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关于曹操重生成皇叔的那些事 > 第3章 尉府筹谋破玄机
  第3章 尉府筹谋破玄机
  少年望着那方士的身影渐渐淡去,默然转身。
  从吏的踱步声里,夹杂着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说来也是可笑,他的父亲乃大长秋曹腾养子。
  宫中之宦,自小黄门起,至中常侍秩千石,而大长秋秩二千石。
  纵然曹腾已死,他的父亲仍是通过曹腾的人脉和家财累官至九卿。
  若论出身,他乃大宦官之后。
  虽说他是举孝廉为郎,也自知多赖家族,所以常被视作出身卑贱,难获士人认可。
  可他自幼读书受教,交游世族,向来不屑与宦者为伍。
  少年仰观夜空……
  幼时初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言,怎个热血沸腾?
  此刻深夜凉意侵体,再想起那五色棒初立时,百姓眼中希望,以及蹇图醉眼猖狂之态……
  方士所言,何其戳心!
  昔年,未及弱冠……
  与族中子弟共饮,言将来必率铁骑,刻“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名于青史。
  今日竟成世家与宦者博弈之刃,吾当如何?
  ……
  辎车歪斜在巷口。
  蹇图把气全撒到了御者身上,而御者只能蹲在地上于心中咒骂……
  忽见街角阴影里转出个穿着黑袍之人。
  那人伸手按住车辕,声如浸霜:
  “汝莫不是喝多了?怎敢在吾家大人面前狺狺狂吠。”
  与刚才被少年拦下时的嚣张,截然不同。
  此刻,蹇图满目惊恐。
  月光的照映下,赫然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
  正是常伴“马元义”身边的那名侍从……
  徐奉。
  宫内有一批由宦者组成的禁卫,名为中黄门冗从。
  需膂力过人、武艺娴熟,徐奉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出门之前,“马元义”便已密令徐奉依计行事。
  ……
  蹇图之命,断不可丧于曹操之手,却终究难逃一死。
  究其缘由有二:
  其一,蹇硕乃来日大计之利刃。
  如今欲让蹇硕扶摇直上,接替桓帝朝遗留宦官之权位,必使其为孤直之臣。
  蹇图,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献上这亲族首级,既能彰显蹇硕对皇室之忠。
  又能断绝旁支牵累,助他在宦海之中独树一帜,再无掣肘。
  其二,近来听闻世家屡屡有异动之举。
  欲挫世家之势,须得师出有名。
  蹇图这个宦戚的身份非常微妙。
  杀了他,既不至于激起太大的风波,又能借他的性命为由头,名正言顺地对世家出手。
  此等良机,实在不可错失。
  ……
  徐奉手按剑柄踏前半步,靴底碾碎几片冻硬的残叶。
  “饶命……”
  蹇图刚开口,话音便戛然而止,徐奉的剑光已没入车帘。
  月光在剑脊上划出冷弧,正切中蹇图咽喉。
  御者见状正要惊呼,突然后颈一痛,紧跟着栽倒在地上。
  徐奉蹲下身,用御者的衣角擦净剑刃,开始布置。
  根据刘方的交代,“伪造劫杀现场”需要几分粗糙:
  车轮碾过的积雪要留杂乱脚印,车辕裂痕要留下半片世家子弟常用的青缎。
  是否经得起细究不重要,只要有就好。
  ……
  雒阳北部尉府后阁,少年凝视案侧五色棒。
  杖身新结血痂,于火光下泛着暗紫,正是今夜棒击蹇图所留痕迹。
  他长叹一声,解下腰间印绶置于案头。
  忽闻瓦当轻响,一道身影自檐角翩然而落。
  “先生果不失约。”
  少年目光一凛,起身相迎。
  待方士落座。
  少年执爵,斟冷酒二盏,推其一于案前:
  “先生,操斗胆一问,此番可是陛下授意?”
  方士执盏轻嗅:
  “重要么?”
  少年剑眉微蹙:
  “自然重要,律法既立,若权贵可逍遥法外,吾这北部尉与虚设何异?”
  方士哂笑,自广袖中取出一封手书,掷于案上:
  “蹇图命数当绝,然不可殒于汝五色棒下。”
  少年展开手书一观,指尖微颤,其中详述此局筹谋,字字如钩。
  “敢问……先生究竟为谁谋?”
  方士浅啜一口酒,忽转话锋:
  “近日可曾有清议之士造访?”
  少年闻言,刚握起酒盏的手骤然收紧,酒水泼溅案牍。
  恍然忆起,近日与诸生彻夜纵酒,席间痛斥时政……
  言及阉党乱政时,更是拍案而起。
  当时热血上涌,此刻回想,那些士人的激昂言辞,原是步步为营的诱局。
  方士忽而起身,按住少年肩头:
  “蹇图违禁夜行,大可先拿问,再奏明陛下,言执法乃为护圣驾周全。”
  “如此,既全律法威严,又不落人口实。”
  言罢,他遥望雒阳宫阙:
  “外戚已然衰微……”
  “然其他势力仍如鼎之三足,汝不过是鼎下薪火耳。”
  少年心头剧震,忽忆起父亲昔日教诲:
  “宦者如虎,世家如狼,汝执棒而立,须学太行松,风从东来向西弯。”
  此刻方悟其中深意。
  松若直,必遭风折。
  少年猛然转身,眼中闪过明悟:
  “恳请先生教吾!”
  方士见少年模样不由勾起微笑:
  “汝棒击其臀,不伤其命,足矣。”
  “上可令陛下知汝秉公,下可使百姓见律法森严,更能传扬不畏强权之名。”
  少年怔住,他原想一棒毙之,以立威雒阳,却从未想过“留手”的深意。
  “明日备上厚礼,去见蹇硕,言明执法乃职责所在……”
  方士凑近低语,烛火将两人身影投在窗纸上,恍若重迭。
  更漏深沉,忽闻阁外小吏疾报:
  “尉君!北市现劫杀案,死者正是蹇图,连同御者一并殒命!”
  少年惊愕回首。
  却见方士抚掌而笑:
  “蹇图乃世族义士所诛,与汝何干?”
  “如此,汝仍可用宦官之后的身份周旋,世家子弟见汝不惧阉党,亦会引为同道。”
  少年瞳孔微缩,声若细弦:
  “先生与操不过一面之缘,何以如此相助?”
  方士凝视案上残烬,拂袖而起,神色冷冽:
  “方才汝问是否奉陛下旨意,可知贫道为何反问?”
  少年方欲作答,却被冷冽目光所慑,喉间话语凝噎。
  “陛下能用宦者而不可尽用,能容世家而不可纵容。”
  方士袍袖拂过案几,烛影摇曳如戈矛。
  “鼎之三足虽并立,然执鼎者唯天子耳,只是……”
  虽话未言尽,少年已恍然彻悟,整衣长跪于青砖之上:
  “操虽年少,亦知大义,愿为汉家之剑,斩奸邪,荡不臣!”
  方士含笑不语,屋外雪势渐急。
  姑且不谈那猎猎寒风与明日波涛,且放眼阁中。
  自斯夜始,少年可为汉家之曹操,方士已成新生之刘方。
  注:
  1“大人”
  东汉时期,该称谓并未广泛用于下属称呼上官。
  “大人”虽主要称呼长辈或者长者。
  但是东汉宦官因无后嗣,官员常以“大人”称之,以示攀附,所以在宦者中,“大人”也可以用以称呼上级。
  《后汉书》中便有记载。
  同时,东汉“大人”称谓也可用于“身无官位而势居显要”者。
  2徐奉
  《后汉书》《资治通鉴》都有记载。
  中平元年(184年)为中常侍。
  与中常侍封谞作为马元义的内应。
  在事情败露后,皆因罪被杀。
  3中黄门冗(rong)从
  值守宫门、殿内,护卫皇帝出行,监视朝臣动向。
  多次参与废立、政变、镇压等事件,如:
  党锢之祸。
  和帝时期,诛窦氏外戚。
  安帝时期,诛邓氏外戚。
  顺帝时期,诛阎氏外戚。
  桓帝时期,诛梁氏外戚。
  灵帝时期,先诛窦氏外戚,后诛何氏外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