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八十八章 杂务
  第192章 杂务
  定海卫。
  其实定海卫很大,从甬江出海口附近的定海县往南,从寧波府治勤县的东钱湖往东,都是定海卫的地盘。
  甚至名义上往南一直能延升到象山海峡的北岸,只不过那边是受定海卫所辖的大嵩所的地盘。
  即使如此,仅仅以定海后所、定海右所而论,也足够大了,李寿一家数代都能在附近敛下三万多亩的良田。
  所以,地方是有的是的,房屋倒是也不缺,迁居来的青吉村的村民被安置在了长山角落处。
  嗯,就是原来李寿的那个庄子。
  当时陈锐让人將能搬的都搬走了,但还有几十间屋子-————-死了那么多人,也没人敢住进去。
  司马解释了几句笑道:“不会嫌弃吧?”
  “能遮风挡雨就心满意足了。”
  刘阿公呵呵笑著,一旁的青年嘿然笑道:“都是砖瓦房呢,说起来还是赚了的。”
  青吉村的屋子大部分都是土胚房,的確算是赚了。
  “我刚才走了一圈,有漏雨的,暂时先堵一堵,如果房子不够,那也只能先挤一挤。”司马笑道:“来之前已经问过了,过些日子会有匠人过来起新屋。”
  “呢——”刘阿公大为意外,“倒是不急。““
  “大哥也不是谁都管的。”司马挑了挑眉头。
  虽然事情不是护卫军惹出来的,但即使陈锐砍下了刘恩至的脑袋来证明护卫军的军法森严,自然是要护佑青吉村的村民。
  “条件与沈家门是一样的,只不过那边都住满了。”司马隨口说:“而且以后迁居沈家门,只有士卒家眷才有资格。”
  刘安平想了会儿,“护卫军今年还会募兵吗?”
  “会。”司马肯定的说:“你和刘胜都要应募。”
  “那是自然。”刘胜咬著牙说:“若无护卫军,整个青吉村只怕鸡犬不留。
  “不是为了报恩。”刘安平看了眼刘胜,“唯愿此类事不再。”
  司马有些意外的看了眼刘安平,刘胜解释道:“三哥小时候读书,后来还过了县试呢,只是连续考了三次院试都没过。”
  刘阿公也说:“那日倭寇没能攻破青吉村,就是他率村中青壮守住了村口。
  北“说不得能连连晋升呢。”司马拍了拍刘安平的肩膀,“护卫军中將校晋升,一看战功,二看考核,考核的项目很多,其中就有识字算学,你既然是童生,想必难不倒你。”
  司马身后的一个高个子青年不爽的嘀咕了几句,“天下也没这个规矩————.“
  “护卫军就是这个规矩!”司马回身就是一脚端了过去,“以后领军在外,
  你连公文都看不懂,连路程粮米都不会算,要你作甚?!”
  司马骂了几句才对刘安平解释道:“这廝叫金科,是第一批应募的,当时就是班长了,现在还是班长,他弟弟金福读过书,现在都是连长了,还被大哥夸讚,这次扩军肯定能晋升营长。”
  金科乾笑了几声,“现在也差不多了,这次考核肯定能过!』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在庄子里转了一圈,司马查了下房屋、粮米之后,轻声道:“后面一段时间,舟山主要是新兵训练,非常忙碌,我不一定有空过来,若是有事,让刘胜、
  刘安平去沈家门找我。”
  刘安平应了声,又问道:“今年田地是来不及了—不过这几天我走了一遍,好像都是种了的。”
  “放心吧。”司马笑道:“护卫军是不收纳定海卫的卫所兵的,但也容他们在沈家门作工,赚的钱不少,好些人家已经不准备再佃田了,明年肯定是有田分给你们的。”
  “其实你们接下来大半年也可以去沈家门作工,之前就给你们说过了。”
  “就在庄子的东北方向的码头,每天都有船只来往大榭岛、马峙岛、沈家门。”
  “百天去作工,中午晚上都在工地上吃,晚上再坐船回来。”
  “现在盐田那边特別缺人,你们不是应募青壮,除了吃饭还能拿一份月钱,
  虽然不多。”
  “女眷留在庄子里,可以纺纱织布,也可以做鞋子,沈家门那边都有收购点的。”
  如今护卫军包括新兵在內將近四千人,后面还要招募新兵,多少衣物、鞋子都不够的。
  最关键的是,这个时代特別是东南,家家都是自己做衣物鞋子,即使是大户人家也有家中僕妇,如果是苏松一带-人家连布都是自己织的。
  护卫军的制式军服是蓝黑色,鞋子是加厚的布鞋,刚开始还是买的成品,后来买都没地方买,乾脆买了布料散下去让定海卫的女眷,以及迁居来的山东流民女眷做。
  如今沈家门內,不少士卒家眷刚刚迁居来,天天在家里做衣服做鞋子,手脚麻利的还挺挣钱的。
  沈家门议事堂內。
  陶大顺刚刚进门,陈锐就直截了当的说:“盐田那边你不用管了,先去老师那边帮忙。”
  “唄·..—·
  虽然陶大顺已经很习惯陈锐从来不绕弯子的说话风格的,但有些懵逼,犹豫了会儿才说:“盐田还在修復,这一块儿我最熟悉。”
  “交给郑单,你今日就与他交接,带他两日就行了。”陈锐摇头道:“老师那边忙不过来,你先做老师的副手。”
  郑单是战死在山东孤山的郑双的兄长,早年就跟著陈锐了,后来一直在打理食堂这一块。
  如今沈家门上下近万人,郑单分配人手,採买蔬菜、肉食、油料,將这一块打理的井井有条。
  而且陈锐也让人留心过,郑单没有从中贪过银钱。
  既是旧部,又有能力,还品行过硬,如今陈锐手下正缺人呢,自然是要把人提起来用。
  一旁的徐渭看陶大顺还有些懵懂,笑著说:“景熙你也是官宦子弟,怎的不晓事呢。”
  “文长兄?”
  “一方面景熙你打理盐田,颇为得力,但日后盐场北侧与对面的普陀岛都要设水寨,你无军略之能,以后再有敌袭—————”
  徐渭笑道:“另一方面—如果我没猜错,再过段时日,说不得又要换个位置了。“
  陈锐瞄了眼徐渭,这斯心思实在敏捷的很。
  陶大顺这次听懂了,朝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果看重某人,如果不是翰林官,会让他在各个位置上轮一遍,如此才好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