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重生学霸日常 > 第561章 说好简单的欢迎仪式呢?
  第561章 说好简单的欢迎仪式呢?
  “老张,你这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你的成绩大家都知道,明年说不定就能申请上长江学者,这个时候咱可千万不能怄气啊。”
  田尚勇担心老友太上头,赶紧劝说。
  郑旭摇了摇头,认真地说道:“我已经考虑好几天了,京都材料研究所正在招人,我想去试试。”
  “材料研究所”
  田尚勇停顿,略微思索,“你说的是许青舟办的那个研究所?”
  “是。”
  田尚勇再次沉默下来,半晌后皱眉说:“这是个选择但老郑,也就是说,要在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手下干活。”
  虽然这个年轻人是菲尔兹奖得主,同时,因为希格斯伴粒子和5亿美元的专利成为物理界炙手可热的新星。
  可许青舟终究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们都是四十多的人了.
  “学术界,达者为先。”郑旭不在意地说道。
  “老郑,我还是希望你能慎重考虑,锂枝晶难题和穿梭效应难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甚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都没办法。”
  田尚勇:“跑到那边去,短时间内很难出成绩,咱们现在可正是需要研究成果的时候。”
  “再者说,你老婆和孩子怎么办?”
  郑旭不置可否,知道老友说的也是实话。
  一旦选择去京都,就意味着要重新开始,最重要的是,家人可都在这边。
  他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谢谢你,老田,我会再认真想想的。”
  波士顿这边。
  22号的聚会过后,回国前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专利代理人莉丝·安德森继续根据专利的进度,许青舟这边只需要配合做些书面答复就行了。
  剩下2天,收拾东西,或者和宋瑶出去吃吃喝喝,逛逛街,顺便又购入了两个大行李箱,在一起生活了两年,生活物品不知不觉中就多了一大堆。
  公寓内。
  许青舟靠在门框,宋瑶则是在考虑怎么收捡柜子里的衣物。
  女孩哼着歌,把衣服迭整齐,放进行李箱。
  他回忆了下和宋瑶的初识画面,当时他正在抽烟吧嚯,没错,刚重生回来燕东园的抽屉里边都还有大半包华子呢。
  都在角落里边放了四年了,不知不觉中就把烟戒了。
  多亏了这妮子。
  宋瑶拿起床头柜上的一个小玩偶,在许青舟面前晃了晃,有些怀念地说道:“以前你惹我生气,我就把它当成你揍了发泄的。”
  许青舟咋舌,心说怪不得看起来有点扁,感情是被揍的。
  宋瑶顿了顿,继续说道:“可惜现在用不到了,能够直接揍你。”
  “.”
  许青舟扶额吐槽:“某个人就伪装成清冷淑女,谁能想到私下里是一个暴力狂。”
  “想挨揍就直说。”
  宋瑶把玩偶塞进行李箱。
  许青舟撇嘴,这个时候再顶撞宋校不是明智的选择。
  宋瑶把床上的衣服收拾完,看了眼第二层柜子,“你自己的东西自己收。”
  里边都是些丝袜,超短裙什么的情趣小玩具.
  没错,都是这个变态喜欢的东西。
  “明明是你.”
  许青舟本来想反驳,被宋瑶一个眼神把后面的话瞪回肚子里。
  剩下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6月25日。
  俩人推着四个行李箱,在机场和前来告别的卡森,凯莉尔等人告别,最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离开这座生活了2年的城市。
  12小时过后。
  上午8点。
  首都机场,t3航站楼要客接待区。
  许青舟和宋瑶出来的时候,倒是愣了愣,在登机前,张晓辉已经提前打电话说将会有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
  但.这tm叫简单?
  许青舟望着远处黑压压的一片西装革履的人,顿时有些无奈,不就是回个国嘛,搞这么大的阵仗。
  “许教授,好久不见。”杜昌道笑着迎上来。
  菲尔兹奖得主和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归国,这对于夏国学界来说绝对算是一件大事。
  京大肯定得到场。
  京都材料研究所虽然并不属于京大管辖,但近水楼台先得月,未来肯定少不了各种大型项目,随便分出来一些就足够弥补京大项目空缺了。
  并且,能够为京大提供不少本科生,研究生实习机会,未来说不定还能成为博士后流动站。
  “杜校长。”许青舟打招呼。
  杜昌道介绍身旁两鬓有些白,看起来不怒自威的老人:“这位是组织部的王同副部长。”
  “您好,王部长。”
  许青舟和宋瑶向老人问好。
  “许教授,宋小姐,欢迎回国。你们要是愿意的话,就叫我一声王老吧。”
  “王老。”
  俩人喊。
  “季主任。”
  许青舟目光看向一侧的老熟人,材料研究所临时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季云石。
  “许教授,宋小姐,欢迎你们。”
  “这段时间辛苦季主任了。”
  “分内的事情。”
  季云石笑呵呵地伸手,心中感慨,曾经就知道眼前的年轻人不一般,没想到短短三四年时间就已经这么了不起了。
  杜昌道又介绍了身旁的几位同行者,比如教育部副部长,京都市的领导,科学协会的主任等等。
  “许教授,欢迎回来。”
  “欢迎。”
  许青舟俩人也一一打招呼。
  王同和蔼地笑着说:“我们知道你们不喜欢麻烦,但开会讨论过后,还是认为该有的迎接礼仪必须有,这是对归国学者最基本的尊重。”
  “您客气。”许青舟谦虚地笑了笑。
  王同脸上始终保持着平易近人的笑容,说道:“你们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一定累了吧,有什么话等车上再说。”
  有工作人员已经上来帮着俩人拿行李。
  商务车内。
  许青舟和宋瑶,以及王同和杜昌道一辆车。
  王同最先说话,望着两个年轻人,笑呵呵地问道:“许教授和宋小姐家里是蓉城的吧。”
  “对。”
  “那是一个好地方啊,我年轻时候也在那边工作了十几年。”
  老先生眼神露出回忆,顿了顿,说道:“还请别介意,上了年纪,就是容易感慨。许教授未来是打算研究能源?”
  “是的,能源是未来最热门的领域。”
  许青舟点头说道。
  宋瑶安静地坐着,除了刚开始寒暄的几句,就没怎么说话,看许青舟和两个身居高位的领导说话,应对自如,不由吐槽这人还说她伪装,他明明装得更厉害。
  谁知道私下里是个变态。
  当然,不说话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多听多看少说。
  这是她参加各种重要会议总结出的经验。
  不同的圈层总是能带来不同的信息,同时也会传递出该阶层对某个政策的理解,政策在又和经济民生挂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