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
  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
  第二天马钰刚给朱樉他们上完课,朱标就来了。
  本来是想直接出发去茶点铺子的,不过朱标却将他喊到一边,询问了儒生不通实务的问题。
  马钰立即就猜到,这肯定是朱元璋不服气自己昨天的话,故意来考验自己。
  关于此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他还知道因为儒生不通实务的问题,前世朱元璋还曾在洪武三年废除科举。
  直到胡惟庸案爆发之后,才重新恢复。
  至于应对此事的办法,原本历史上朱元璋就已经很妥善的解决了,直接照搬就可以了。
  所以面对朱标的询问,他只说了六个字:
  “先观政,后擢任。”
  见朱标有些茫然,他又解释道:
  “新科进士不直接授官,先让他们去各衙门学习半年三个月,然后再分配到基层学习一两年。”
  “说白了就是培养他们如何做官。”
  “两年观政期满,再重新对他们进行一次考核,根据情况授予官职。”
  朱标恍然大悟,击掌而叹道:“表弟果然聪明,什么问题到你手里,都迎刃而解。”
  马钰想了想,决定多说两句:“是不是有人提议,让儒生在读书期间去衙门当刀笔吏,以积累经验?”
  朱标颔首道:“嗯,宋先生也是如此提议的,只是儒生们似乎不太愿意接受。”
  马钰讥讽道:“呵……宋先生确实是君子,但他有时候也幼稚的可怕。”
  朱标苦笑道:“表弟,口下留情。”
  天地君亲师,朱标对这个老师还是很尊重的。
  当然,宋濂的人品也确实值得他尊重。
  马钰也知道,当面指责别人老师,是很不尊重人的行为。
  所以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转而道: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个提议很好?”
  朱标倒也没有隐瞒,颔首道:
  “此法应该具有可行性,就算不当刀笔吏,去衙门历练一番,总是比关起门读书要强上一些的。”
  不只是他这么认为,朱元璋和马皇后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
  马钰反问道:“那你可曾想过,什么人才有能力去衙门历练?普通人有能力去吗?”
  朱标想了想,摇头道:“很难,家族拥有关系的,才有机会去历练。”
  马钰说道:“现在的普通读书人,想去衙门历练都很难。”
  “一旦此事被纳入出仕的流程,必然会被豪族垄断,普通读书人连门都进不去。”
  “到时候,两晋南北朝的世族政治就会重现了。”
  “还记得我说过,大明将会面对士绅宗族势力的干扰吗?”
  “去衙门历练的门路,必然会被他们把控。”
  “未来朝廷选拔上来的官吏,大部分都会是他们的子弟。”
  “就算是现在,你也可以派人去查一查。”
  “这一次你爹没有录用儒生,东南士绅宗族是什么态度。”
  “看看他们是支持还是反对。”
  “我可以大胆断言,他们嘴上和儒生一起反对,私底下敲锣打鼓的庆祝。”
  朱标表情凝重,心里则是后怕不已。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之前他们只是没有往这方面去考虑罢了。
  此时经马钰这么一点拨,他就什么都懂了。
  还好没有这么搞,差点就给他们创造做大的机会了。
  马钰语重心长的道:“记住,培养官吏的工作,必须也只能抓在朝廷手里,绝不容许任何人插手。”
  朱标重重点头道:“我知道了,回去就将此事告诉我爹。”
  想起前世朱元璋罢科举的举动,马钰又问道:
  “科举你爹有什么打算?”
  朱标表情有些不自然:“本来说的明年举办科举。”
  “这不是要打压儒家吗,加之儒生多不通俗务,我爹就决定暂时不开科取仕了。”
  马钰叹了口气,说道:“东南士绅宗族若是知道了,肯定会乐疯的。”
  “还有开国勋贵们,他们或许不会明着说什么,但暗地里肯定也会非常开心的。”
  朱标羞愧的道:“回去我就将此事告诉我爹,定然不能让那些人得逞。”
  马钰再次长叹口气,心累啊。
  你说这天下怎么就落在一个臭要饭的手里了。
  朱标更加羞愧,又有些感动,说道:
  “多亏了表弟,要不然我们还不知道要犯多少错误。”
  马钰摇摇头,说道:“谁让我是你表弟呢……”
  说话间,忽然外面传来嘈杂之声。
  正好两人的谈话也结束了,于是就一起来到院子里查看情况。
  然后就发现院子里多了一辆破旧的手推车,上面堆满了各种杂物。
  手推车的旁边,还有两男两女和三名孩童。
  他们头发凌乱,衣服破旧打满了补丁,比乞丐也强不到哪去。
  马八爷又哭又笑,挨个抱了抱三名孩童,亲切的不得了。
  还有很多仆人围在一边,嘴里不停的恭喜八爷一家团聚。
  马钰登时就明白,马八爷的家人过来了。
  和朱标说了一下情况,就主动上前打招呼,朱标也跟了上来。
  “八爷,这就是三叔和五叔吧?”
  听到声音,尤其是发现朱标也跟了过来,仆从们连忙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
  太子?
  马八爷的两个儿子和儿媳更加的惶恐,下意识就跪了下来。
  朱标上前一步,和颜悦色的让他们免礼。
  哪知四人浑身哆嗦,根本就不敢抬头,更不敢起身。
  这时马八爷也反应过来,连忙行礼:
  “打扰到殿下和大郎了,我这就带他们下去。”
  朱标也看出他们惧怕自己,就不再说什么。
  马钰作为一家之主,却不能不表示一下:
  “老袁,从账上支十贯钱两匹布给八爷。”
  然后又对马八爷说道:“八爷,等会儿我有事要出去一趟。”
  “你先将三叔五叔他们安置好,再置办一身行头,等下午我回来再为他们接风。”
  马八爷连忙道谢。
  之后马钰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和朱标、朱樉他们一起去了茶点铺子。
  路上,朱标有点沉默。
  马钰不禁好奇的问道:“怎么心事重重的样子?在想什么呢?”
  朱标说道:“我娘给马家赏赐了许多财物,再加上我娘的关系,地方官吏对他们也会照顾一些。”
  “本以为他们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今日见到八爷的家人,才知道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连马家都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生活只怕会更加凄惨。”
  马钰叹道:“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啊。”
  常升插话道:“我也没出过应天城呢,听我爹说外面百姓很惨的。“
  朱标摇摇头说道:“至正二十四年我爹收复濠州,至今已经过去四年。”
  “我本以为四年的治理,那里应该恢复一些生机了。”
  “今日才知道,自己太想当然了。”
  马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说实话他对基层的了解,甚至不如朱标多。
  这时他才陡然发现一个问题,自己太过于关注思想政策层面的变动,而忽略了民间啊。
  自己确实经常在应天城转悠,美其名曰了解民生。
  可这里是应天,朱元璋的大本营,相对来说已经十几年没有遭遇过大的战乱了。
  这里根本就没有参考价值。
  就和前世跑到京都和魔都做了一番调研,然后声称自己了解全国情况了,有什么区别?
  看来还是得去真正的民间走一走,才能了解这个时代真实的面貌啊。
  想到这里,他就对朱标说道:
  “你提醒了我,在应天太久,我已经下意识的忘记民间的真实情况了。”
  “看来以后得找机会,多去民间走一走。”
  朱樉撇了撇嘴道:“你想出应天,做梦呢。”
  马钰顿时说不出话来,以他现在的情况,朱元璋要是能让他离开应天城才见鬼了。
  朱标连忙安抚道:“别听他瞎说……正好我也想出去看看,到时候咱们一起去。”
  朱樉再次吐槽道:“想多了,你出应天难度比老马还大。”
  朱标恶狠狠的瞪了一眼自家二弟,你小子欠揍了是吧。
  朱樉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嘟囔了一句:
  “凶什么凶,我说的都是实话。”
  马钰摇摇头,苦笑道:“老二说的是实话,咱俩想出应天,难啊。”
  朱标叹了口气,随即又说道:
  “不过在应天周边转转还是可以的,找几个机会咱们出去一趟。”
  “听说城外有很多难民,咱们正好也去那边看看。”
  马钰点点头,说道:“顺便把勋贵子弟们也一起带上,给他们来个忆苦思甜。”
  朱标眼睛一亮,道:“忆苦思甜?这个提议好,到时候把他们一起叫上。”
  朱樉一副兴趣缺缺的模样,常升倒是跃跃欲试,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说话间,四人就来到茶点铺子。
  照例从侧门进入,高山鸣正带着人准备出去,看到他们大吃一惊:
  “参见太……”
  马钰连忙干咳一声打断道:“大公子。”
  高山鸣连忙改口:“参见大公子。”
  其他人也连忙收起吊儿郎当的样子,恭敬的跟着行礼。
  朱标笑道:“你们这是要出去扶危救困了?”
  高山鸣等人都都有些不好意思,平时大家私下干也就罢了。
  被太子当众说,总有一种被人说不务正业的感觉。
  但朱标接下来的话,却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干的不错,咱们的父祖辈都是穷苦人家出身。“
  “现在咱们的日子好过了,但也不能忘本,多去帮帮穷人是应该的。”
  “用孟子的话说,这叫达者兼济天下,是符合先贤之道的。”
  众人都忍不住高兴起来,原来我们做的事情,这么伟大吗?
  其实朱标之前也夸过他们,但那会儿他只是随口说了几句,远没有现在这么正式。
  更何况,还将他们的行为,和孟子的思想联系在一起。
  意义就更不一样了。
  马钰适时说道:“不要忘记受过的苦难,更不要忘记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朱标笑道:“说的好啊,咱们就是要记住来时的路,不能让百姓戳我们脊梁骨。”
  太子到来的消息,眨眼就传了出去。
  正在楼上歇息的小组织成员,纷纷下来行礼。
  一时间‘大公子’的称呼回荡在铺子里,大厅里的大部分顾客一副见惯不怪的样子。
  经常来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帮子勋贵子弟的生意,就连二皇子都参与了进来。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顾虑,怕惹上麻烦。
  很快就发现,这里还真的是童叟无欺。
  关键是,小组织的侠名也传了出去,很多人甚至就是奔着他们的名声来的。
  说不定就结识哪位勋贵子弟,好处可就大了去了。
  这会儿这么多人热情的喊大公子,估计又是哪个大人物家的子弟过来了。
  他们倒没有往朱标身上联想,主要是皇太子距离他们太远了。
  另一边,朱标刚才对他们的评价,也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非常兴奋。
  这就相当于是有了官方认可。
  以后再有人说他们瞎胡闹,他们就能反驳了。
  等大家来到三楼大堂各自坐下,马钰朝吴高耳语了几句。
  吴高连忙去办公室,拿来笔墨纸砚。
  在众人的疑惑中,马钰笑道:“大公子难得来一趟,不留下墨宝怎么能行呢。”
  众人也都连忙起哄,要朱标留字。
  这本来就是事先商量好的流程,朱标谦虚几句,就提笔写下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并语重心长的道:“咱们都是穷人出身,以前打拼就是为了活命。”
  “现在一统天下在即,咱们不但活了下来,还成了以前羡慕的勋贵。”
  “咱们的目标就得改一改了,不能再和以前那般只是为了活命享受。”
  “咱们应该树立更高的目标。”
  “吃喝享乐这就太低级了,也对不起咱们的身份啊。”
  “咱们要流芳百世,要让后人读史书的时候,都对我们竖起大拇指。”
  这话要是对老油条说,大家肯定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但对这群半大的少年来说,效果可就太好了。
  一个个都和打了鸡血一样,纷纷表示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朱标很满意这个效果。
  不过他也知道,光靠这样的大话套话是没用的,转眼就会被忘记。
  之后要时不时的过来提醒一声,然后再告诉大家具体应该怎么做,这样才会有效果。
  关于这一点,他和马钰也已经有了思路。
  不过事先准备还没有做好着急不来,现在先和大家混熟再说。
  这时马钰再次出声道:“大公子,再写一副不忘初心吧。”
  朱标这次没有再谦虚,提笔一气呵成,写下此四字。
  马钰小心的将纸举起,朝众人展示了一番,然后说道:
  “我会命人将这四个字制作成腰牌,凡是咱们的兄弟一人一块。”
  本来还不甚在意的众人,眼光顿时就炽热起来。
  这就相当于是正式组建团队了,而且是标标准准的太子党。
  马钰话锋一转,严厉的道:“但是我希望你们记住大公子今天的教诲。”
  “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念想要作恶,就看看这上面的四个字。”
  “如果谁玷污了这块牌子,玷污了大公子的声誉,别怪我不讲兄弟情义。”
  朱樉也站出来,说道:“不想加入的,就不要领这块牌子,免得将来不好收场。”
  这话非但没有让众人退却,反而一个个都拍胸保证,绝不给大公子丢脸。
  马钰心道,这就是年轻人啊,太好哄了。
  但也正是‘好哄’的年轻人,凭着满腔热血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同样要靠他们来实现啊。
  朱标在这里呆了半个多时辰,期间和每一个人都进行了交谈。
  让一众少年们激动不已。
  之后他就回到宫中,将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元璋。
  重点讲了马钰关于培养官吏的意见。
  当听到观政期这个建议的时候,他脸色憋的有点难看。
  让自己束手无策的问题,竟然就这么轻易的被解决了。
  这岂不是更加证明了,自己目光短浅吗。
  他脑海里已经脑补出,马钰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该是何等的得意。
  你小子得瑟什么,你懂再多不也是你家长辈教的吗。
  咱俩换换身份,咱比你学的好多了。
  哼。
  但越往后听他脸色就越凝重,也同样感到后怕。
  如果真的按照自己心中所想不开科举,将培养官吏的事情下放给民间。
  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