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上不仁
甲一村,徐渭和陈锐沿著大路走著,如今沈家门人口逾万,而田地却是不多,所以商业渐渐旺盛起来,路两旁都是各式各样的商铺。
有的商铺是舟山仓储处开办的,会平价售卖粮米以及部分货物,也负责收购。
有的商铺是商贾开设的,专门与採买处做生意,也有专门做倒卖赚取差价的生意。
陈锐看见一个铺子来来往往的都是妇人,进去的都拿著做好的鞋子、衣裳出来的拿著纱、布匹等原材料。
“等过了年就要再次募兵了,到明夏之前,至少要募兵万余。”徐渭笑著说:“一个新兵,光是衣裳、鞋袜就要四套,倒是让这些妇人赚了不少银钱。”
这些妇人从铺子里领了布匹做成衣服,赚个手工钱—別看只是手工钱,也足以养家了,毕竟沈家门这边村落的居民,青壮要么在军中,要么在各处作工,
吃穿都不用自己钱的。
“这是好事。”陈锐平静的说:“定海卫那边,还有人专门从各地购猪售卖给採买处,有人饲养鸡鸭得蛋子每日售卖。”
“嗯,我也听说了。”徐渭喷喷道:“大嵩所那边,年初大片田地都种植了油菜,也赚了不少。”
陈锐对这种变化是欣喜的,更多的由地用以种植经济作物,这对舟山的未来是有很大好处的。
这也是陈锐为什么要引进红薯、土豆等种植作物的一个原因让更多的田地能承当起以后海贸產品的任务。
转入小巷,徐渭想起適才曹振的话,“铁料採购你怎么考虑?”
之前舟山这边採购铁料,刚开始是浙江本地的小作坊產出的铁料,但这些作坊规模都不大,產量有限。
后来从福建採购闽铁,但质量不太行,最终不得不从官办的治铁厂採购铁料长江以南的官办冶铁厂,比较大的只有三处,湖广的黄梅,江西的进贤、兴国。
反覆权衡之后,最终选择的进贤治铁厂產出的铁料,但如今护卫军山东扬威,又在海州驻军,而採购铁料却受到阻碍显然是朝中那边有人放了话。
因为从官办冶铁厂採购铁料,舟山这边是了大笔银子打点过的—要不是上面有人发了话,那些吏员是不会舍了这条財路的。
不过陈锐並不太放在心上,朝廷如今没有资格,也没有本钱与舟山决裂。
不然的话,海州驻军制衡江北军,陈锐率护卫军从嘉兴登陆,五天之內就能攻入应天府。
“徐州,山东。”陈锐开口道:“这两地都盛產铁料。”
“但也都有些麻烦。”徐渭嘿了声,“徐州知府谭纶曾经得你盛讚,欲有所为,只怕不会隨意让舟山採购铁料,而山东那边———“
“山东那边让郑光溥去联络,他是顏神镇人,那儿多有各式矿场。”陈锐之前就有所准备,“我与王重光商议过了,本就有商路採购煤炭等矿產,加上铁料就是。”
“成本高了些————”徐渭嘀咕道。
“那怎么办?”
迎著陈锐的斜眼,徐渭汕汕然的说:“也是,总不能发兵攻占江西吧。
两人閒聊著进了大院,这儿原先就是陈家、周家、徐家、廉家等的聚集地,
后来不少军中將校迁居沈家门,也选择在这儿定居。
半年前沈家门被袭之后,基建处就在外围垒砌围墙,与村子隔绝开了,平日里几个门口都有警卫,日夜也都有治安队巡视。
徐渭就住在陈家不远处,两人一进门就看见正在与陈述敘话的孙堪。
“父亲。”陈锐招呼了声,打量了孙堪几眼,“孙公这几日愈发好了。”
“多亏你父亲延请名医。”孙堪笑吟吟的说:“如今也进些荤腥,虽有违孝道—.”
“孝有大小之分。”陈述轻声劝道:“若能眼见护卫军收復北地,想必杨老夫人九泉之下亦能目。”
“是啊。”孙堪握著陈锐的双手,“虽然急迫,但不要急,不要急,即使老夫不能目睹,他日亦在墓下静候捷报。”
“好。”陈锐的回覆如同他的性格一般,简洁而有力。
聊了几句,看儿子的视线落在边上一个中年人身上,陈述笑著提点道:“忘了吗?”
“这位是徽州程爵,此次为孙公诊治的名医就是当日那位。”
陈锐这才想起来,程爵是徽州木材商人,从年初就与舟山开始做木材生意,
还特地从徽州请来名医,父亲得其妙手,病情才渐渐好转。
“拜见陈千户。”程爵上前拜倒行礼。
陈锐伸手挽起,眉头微燮,“你径直说就是。”
徐渭也是眉头皱起,虽然身份有差別,但却是有救命之恩的,程爵无需行如此大礼,所以必有所求。
“他想迁居沈家门,投身舟山。”孙堪轻声解释道:“徽州那边的日子“
不太好过啊。”
在屋中坐定,又有金柱、沈束先后来访,眾人听著程爵仔细的讲述。
说起来徽州是真的惨啊,此地本来就是七山二水一分田,所以一般来说,徽州人如果不种地,往往会走两条路,一条是科举。
徽州在整个南直隶所有府州中,科举出仕的官员是在前列的,比如如今的工部尚书胡松,两淮巡盐御史胡宗宪。
另一条路就是商业,扬州的盐商有六七成都是徽州人,就算是汪直、徐唯学再到之前的许栋四兄弟,这些海商也都是徽州人。
所以,在坐派餉银中,南直隶那么多府州,徽州府排在第三,仅次於苏州、
松江两地。
徽商在明清两朝名气很大,但普通民眾却是没多少好处的,而坐派银却是要普通民眾来承当的,再加上同时追缴积年拖欠·
要命的还有在后世很有名的“徽州人丁丝绢税”,直接导致了波及两县的民变,就连县的县令都被杀了。
在这次的民变中,程爵差不多算是破家了,最终带著家人选择投奔舟山。
“此类事,非徽州一府。”金柱嘆息道:“数月来,同僚、同年来信,南直隶、广东、福建、浙江各地均有民变“
沈束咬著牙一字一句道:“上不仁,上不仁!”
这句话指向明確,眾人一时间默然无语。