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阿勃维尔的特工,泰山步话机换购方案
补充协议文件的墨跡尚未乾透,会议室的门便被轻轻推开。
怀特的秘书探头进来,低声道:“怀特先生,英国航空公司的克拉克总裁和威尔逊副总裁已经到了,正在会客室等候。”
怀特对方文笑道:“我昨天和克拉克提过我们的合作,他一听涉及涡轮喷射式发动机,立刻说要过来见见您——毕竟现在的民航,也得盯著军方的技术风向。”
方文將签约文件交给泰山航空欧洲分公司派来的律师,同意了华特的安排。
三十年代的伦敦,民航与军方的界限本就模糊,英国航空公司的高层此时来访,恐怕不只是“好奇技术”那么简单。
隨即,他跟著怀特走进会客室时,两位身著定製西装的绅士正围著壁炉交谈。
年长些的克拉克总裁头髮已有些白,却依旧腰板挺直,见方文进来,他主动伸出手:“方先生,久仰大名。你在亚洲战场上的卓越表现,我们在伦敦也有所耳闻。”
寒暄过后,佣人端上红茶,威尔逊主动提起了正题:“其实我们今天来,一是想了解涡轮喷射式发动机的进展——如果这项技术成熟,未来民航客机或许也能用上;二是想和您聊聊当前的战局,毕竟您从东亚战场来,对『战爭』的理解,或许比我们这些坐在伦敦办公室里的人更真切。”
方文端起茶杯,心中思绪,他其实也想要了解,此时的英国上层人士对於向德国开战是什么態度。
但话题,不能那么直接。
“克拉克先生,威尔逊先生,不如我们先聊聊技术。”他放下茶杯,语气平缓,“涡轮喷射式发动机若用於民航,核心需求会和军方不同:军方要的是推力与机动性,而民航需要的是稳定性与燃油经济性。我估计,未来適配民航的版本,或许能將航程提升 40%,速度也会比现有的螺旋桨飞机快的多,但前提是——战爭能儘快结束。”
克拉克闻言,轻轻嘆了口气:“时间恰恰是现在最奢侈的东西。”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折迭的报纸,指著角落的小字新闻,“您看,昨天的《泰晤士报》还在说『西线无战事』,可我今早收到巴黎的私人消息,法军在马奇诺防线后面囤积了 80个师,却连莱茵河对岸都不敢踏过去。我们这些做民航的,现在每天都在担心——万一德军突破了西线,伦敦的机场还能不能用?”
威尔逊接过话头,语气里带著几分焦虑:“上层的態度很微妙。內阁里有人说『要打到底』,也有人私下里和德国人接触,想谈『有条件的和平』。您知道吗?2天前我们公司收到空军的警告,以后的飞行,必须与空军报备,並且减少航班次数。听说是在英吉利海峡发现了德军飞机。”
对此,方文惊讶:“德军飞机出现在英吉利海峡了吗?英国和法国的空军难道没有拦截?”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是在夜间,苏赛克斯附近雷达站发现了正在飞越海峡的敌机编队。但没有找到他们。”
夜航,雷达。
方文顿时大感兴趣。
欧洲这边的军事技术,要比日本那边先进的多,有很多都值得方文借鑑。
“你们知道细节吗?”
“我们只知道这么多,据说那只是偶然现象,也有可能是雷达误判。”
看来从他们嘴里是问不出什么的,方文转而问道:“如果德军真的进攻英国本土,英国航空公司会怎么做?”
克拉克沉默片刻,回道:“我们已经和皇家空军签了协议——一旦战事紧张,我们的客机要用来运送士兵和物资,机组人员也要接受军事训练,隨时准备执行空投任务。”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不只是我们,伦敦的很多企业都在做准备:汽车厂在改產军用卡车,纺织厂在生產军毯。”
“民眾呢?”方文追问,“他们对这场战爭,是恐惧,还是愤怒?”
“大部分民眾是迷茫。去年慕尼黑协定签订时,大家还在街头欢呼,以为『和平』能再维持十年;可现在,报纸上每天都在刊登波兰战场的情况,商店里的黄油和开始限购,防空演习从每月一次变成了每周三次。上周我去郊区的庄园,看到农夫们在田里挖防空洞,他们说『不知道德军会不会来轰炸,但挖了总比没挖好』。”
从这些话语,方文感受到英国包括上层人士在內,对於战爭是很迷茫的。
他们可能在这个月宣战前,都没想过会与德国再次发生战爭。
方文总结道:“你们没有完全没有准备,绥靖外交麻痹了你们的感官。”
一直没说话的怀特出声加入了这场『閒聊』:
“是啊,去年《慕尼黑协定》后,我们的绥靖外交完全失败了。对奥地利、苏台德地区的妥协,却反而让德国野心膨胀。为阻止德国进一步向东扩张,尤其是控制波兰的但泽走廊与工业资源,今年我们向波兰作出正式安全保证:若波兰遭到“任何欧洲国家”的武装进攻,英国將立即给予波兰“一切力所能及的支持”;並签订了《英波互助条约》,以法律形式明確“共同防御义务”,条约中特別规定“若德国进攻波兰,英国將在 48小时內宣战”。”
原来如此,英国是被自己架上战车的,它认为给德国画上底线,就能让对方不敢冒行。
显然,纳粹根本就不在意英国。
德国以“闪击战”入侵波兰,本质是对英国“安全保证”的公开践踏。
若英国此时违约,不仅会丧失所有国际信誉,成为“背信弃义”的国家,更会让周边小国如荷兰、比利时、挪威彻底失去对英国的信任。
这对於大英国协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英国已无退路。
就在这时,怀特的秘书过来,走到方文旁边。
“方先生,陆军部的人来了,想请你去一趟。”
方文点头,告辞出门。
门外的军官,就是之前负责接待方文的那位,他主动说明情况。
“这次请你过去,有两件事,一是关於炮舰机採购,二是关於酒店试图袭击的人已经招供了,中將说你可以知道一些情况。”
方文点头,跟著军官上车离开空气动力公司。
汽车在陆军部大楼外停下,方文一行经过身份检查,进入大楼內。
去的还是战略研究室。
在那里,霍金斯中將说明情况。
“经过审讯,酒店抓捕的人身份查出来了,是阿勃维尔的特工,从楼上掉下来的那具尸体身上还藏著空气动力公司的图纸复印件。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我们的新式发动机技术。”
“阿勃维尔?”方文疑问,对这个名字,他很陌生。
中將解释道:“阿勃维尔是魏玛共和国於1920年成立的秘密组织。根据 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规定,魏玛共和国被禁止建立自己的情报组织,因此,次年他们便於国防部內秘密组建了一个间谍小组,称为阿勃维尔。去年国防部解散,军权归集到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阿勃维尔就成了直接向元首服务的情报机构。”
是这样,相当於德国军事情报机构。
目前两国已经宣战,对於涡轮喷射式发动机这种新技术,德国人也在展开研究,窃取敌国军事机密也是很正常的。
而方文之所以被盯上,就是德国特工发现方文是来与空气动力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的,因此想要从方文这里获得一些新的技术资料。
可惜,他们哪知道方文拥有可以危险预警的青铜小鼎,直接导致了行动失败。
方文不禁问道:“他们在英国,应该不止这些人吧。”
中將点头:“我们查到了他们的头领,在港口区那边,但已经失踪了。而且这个人,还和你有一点点关係。”
方文惊讶:“和我什么关係?”
“我们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你的军工企业接收了一名德国逃出来的工程师,他是其侄子,曾经拜访过他。”
还有这个巧合,方文是没想到的,那名工程师是火箭发射药方面的专家,其也说过自己的经歷,从难民船下来后,就去找了自己的叔叔,他叔叔是港口的贸易商,从那里借了辆车去伦敦市区。
如今阴错阳差,又找上了自己。
隨后,中將换了个话题。
“关於炮舰机採购的事情,陆军部確实有意向,准备採购一批炮舰机,作为陆军的快速反应作战空降部队载机,但因为新的《供应部法案》,现在军部所有採购,都需要经过供应部管辖。因此,你得去一趟供应部。”
“没问题,现在就去吗?”
“嗯,我带你去。”
中將起身,带著方文和警卫员龚修能离开陆军部大楼,驱车前往。
供应部所在办公场所,位於伦敦河岸街的壳牌-美孚大厦。
从今年开始,被新成立的供应部徵用,成了供应部办公大楼。
方文跟著中將进入大楼中,里面很是热闹,西装革履的人们在大楼中进进出出。
显然,负责整个英军军备物资採购的供应部,非常繁忙。
方文视力很好,隔得老远,就看到大厅前台那边的楼层介绍。
二层是物资接收登记处、兵工厂联络办公室与紧急会议室。
三层是供应部的“初级採购审核组”,负责接收来自陆军军械兵团、皇家兵工厂的物资申请。
4-7层包括:“军备生產协调司”“兵工厂管理司”与“物资调配司”。
8层是供应大臣办公室与战时应急指挥室。
9-11层:没有说明,应该是供应部的档案库与保密室,存放著重要资料。
这时,中將停下脚步:“方,我们要去大臣办公室,你的保鏢不能上去,让他在大厅等著吧。”
方文点头,交代龚修能留在大厅等著,他跟著中將经过检查,进入电梯中。
电梯上到8层,开门,两人出来。
这一层非常安静宽敞,只有一位文职人员坐在正前方。
她起身道:“霍金斯中將,供应大臣在办公室等你,我带你进去。”
隨即,她领著中將和方文进入供应部部长办公室。
供应大臣办公室比方文想像中更简洁。
深色胡桃木办公桌后,掛著一幅巨大的英国地图,上面用红笔標註著各兵工厂的位置;
墙角的文件柜上堆著厚厚的採购报表,铜製檯灯的光晕落在摊开的《1939年陆军装备需求清单》上,上面签字墨跡还没干。
“霍金斯,这位就是泰山军工的方文先生吧?”供应大臣约翰安德森爵士从座椅上起身,他穿著深灰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手指上的戒指在灯光下泛著微光。
他走了过来。
“请坐。”
方文和中將坐下,部长也在主位坐下。
“久仰你的名字,泰山军工的產品我知道很多,包括你们掛美国公司名义销售的半导体收音机,伦敦的专卖店很火爆,我就有一台你们的小型可携式收音机,非常好用。”
“谢谢夸讚,我们的宗旨就是儘量满足客户需求,不管是民用產品还是军工產品。”方文礼貌回应。
部长点头:“对於你们公司的炮舰机,我已经听过专家的分析。这种產品,我们英国並非做不出来。但现在各工厂都在全力增產,又確实没法新增一条生產线。因此,我们是原则上同意陆军部购买这批飞机的。但条件是,必须比法国的採购价便宜。”
法国空军的炮舰机採购价是3万9千美元,降低些价格,倒不是不行。
方文回道:“可以,我们愿意降低百分之十。但炮舰机的產量需要满足国內的战爭需求,因此,每月只能提供2架。”
部长看著方文:“10架需要五个月交付,可以。除了飞机外,我们还想要其他的装备。希望今天都能够达成採购意向。”
“还有什么?”方文隱约猜到了。
“就是你们的步话机。这种半导体技术装备,目前只有你们泰山军工才能提供,我们之前买了些,用於军队指挥,敌后作战分队间相互联繫,都很好用。因此,我们想要加购5000部。”
真的是狮子大开口啊。
如今步话机供应国內,又要供应苏联,剩下的產能根本就满足不了英国人提出的5000部要求。
方文不由摇头:“步话机是军品,质量要求严格,產品產能有限,无法给与你们如此多的供应量。”
部长並没有因此而不悦,转又说道:“如果你们供应不了的话,可以转让技术吗?我们愿意出高价购买。”
原来是在这里等著呢,想要半导体技术,绝对不可能。
方文露出笑容。
“部长,这种技术,在战爭结束前,我没有对外扩散的想法,以防止技术流入日本人手里。但我有个改进办法,如果英方愿意提供一批设备和物资,我可以增加步话机的供应量。”
他的目標瞄准了英国的设备,在欧洲全面战爭就要打响前,要是再能运出来一批物资到南亚,就太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