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山东
陈锐皱著眉头,“江北军未有出兵吗?”
吴百朋摇头苦笑,“江北军如今一分为二,成国公率军驻於睢寧,参將倪泰驻於徐州。”
徐渭笑了声,成国公朱希忠兵败盐城之后,现在是老老实实待在相对安全的淮安府西部,雕寧都在南北运河的西南侧--后世都被划入徐州了。
“卫所兵不堪用,在下也颇为窘迫。”吴百朋嘆了口气,但隨即说:“不过倒不是所有的卫所出身都无胆气,大河卫就出了个类陈千户的人物。”
“此人名为沈坤,字柏生,大河卫人,原为南京翰林院修撰,去年因韃进犯,父母双亡而丁忧。”
“噢噢,我知道。”徐渭强闻博记,对陈锐解释道:“此人是嘉靖二十年状元。”
陈锐吃了一惊,想了想问道:“多少岁?”
“四十有四。”吴百朋授须笑道:“堪称文武双全,大河卫的卫所兵不堪用,沈柏生散尽家財,招募乡勇成军。”
孙鈺看了眼陈锐,倒是的確有些相像,最早的护卫军也是陈家出资的。
“上个月贼人来犯,沈柏生率乡勇出战,於阵前挽强弓,射杀贼首。“
陈锐思索片刻,眯著眼问:“多少兵力?”
“千五之数。”
“朝中可有拨钱粮?”
吴百朋乾笑了几声,去年严世蕃掘开了洪泽湖大堤—---俺答汗也颇为狼狈,只怕韃不会再攻淮东了。
就算朝中往江北拨钱粮,也是给江北军的,哪里轮得到乡勇?
徐渭嘿嘿冷笑,“去岁从鱼台南下的粮船可不少啊,至少百万石。”
“都调去苏州、南京了,有的逆流去了河南。”吴百朋无奈的解释了句,又说:“在下虽然替沈柏生从军中討了些军械,但粮米实在无能。”
“半个月前,山阳县秀才阮淳散尽家財,购置粮米,但也支撑不了太久。”
孙鈺、徐渭都看了眼陈锐,不过也都没说什么-·--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陈锐继续问道:“兗州府、青州府如何?”“
“不太清楚。”吴百朋坦然道:“但淮东大败之后,兗州府、济寧州少有人烟,民眾多沦为流民。”
这是说的比较委婉的,实际上就是朝廷选择放弃了兗州府。
“不过,听闻日照不太安寧,乱兵聚眾为匪,四处肆虐。“
徐渭眉头大皱,遣派去山东的斥候还未有太多回报,而且都是从登州府向西查探地势、军情,对沿海不太清楚。
不过在计划中,护卫军出兵山东,不太可能选在登州府登陆,青州府的日照县本来是一个很合適的登陆地点。
陈锐沉默的思索片刻后开口道:“舟山会送一批粮食过来。”
“多谢。”吴百朋简单的说了两个字,身子在凳子上不自在的扭了下,“听文鼎兄提及,下个月护卫军兵力逾四千?”
吴百朋的意思很明显,护卫军有海船,能不能径直在海州登陆,绞杀贼人呢?
孙鈺咳嗽了两声,“惟锡兄,有些过了。“
吴百朋的脸略有些红,但只盯著陈锐。
陈锐摇头道:“短时间內不可能。”
“舟山与山东副总兵戚继光有书信往来,六月末,降了韃靶的前辽阳副总兵李淶有动向,早则本月,迟则八月、九月,山东战事当起。”
深深的看了眼吴百朋,陈锐轻声道:“惟锡兄別忘了,当日流民作乱,
有白莲教徒混入其中。”
徐渭补充道:“西北白莲教首赵全早就依附俺答,如今就在北直隶枣强、清河一带。”
吴百朋喉头动了动,“淮东贼军或会北上?』
“只是有可能,但战前当虑万全。”陈锐嘴角微微向下,“还望惟锡兄相劝,请乡勇北上。”
陈锐又不是圣人,与沈坤又不认识,怎么可能隨隨便便就送一批粮食来————舟山自个儿都很勉强。
之所以支援粮食,就是希望乡勇这边能有所动作,减轻山东的压力。
吴百朋打量著陈锐,突然开口问道:“护卫军会北上山东?”
“会。”
吴百朋咬了咬牙,朝中天天有人上书要收復失地,要驱逐韃,但真正这么做的,只有眼前这位年轻的副千户。
“这就是其二。”徐渭缓缓道:“早在七月,迟则八月,护卫军当会北上。”
“如今韃隱有內忧,大汗卜赤仍在草原,如今俺答汗遣军攻山西,又用兵辽东,攻打山东的兵力应该大半都是汉军。”陈锐剖析道:“但即使如此,若是战事一起,淮安贼军在白莲教徒的挑唆下北上,南北夹击,只怕山东难保。”
顿了顿,陈锐继续道:“江北参將倪泰颇为能战,若是能出兵兗州、济寧....
吴百朋苦笑了声,“难,难难难。“
不是谁都有你陈锐的胆气的,也不是谁都像你陈锐一般不听调遣就出兵的。
陈锐有些失望,但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沉默的等待。
良久之后,吴百朋拍了拍桌面,隨后又紧接著锤了下桌面,“你陈锐有此胆气,我吴惟锡难道会龟缩不前吗?”
“必能说服沈柏生率乡勇北上,牵制淮东贼军!”
“成国公在下无能为力,山东战事一起,我会赶赴徐州,劝倪泰遣兵北上山东。”
徐渭轻笑了声,开口道:“如今山东兵力集中於青州府、济南府中部,
约莫屯於泰山以东,原山以北,淄川左右。
另有副总兵戚继光驻兵登州府,摩下编练新军五千余,总兵力在万人左右。”
“一旦战起,敌军会越过东昌府,攻济南府,战场大约会在大清河一带,济阳、齐东、青城三县都在大清河以东。
,
“若是明军不敌,可能会退到青州、济南交界处,依託泰山而守。”
“此时若是后方动乱,军心立溃。”
“明白了。”吴百朋郑重的点点头,心中有复杂的感触。
徐渭说的这么清晰-·-舟山了多少心思,打探军情,查看地势,这么早就做好了准备。
而朝中却没有一丝的动向---“--吴百朋既激赞舟山,又伤感朝中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