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粮
留了一个班驻守,以防止出事,陈锐等人乘舟回了沈家门。
“这时候开始准备海贸,是不是早了些?”徐渭低声道:“此次富安镇缴获应该还能支撑一段时日。”
“不早了。”陈锐摇头道:“但並不是立即开始,这次只是探探路而已。”
对於南洋那边,特別是马六甲的局势,陈锐並不清楚,只能確定马六甲海峡肯定是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的。
这十个番人,说白了就是投石问路,能有多少收穫那是小事,关键在於探明葡萄牙人的態度,才能决定之后的很多事。
“不过,若是能交易些鸟来,对山东战事是有利的。”徐渭隨口点评几句,又问道:“你那份单子上还索要各类种子?”
“嗯。”陈锐只应了声,没有解释。
陈锐不太確定能不能弄得来红薯、土豆、玉米等高產量作物,但如果能弄来,將对舟山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舟山將会一步步的壮大,限制的因素不会太多,关键在於两点,其一是水师的战斗力,这將直接决定舟山什么时候能够参与到海贸中,给舟山带来源源不断的財富。
总不能一直抄家抄家吧同时水师的强大意味著护卫军的手能伸到沿海的各地,不仅仅局限在淮东、山东,能远达天津、京畿,甚至是蓟门、辽东、朝鲜。
其二是粮食储备。
舟山的核心思维是聚眾,说白了就是將人口视为一切的基础。
人口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人口才能提供足够的兵源。
人口才能提供足够的货物。
而聚眾首先一点就是要有粮,那些能吃饱饭的人是不会来舟山的—而聚拢而来的那些人,舟山需要首先不能让他们饿肚子。
可以肯定的是,將来聚拢而来的大量人口都是基层民眾,想將他们安定在舟山这个团体,那就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而所有的希望都是从吃饱开始的。
所以,那些高產量作物,是陈锐急需的。
红薯、土豆、玉米都是高產量作物,而且並不需要肥沃的土壤,特別是前两者。
其中陈锐最盼望的是红薯,平地山地都可种植,產量高的同时耐旱易活,一年可种植两次。
歷史上红薯是在万历年间引入中国的,时称“六益八利,功同五穀”。
后来大名鼎鼎的徐光启还曾经亲自试种,並写下《甘薯论》,称有十三胜。
一旦引进红薯,並且在舟山附近推广开,就能用儘量少的土地来养活更多的人,之后壮大势力再扩大范围。
一轮套著一轮,如同滚雪球一般。
陈锐曾经派人查探过,其实仅仅是舟山、定海、象山一带,就有大量的土地被閒置。
並不是这些土地种不出粮食,而是因为土地太过贫瘠,產量不高,农户种植后缴纳各种苛捐杂税—到最后还得亏本。
但这些王地种红薯却是可以的,这意味著土地的利用率会大幅度上升。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而且浙江虽然富庶,但良田大都种植经济作物,產出粮米不算丰盈,引进红薯,意味著更多的良田会改种等作物。
这一切都会给舟山带来极大的好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粮食储备。
陈锐从去年就在为粮食发愁,手里只要有银子,就儘量腾出余財在各地购粮,为此也想过很多的法子,红薯、土豆只是其中的一项。
回了沈家门已经是黄昏时分了,陈锐去粮仓转了一圈,主管仓库的管事欧强是边军老卒,左腿受伤没有入军,做事精细的很。
舟山是海岛,粮仓的建筑和防湿需要格外注意,陈锐一般隔几天就会来转一遍。
“现在库藏还有多少?”
“四万五千多石。”
“留点神,这段时间时常风雨大作。”
“嗯,已经加固过了。”欧强一一拐的跟在陈锐身后,“现在是入不敷出,不过再过两个月,秋粮也上市了。”
陈锐摇摇头,“即使秋粮上市,只怕也很难大批购入,毕竟如今各地明军都有饥荒。”
“等这次扩军,水师能组建一营战兵,会去南洋购粮。”
“此外,八月之前,还会送一批粮米北上登州。
陈锐停下脚步,“人手够用吗?”
“不够。”欧阳坦然道:”“管事倒是简单,只需要记录就行了,但运送就难了,每次都需要从应募作工那边抽调人手。”
“快了,快了。”陈锐看向粮仓不远处已经挖掘开的河道。
如今沈家门的基建,各种材料都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运送,这也是需要大量应募青壮作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等河道疏通,南至盐田,北至湖泊,西至沈家门码头,都能用船只运送,那就便捷多了。
当然了,这也是冒了风险的,若是吴泽不能保证河道的泄洪能力,很可能会酿成水灾。
所以,粮仓都建在比河道高的地方。
离开粮仓,陈锐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少年郎的居所。
“陈千户。”
“陈大哥。”
“大哥。”
各类称呼杂乱的很,吴大绩、麻夏已然入军,是隨著军中士卒称呼大哥。
朱、孙如今跟在沈束身边,又因为与陈锐是旧识,所以称呼陈大哥。
其他的人大都还是称呼陈千户。
陈锐略略点头,看向今日休沐的麻夏、吴大绩,“如何?”
“昨日考核,麻兄在三营中排名第十二。”吴大绩笑著说:“我是在五营,排名三十二。”
“还不错。”陈锐笑了笑,新兵营一共分为七个营,每个营四百多人,
能排在前五十,都算是出彩的,一般都会被提为班长、副班长的职务。
陈锐看了眼有些兴奋的吴大绩,“不怪我吧?”
“大哥说哪里话。”吴大绩正色道:“大哥有志,光明磊落,伯父亦有志,必有所为。”
“惟锡兄的確有志。”陈锐嘆道:“但山东一战,他未必能领兵北上。
??
沈一贯赞同点头,“朝无胆气,不敢隨意出兵。”
眾人沉默了会儿,孙勉强笑道:『“我听司大哥提及,江北参將倪泰曾与陈大哥在鱼台一战並肩,颇有胆气。”
“到时候再说吧。”陈锐摇摇头。
倪泰的確有些胆气,魔下还有不少大同、宣府的边军,但在淮东大败之后摁耐不住性子在公开场合大骂严嵩,如今被江北总督王邦瑞笼络,行事只怕不能自主。
聊了几句之后,陈锐看向閔成弘,“这几日如何?”
“至少增產三成!”閔成弘兴奋起来了,“大哥用的是何等肥,竟如此神奇!”
“都能增產四成?”陈锐眉头微燮。
“一共十块田地,施肥分量以及后续施肥次数都有不同。”閔成弘仔细解释道:“其中有一块田用肥太过,稻穀焉了,两块田能增產三成以上,我都已经记录过了。”
陈锐接过閔成弘递来的册子看了会儿,笑著点头说:“继续吧,明年开春后,有你用武之地。”
“不过也需继续试验,若是果树、、甘蔗、桑树,再或者其他作物,都需要一一试验。”
閔成弘连连点头,又追问道:“陈大哥,到底是何肥?”
朱轻轻咳嗽两声,陈锐笑著说:“以后你们自然知道。”
身处海岛,鸟粪石这种极好的肥料自然不会被陈锐忽视,都不用去其他地方寻找,沈家门沿海区域就有不少。
不过具体怎么用,用多少,都需要一一试验,
总而言之,陈锐为了粮食储备,实在是耗尽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