到了老爹老娘,两人在老家呆了一段时间后,即便老爹装聋作哑也抵不消人们的热情。
  加上想孙子,已决定再次过来。
  摇了摇头,刚摆脱杂念准备忙正事,一个电话又打了进来。
  “陈总,我元谋马明,打电话给你报喜来了。”
  陈家志挑眉道:“县里要给育苗场补助了,还是要给大棚补助?那我还真得好好感谢马局长的关爱。”
  马明:
  “......”
  沉默了两秒,马明才说:“都没有,政策还没有定下来,但有两家科研院所,一家企业经考察后,决定到元谋开展育苗繁种工作。”
  陈家志左想右想,纳闷道:“这事得我给你报喜呀,马局,工作卓有成效!”
  “同喜同喜。”马明终於笑了,“这还得多亏了你们给元谋的宣传,县领导让我问你什么时候再到元谋,届时一起坐坐,聊聊相关的招商引资。”
  这次一签就是三家单位,还都是云岭农业通过宣传拉来的制种繁种企业。
  让当地领导班子意识到了元谋在制种繁种领域的潜力。
  同时也很重视云岭农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好呀。”陈家志又说:“具体什么时候来,我还得再想想。”
  马明问:“陈总最近很忙?”
  陈家志嗯了一声,为了避免误会,他说的比较细。
  “很忙很忙,菜场在大量出菜,价格又好,马上蔬菜苗跟著又要嫁接了,还有上海基地的西兰也到快到生长关键节点,客户也没確定下来,我得先规划一下,有了具体时间再通知你。”
  “好,我会向领导转达。”
  在他掛电话前,陈家志又赶紧问了是哪三家单位决定要去元谋。
  两家北方的科研院所,还有一家津门绿丰园艺公司,总经理吕淑珍。
  陈家志总感觉这名字很熟,仿佛在哪里看到过。
  反覆念叻了几次,又恰好看到书架上的【中国蔬菜】,陈家志才想起吕淑珍是谁。
  黄瓜院士侯峰的妻子吕淑珍,同样也是津门黄瓜研究所的育种家。
  这是下海开公司了?
  陈家志感到很惊奇,事情有点超乎他的想像。
  目前育苗场培育的黄瓜嫁接苗接穗主要就是津门黄瓜所培育的津春系列。
  绿丰园艺现在主打什么品种还不得而知,但估计竞爭在所难免了。
  又想到以后绿丰园艺有可能成为育苗场客户,他又觉挺有意思。
  陈家志也没心思再思考钱计划,又电话联繫彭谦。
  得知了市种子公司拒绝去元谋建繁种基地然而,由於出口种子订单需求,却同意和云岭公司继续合作开展十字科类蔬菜的繁种。
  同时,年前合作的几家单位除了三家已经定下会到元谋制繁种,其余单位的反馈也很积极,很有希望再给育苗场拉几笔订单,育苗场订单形势不错。
  仿佛博中了芥兰行情后,世界不仅给他开了扇窗,还乾脆把门打开了,接二连三都是好消息。
  这样一来,元谋育苗场供制繁种育苗的目標就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陈家志在笔记本上写了两笔,跟著就联想到了育苗基质。
  在沪市时,他还和敖德海提过,今年要解决基质的问题。
  如今更该加快了。
  想到这,他起身就往育苗场走去找方学林。
  “老方,基质进展如何了?”
  方学林不明所以,沉吟道:“等把这批苗嫁接完,再评估下成活率,各种配方的优缺点就很明了了。”
  陈家志面前正是一盘盘的穴盘苗,砧木和接穗分开。
  “明天就可以开始嫁接了是吧?”
  “对,都做好了准备。”
  “好。”
  近些年,国內有关育苗基质的研究也多了起来。
  从早期的煤炭和沙粒。
  到现在用木薯渣、麦秆、菇渣、醋糟、炉渣等,以及不同比例混合的蛭石、草炭等基质来代替传统的育苗基质。
  育苗场现在就是结合生產,进行茄果类、叶菜类育苗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
  陈家志这方面不太懂。
  但无非就三个原则,取材方便、成本低,又適宜秧苗生长。
  目前取材、成本、基质重量、秧苗生长都有了基础评判。
  但蔬菜秧苗还没嫁接,未出圃,这一生长过程就不完整。
  陈家志估了下时间,4月份应该能有结果,而元谋和茂名可能5~6月就要准备育苗。
  时间有点紧。
  “老方,和元谋和水东育苗场沟通,部分基质材料可提前准备了。”
  顿了顿,等方学林接收了信息,陈家志又笑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元谋育苗场供制繁种育苗局势打开了,今年订单趋势很好。”
  “那还真是好消息。”
  方学林算是明白老板为何匆匆来找他,这是来催进度的。
  而得知了基质进展后,陈家志关於下一步的规划就有了分歧。
  除了早就定好了的增城菜心,下一步是先围绕深城建基地,还是先投资基质生產厂房?
  次日。
  育苗场开启了嫁接工作。
  由於提前做了培训和分配,嫁接工有序入场嫁接。
  一开始效率不太理想,但只要量够大,熟练度很快就能练起来。
  关键是嫁接苗的成活率。
  所以还不能一味提高嫁接速度,技术员也得时刻检查嫁接过程。
  一般而言,蔬菜苗在嫁接后710天便可以初步確认是否成活。
  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来。
  而且,成活率除了与手法有关,还与嫁接后的管理有很大关係。
  “老方,我们的设施设备还是过於简陋~”
  在苗场检查时,大棚两侧已揭开通风,头上还盖了遮阳网降温。
  方学林打量了眼有序忙碌的工人,“我感觉还行,这次的育苗任务肯定能完成。”
  两人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在陈家志的视角里,一整个嫁接过程都显得有些散乱。
  尤其是嫁接好的穴盘苗就那么放在大棚里,没有得到好的管护。
  陈家志边走边暗自规划,最好能有个嫁接流水线,有嫁接台,有嫁接癒合室最后组成一个集约化的育苗工厂。
  这又需要一大笔钱。
  即使蔬菜行情还在持续,菜场赚钱能力仍旧不俗,但他也还支撑不起他的想法。
  出了育苗场,原本一片碧绿的菜场上也出现了大片土壤的顏色。
  隨著採收的一箱箱芥兰、菜心都陆续入库或者换成了钱,菜场也逐渐进入了新一轮的翻耕。
  不一会儿,陈家志来到了冷库。
  “王虹,冷库还有多少芥兰没出?”
  库管王虹不假思索的说:“差不多160吨,加上还没入库的,最多6天这茬芥兰就卖完了。”
  陈家志:“还是太保守了。”
  王虹惊疑道:“老板,没几天了,行情也还在,没必要再加快出库。”
  陈家志摆了摆手,“哦,我是说播种太保守了,哪想到就这样还不够卖,当初再多栽点芥兰就好了。”
  王虹:
  “......
  行情还没看到结束的讯號,菜就要卖完了。
  陈家志感觉亏了一座育苗工厂,下回要谁再说他是赌狗,小心他发!
  这时,办公楼上有人在喊。
  “陈老板,水东敖场长来电话,说是芥菜要准备开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