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295章 迎刃而解
  第295章 迎刃而解
  十二月初七,胶州湾码头。
  原先的“麻港”已经正式被“胶州湾”这个称呼所取代,而事实上,如今的胶州湾比麻港要大得多。
  几个月前,吴泽奉命北上抵达胶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建码头,使得船只能儘快的运送物资北上。
  在元朝,胶莱河之所以被废弃,除了水浅沙重之外,麻港规模太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万表乘坐的开浪船抵达码头的时候,正接近黄昏,夕阳斜射,將海面映射得一片金黄,大大小小的船只从四面八方匯集而来,时高时低的呼和声让码头处一片嘈杂。
  “半年前,东南人言,沈家门如飞来一城。”万表几个月前也曾经来过胶州,不禁兴致盎然,笑著说:“胶州不让沈家门专美於前。”
  此次护送方表北上的是直属团连长彭豪,连连点头道:“当时我隨军出征淮安时,码头还没这么大,船只也没这么多,更別说——“
  两人站在甲板上,放眼望去,隱隱可见码头外,各类建筑密密麻麻,人头耸动,如同闹市。
  一行人下了船,刚走出码头,就有身不由己之感———人太多了。
  万表乾脆带著人站在路边,看著船员们搬运著一筐一筐的海鱼,“都已经腊月了,出海捕鱼,还撑得住吗?”
  彭豪隨口问了几句,笑著说:“他们恨不得一天去二十四个时辰呢,即墨、
  逢猛镇两地都设了採购点,多少鱼都收,虽然价格不算高,但多少都能赚些银两。”
  从码头到逢猛镇的路途不长,但一直到天黑,万表一行人才抵达。
  “万公。”出迎的郑光溥行了一礼。
  万表迟疑了下,只回了一礼。
  一旁的石茂华忍俊不禁,笑著说:“万公,便称他一山吧。”
  周君仁连连点头。
  郑光溥號一山,外人都是如此称呼,因为他字伯公—太占便宜了。
  笑著閒聊了几句后,眾人进了院子坐定,杂役送来简单的饭菜,五个人一桶米饭,一盘海鱼,两碗菜蔬。
  “先说舟山这边。”万表早就被舟山內部的风气影响,说话都是开门见山,
  不绕弯子,“护卫军扩军,如今兵力万余,不过多有新兵,各地都在练兵,君仁?”
  “是。”周君仁点头道:“这段时日一直在练变阵、进击,同时遣派斥候查探胶水以西,准备年前后出击。
  三日前得报,密水东侧一个小镇被乱兵攻破,几乎鸡犬不留。”
  閔柏咒骂了几句,“让他们迁来胶州却不肯,结果—”
  “胶州军务,均由你主持。”万表看了眼周君仁,“不可妄动,但也不能不动。”
  “明白。”周君仁用力点头,“新兵需见血。”
  “这是一件事。”万表继续说:“第二件事,开耕田地有多少了?”
  “难。”郑光溥嘆了口气,“昨晚即墨那边传来消息,海青天为民做主,又闹了一场还不知道如何收场呢。”
  “先不说海瑞。”万表心里一个咯瞪,都被叫做“海青天”了,嘲讽之意溢於言表啊,“目前內书房能拿的到手的田地,不管是生田熟田,良田山田都算进来,有多少?”
  “三万余亩,其中包括了灵山卫这边的田地。”石茂华解说道:“胶州田地,主要集中在三地。
  其一是即墨县城周边,其二是高密县城周边,也就是百脉湖周边,其三是在胶水、张奴水以南。”
  “陈千户回舟山之前就明文规定,百脉湖也就是瀦泽那边不列入其中,因为当地由地都是有主的。
  而胶水、张奴水以南大都是灵山卫的卫由,如今大都已然收拢,开耕的田地主要集中在张奴水以东。”
  周君仁对政务方面是从不理会的,但在心里算了算,开口道:“远远不够啊。”
  “东南一亩田,良田產米两石半,差点的也有两石出头,开耕的田地-就算加上卫田,平均下来一亩田也就產米一石七八斗,可能还不到呢。
  1
  眾人都默默点头,刚刚开耕的由地不经过几年的侍候,是很难有高產的“按照四万亩田地来算,一年下来也就六七万石。”周君仁摇摇头,“而迁居来胶州的民眾近五万,而且明年韃靶復攻山东,可能还会有民眾投奔胶州。”
  “五万人,一年下来,至少消耗粮食十四五万石,而且还没算军中耗粮。”
  “护卫军士卒,比寻常民眾的口粮要多至少两倍。”
  一直听到这儿,石茂华才朝著万表摊摊手,“张才甫也是无奈。”
  万表点点头,这方面舟山也考虑到了。
  即墨那边张邦彦与为民做主的海瑞闹得水火不容,主要就是田地。
  也不知道是真的为民做主,还是为了看不得舟山侵占由地,海瑞屡屡將已经划归给迁居民眾的田地重新划到原住民手中。
  而张邦彦却是考虑到,迁居来民眾近五万,如果不能在明年开春之前拿到足够的田地,那明年的粮食就不够用了。
  不说海州那边也需要支援,胶州近五万民眾,不可能一直让舟山支援这样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明日我去即墨。”万表先说了一句,然后才说:“田地方面,舟山有交代。”
  “其一,明年开春后,舟山会运送肥料,能增產数倍之多。”
  石茂华、閔柏、郑光薄三人对视了眼,都有些难以置信。
  “增產数倍?”石茂华突然觉得咽喉有点发涩,“不可能吧?”
  閔柏用力抓了把鬍子,扯得下巴生疼,“难道陈千户得仙人所赠?”
  “確信无疑。”万表语气很肯定,笑著说:“要不是亲眼目睹,老夫也难以相信。”
  这时候,周君仁想起了,“是閔三郎吧?”
  “嗯。”万表点点头,“听他说已经试验了半年多,麦子、水稻各类作物都试验了,还分成良田、生田,施肥的时间、次数、数量也都记录过。”
  “若是良田,水稻、麦子能增產两到三倍,生田只有两倍左右。”
  “砰!”閔柏猛地拍了下桌案,脸涨得通红一片,“若是真事,功莫大焉!”
  胶州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粮食缺口—今年还撑得住,但没有足够的田地,以后就要节衣缩食,就算如此也撑不住。
  如果真的有增產数倍的肥料,胶州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甚至於,即墨那边的问题都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