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性质不同
  直到两天后,沈炼回到了南京,心中依旧有著难言的震撼。
  去年的鱼台一战,从即將崩盘到大胜,如此曲折让沈炼心潮澎湃。
  但对比起来,大榭岛上的沉默更让沈炼感觉震撼,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虽然沈炼心情复杂,甚至希望能回到家中,什么都不理,好好的想一想,去思索一些如今自己难以抉择的东西,但他却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
  刚刚回到锦衣卫,户部尚书陈儒就亲自来见,因为就在昨日,第一批两千斤粗盐已经送抵南京。
  陈儒去年任南京户部左侍郎,明廷迁都之后,他是南京六部中唯一没有被排斥,反而进位尚书的。
  原因有些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其中有徐阶的缘故……因为陈锐是嘉靖二年进士,是徐阶的同年。
  “纯甫实有大功!”陈儒第一时间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一旁的陆炳笑吟吟对沈炼解释道:“三日前,巡盐御史回报,淮安分司受创极重,其他两司有不稳之跡。”
  两淮盐场共有三十个盐场,分立三司,淮安分司、泰州分司、通州分司……其中以淮安分司產量最高。
  沈炼在心里琢磨了下,如此说来,灶户被流民裹挟作乱,还真得有可能是盐商插手。
  “巡盐御史何人?”
  “胡宗宪,嘉靖十七年进士,徽州绩溪人氏。”
  沈炼有些意外,眨了眨眼,想问却没有问出口,一旁的陆炳笑了笑,“胡宗宪乃是龙川胡,承庵公乃是遵义胡,说是同族……稍显勉强。”
  所谓的承庵公指的是如今的工部尚书胡松,正德九年进士,资歷极老,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性烈如火,日常在工部最喜欢做的就是懟手下的工部右侍郎严世蕃。
  一旁的陈儒补充道:“胡宗宪的曾叔祖乃是弘治年间名臣胡富,官至户部尚书,其族弟胡宗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如今乃河南左布政使。”
  饶是绍兴官宦世家层出不穷,沈炼也不禁咂咂嘴,这家人有点凶悍啊。
  胡宗明为河南左布政使,乃是如今大明前线很重要的人物,而胡宗宪为两淮巡盐御史,必然对大明盐税以及財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閒敘了几句之后,陈儒细细的问起舟山盐售卖的事情。
  沈炼的回覆清晰而明了,这也是让他极为感触的一个地方,相对於南京对於政事的拖沓,舟山那边决断之快,动作之迅捷,与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下决定,陈锐第一时间在议事堂召集来舟山贩卖货物的各地商贾,许先运盐,后纳银,商贾踊跃……八万多斤盐,已经大半都被定了出去。
  “还要谢过芹山公。”沈炼对陈儒行了一礼,“若非有户部公文,商贾也不敢妄为。”
  如果没有户部的公文,舟山盐在浙江售卖还行,但其他地方……那就是私盐了。
  “此乃国事。”陈儒笑著问道:“陈锐此人倒是有些敛財手段,除了应天府之外,先行运往哪几个府州?”
  沈炼应道:“浙江、福建、苏松沿海暂时不缺盐,所以先行运往镇江、严州、湖州、金华、常州、广德州各地。”
  “因为有徽州木材商在,所以徽州、寧国也能运去,至於再远的池州、安庆、庐州那就无能为力了。”
  陈儒捋须沉吟片刻,压低了声音问道:“舟山月產盐多少?”
  “三至四万斤。”沈炼坦诚的说:“因为在岛屿上,所以行的是晒盐法。”
  “噢噢。”陈儒也知道晒盐法,但听到只有三四万斤的產量,有些失望。
  產量少了些……这意味著两淮盐场依旧是最重要的產盐区,也意味著朝廷不能与扬州盐商撕破脸。
  身为户部尚书,陈儒太清楚如今朝廷財用的现状了……已经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而是拆了东南北三面墙来补西墙。
  一旦与扬州盐商撕破脸,能在很短时间內恢復產量吗?
  能保持售盐的庞大网络吗?
  这种关乎到每年近百万两银钱税收的大事,別说陈儒一个户部尚书,別说严嵩、徐阶,就是嘉靖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沈炼咳嗽了声,“定海中所有意在各地设盐店……”
  “於国有利,若要协助,纯甫只管开口。”陈儒不以为意,盐店本就泛滥了,根本无足轻重。
  更何况,就算两淮盐场重要,能有个舟山制衡,对户部总是有好处的。
  陈儒隨即又轻声道:“兵部可能会插一手。”
  “甚么?”
  陆炳在边上解释道:“两淮盐场產量锐减,淮西还稍好,但湖广、河南几地也都缺盐,特別是军中。”
  “若是从山西、巴蜀运盐,价格比东南盐要贵,而且道路艰难,运送不便。”
  “那是兵部从舟山採买盐?”沈炼大为吃惊,以前可是没这规矩的。
  “可能吧。”陈儒也不关心兵部的事,只是隨口提了句。
  沈炼眼神闪烁,陈锐当日答应即刻售盐,是以军械为条件的……难道是想到了此处?
  如今京中,兵部的主事人是兵部左侍郎张时彻,乃是陈锐的同乡,而京营的主事人魏国公徐鹏举与镇远侯顾寰都与陈锐有旧。
  甚至於,昨日送抵南京的盐如今就在徐家名下的盐店售卖。
  待得陈儒告辞之后,沈炼疲惫的揉著眉心,“適才没有对大司农提及,舟山盐难补缺口,最多两个月……”
  “两个月……”陆炳皱著眉头来回踱步。
  沈炼大为意外,“两个月时间,难道还不能抚平淮东吗?”
  陆炳显得有些惊疑不定,“不好说……不好说。”
  沈炼沉默片刻后,低声道:“此去舟山,听徐文长提及一事。”
  “韃靼或有內乱,大汗卜赤如今尚未南下。”
  “竟有此事?”陆炳瞳孔微缩,“舟山能探得如此隱秘事?”
  “乃是登州戚继光送来的消息。”沈炼解释道:“所以陈锐、徐渭均疑心淮东之乱,另有隱情。”
  陆炳沉默了片刻后低声道:“吴淞副总兵汤克宽北上,胜了一场,抓捕俘虏……据闻有白莲匪徒混於流民中。”
  “白莲教!”沈炼霍然起身,“难怪,难怪了!”
  厅內安静了片刻后,沈炼突然轻声说:“戚继光送来的情报我看过,赵全如今就在真定府。”
  徐渭、陈锐不知道赵全是谁,但沈炼是知道的,此人乃是雁北白莲教首。
  在被朝廷逼迫,甚至被割肉的情况下,扬州盐商或许会做些小动作,但绝不敢惹出这么大的乱子,但如果有白莲教掺和在里面,那性质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