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军事 > 民国:王牌飞行员 > 第405章 403,海上作战,方文研究dc3生产技
  第405章 403,海上作战,方文研究dc-3生产技术
  货轮驶入十度海峡。
  此海峡位于小安达曼岛与卡尔尼科巴岛之间,宽150公里。
  快艇埋伏在小安达曼岛东侧,在收到方文的命令后,立即发动冲了出去。
  两倍货轮速度的快艇不断接近着,起初货轮并不察觉,直到距离3公里,才被甲板上的海员通过肉眼发现。
  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只有它这一艘货轮,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快艇是冲着它来的。
  顿时,海员通知了其他人,整艘货轮开始应对。
  那些伪装的日海军士兵,纷纷从甲板下冲了出来,将步枪架在船舷上瞄准远方靠近的快艇。
  因为距离还有2000多米,他们并没有开枪。
  同时,一队士兵正在搬运马克沁重机枪到船尾甲板处,准备在那里架设起来,对快艇扫射。
  这一切看似准备周全,可惜他们没有料到自己的一切早就被方文探查的明明白白。
  方文驾驶炮舰机从高空下落,同时提前发出作战指令。
  “射击手准备,右边射击,角度25。”
  炮舰机中机组成员熟练完成准备,等待开启。
  飞机冲出云层,向着下方船只扑去,在距离1000米高度开始偏向,进行灯塔式环绕。
  高度还在下降,700米时,方文做出进攻指令。
  顿时,侧面射击孔中子弹倾泻而出。
  从船头位置向船尾扫射而去。
  子弹射在船舷边缘,阵阵白雾火炸出,那些依托在船舷边准备射击的日本兵被串葫芦般射倒了一大批。
  剩下的人也不敢再冒头傻站着,纷纷蹲趴在甲板与船舷的夹角处躲藏。
  随后炮舰机环绕盘旋到了船尾处,目标直指那挺马克沁重机枪。
  子弹打在马克沁重机枪的挡板上,弹起火,竟然没有射穿。
  挡板后的日本兵还试图进行还击,可惜这种重机枪的仰角根本射不到空中的飞机。
  这时,快艇已经进入了1000米范围,处于马克沁重机枪的射程中。
  方文果断下达命令:
  “换空爆弹。”
  空爆弹不是对空武器吗?!
  大家没想明白。
  只有龚修能最先反应过来。
  龚修能疾步跑到后舱,取出空爆弹发射管。
  同时,另外两名射击手也连忙帮忙将机枪移出射击孔。
  快步跑来的龚修能将发射管塞进发射口中,对着下方粗略瞄准下,便扣动了发射扳机。
  顿时,一串冒着白烟的空爆弹向着下方射去。
  在重机枪上空30米高度连锁爆炸开。
  瞬间,整片区域被白烟笼罩,紧接着,里面燃起火光。
  两名躲在重机枪后面的日军射击手浑身是火冲了出来,直接栽入海中。
  现在敌人的重火力解决了,快艇的登船战就安全许多。
  随着空爆弹的成功使用,船尾的重机枪阵地被瞬间摧毁,没有重火力威胁的快艇接近了货轮。
  他们在货轮下方平行航行,快艇上的独立团战士将挂钩丢出,勾在了船舷上。
  随后,一个个战士顺着绳索往上爬。
  这时,甲板上残余的日本兵展开反击。
  他们抬起长枪盲目对着下面射击,有些则拿出军刀试图割断绳索。
  下面的独立团战士也不是吃素的。
  那些试图冒头射击的被爆头击毙,一些绳索被割断了,另一些绳索上的士兵却爬上了货轮。
  这批率先登船的士兵,翻身进入甲板区域,第一反应就是抡起汤姆逊冲锋枪进行扫射。
  如此近的距离,根本不需要瞄准,射速极快的自动武器瞬间清空弹夹,将面前的敌人打成筛子。
  阵阵枪声后,甲板上的敌人被清剿完毕。
  但并不代表就安全了。
  方文在炮舰机上开启着机械感知密切关注着下方战况。
  在甲板战斗快要结束时,他握住脖间项链,注入能量。
  透视眼再度开启,穿透船体看向里面。
  轮机房有五人,躲在机器后面,试图埋伏袭击。
  货舱里也有3名敌人躲藏。
  更多的是在二层通往甲板的过道中,正拿着武器对准上方的楼梯。
  显然,敌人并没有放弃抵抗的意思,还想负隅顽抗。
  他通过无线电对下方下达指令。
  “敌人在船舱里,不要冒进,先用手雷和燃烟弹探路。”
  货轮甲板上,威廉抱着泰山步话机倾听方文的指令。
  随后,他遵命行事命令道。
  “先不要下去,用破片手雷和燃烟弹。”
  正准备进入船舱的士兵们点头,取出破片手雷,以及泰山军工自制的燃烟弹丢入楼梯口内。
  破片手雷先丢,撞在下方墙壁上反弹着滚入过道中。
  那些日本兵看着脚边的几颗手雷,露出恐惧表情。
  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就在他们转身要跑的刹那,破片手雷爆炸了。
  气浪卷着弹片射向他们后背,这些日本兵飞出几米远,倒地一动不动。
  随后,根据航空燃烧烟雾弹改制的单兵燃烟弹也调入过道中。
  这种特制武器,持续不断地冒出刺激烟雾,将整个过道笼罩。
  烟雾中,躲藏着的日本兵发出难受的咳嗽。
  而在上面,独立团的士兵拿出简易防毒面具戴上。
  这种用桦树活性炭作为吸附材质的防毒面具,倒不是方文用未来记忆做出的发明,早在一战就已经出现了。
  戴着防毒面具的士兵们,不用担心刺激烟雾影响行动,端着枪进入楼梯间。
  他们轻手轻脚的在烟雾中下行,来到了二层过道。
  过道里不时传出咳嗽声,给他们指明了方向。
  士兵们寻声过去,一阵扫射过后,安静了。
  随后,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向船舱内部突击。
  破片手雷加燃烟弹的配合,在这种封闭式环境下,简直就是无解的进攻手段。
  一个个船舱空间被搜索完毕,隐藏在其中的日军士兵纷纷被解决掉。
  与此同时,空中的方文,也通过透视眼对船舱里进行了全面搜寻。
  还有最后一批敌人。
  这些家伙,竟然躲在船首下面的锚链舱内。
  那里只有一个通道可以进去,狭窄的空间里躲着10名日军。
  方文拿起话筒:“威廉,情况如何。”
  “团长,我们已经搜索了大部分舱体,没发现躲藏的敌人。”
  “不要掉以轻心,一旦有敌人漏网,战士们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特别是那些隐蔽的舱体,都要检查到。”
  “是团长。”
  随即,威廉命令士兵们对船舱内部进行更详细的搜寻。
  他们在排查后,还是发现了锚链机下方的空间。
  谨慎的士兵们没有进入,而是丢了一枚燃烟弹进去。
  浓烟生出,充斥整个狭窄空间。
  紧接着传出不断地咳嗽声。
  随后,里面发生了争执。
  是有日本兵受不了想要投降,可有人不同意。
  他们在狭小的空间中发生了内斗。
  随后一阵爆炸传出,是其中有日军将自己的香瓜手雷弄爆了。
  等烟雾散去,一名独立团战士小心进入探查,他捂着嘴鼻出来:“都是了,墙上地上到处都是,真他*恶心。”
  至此,战斗圆满结束。
  在付出7名士兵受伤的结果下,利用空地配合,情报先知,战术压制,成功拿下了这艘货轮。
  战斗结束,行动却没有。
  还要将货轮开走,避免被过路商船发现。
  空中的方文,观察着十度海峡周围情况。
  从马六甲方向,有一艘货轮正在开过来。
  他拿其话筒指挥,让下面的士兵驾驶货轮往北开。
  货轮调转方向往北行驶,沿着小安达曼岛右侧离开。
  往北航行了500公里,在一处无人小岛边停靠。
  那里距离仰光300多公里,是停放货轮最佳的场所。
  而这时,已经驾驶炮舰机返航仰光的方文,坐上快艇前往这里,检查本次行动的战利品。
  快艇开到货轮下方,方文顺着软梯爬了上去。
  他先与威廉交谈。
  “有没有找到技术资料?”
  威廉尴尬摇头:“我们已经将货轮搜查了两遍,都没发现。都怪我,没有交代他们抓活口,现在连个审问的人都没有了。”
  “不要急,只要东西在船上,总会找到的,我们先去看其他的。”
  方文说完,先走向船尾,去看看那两根超级大炮炮管。
  30米长的炮管,有三分之一伸出了甲板,看起来非常雄伟。
  方文仔细打量着,心中思考,这玩意可以用来做什么。
  最好的用途,还是超重型火炮。
  虽然那样威慑力很强,可实用性极差,更别说运输困难了。
  方文甚至想到,这种超级火炮只要对日军开一炮,基本就失去作用,立马会遭到日军的破坏性袭击。
  难以转移的超级火炮很可能就会因此被炸毁。
  这也是日军将超级火炮安装在列车上的原因。
  思来想去,这玩意没有大用,方文转身离开,前往船尾处的集装箱。
  集装箱在战斗中受到波及,但影响不大只是外壁有些创痕,内部没有影响。
  撬开集装箱门,方文查看了里面的东西。
  是普惠r1830发动机。
  这玩意,方文有很多存货,都是陆续从普惠公司购买的,对他来说并不稀奇。
  毕竟,自己的炮舰机用的就是同款发动机。
  他又检查了其他三个集装箱,里面全都是普惠r1830发动机。
  随后,方文在威廉陪同下,进入船舱内部。
  船舱下面到处都是弹片和子弹痕迹,有些地方还有血迹。
  经历过多次战斗的方文,无视这些,径直走向货舱。
  三个装满货物的货舱里,存放着dc-3专用螺旋桨,连接件,以及其他飞机零部件。
  从这些物资的数量看,方文判断价值绝对不少于30万美元。
  显然,日本在谈判结束后,增加了采购量。
  可现在全都成了方文的战利品。
  对此,方文并没有开心,他这次行动最主要的目的是dc-3的生产技术资料。
  倒地被日本人藏到哪了呢?
  为了能找出来,方文悄然启动了透视眼,在船舱内寻找。
  可就算这样,却依然没有收获。
  就在他纳闷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次战斗最后的场景。
  锚链舱!
  对,就是那里,带着重要资料的人被被保护着躲在锚链舱里。
  后来发生争执,引爆了手雷全灭在里面。
  他立刻走向船首位,准备进去查看。
  见团长要亲自进去,一名士兵主动道:“团长,让我去吧。”
  “我来。”“让我去。”
  士兵们抢着要进去,都不想让团长看到里面满墙的恶心。
  随后,一名蒙住口鼻的士兵钻了进去。
  在里面待了二十分钟,拿出了一个黑色箱子。
  “团长,找到了,压在下面,差点没发现。”
  威廉接过箱子,清洗了一遍,才打开。
  箱子里存放着一迭资料,方文取出查看,正是dc-3的生产资料。
  这对泰山航空的军工发展,太重要了。
  整个二战中,产量最高,用途最广,最耐造的大飞机dc-3技术到手。
  方文急不可耐的想要研究它。
  随即,他将搬运物资的工作留给威廉,自己下船坐快艇离开。
  乘坐快艇回到仰光,方文就进入了研究状态。
  他独自待在资料室中,先是将整份dc-3的资料看了一遍,并总结了下dc-3的优点。
  dc-3的机身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飞行条件下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
  相对简单的结构和不错的机身设计,让它制造成本相对其他大飞机要低,并且便于维修。
  总的来说,就是结构坚固耐用、飞行性能出色、内部空间大可以创造多功能性并提供舒适度、既经济又可靠。
  而整体性能上。
  空重8.2吨,载重6吨,可实现最大起飞重量14吨。
  最高时速36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60公里小时。
  高度上限8000米。
  可以说在各方面都很优秀。
  相比之下方文从法国买回来那架f.220夜间轰炸机(泰山一号),整体性能就落后了一大截。
  难怪苏联和日本先后向道格拉斯公司购买了dc-3的生产技术。
  随即,方文又将整个资料从头到尾再看了一遍。
  他想要吃透dc-3的生产技术,让其能在泰山飞机制造厂生产出来。
  只要能造出dc-3的仿制机型,就意味着,泰山飞机制造厂正式步入大飞机制造。
  那时候,泰山航空的国际航班,将会全部换上自家的民航客机,同时也要生产出一批陆基高载量运输机用于国内的物流运输。
  甚至还可以改造成轰炸机,用于前线战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